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女兵英姿 > 069章 最幸福的人

女兵英姿 069章 最幸福的人

作者:江心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09:36: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蒲英越看越觉得,这两架直升飞机的外形,实在太熟悉了!

“是咱们海军的飞机!”.

“怎么可能?这儿是地中海啊!”身边几个人都用异样的眼神看着她。

蒲英不想说出自己在海军女子两栖侦察连见习时,曾无数次登上过这一型号直升机的历史。

“那就是咱们海军的舰载直升机!我都看见上面的八一军徽了!”她大喊了一声后,转身就往舱室跑。

周围的人半信半疑,再次望向天空。

可是穷尽目力,他们也没能看见她所说的军徽。

蒲英其实也没看清,所以她才要回舱室拿望远镜。这次带上船的行李,都是冯垚的东西,是她从冯垚宿舍里收拾的,所以她清楚地记得里面有好几个高倍军用望远镜。

当她打开舱门的时候,于婕刚刚醒过来,正坐在床上揉着眼睛,一副迷迷瞪瞪的样子,似乎还没搞清楚自己身在何方。

见到蒲英进来,于婕盯了她半天,似乎在回忆她是谁。

“小婕,你醒啦?快点穿上外套,跟我出去看飞机!”蒲英一边招呼她,一边在行李箱里翻找东西。

“飞机?哦……好吧。”于婕的脑子虽然有点迟钝,动作倒是不慢,很快披上衣服下了床。

蒲英终于找到了望远镜,拿起两个,一个挂在于婕脖子上,一个自己拿在手里。

临行前,她又推了推还睡在床上一动不动的冯垚——“懒虫!起来啦!我们的海军来了!”

冯垚毫无反应,非常坚定地继续留在梦乡里,不肯醒来。

蒲英无奈地拉着于婕跑出了舱门,来到了甲板。

她先拿起自己的望远镜,对准蓝天上的飞机。

不一会儿,她真的看到了机身上那鲜明的“八一”军徽和国旗图案。

“你们看,是不是咱们的飞机?”蒲英把望远镜传给身边的人。

“啊——真的!真的是咱们的飞机!”

听到这人这么说,周围的人立刻争抢起这部望远镜,都争着要看看“咱们自己的飞机”!

这个消息,很快不胫而走,在各层船舱和甲板中迅速地传播了开来。

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人从舱室里跑出来,站到了甲板上,争着观望来自祖国的军机。

但这两架中**机,又是从哪儿飞来的呢?

很快,从邮轮顶层驾驶舱传来的一个消息,解答了大家的疑问——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徐州”号导弹护卫舰,即将和“韦尼泽洛斯”号在海上会合,并为它进行护航。

这两架舰载直升机,就是从徐州舰上起飞,提前来为邮轮进行空中警戒的。

哇——太幸福了!

这是所有听到这一消息的同胞们的共同感受。

虽然他们现在离着祖国还有万里之遥,但能在离开战乱之地后,第一时间得到自己的人民子弟兵的保护,就像是已经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一样啊!

昨天上船之后,虽然知道脱离了险境,但是在动乱之地十多天的经历,让大家多少还残留了一些恐惧不安,还有些惊魂未定……不过,这些情绪,在听到徐州舰来护航的消息后,就彻底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还怕什么呢?

有自己国家的军舰护航,有自己国家的军机伴飞,有强大的祖国做后盾,谁还敢来欺负咱们?

不一会儿的工夫,几乎全船的乘客都来到了甲板上,等着近距离观看即将来会合的中**舰。

此刻是3月1日当地时间10点25左右。

海面上那艘银灰色的军舰,和希腊邮轮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徐州舰开进到邮轮左舷2海里处,与它同向伴行。

站在邮轮甲板上的人们,都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军舰舰首的“530”船号,还有舰身中央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

在湛蓝的海面和淡蓝色天空的背景衬托下,这艘现代化的导弹护卫舰,显得格外威武帅气。

邮轮上的中国人还依稀看见,人民海军的官兵们,在徐州舰朝向邮轮这一侧的右舷船舷上集体站坡——这是在对他们这些普通平民,致以海军的最高礼节!

同时,军舰上还出现了几条红底白字的标语横幅——“祖国海军向你们致以亲切问候!”“祝同胞们一路平安!”

邮轮上的人们看到这些,都感动地向着徐州舰的方向不停地挥手,并呐喊着——“向祖国海军官兵致敬!”

徐州号拉响了长长的汽笛,回应着邮轮上的喊声。

这时,邮轮上的扩音喇叭里,又响起了一个高亢激昂的男军人的声音。

那是徐州舰的政委,正通过两船之间的电台通讯向邮船上的中国同胞们发来问候——“亲爱的同胞们,大家辛苦了!祖国和人民时刻牵挂着你们,专门派军舰来保护你们的安全。祝同胞们平安回国,早日与亲人团聚!”

听到这亲切的问候声,看到来自祖国的战鹰在头顶盘旋,还有祖国海军的主力战舰在身旁游弋护航——所有“韦尼泽洛斯”号上的两千多中国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幸福、自豪、温暖、感动……

他们的热血和激情,已经被彻底点燃了。

没有人指挥,所有人自发地喊了起来——“祖国万岁!祖国万岁!祖国万岁!……”

千人的呐喊,既整齐又持久。

一声又一声,就好像一浪高过一浪的海潮,在地中海的上空激荡着、回旋着,久久不散。

邮船这边的中国人在呐喊,在流泪。他们不知道的是,徐州舰上的海军官兵们,虽然站得纹丝不动,虽然没有开口,但也个个热泪盈眶,激动不已。

蒲英也和所有的人一样激动,脸角的眼泪,擦了没一会儿就又出现,总是擦不干。

她本不是个特别爱哭的姑娘。

但是,最近这十天,她竟然都流了好几次眼泪。

这些泪水,并不是为了她和周围同胞们所经历的苦难挫折,而是为所有中华儿女埋藏在心底的这份爱国情怀,为它的质朴和真挚而感动,才流下的泪水。

此时此刻,她觉得自己很幸福,为自己身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幸福!

她也好想看清对面中**舰的雄姿,看清军舰上飘扬的国旗,还想看看海军战友们的飒爽英姿。

“小婕,望远镜给我看看!”

蒲英的望远镜这会儿已经不知道传到哪里去了,所以她伸手去拿于婕正举在眼前看的那具。

“不要,我还要看!”于婕的双手紧紧地握住望远镜,没被蒲英拿走。

“就给姐姐看一会儿嘛,就一会儿,一会儿就还给小婕。”蒲英的手也抓着望远镜不放,哄着于婕。

“不给!”于婕却把身子一拧,将她的手给甩掉了,自己却又仰起头看那架刚刚从船顶掠过的直升飞机。

蒲英有些诧异:这丫头,怎么这么不听话了?

她忍不住问:“小婕,你在看什么?好看吗?”

“太好看了!”

“都什么好看啊?”

“当然是解放军的军舰好看,海军陆战队的作战服好看,还有这直升飞机好看!”

蒲英忽然发现于婕的答话很流利,而且有的用词,和她这些天的口气也不太一样了。

她看着于婕兴致勃勃的笑脸,冷不丁忽然问了一句:“于婕,你说,军装为什么好看?”

“因为它能带给人安全感!”

于婕不假思索地说完,忽然愣住了,慢慢放下了望远镜,眼睛看着海面,皱着眉,冥思苦想着什么。

蒲英伸出双手,轻轻握住她的双臂,缓缓将她转过来面向自己,紧盯着她的眼睛,问:“于婕,你还记得,你想参军,想穿军装吗?”

“记得!”于婕点点头,眼睛看着蒲英,眼底越来越清明,“我记得,是你——蒲上尉,来给我面试做家访的。”

“很好!那你还记得,我问你——为什么要参军?,你怎么回答的吗?”

“我说,我说,穿军装超叼的。”于婕一脸回忆的表情。

“你的记性不错。我也记得,我在你家看到一张美国士兵的海报,你当时还说我穿军装穿得太板正了,不像海报上的士兵那么帅。”

“是,我是这么说过。”

“那你刚才在望远镜中看到军舰上的中**人,是不是也穿得很板正?你觉得他们有没有你那海报上的美军帅?”

“他们更帅!”于婕指着前方的军舰说。

“为什么?”

“因为他们会保护我,而我海报上的美国人不会!”

“太好了!于婕,你的记忆恢复了!”蒲英高兴地抱住了于婕。

她更高兴的是,于婕不但恢复了记忆,还比以前提高了是非判断能力。

这看似不可思议,其实也不奇怪。

于婕虽然已经有21岁,但心理年龄很不成熟,和大多数的中国年轻人一样,被富裕起来的父母宠爱过度,身在福中不知福!

就因为她从小过的是浸在蜜糖里的生活,浸泡得太久、太深了,她也就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能过上这么甜蜜的生活?

她不知道,有很多人为了能让她过上这蜜糖一样的日子,一直在拼命奋斗、工作、付出。

这些人,有她知道的父母,也有很多她不知道的人。

可是,于婕就连近在咫尺的父母对她的无私奉献,都看不到,当然更看不到其他默默无闻的人的付出了。

她目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把无知当个性,懵懵懂懂地过着日子。

可是,因为这次战乱,她意外地失去了金钱和亲人这些最熟悉的支持,她尝尽了人间的疾苦。

只有尝过了苦的滋味,才会真正明白甜的来之不易。

苦难让于婕一下子成长了。

当蒲英带着她回房,准备去餐厅吃东西的时候,她们在走廊里碰到一名老年男子。

老先生大概年纪有60岁左右,身体可能不是很好,刚刚走出餐厅没几步,突然“哇”的一声,冲着墙角呕吐了起来。

于婕闪避不及,被呕吐物溅到了裤子和鞋子上。

以她过去的暴脾气,肯定怎么也会呲那老者几句。

蒲英都做好了及时制止她的准备了,却没想到于婕只是愣了一下,就弯下腰去搀扶那老先生,一边给他拍着后背,一边好声好气地问:“大爷,你没事吧?”

那老先生也见到了她裤子上的污迹,很不好意思地从兜里拿出纸巾要给她擦拭。

于婕却拦住了他,“没事,大爷,你别管它!你大概是晕船了,要不我先扶你回房间休息吧?”

后来,老先生的同伴们闻讯赶来,把老先生扶走了。

蒲英正要给于婕擦裤子和鞋子,于婕却先忙着叫不远处的船员过来,先清扫走廊里的秽物。因为她觉得,要是其他也有些晕船的人看到这些,闻到气味,可能也会吐的。

直到船员开始清理后,于婕才从蒲英手里接过纸巾,自己擦拭了起来。

她现在的表现,哪里还有半点前几天那个智障孩子的样子,完全是一个懂礼貌、有爱心的小姑娘嘛!

稍后,她和蒲英一起吃饭的时候,言谈也十分正常,有逻辑。只不过在回忆到怎么受伤和流浪的经历时,记忆还有些模糊不清。

蒲英自然不会深究,很快把话岔开,询问起了她之前周游世界的有趣见闻。

等二人回到舱室的时候,发现冯垚居然还在睡觉。

蒲英眼看这船就快靠港到岸了,也就不再放任他睡觉了,硬是把冯垚揪起来,扶着他去洗漱、净面。

冯垚一开始确实还没睡醒,一直闭着眼睛被蒲英折腾。

可是等她在他的脸上操练起不熟练的刮胡子技术的时候,冯垚就真的醒了。

“咝——!轻点喂,老婆!”

冯垚嘶哑咧嘴地叫了一声,并一把抓住了蒲英的手腕,然后睁大眼睛看着盥洗镜里自己的下巴,那上面赫然出现了一道细细的血痕。

“啊?对不起,对不起。”蒲英急忙道歉,并给他找消毒棉花。

“没事没事。”冯垚一边安慰她,一边用棉花按住伤处。过一会儿再看,那出血很快就止住了。

冯垚又看着蒲英,开起了玩笑:“老婆,你差点谋杀亲夫啊你!”

蒲英抿嘴笑了一下,忽然又举起手中的剃须刀,凶巴巴地说:“刚才是未遂!我现在来真格的,你怕不怕?”

“不怕!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呸,油嘴滑舌!”蒲英瞪了冯垚一眼,真的举起手,要给他接着刮胡子。

冯垚却接过了剃须刀,“不敢劳动老婆大驾!还是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吧!”

“怎么?你真的信不过我的技术?”

“不是,我的胡子太硬,不好刮。非得很用力刮才行。”

蒲英靠在镜子旁边,欣赏地看着冯垚又渐渐恢复了平时那熟悉的面目。

半响之后,冯垚刮完一遍胡子,冲洗了一下,又对着镜子检视着没刮净的地方,重新在刮。

蒲英忍不住说道;“我现在才知道,你平时每天早上,要花这么长时间来洗脸刮胡子!男人好麻烦啊!”

冯垚忽然停手,偏过头,“啵”地亲了一下蒲英的额头,然后边笑边说:“以后跟我的日子长了,你就会发现,男人还有很多麻烦的地方呢。”

这话里的**,换作几年前的蒲英,可能还会娇羞脸红。

不过现在,她的功力也渐长了,一点不羞涩地给冯垚刨了个媚眼,“好啊,我很想知道啊。”

这个媚眼让冯垚的手一抖,差点又给下巴上添一道新伤。

蒲英却还没完,又从后面抱住了冯垚的腰,脸埋在他脊背之间,轻轻地摩挲着。

冯垚不禁倒吸一口冷气,手中的剃须刀也不敢动。只是隔着衬衣,感受到蒲英身躯的温热,已经让他心猿意马了。

他正要转身回抱蒲英,蒲英却立刻倒退了好几步,还用手在鼻子前扇了一扇,一脸嫌弃地说:“你身上都臭了!”

看着一脸坏笑跑出门外去的蒲英的背影,冯垚不禁暗暗咬牙,“小丫头,越来越坏了!”

等冯垚洗漱完毕,再把昨晚、今早、以及午餐——三合一的一顿饭吃了之后,“韦尼泽洛斯”号也快靠岸了。

中午12时,希腊克里特岛到了。

当看到岸上来迎接的使馆人员打出的一面很大的国旗后,甲板上再次响起了一片“祖国万岁!感谢政府!”的欢呼。

几家中资公司的人也把他们带的国旗展开来,在甲板上不停地抖动着。

岸上一面大国旗,船上数面小国旗,在地中海蔚蓝的天海之间、在绿色的克里特岛之前,交相辉印,成为镌刻在现场每个中国人心中的一幅最美的图画。

2000多人的下船登岸、验名过关,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

在船上和岸上的使馆人员的共同组织下,中国同胞们被编成了50人一组,一组接着一组、源源不断地走下船。就这样,也足足走了4个小时,才走完。

虽然不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景象了,但是当地的希腊人,还是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规模惊叹不已。

所有下船的中国人,都没有难民上岸的感觉,而是受到了贵宾一样的待遇。

特别是码头上站在一队穿着当地传统服饰的克里特姑娘。她们给每位下船的中国人,不是递上一瓶矿泉水,就是送上一束鲜花,还有她们最迷人的笑容。

听到这些美丽的姑娘们,说着不太熟练却很动听的“你好!欢迎!”,刚刚从战火纷飞的地狱逃出来的中国人,感觉自己简直是来到了天堂。

码头上还等着数十名华人华侨志愿者。

他们的笑容和话语就更亲切了:“大家辛苦了!来,往这边走!请排好队,拿好行李,跟着我上车!”

港口车场上停着数十辆豪华大巴,将把下船的中国人,分别送到克里特岛上的十余家四星级酒店,少数还有五星级酒店。

所以,每个人都是高高兴兴地下船,高高兴兴地上车,根本就像是来克里特岛旅游的。

蒲英、于婕和冯垚被安排在最后一组下船。

因为蒲英是一手提着行李,一手扶着走路还有些不便的冯垚下船,所以还没等他们俩踏上码头,就有好几个人过来帮忙。

冯垚正在感谢并推让的时候,一根拐杖赫然挤进了人堆之中,一个微微有些沙哑的女声,跟着飘了进来:“拐杖来了!有这个,就不用人扶了!”

蒲英一听这声音,惊喜地叫了起来:“苗苗!你嗓子怎么了?”

田苗苗也呆了一呆,随后又一蹦老高地抱住了蒲英,“哎呀!怎么是你?”

“你嗓子怎么了?”“怎么是你?”

两人你问你的,我问我的,鸡同鸭讲了半天,不禁又大笑着抱在了一起,

冯垚见到这两个一见面就变小孩的好朋友,也微笑了起来。

苗苗忽然又反应了过来,急忙推开蒲英,过来关心冯垚:“冯队,你的脚怎么受伤了?”

“没事没事,一点小伤。”

“走路都瘸了,还没事呢?不行!你先不要去酒店,我一会儿送你去医院看看吧!”

看到还是这么热心的苗苗,蒲英既高兴,又有一点恍如隔世的感觉。

稍后,在坐出租去医院的路上,苗苗告诉他们:她和靳明是响应了大使馆和希腊华商总会的号召,来克里特岛当志愿者的。她就是因为天天喊话,才把嗓子都喊哑了。

在希腊的华商中,其实温州人最多。这个团体因为炒房、借贷等负面新闻,在一般国人的心中似乎形象并不太好。

但是,这一次国人有难,这些温州商人们也表现得十分仗义。

他们不但放下了自己的生意,来这里做志愿者,还给大使馆捐钱捐物。

比如,每个撤回来的中国人,一上岛就会发一张免费的电话卡,好让他们能给家里报平安。这些电话卡就是希腊华人华商捐助的。

说到电话卡,蒲英也急忙借苗苗的电话,让于婕给家里打了电话。

没想到,恢复记忆后一直比较淡定的于婕,一声“爸”“妈”叫出口之后,顿时哭成了泪人,话都不能说下去了。

还是蒲英拿过电话,把于婕的情况说了,并好好安慰了一番她的父母双亲。

到医院后,蒲英也顺便给于婕再检查了一下,并给她的伤口换了药。

冯垚经过X光检查后,确定没有骨骼的问题,确实只是软组织的皮外伤。

这才让蒲英彻底放下了心事。

接下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