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女兵英姿 > 051章 信仰和行动

女兵英姿 051章 信仰和行动

作者:江心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09:36: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里虽然是中国的北方,但对这些俄罗斯人来说,还是很热。

他们在营地里,一般都会脱了军装外套,外裤也经常不穿,还喜欢随意地在地上坐着、躺着。当军官讲话时,他们也都不太注意听讲,自顾自地说话、打手机、玩游戏机。每天训练结束后,俄方士兵可以坐上中方提供的大卡车出营房进城去玩,也没见到他们要给谁请假;在营区内喝酒抽烟,只要不闹事,也都没人管。

这些现象在中国兵营里,都是不可能出现的。

所以,俄军士兵见到中国士兵干什么都那么有板有眼,走到哪里都是三人一行两人一伍,连放马扎都有分解动作,也全都看傻了。

俄方高级军官们对中**队的正规化管理也很佩服,再在训练中看到中国士兵吃苦耐劳的劲头儿,竟然提出要俄方士兵和中国士兵一样入住不带空调的帐篷(之前中方为了照顾外军,特意给他们建了带空调的板房)。后来,在中方的劝说下,为免增加麻烦才没有真的实行。

中国士兵们对俄军的作风虽然不太瞧得上,但对他们的装备还是很羡慕的。俄军不愧是传统的力量型军队,战车的火力威猛,看着就来劲——就是在训练时容易出故障,大概是有些老旧,还有平时保养差了点。

其实,俄罗斯士兵平时水了点,但训练的时候也是很认真玩命的。

蒲英需要和伊丽娜上尉、塔尼娅中尉联系合练的细节,经常出入她们的营房。她感觉俄军虽然没有像中**队对内务的要求那么高,但也很整洁。而俄军对擦靴子情有独钟的程度,就和中**人对豆腐块被子的感情一样。

就这样,在保持着一定距离的“近距离”接触后,双方士兵渐渐揭去了蒙在彼此身上的神秘面纱,增进了了解。

友谊也在不知不觉中滋生着。

训练场上休息时,趁军官们不注意,他们会你扔我掷地交换香烟和饮料,也会你来我往地唱起歌来。

俄军士兵最喜欢唱的就是《喀秋莎》。每当他们一唱,这边的中国士兵也会跟着用中文唱。大家隔着红线,相互看着,唱啊笑啊。空气中弥漫着说不清道不明的亲切感。

哥萨克士兵还特别喜欢跳舞,每当他们哼着不知名的舞曲,跳起欢快的民族舞,这边的中国士兵虽然不会唱,也会给他们打拍子、鼓掌叫好。

有时。两边的士兵还会分别表演起摔跤、搏击和武术。这时候,博大精深的中国功夫就会让俄军士兵看得目瞪口呆,只有给中国士兵叫好的份儿了。

一周的合练过后,在正式演习开始前的一天,联合指挥部再次举行了新闻发布会。

而在这次会议上,最让俄方人员和中外记者感到新鲜的是——中方演习部队临时党委为陆海空三军的五十多名官兵举行的火线入党宣誓仪式。

仪式开始之前,临时党委宣布接受记者们的提问。

当记者们了解了中**队这种火线入党的传统和评议过程后,纷纷希望能采访几位今天即将入党的士兵。

临时党委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记者们不约而同地点了人群中最显眼的三名女兵。

蒲英、郭亚军、陈然在政委的示意下,落落大方地走上了主席台,等候记者们的提问。

一名西方女记者举手问:“你们都是自愿入党的吗?中国的军人是不是都必须要入党?你们有宗教信仰自由吗?——请中间的女兵回答!”

陈然对着面前的话筒。坦然说道:“我是自愿入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建军之日起,就确立了党支部建在连上的传统,并且要求每个战斗连队必须保持三分之一左右的党员,这样才能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所以,我们也有不少的军人不是党员,我们自然也是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比如,我有个战友叫阿娜尔古丽,就是穆斯林。你们如果不信,可以去女兵驻地亲自采访她。”

类似暗藏机锋的问题还提了好几个,都被三人轻松地应对了。

这时。一名俄方的随军记者举起了手。他的头发花白,看上去有五六十岁,通过翻译问的问题也比较长。

“我曾经是苏共的一名老布尔什维克。现在,**已经走出了俄罗斯军队。宗教取而代之了它原来的地位。不过,我认为,不管是信仰**,还是宗教,或是自由、科学、艺术之类的事物,都可以算是一种信仰。只要是有信仰的军人。就是有责任感的,就能算是好军人。没有信仰的人,活得比较浑浑噩噩,不太明白生活的意义,在各方面也就比较落后。请问,你是否同意我的观点?还有,你又为什么从世界那么多的信仰中,选择了**?请你们随便哪位女兵回答。”

蒲英毫不犹豫地对着话筒说:“这位老布尔什维克先生,我基本同意你的观点,那就是——一名好的军人,需要一定的信仰。至于我为什么选择**作为自己的信仰,我只想跟大家说一件事,那就是我们的军队在最危急最危险的时候,总是会出现这样一句口号——‘**员,跟我上!’……几个月前,我们的连队曾经参加了一次抗洪抢险。在一支分队乘坐橡皮冲锋舟,运送老百姓撤离危险地带的时候,突然遇到了上游奔腾而下的洪峰。当时的江水非常湍急,水浪很高,浪头把冲锋舟像树叶一样颠得上下晃动,眼看就可能要翻船。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我们的政治教导员第一个脱下了身上的救生衣,给老乡的孩子穿上,并且对着队伍大喊:‘**员、共青团员,把救生衣让给老乡!’——一声召唤,所有的**员和共青团员都毫不犹豫地脱下了救生衣,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在他们的带动下,普通战士也毅然将身上的救生衣都让给了老百姓。

所以,大家应该明白,我为什么希望成为一名党员了吧?只要是真正了解**宗旨的人,就会明白这是一种人类最崇高的理想。所谓理想,它的价值不在于实现,而在于追求!谢谢,我的回答完了。”

老布尔什维克听完翻译后,不禁被蒲英实在的语言感动,带头为她鼓起掌来。

在场的记者们,尽管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政治立场,但在此刻,也都被蒲英的理由说服了,对她报以鼓励和祝贺的掌声。

记者提问结束后,从各参演部队层层挑选出的50多名优秀军人,在鲜红的军旗和党旗下庄严宣誓,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

仪式的最后,他们齐声高唱《国际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

对这歌声,记者们的感受也各不相同。有的感觉亲切,有的感觉激奋,有的感觉陌生,有的感觉奇特……不过,他们都能感觉到这歌声中传达出来的坚定和热忱。

老布尔什维克忍不住对着录音话筒,现场解说起来:“这是年轻的中**人们在入党仪式上唱响的《国际歌》,这也是我们那个年代的人所非常熟悉的歌曲。还记得它的意义吗?它代表着全世界的受压迫者,对权威的质疑,对强权的反抗,对弱者的同情,对真理的追求,对人类英雄气概的歌颂……在这无坚不摧的歌声面前,上帝也会颤抖!此时此刻,我也想拥有一套中国士兵的迷彩服了!”

仪式结束后,冯垚走到三名女兵面前,一一握手:“祝贺你们!”

“谢谢教导员!”

“你们三个刚才的答记者问,都说得很好!蒲英,你说得尤其好!”

蒲英凝视着冯垚的眼睛,缓缓说道:“说得好,不如做得好。”

冯垚微微一笑:“那好,就看你们明天的行动了。”

第二天,陆海空三军联合演习全面展开。

中俄的海、空军联合进行了渡海和抢滩登陆的演练,紧接着陆、空军进行了空地协同作战的演习。其中,俄罗斯76空降师和中方的空降军某部以及女子特战连,联合进行伞降敌后的演习。

当中方参演部队在机场等待登机时,从伞降场传来了俄方演习的最新情况。

俄罗斯76空降师派来的整个男兵营和女子伞降连,采用了一种非常危险、但也非常有实战性的伞降方式——人员和装备同时伞降。

也就是说,人员荷枪实弹地坐在战车里,从飞机上投放下去,落地后便可以立即开动战车发起攻击。不像在普通的分离伞降模式下,人员落地后还要寻找装备半天,缺乏效率。

这种勇敢的伞降方式,是俄军笑傲世界的独门功夫,连全球投放能力最强的美军空降师,都不敢尝试。

俄军的这一精彩表演,赢得了现场参观的各国武官和中外记者的一致好评,但也对后出场的中**人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如果他们还按预案进行常规的高空伞降,在难度和实战性方面,就都输给了俄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