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女兵英姿 > 063章 普通观光客

女兵英姿 063章 普通观光客

作者:江心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09:36: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蒲英通过资料了解到,这家佛学院有很多地方,和世界上其它的大学或学院都不一样。

比如,这里入学不需考试,只需申请或是老学员引荐。

这里的学制自由,可以学习几年到十几年不等。

学院里没有专职的教师和教授,只是常有藏传佛教的高僧和活佛们来这里讲经传道解惑。能学习和领悟多少,很大程度上是靠个人的。

所以,这个佛学院,与其说是学院,不如说是静修之地。

特别是这里只有佛堂和讲经堂,根本没有普通学校必备的教室和宿舍,所以学员的食宿问题,就只能由他们自己解决了。

吃的方面,倒是有虔诚的藏族信徒们长期捐献的钱粮,可以免费提供给学员们。如果内地来的学员吃不惯糌粑酥油茶,可以自己开伙做饭。但是这个佛院沟里面因为没有政府管理,也就没有城市必备的自来水和下水道、污水处理等设施,所以学员们只能自己去抬水背水,倒秽物、倒垃圾等杂活儿也都得亲力亲为。

据说这里以前还没有电,这几年县政府给拉进来了电线,这才让清修的佛教徒们告别了晚上在烛光下诵经的境况。

住宿方面也很麻烦。学员们刚来时,可以住招待所,之后就要自己扛木头,或是请人帮忙搭一个小木屋,做为自己在这里学习的僧舍。

僧舍木屋听着好听,其实也就比孟买贫民窟的棚户结实一点。大多就是一间平房,里面只能容一到两个人居住,条件简陋,除了必要的床和桌椅,没有其它家具,电器更是没有。

当蒲英通过检查站,走入佛院沟几十米后,就看到沟两旁的缓坡上,陆续出现了很多几乎一模一样的赭红色的小木屋。

沿着“S”形的谷底。越向里面走,山坡上的小木屋就越来越多,越来越密集,直到最后铺满了两侧的山坡。

从山脚到山尖的木屋群中。除了能看到几条特意留出的供人出入的小路之外,就再也看不到一点草色。这样高度集中的建筑和人口,在地广人稀的青藏高原,是非常少见的。就是在拉萨日喀则这样的大城市,也绝没有这么密集的情况。

蒲英之前已经看过了介绍佛学院的图片和视频。但是当她身临其境,亲眼见到这样的人文景观——一个个像小火柴盒一样鳞次栉比地铺满了山坡的木屋群,乍看有些杂乱无章,细看却又像蜂巢蚁穴一样有着严谨紧凑的布局和结构——她还是被深深震撼了!

震撼之后,思维比较发散的蒲英,又第一时间想到了一个问题。

这么多木屋聚集在一起,只要有一个火头,很快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了吧?

而且,糟糕的是——这里离天葬台那边的水源比较远,到时候远水扑不了近火。僧侣学员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火势蔓延……实在太危险了!

蒲英一边胡思乱想,一边继续往里走。

这佛院沟大约有三公里长,当她走到最里面的佛堂经殿核心区,竟然在这边的山坡上看到了一个巨大的三角形经幡阵。

不同于藏区常见的五彩经幡,这里飘扬的全是粉红色的风马旗。在山坡的青黄色对比下,给人的视觉冲击很大!

蒲英忍不住赞叹:藏族,真是一个特别会运用色彩,特别有艺术感的民族!

谁能想到娇嫩的粉红色,用在宗教仪仗上时,竟会将神圣的感觉诠释得这样如火如荼?

在壮观的经幡阵旁边。还散布着几座金碧辉煌的佛堂和佛塔。其中一座最高最大的,就是这里的镇院之宝——金马坛城。

有传说,在修建这座金马坛城时,底座下方用非常结实的水泥混凝土封存了很多奇珍异宝。那些都是高僧们从藏区各地募集而来的。价值难以估量。

蒲英不知道传说中的珍宝是不是真的存在,她只知道,光是坛城的那些外装饰在夕阳下折射出的璀璨宝光,就足以晃花了她的眼睛。

在这个佛院沟,奢侈的佛堂与简陋的木屋,对比实在太鲜明了。

不过除了这两种建筑外。在佛院的中心区,还有一栋很气派的四层红楼。它是现代的水泥砖瓦结构,但外观和内饰也融入了丰富的藏族元素。

这栋楼就是佛学院的招待所,将会成为蒲英的临时落脚之处。

招待所的外墙看着还很新,因为它其实刚刚重新装修好没多久。蒲英刚才之所以会想起失火的问题,就是因为这栋招待所就曾在半年多前失过火。

好在招待所有停车广场和水泥路,隔开了周围建筑。再加上当时是夏季,起火不久就赶上了一场暴雨,才没有酿成巨祸大灾。

阿哥对蒲英说过,那场火的原因,就和前几年在这里发生的几件死人案件一样,是个谜。而且以这里这么复杂的背景,恐怕以后也永远不能解开那些谜团了。

佛学院内,自然也有安全部门潜伏进去的同志。但是,蒲英却不能主动去和他们联系,她的任务只能靠自己完成。

当然,这里也有公开活动的政府人员。当蒲英感觉危险的时候,可以直接去找他们求助。

但是那也意味着她暴露了,任务自然也失败了。

蒲英一开始听阿哥说起这些背景,还没有太大的感觉。但当她今天真正走入了佛院沟,心里也渐渐感到了一种和以前执行任务时,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那就是压抑和孤独。

作为特种兵,虽然多在危险的敌后执行任务,但是好歹还有小队小组中的战友们,可以依靠、可以信任。

特工却都是单枪匹马进行活动,周围的人是敌是友,全都不知道。既然不知道,他就不能相信任何人,得时刻防范身边所有的人。

显然,长期以往,精神的压力真的很大。

蒲英不过是刚刚开始,就已经开始有感觉了。

她过去虽然遭受过别人的歧视、打压。也曾经以孤僻冷清的性子来保护隔离自己,但她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冷心冷肺的人,更不是被害妄想狂。

所以,她在心里并不喜欢这种压抑的感觉。

这次的任务。远远没有战场上真刀真枪、枪炮往来、火力覆盖那样的战斗,来得简单粗暴、刺激干脆。

它需要蒲英学会伪装、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判断……特别是真正独立地处置各种难以预料的突发情况。

阿哥也知道蒲英不是专职特工,她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不可能在短短几天之内,就从特种兵进入特工的模式。

所以。他给蒲英设计的行动指导方针,就是不用太多伪装——“自己平时是怎样的,现在还怎样。”

蒲英现在默念着阿哥的指导,让自己尽量放松下来,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的观光客,来藏区就是旅游、猎奇,兼散心的。

她很快进入招待所定了个床位,然后就背着简单的行囊在沟内溜达起来。

就在招待所前面广场的边上,紧邻着上山的小路边有一个平房。

平房门口台阶边有几个汉人在卖菜,卖的不过是土豆玉米之类。

从平房打开的窗子望进去。那里面是个小卖部。虽然没有挂牌子,但是出出进进的人还是很多的,都是身穿赭红色僧衣、带着黄色僧帽的出家人。

蒲英看到几个觉姆(女尼)也进了小卖部,边跟着她们走了进去。

进沟的这一路上,她也遇到了几个结伴而行的觉姆。因为好奇,她曾跟在她们后面,想听听这些出家人会聊什么。没想到,那些觉姆都挺警惕的,一发现游客靠近就都住嘴不说了。要是看到有人手中拿着相机,她们还会赶紧举起手或是用经书遮挡。显然是不想被摄入镜头。

这会儿,她们在购物,自己在旁边站一站,听一听。总该没事吧?

蒲英抱着这样的想法走进了小卖部,顺便也浏览了一下小店的格局。很快,她发现这里货架上的生活用品还是很丰富的,从牙膏卫生纸到饼干方便面,应有尽有。

店主是一个三十多岁的藏人,相貌普通。黑瘦黑瘦的。

他一直懒洋洋地靠在柜台上,那几位觉姆点着名要买什么东西,他就是听一句点一下头,并没有急着去搬货物。

蒲英惊讶地发现觉姆们竟然都不是藏人,因为她们的口音是纯正的东北话。再细看,皮肤也明显比一般藏女白皙光滑了许多。

虽然她已经听阿哥说过,这里的学员可不都是藏族人,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是来自内地的汉族人,其中女人也不少。

但是,东北离藏区真的太远了,蒲英此刻还是有点吃惊了。这些人不远万里来到高原学习藏传佛教的精神,都快赶上唐玄奘西天取经了好吗?

谁还敢说中国人没有信仰?

大概蒲英的目光停留在人家身上有点太久了,那几个觉姆也回看了她几眼。虽然没说什么,但那神情似乎也是有些戒备。

蒲英注意到了她们的反应,顺势上前搭讪:“你们好!是这样的,我听你们的口音,老家好像是东北人吧?”

“是啊。”

蒲英见她们虽然眼神戒备,但答话还是挺痛快的,便继续说道:“我能问一下,你们来这儿有多久了吗?”

那几位剃着光头倒也眉清目秀的觉姆,相互看了看,才陆续开口说道:“我来了有三年多吧……我快一年了……我也是一年多……我有四年了……”

“唔,这么久啊?那你们中途,有没有回过家呢?”

PS: ps:后面的情节主要是文斗……节奏恐怕有点慢⊙﹏⊙b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