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女兵英姿 > 023章 维和营交接

女兵英姿 023章 维和营交接

作者:江心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09:36: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苏丹位于撒哈拉沙漠的东部,尼罗河的中上游。国土面积曾是非洲第一,即使在南北苏丹分裂后,北苏丹的面积也是非洲第三。

这片广袤的土地曾经是古埃及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现代却一直以贫穷和饥饿著称。

一九九三年,一张拍摄于苏丹的新闻照片获得了普利策大奖。

照片上,一个饿得走不动路的非洲小孩跪倒在地。就在小孩后方不远处,蹲着一只硕大的秃鹰,正贪婪地盯着那个奄奄一息的瘦小生命,等待着一顿即将到口的美餐。

这张照片引起了全世界人道救援组织对苏丹饥荒的进一步关注。但是,苏丹境内复杂的种族宗教矛盾,让内战打了几十年,后来更是加上了争夺石油资源的经济问题,这使得苏丹的和平之路走得异常艰难。

即使是在南北停战、南苏丹独立之后,都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达尔富尔的情况就更为复杂了。

它位于苏丹西部,撒哈拉沙漠的南部,是全世界极度缺水的地区之一,自然也是苏丹最穷困的地区。

达尔富尔有人口600多万,居住着阿拉伯人、富尔人和黑人等80多个部族。其中,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多居住在北部,而信奉基督教的土著黑人则住在南部。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苏丹发生严重干旱并引发大饥荒,达尔富尔等西部省份的情况尤其严重。

在生存的压力下,阿拉伯族居民与当地黑人部落之间,为了争夺土地和水源而发生越来越多的武装冲突,苏丹政府曾试图调解却无功而返。

2003年2月,达尔富尔地区的黑人居民相继组成 “苏丹解放运动”和“正义与平等运动”两支武装力量,以政府未能保护土著黑人的权益为由,要求实行地区自治,与政府分享权力与资源,并不断攻城掠地。展开**武装活动。

在北达尔富尔州首府被**武装攻陷之后,苏丹政府军为挽回颓势,借助当地阿拉伯人的武装民兵组织金戈威德,与叛军作战。

事实证明。这股力量的参战,实际上却是恶化了局势。

随着战事的进展,对立双方渐渐以种族划界,纷纷投靠各自阵营,使达尔富尔问题染上了种族冲突的色彩。

联合国估计。在此冲突期间,有45万人死于战火和疾病,约250多万人流离失所。

由于国际社会以“种族屠杀”问题对苏丹实行制裁,苏丹也就一直拒绝联合国的维和行动。非洲联盟组织曾经派遣维和部队到该地区,但因经费人手的不足,难以完成任务,转而向联合国求助。

在国际社会的多方努力之下,苏丹政府终于同意了联合国和非盟联合在达尔富尔展开维和行动。

2007年7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769号决议,决定向苏丹达尔富尔地区派遣一支编制2万6千多人的维和力量。负责保护当地的平民,并为人道救援工作提供协助。其任期初步定为12个月。

这一行动,是联合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维和行动。不久之后,它也被全球媒体公认是所有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生活条件最艰苦,安全环境最恶劣”的任务。

因为直到现在,达尔富尔地区仍有**武装组织拒绝与政府进行和平谈判。

而自从联合国维和部队部署到该地区以来,已经发生了上百起针对联合国维和人员的袭击事件,造成了几十名维和官兵的伤亡。

中国一向特别关注苏丹地区的和平问题,既是基于人道主义,也是基于现实的担忧。

因为中国是苏丹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也是第一大投资国。苏丹的石油出口有将近60%是流向中国,在苏丹工作的中国人据估计也有将近十万人。

所以,一个和平安定统一的苏丹地区,是符合中国利益的。但是。中国一向奉行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外交原则,那么,在联合国主导下向该地区派出维和部队,就是中国对该地区合法施加影响力的重要举措之一了。

只是,中**人在苏丹的维和之路,充满了坎坷。布满了荆棘。

蒲英和战友们还没有抵达苏丹达尔富尔,在路途上就已经遇到了一连串的不顺――仿佛上天有意给她们一个下马威,让她们对即将执行的维和任务不可掉以轻心。

当她们所坐的国航包机还飞在空中的时候,就接到了苏丹首都喀土穆因发生沙尘暴而关闭机场的消息。

飞机不得不转飞埃及首都开罗,并在那里等候了十多个小时。

好不容易可以起飞,并顺利降落到喀土穆之后,蒲英她们又因为错过了联苏团(联合国苏丹特派团)总司令部当日的班机,只得又在机场滞留了半天。

等候期间,不但没有休息的床位,更是只能以冷水就干粮充饥。

最后,她们终于搭上联苏团的飞机后,还竟然不能直飞达尔富尔,中途又在两个联合国维和营地起降,卸下了一些物资和人员。

联合国维和部队之所以这么依赖空中运输,而不采用陆路交通,一方面是因为路途太远、路况不好,沿途的非法武装也较多,安全是个大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首都喀土穆和达尔富尔地区还没有开通铁路。

总之,当蒲英和战友们风尘仆仆地赶到南达尔富尔首府尼亚拉市――联非达团南战区司令部所在地,已经比原计划的时间晚了将近两天。

另一批先期抵达的工程兵分队和医疗分队,都已经和对口部队完成了交接工作。

负责指导本次轮换交接工作的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官员,在向方霖天和运输分队队长表示慰问后,也指示他们尽快完成交接,迅速开始值勤任务。

方霖天带领的作战分队,因为是新增加的编制,所以就分成了三个组,住在中国营的不同片区。

蒲英带着女兵组,和医疗分队的女同胞们住在了一个营区,连队的伙食还是由中国营的炊事班统一负责。

在当天的接风晚餐上。还没有卸任的上一届炊事班战友,使出浑身解数,给新来的战友们做了一桌据说是他们在这里过年都吃不上的“好菜”!

这一桌好菜,其实只有四菜一汤。荤菜是土豆牛肉、红烧肉罐头――这倒还罢了。

据老炊事班长说。最难得的其实是两个素菜――清炒豆芽和芹菜炒蛋。

达尔富尔的天气非常炎热,即使是11月,地表温度也可以达到30℃以上。所以这里的蔬菜极其稀少,远道运输来的蔬菜也很容易烂掉,所以在这里吃到肉并不稀奇。能吃点新鲜的蔬菜才是件奢侈的事儿。

豆芽是炊事班的师傅们自己用黄豆发的,可是天气太热,发出来的豆芽都只有牙签那么细。

至于那一点芹菜,也是他们从自己种的菜地里摘来的,平时自己都是舍不得吃的。

除了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物质招待外,老维和官兵们更重要的是将自己的工作经验,不厌其烦地讲解给新同志们听。

中国维和大队警卫分队长的蔡少校,是某红军师的营长(维和部队中的军官多是高职低位,比如,所有的班长甚至副班长都是中尉军官。而不是战士)。

他在向方霖天和蒲英介绍注意事项时,更是各个方面都说得特别仔细。

“外出开车一定要小心。因为马路上各种车辆都有,不仅仅是汽车、摩托车、电三轮,还有驴车。而这里绝对没有交通信号灯,行人也不注意交通安全。所以,开车的速度不能太快,要加强观察,注意避让。”

“当地民众信奉伊斯兰教,忌讳用左手上菜,当然更不能当着他们的面吃猪肉的。还有。没有经过当地人允许,不要对着他们照相,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尼亚拉郊区到处是政府军设的哨卡。你们要想通过,需要提前向他们申请。获得他们的允许。”

“如果出现突发情况,不要慌!按照预案先做好防范,边处置边报告。一旦看到情况不对,可以让装甲车打头冲锋,保护人员撤离。”

蔡少校最后说道:“不过,我们一直是作为工程兵大队的附属分队。所以只担任过保护他们施工的任务。你们是联非达团专职的警卫作战部队,应该会有更多的保卫、巡逻任务,而且可能会更多地和其它国家的士兵合作。所以,我的经验仅能做个参考吧。”

方霖天紧紧握住他的手说:“谢谢,你的经验很有帮助。”

“不客气,都是一家人嘛。”

说完,蔡少校看了看蒲英,又问方霖天:“你们女子作战分队,是和男兵一起行动,还是单独行动?我建议还是联合行动为好。”

方霖天笑了笑,“这个要看联非达团司令部的安排了。”

蒲英当时没有说话。

她知道蔡少校的建议是一片好心,可是她并不希望女兵得到这种特殊待遇,也不希望女兵还被认为只是男兵的辅助和附庸。

不过,和蔡少校持相同看法的人,还是比较多的。

第二天,从总部法希尔赶来的联非达团总司令――保罗中将,在中国驻苏丹武官吴大校和南战区司令阿瓜伊少将的陪同下,为即将归国的中国维和官兵们授予“和平荣誉勋章”。

保罗中将在授勋后,又接见并检阅了新一届中国维和士兵。

他对中国女兵的军容军姿很是喜欢,还对阿瓜伊少将建议――就让这些女兵负责保卫尼亚拉超级兵营的司令部,以及在尼亚拉市区的街头巡逻。

阿瓜伊表示完全同意。

得知这一情况后,蒲英也有点无可奈何――这是把女兵们当维和警察,而不是维和军人在用呢!

不过,军人的天职是服从。

蒲英还是按照两位将军的指示意见,给女兵们分配了任务,制订好了值勤排班表。

PS: 【谢谢桑雨莉的粉红和评价票】小江其实也想早点结文,不再被这个苦差事绑着了,可是又想做人要有始有终――而这些撤侨维和的情节,又是开文时就设想了要写的。不写,前面的伏笔就成了莫名其妙的东西了。所以,还是写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