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女兵英姿 > 026章 艰辛维和路

女兵英姿 026章 艰辛维和路

作者:江心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09:36: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清晨一大早,中国女兵分队和运输分队共同组成的白色车队,就从尼亚拉超级营地出发了。

当先开路的两辆装甲车是车队的前哨尖兵,后面跟着一辆作为指挥车的防弹越野车。

车队中央是十辆运输大卡车,负责运送人员和物资。最后还有两辆装甲车压阵。

整个车队保持着整齐一致的车距,匀速行驶在尼亚拉市内的公路上。

蒲英坐在指挥车内,眼睛一直紧盯着导航仪以及几个监视屏上显示的画面,手里则握着对讲机,不时对各车发出提醒和调整的指令。

“各车注意,车队现在行驶在市区。路上行人较多,机动车、摩托车、三轮车也比较多。带车骨干注意观察,驾驶员小心驾驶,千万不要在市内发生交通事故!其他人员也要提高警惕,协助观察。”

市内的路况虽然好于野外,却因为人多车多,反而更容易发生交通意外。

几天前,埃及运输连的车队就在市区内撞伤了几名当地居民,引起了市民们的围攻,给联合国的声誉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联非达团(联合国/非盟达尔富尔特派团)司令部,特意将此事向各战区各**营做了通报,并再次强调了安全的重要性。

蒲英当然也不想在执行任务时出现事故,所以一路行车时都在反复提醒着驾驶员们小心。

终于,车子驶出了市区,柏油公路上的车辆行人一下子少了许多。

蒲英刚刚松了口气,坐在头车的郭亚军突然报告:“711,我是701。在我右侧前方200米处,发现七八名不明身份的武装人员,正在向我车队窥视。请指示。”

“各车注意警戒!驾驶员加快车速!车队快速通过前方地段。”蒲英冷静果断地下达指令。

联合国的维和行动,至今仍遵守第二任秘书长哈马舍尔德提出的“维和三原则”,即当事国同意、保持中立原则、非自卫不得使用武力原则。

蒲英知道,虽然自己在车队受到攻击时有权下令还击。但那最终还是会导致交战双方的矛盾激化,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给对方攻击自己的机会,也绝对不能开第一枪。

所以,她才采取了避开一切可疑人员的战术。

车队就这样在小心谨慎中行进着。

一个多小时后。他们离开了柏油公路,进入了难行的沙漠灌木丛林路段。

这里其实没有路,所谓道路就是车辆在沙漠丛林中自然碾压而成的土路。

蒲英从富有经验的运输分队长那里知道,今天要走行的一条路上将会经过20多条干涸的河床。

历史上的苏丹,曾经是个雨水丰沛、土地肥沃的地方。只是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人口膨胀、放牧过度,这里的荒漠化程度才逐渐加剧的。

不过只要到了雨季,这里也会出现一些季节河流。

现在是旱季,所有的河床都干涸了,但是却淤积了很多泥沙。

运输队的大卡车太重了,很容易陷进河床的泥沙中。

从联非达团的通报来看,过去维和车队遭遇武装劫持和伏击的地点,也大多是在这种车辆不得不减速慢行的危险难行路段。

另一方面,路两边那些一丛丛的灌木丛,也是武装人员进行伏击的最好隐蔽所。

所以行进到这里后。蒲英又拿起了对讲机:“注意,现在已经进入沙漠丛林,各车警卫人员时刻注意观察!观察要做到全面细致,由远及近!特别要注意射击死角和观察死角的位置,力求不留死角,保证车队的安全。”

整个车队,无论是驾驶员还是带车军官和警卫人员们,精神都高度紧张了起来,全神贯注地各司其职。

忽然,中部一辆大卡车报告:“车子陷下去了。开不动了。”

后面的车辆跟着停车,于是后半个车队都跟着减速下来。

蒲英见状急忙命令道:“后面的车不要停!从边上绕过去!重复,车队不要停下来!703,你绕上来。准备施救。”

很快,她的越野指挥车和黄韶容带的第三辆装甲步兵车,都开到了陷入河床沙子里的那辆大卡车旁边。

卡车上的驾驶员已经试着发动了几次,却只能看见车轮在原处飞快地打转,扬起大片烟雾状的沙尘,沉重的大卡车却还是不能从陷坑里爬出来。

蒲英下令:“挂牵引绳!”

她指挥女兵们在装甲车车尾和卡车车头之间挂上一根牵引绳。然后装甲车开足马力,终于一点一点地将大卡车拉出了沙坑。

于是,车队又继续行进。

两小时后,终于抵达了蒲英曾经来过的那个游击队营地。

收枪的通知早就发下去了,营地里也已经聚集了上百人的样子,并且还有男男女女老老幼幼扛着枪,正络绎不绝地走过来。

蒲英让四辆装甲车停在场地的四个角上,中间则并排停靠着大卡车。

阿达达头领带着人过来,帮着运输队的人,将车上那些联合国发放的救济物资一一搬下来。

蒲英则在另一边架起了行军桌,竖起一面联合国的旗帜,作为交枪地点。

阿达达也指挥着人们排起了队,一个个地过来交枪。蒲英带人做好记录,同时发给交枪的人证明,凭此可以去领取一份救济品。

虽然这些前游击队员们都比较守秩序,但蒲英还是发现自己队伍中有几名年纪较轻的女兵,眼神里除了应有的警戒之外还有些恐惧。

蒲英很能理解这些一直生活在国内和平富足环境下的年轻女兵们的心理。

因为面前这些黑人即使缴了枪,身上还是会有一些杀气,毕竟他们都是打了很多年仗的老兵油子,无论战斗是正义还是邪恶的,他们都曾杀过很多人,制造了很多的人间悲剧。

就像普通人接触到杀人犯,心里都会打鼓一样,这些年轻的女兵们乍一接触到杀过人的老兵们,也会觉得莫名的紧张。

不过,多接触一会儿后。她们的脸色也渐渐缓和了过来。特别是,当她们看到一队队来缴枪的妇女和儿童之后。

谁能想象得到,那些穿着艳丽的长筒连衣裙、面容朴实的黑人妇女,其中还有好几个是挺着大肚子的孕妇――她们竟然都是手拿钢枪的游击战士?

更让女兵们感到难受的是。还有很多**岁到十二三岁的娃娃兵也来缴枪。

不过,这些娃娃兵在缴了枪之后,非洲儿童特有的活泼好动就很快显露了出来。

尤其是男孩子们,很快就把中国男兵们围了起来,并不停地喊着“中国!功夫!”。有的直接“哼哼哈嘿”呼呼有声地比划了起来。

一问才知道,这里虽然穷,但是像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人的功夫电影,还是很流行的。

这些非洲小孩也和中国小男孩一样,迷恋着神奇的中国功夫。所以一看到这些中国男兵,他们就兴奋地跑过来想要讨教点正宗的中国功夫。

不巧的是,这些中国男兵都是汽车兵,基本上都只练过军体拳,现在也早就忘得差不多了。

他们倒也机灵,马上指着端着枪站岗的中国女兵对孩子们说:“她们。是中国的木兰!她们的功夫很厉害!”

迪斯尼动画的影响果然不小,这些孩子们也有看过《花木兰》的,便又把女兵们围了起来。

郭亚军觉得这些手里比划着功夫,但是身体晃动得更像是在跳舞的非洲小孩,实在太好玩了。架不住他们的求恳,便真的给他们耍了一套拳,还踢碎了几块木板。

这下子,那些开了眼的苏丹小孩们,高兴得都快疯了。

女兵们更加觉得这些刚刚放下枪的孩子们,其实也是天性未泯的可爱儿童。对他们的遭遇也更加同情。她们纷纷拿出糖果玩具送给孩子们,陪他们说话玩耍。

营地的气氛因此变得热烈而和谐,那些缴了枪领了物资的成人们也都微笑地看着这边孩子们和维和官兵的互动。

不过,蒲英发现在这些孩子之中也有一个看着年龄稍微大一点的男孩子。有些与众不同。

他一直没怎么笑,那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总是一动不动地看着人,里面似乎藏着不少忧郁。

蒲英忍不住走过去,问他:“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

孩子回答,他叫莫瑞。今年十二岁,八岁就参加了游击队。

蒲英不禁吃了一惊,没想到这个本该是小学刚毕业年龄的孩子,竟然已经打了四年的仗――也就是说,莫瑞的童年,几乎都是在枪林弹雨中度过的!

她接着问道:“我看你刚才缴枪之后,似乎有些闷闷不乐,为什么呢?”

莫瑞用一种和他的年龄极不相符的沧桑语气,告诉蒲英――以他的人生经验,在面对各种问题时,只有枪才能够最终解决一切矛盾。现在缴了枪,他好像一下子失去了安全感。

万一以后战乱再起,莫瑞担心自己会因为没有枪,而成为别人枪下的死人。

蒲英听到莫瑞这样说,就知道战争这个恶魔,已经严重摧残了莫瑞本该是天真单纯的孩子的心灵。

这些出生在非洲这片充满饥饿、贫穷、战乱和疾病的土地上的儿童,实在是太不幸了!

看着他们,就让人忍不住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蒲英拉着莫瑞的手,走到运输车队旁边,从中国大使馆捐赠的一堆物资中挑出了一个双肩书包。

书包是中国制造的,上面印着喜羊羊的卡通图案。

“这个书包,喜不喜欢?”蒲英将书包展示给莫瑞看,还打开拉链,让莫瑞看到里面还有一个文具盒和几本苏丹小学的教材。

非洲人天生喜欢鲜艳的色彩,莫瑞看着这个花花绿绿的书包,也有点爱不释手了,“喜欢!”

“好,那这书包现在就是你的了!来,背上它!”

蒲英将双肩包拿到莫瑞身后,帮他背到肩上,“莫瑞,你还是个孩子,就应该背着书包去上学。学到本领,将来长大以后,才可以去建设你的家乡,让它从此走出贫穷和饥饿。记住,千万不要再去打仗了,因为战乱只会让你的家乡更穷更乱!”

然后,她指着周围众多的蓝盔士兵,说道:“莫瑞,你不用担心安全问题,因为这里有这么多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官兵们,在保卫你们的安全!我相信,有了国际社会的共同关注,有了联合国和非洲人民的共同努力,你们的家乡一定会走向和平之路的!”

莫瑞抚摸着书包的背带,看着蒲英,终于慢慢地点了点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