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女兵英姿 > 066章 米苏拉塔港

女兵英姿 066章 米苏拉塔港

作者:江心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09:36: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2月25日,西线边境的陆路撤离通道成功打通,并顺利撤离了三四千人。

就在这一天,“奥林匹克冠军号”、“罗马巡洋舰号”等豪华邮轮,陆续第二次抵达了东线的班加西港。

这些豪华邮船,已经在第一个航次中,成功地将**千中国侨民(其中包括中资企业中的外籍雇员),从海路安全撤离到了马耳他和希腊的克里特岛。

这两天,这些邮船还将运走滞留在班加西地区、约四五千的全部中国侨民。

今天的班加西港海域,狂风大作,浊浪滔天。当地气象部门预报,海上将出现六十年来最大的风暴。

这风暴虽然会对邮船的航行造成干扰,但是,东线的撤侨行动毫无疑问已经是胜利在望了。

整个中国撤侨战役的重心,在25日这一天,从班加西转移到了米苏拉塔——距离首都只有200多公里的海港城市。

米苏拉塔在L国的战略地位,就相当于中国的上海,是内战双方必争的战略要地。

自从2月22日反对派完全占领了班加西之后,他们就对米苏拉塔展开了猛烈的攻势,政府军也不停地往这一地区增兵,所以这座城市迅速成为L国内战最激烈的地方,也很可能是两派最后的决战之地。

王大使向国内报告,在米苏拉塔地区滞留的中国公民,大约有7千3百人。

国内应急指挥部认为,这7千多中国人的处境是最危险的!

因为他们向东和向西撤离的陆路通道,都被战火隔断了;南方更是走不出去的大沙漠。

这座城市没有机场,唯一的撤离方式只有海路。但是,一旦内战升级,海路被封锁,这7千多中国人就只能呆在米苏拉塔这口“活棺材”里等死了。

国内指挥中心情急之下,命令一直在班加西海域待命的中国货轮,立刻起锚开往米苏拉塔。同时,也指示在外国邮轮上的前方工作组和大使馆的接应人员。加快速度,尽快完成班加西的撤侨行动,马上转战米苏拉塔。

可是,米苏拉塔港口的情况。却很复杂。

蒲英没看见冯垚的那两天,他其实正冒着生命危险,头顶着枪弹和炮火,在米苏拉塔交战双方的战线之间来回穿梭。

一方面,他要协助指导当地中资公司在战火中做好防护和躲避;一方面。他要找米苏拉塔港务局的人,联系使用港口的事宜。

可是,米苏拉塔港口的管理人员,不是参加了**军就是逃跑了,根本找不到人。整个港口只有几个老弱职员在看守着,进出港的业务根本已经完全停止了。

而且冯垚了解到,这港口的水深只有13米,而无论是豪华邮轮还是远洋货轮的吃水,至少都在16米以上!

怎么办呢?

冯垚多方奔走,终于了解到。这里除了政府管理的商业港口,还有多个私人码头,是当地林立的钢铁厂用来装卸巴西铁矿石的。这些码头当然可以停泊远洋货轮。

于是,冯垚又想办法、找关系,多方联络那些私人老板。

但要在天天激战不休的米苏拉塔,办成这些事,谈何容易?

24日晚,大使馆给冯垚交了个底,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因为班加西的反对派马上就要宣布成立“过渡政府”,同时。联合国的制裁决议也即将正式出台,决议内容包括冻结嘎达飞家族在海外的资产以及采取军事行动这样的严厉举措。

这些事情,一定会激怒嘎达飞。他必然会采取报复行动,对反对派控制的地区采取狂轰滥炸和封锁行动。

在这种形势下。米苏拉塔的撤离行动,更加刻不容缓了。

国内指挥部已经给出了行动的时间节点——到2月28日,必须全部撤出在L国的所有中国侨民!

可是到现在,米苏拉塔的港口还没有着落。

梅武官也坐不住了,在参加了25清晨的使馆早会之后,他就带着国家工作组的小李、小郭。一起开车前往米苏拉塔。

他们向东行进到胡姆斯,一个在首都和米苏拉塔之间的小城,就被战火阻住了。政府军和反对派正在这里激烈交火。

城市边上有一家中铁集团的工地,那里昨天也发生了战斗,工地已经完全被打烂了。所幸工人们及时躲避到了下属的一处砖厂,才没有造成伤亡。

可是,他们躲藏的地方很小,物资也很缺乏。工地负责人告诉梅武官,如果一两天之内不能撤走,他们就熬不住了。

梅武官安慰他们道:“国内正在调集船只开往米苏拉塔,我会尽快安排你们到那里上船。”

不过,从这里前往米苏拉塔的公路已经被封锁,梅武官等人只好转道沙漠。

由于对道路不熟悉,他们越走越远,越走越偏。

幸好在这个时候,冯垚请来接应他们的人,终于找到了这辆车前插着中国国旗的车辆。

接应的人员是属于反对派阵营的,但他们的上司卡曼,本来却是政府军的一名上校。

卡曼曾在解放军国防大学进修,那时就认识了冯垚。在冯垚来L国大使馆武官处工作的这段时间,两人的来往更多,已经成了很好的朋友。

在冯垚得知卡曼已经率部起义后,就暗中和他取得了联系。这两日,冯垚能在战火中来回奔波,也是离不开卡曼的照应。

这一回,卡曼亲自率领自己的卫队,护送梅武官一行人,穿过反对派控制的沙漠和乡村地区,一路比较顺利地进入了米苏拉塔城区。

路途之中,梅武官还看见另外有一支反对派的武装将一家空无一人的中国公司的工地,很好地保护了起来。

梅武官上前一问才知道,这又是冯垚联系的。

那支武装的小头目告诉梅武官:“你们那位姓冯的外交官找到我们,说中国人本来是来帮助我们搞建设的,但是我们现在闹革命,打仗打得中国人没办法安心搞建设,不得不暂时撤离。不过,我们的内战总有一天会结束。到时候中国人还愿意回来帮我们搞建设。所以,我们决定保护好你们中国人的工地,到时候还请你们回来!”

梅武官既为大多数L国人对中国人的友好感动,也为冯垚在这两天做了那么多工作感到欣慰。

下午4时许。梅武官等人抵达了距离米苏拉塔港口不远的中交公司营地。

这个营地在面朝大海的一个山坡上,正好避开了城中的炮火,没有受到大的破坏。营地内井然有序,物资储备充分。

梅武官看到这个和胡姆斯的中铁工地形成鲜明对比的营地,立刻理解了冯垚建议将这里作为米苏拉塔地区撤离指挥部的原因。

当他见到冯垚的时候。却吓了一跳。

印象中那个特别英俊帅气的年轻人,竟然一脸胡子拉碴的,双颊消瘦,眼窝都有点抠进去,眼球上更是布满了血丝,眼神也没有平时那么温和,而是锐利中透着那么一丝焦灼。

他的压力太大了!

恐怕这几天都没有好好睡一觉、好好吃顿饭吧?

对梅武官关心的问询,冯垚只是摇头:“我没事,倒是老梅你的胃病,可得注意点啊!”

“一直吃着药。还行吧。”

冯垚看到领导越发黧黑的脸色,也知道他是在硬撑着呢。

不过,“现在是最危险的时候,我们是使馆中的军人,就应该冲在最危险的前线!”——这是梅武官这些天常对他和小姜说的话。而梅武官更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这句话。

冯垚也想到了,如果连梅武官都出来了,武官处应该是没人了——不知道蒲英现在怎样了?

他的嘴唇动了动,却又忍住了没问,只是对梅武官说:“中交公司的负责人去找当地的私人码头老板了。我正在核对米苏拉塔地区中方人员的分布和撤离情况。由于这两天,有些公司的人在战火中转移了,还有些本来正在向米苏拉塔靠拢的公司又被战火阻隔在外,一时过不来——所以。我到现在还没办法确定,到底会有多少人从米苏拉塔港撤离?也没办法做好一个计划……”

“好了,我知道了。这里的情况是很紧急,但你也不要太焦虑了!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吧!军委已经命令徐州舰日夜兼程往这里赶了。”

“不是让它去班加西的吗?”

“班加西的局势现在相对稳定了,反倒是米苏拉塔这一带的战斗,打得太让人担心了。”

冯垚闭上眼。默默回忆了一下:徐州舰是23日接到的命令,经过补给等出航准备后,于当地时间24日凌晨3点才从亚丁湾的曼德海峡南口启航。

亚丁湾距离班加西和米苏拉塔所在的地中海苏尔特湾,足有2000海里的路程。

徐州舰走的这条海路,不但路途遥远,而且海况复杂,特别是还要通过世界上最繁忙的苏伊士运河。

综上,它能够在一星期内赶到苏尔特湾,就是个奇迹了!

冯垚暗暗叹气:如果中国海军也能像美国那样,在几大洋都有舰队游弋,就好了!

当然,现阶段,这只能是一个美丽的梦想——将来,总有一天会实现的。

梅武官见冯垚一直紧锁眉头,便开口说道:“对了,忘了告诉你,小蒲她——”

果然一说到蒲英,冯垚立刻睁开了双眼,虽然没有说话,眼睛里都是关心的探询。

“她昨天送国家工作组去拉斯杰迪尔口岸,听说表现得很不错,帮助费组长他们打通了西线陆路通道,这也大大缓解了我们这边的压力。”

冯垚的嘴角微微上扬,点头道:“是!位于首都东南180公里的拜尼沃利德,有中交公司一个357人的工地。他们这两天几次向米苏拉塔靠拢,都被战火阻住了。听说工人们都快绝望了,幸好今天知道西线口岸已经打通,王大使便让他们立刻向边境转移——虽然路程远一点,但总比冒死穿越烽火线强!”

“是啊,费组长他们已经探出了一条通往西部口岸的最佳撤离路线。虽然关卡比较多,但是从拜尼沃利德到拉斯杰迪尔口岸,大概只要五六个小时就能到了!”

梅武官接着说道:“所以。小冯你也不要太担心。班加西、拉斯杰迪尔,这些地方都能打通撤离通道,我们这里也一定可以!喏,这里有王大使签名的、中国大使馆发给米苏拉塔临时管理当局的外交照会。内容是请求他们允许我们中国撤侨的船只使用这里的港口。你看看吧——”

冯垚一目十行地看完了照会内容,不由得精神一振,“太好了!之前我和中交的同志反复联系那些私人码头的老板,他们都说在打仗,不敢开启码头。现在有了这个。就能得到临时当局的支持,应该可以找到码头了!——事不宜迟,我马上跑一趟。”

梅武官看着独自出门的冯垚,暗暗点头:别看小冯平时文质彬彬的,可这种穿越火线、敲门求人的事情,他却总是这么当仁不让。我这个老头子可不能被年轻人比下去了!

“好吧,小李、小郭,你们也赶快把卫星电话架起来,然后和中交公司的同志们一起,商量怎么组织各单位向中交营地和港口附近转移!”

在梅武官的指挥下。大家都行动了起来。

26日凌晨3点,好消息传来——中远集团的“天福河轮号”已经抵达米苏拉塔海域。

本来这种货轮上只有20多名船员,物资短缺,也没有客舱,是无论如何不适合搭载大量乘客的。

但是,国家已经不得不把货轮都用上了,可见米苏拉塔的局势紧迫到了何种地步。

船来了,可是码头还没搞定啊!

当晚,冯垚一夜未归。

梅武官甚至让小郭带领中交的一些同志,先到营地外的米苏拉塔港准备着——如果实在不行。干脆让轮船强行入港靠岸了。

26日上午11时许,冯垚终于从城内通过网络发回消息,他已经得到了临时当局允许中方使用米苏拉塔钢铁厂码头的书面授权书。

为了节约时间,他让中交营地的人立刻通知各单位。马上组织人员赶往码头。他同时会从城内尽快赶到码头,进行现场指挥。

梅武官大为高兴,立刻让小李和小郭马上带着人员,赶往钢铁厂码头和冯垚会合。

中交营地本就靠近海边,距离那个钢铁厂码头也不太远,小李、小郭等人开着车。不一会儿就赶到了。

小李发现冯垚选的这个码头,特别适合大量人口的撤离——因为在钢铁厂和码头栈桥之间,有很大一块广场空地,非常适合作为登船前的集结地。

没过多久,冯垚也赶到了。

他看到空荡荡的广场上,只有小李、小郭和中交公司跟来的几名工作人员,便问:“还有其他单位的人呢?”

“已经在网上通知他们了!正在往这边赶吧?”负责联络的小李回答。

冯垚看了看四周,指着广场中央的一块高地,说:“那个地方不错,走!我们把现场指挥处设在那里!”

走到高地上面后,冯垚又问:“国旗带了吗?”

“带了。”

“快拿出来!先把国旗竖起来!这样,我们的人老远就能看到了!”

大家七手八脚,找来废弃的钢管,把一面崭新的国旗挂了上去。

港口的风很大,足有6、7级,吹得五星红旗在风中猎猎飘扬。

小李正仰视着美丽的国旗并为之陶醉的时候,忽然听到周围响起了一阵高过一阵的欢呼声。

他回头一看——好家伙!

刚才还空空荡荡的广场,忽然从四面八方涌来了一大群中国工人。

原来,他们都是接到中交大本营的通知后,就从各处陆续赶来的。本来还不知道具体的集结地点,一看到国旗自然就全都涌过来了。

不一会儿,冯垚等人就被飞奔而来的工人们包围了。

他们个个抬头看着国旗,跳啊,笑啊,还兴奋地唱了起来——“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小李在领保中心工作也有七八年了。但还是第一次领略到——什么叫**国情怀!

他不禁被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可马上又觉得有点不好意思,急忙抬手去擦。

一瞥眼间,他发现同来的几个人也全都热泪盈眶的。就连那位让他敬佩的一直穿梭在烽火之中的中校军官——冯垚,也不例外。

冯垚倒不是第一次经历这种场面了。

半年前他参与了E国撤侨行动,就无数次看到海外侨民看到国旗时痛哭失声的情景,所以他才会那么清楚国旗的重要性。

不过,每次见到这情景。他还是会为之感动,并愈发坚信——中国是大有希望的。

因为她拥有这么多热爱她的底层民众。

这些工人,大多是农民工。他们文化不高、见识不多,更不是什么社会精英,也没有掌握网络舆论的话语权。

但这些身处最底层的民众,才最清楚中国的进步与发展,也最爱国。

他们才是中国的基石和脊梁,是值得他为了保卫他们而不惜献出一切的人。

冯垚忍住内心的激动,带着小李、小郭等人马上开始了行动。

他们在现场架设卫星电话,很快和各方取得了联系。

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向广场聚集,很快就不下两三千人了。而天气却越来越糟糕,不但刮着大风,还开始下雨了。

一向沉稳的冯垚,也开始发急了。

这才刚刚开始集结,就聚集了这么多人了。要是今天走不了的话,难道要这些工人在码头上的寒风苦雨中露宿吗?

“船在哪儿呢?”冯垚打电话问梅武官。

“别急!希腊邮船还在途中……你要知道,26日,各条撤离路线都是最紧张的时候。实在不行,就让已经到港的中远货轮靠岸。接人吧!”

“什么?货轮?”

冯垚虽然知道货轮不适合载人,但在这个节骨眼上,能早点让同胞们离开战火纷飞之地,才是最重要的。

他沉默片刻后说:“那好吧。让货轮靠岸吧!”

那边的梅武官在挂电话之前,又说:“小冯,你现在是现场指挥员,一定要冷静。人太多的话,可以运用‘蓄水池’战术!我在中交营地配合你。”

“好的,我明白了。”

在梅武官的提醒下。冯垚重新振作精神,开始指挥和协调现场的工人们。

所谓“蓄水池”战术,也是中国特色的一个创举。

作为人口大国,每年春运尤其是广州火车站总有数十万农民工滞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关部门想出了个“蓄水池”的办法。

首先腾空火车站附近的大型体育场馆,让所有等待乘车的农民工先在那里集中安置;再根据火车运力安排,组织整队整队的民工,有序地前往火车站登车。

这样既确保了民工们不会挨饿受冻、能够平安及时地回家过年,又维护了车站秩序,避免了可能发生的**。

这个方法,已经在之前班加西港的撤离行动中运用过了,事实证明效果不错。

冯垚根据梅武官那儿传来的即将到港的船只的运力,对工人们做好了登船的顺序安排。

下午,当他不知道第几次将目光投向大海的时候,终于看到了海天之际出现了轮船的身影,而且还不止一艘。

工人们也都发现了,纷纷欢呼起来:“船来了!接我们的船来了!”

“看,挂着我们的国旗!是我们的船!”

好几艘飘扬着中国国旗的远洋巨轮,劈波斩浪,慢慢驶近了港口。后面还跟着一艘仿佛航空母舰一样高大的外国豪华邮轮。

“小冯,你马上做好登船准备!希腊‘克诺索斯’号邮轮即将靠岸!中远‘天福河’号货轮也将靠岸!”梅武官从中交营地打来电话。

“太好了!”冯垚激动不已。

晚上19点30分,货轮和邮船在码头管理人员指挥下,相继靠岸。

冯垚立刻指挥早已在码头栈桥上排得整整齐齐的工人队伍开始登船。

“天福河”号最后上了559人,而它原本最多只能载2、3百人的,是船长将货轮上所有可以待人的地方,全都利用了起来。

冯垚对这位船长再三表示感谢。

船长说:“只要能让同胞们早一刻脱离险境,早一天回家,我们愿意赴汤蹈火!”

他也确实用行动证明着自己说的话。因为这时的海面上,风浪极大,巨浪不时漫过船头,并不适合出港。而“天福河”号却顶着地中海几十年罕见的风暴,勇敢地出港了。

和中国船长相比,那艘克诺索斯号的外籍船长,就没这么好说话了。

冯垚之前得到的信息是,这艘豪华邮轮可以载客2qiuyelou 平板电子书人,他自然是按照这个运力组织工人们登船的。

不料,才上了一半的人,那位大胡子船长带着一队船员,突然出现在舱门口。

他大张着双臂,挡着中国人,嘴里咿哩哇啦地大叫着。

小李和跟船的驻希腊使馆武官秘书小鲍一问,才知道这船的标准载客量是1600人,船上只有2000件救生衣,即便是按照欧盟的相关规定,在最紧急的情况下也只能放宽至2qiuyelou 平板电子书人。

两人马上说:“既然可以载2qiuyelou 平板电子书人,为什么才上了1600人,你就不让我们上了?”

“这么大的风浪,超载太危险了,所以只能实行标准载量——1600人!”

希腊船长非常坚持他的“原则”。

冯垚只得打电话给驻希腊的罗大使,通过他又向希腊政府请求通融。

没想到,希腊政府官员都出面要求这艘邮船把1200人都搭上,那船长却还是坚决不同意。

看着在码头上淋雨受冻的1200名同胞,冯垚都快急疯了。

让这些工人这么淋一晚上的雨,非得大病一场不可。

而且,他们眼睁睁地看着同伴们上了船,自己却上不了船——这可是生死攸关的时刻,再有组织纪律,也会出乱子的。

他的眼前仿佛已经出现了一幕——邮船开动时,岸上的人群扑通扑通地跳下海去追赶邮船,却不幸被海浪吞没的惨景。

冯垚数次请求船长:“登不登船的事,我们可以再商量!你现在就当做善事,把邮船上停车和放杂物的底层船舱打开,让码头上那些淋雨的人,先到船舱底躲躲雨,行吗?”

“No!No!No!”大胡子船长还是一个劲地摇着脑袋。

就在冯垚都拿船长没办法的时候,半路忽然杀出了个程咬金。

PS: 【谢谢苍穹海蓝、那兰红叶、sunnylin1111筒子的粉红】\(^o^)/~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