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傻子怪才传奇人生 > 第1114章 海上大战护陶瓷

傻子怪才传奇人生 第1114章 海上大战护陶瓷

作者:刘荆洪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3-23 02:26: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小梦石打开穿越号机器人手机的穿越功能,沈聪明编辑、李任惠科普作家、于张喜文史作家、齐红霞特警、沈琳特警,红学家范想林、考古学家张洪德、神话学者夏青、刘媛媛编辑、程萍编辑、林燕子舞蹈家等,纷纷打开魔衣与魔幻背心的穿越功能,他们穿越来到了南海梦想科考艇上。刘梦石打开穿越号机器人手机的穿越功能,吩咐大家打开魔衣与魔幻背心的穿越功能——

小梦石发现,在古老的海上陶瓷之路上,一艘商船乘风破浪,船上满载着精美的中国陶瓷,那是即将运往异国他乡,展现华夏魅力的珍贵货物。船员们各司其职,眼神中透着对这次航程的期待。刘梦石教授感觉,机器人白骨精与李春兰的机器人鲨鱼,带着几艘海盗船正在悄然逼近。

刘梦石大声呼喊:“前方有机器人鲨鱼带着海盗船靠近!”沈聪明“哈哈”大笑“刘梦石,刘傻瓜,你在说什么呢,是在说神话,还是在说梦幻。”

但是,刘梦石的惊呼,还是打破了船上的平静。只见一条机器人鲨鱼,后面跟着几艘挂着骷髅旗的海盗船,如恶狼般迅速朝商船围拢过来。海盗们手持利刃,眼神中闪烁着贪婪的光,他们知晓这艘商船上的陶瓷价值连城,一旦得手,便能一夜暴富。

高敏所长对商船船长说:“立刻下令加速,摆脱海盗的追击。”然而,海盗船灵活敏捷,很快便追上了商船。海盗们纷纷跳上商船,与船员们展开了激烈的搏斗。船员们虽然势单力薄,但为了保护船上的陶瓷,他们毫不退缩,与海盗展开殊死抵抗。

沈琳特警、齐红霞特警,刘梦石、小梦石等参与了搏斗,刘梦石不忘嘱咐王可博士带着其他人进入一个船舱。在混乱中,安置好刘媛媛等人的王可博士,也参与到了战斗中。他为了协助随船负责押运这批珍贵陶瓷的船员们,确保陶瓷安全抵达目的地。不忍心看着海盗肆意破坏,心急如焚。“不能让这些瑰宝落入海盗之手!” 王可大声喊叫。

王可边喊,边拿起一根木棒,冲向一名正在抢夺陶瓷的海盗。那海盗身材魁梧,满脸横肉,见王可冲来,不屑地一笑,挥舞着大刀砍向王可,眼看王可博士不敌。小梦石灵活地冲上来,木棒狠狠地砸在海盗的手臂上,海盗吃痛,大刀掉落在地。王可趁机一脚将海盗踹倒,然后迅速将地上的陶瓷捡起,小心翼翼地抱在怀中。

贪财的沈聪明看见一个精美的瓷器,想据为己有,塞进一个大麻袋中。机器人白骨精用剑刺向沈聪明,危机之时,刘梦石用峨眉神剑挡住了机器人白骨精的宝剑。机器人孙悟空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机器人白骨精的面前,激光棒发出一道激光,烧得机器人白骨精“嗷嗷”叫唤,赶快逃离。

然而,海盗越来越多,船员们渐渐抵挡不住。就在海盗们即将突破防线,大肆抢夺陶瓷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号角声。原来是附近的一支护航舰队听到了商船的求救信号,赶来支援。海盗们见势不妙,纷纷跳回自己的船只,仓皇逃窜。

商船暂时摆脱了危险,但受损严重,不得不停靠在附近的一个港口进行维修。船长和船员们顾不上休息,立刻开始检查陶瓷的受损情况。他们发现,虽然大部分陶瓷都保存完好,但仍有一些在战斗中被打碎。看着那些破碎的陶瓷,高敏所长与船长心疼不已。

为了确保剩下的陶瓷能够安全抵达目的地,船长决定联系当地的文物保护专家,对受损的陶瓷进行紧急修复。专家们迅速赶到港口,他们仔细地检查每一件受损的陶瓷,制定出详细的修复方案。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专家们和船长一起,日夜奋战,对陶瓷进行修复。他们运用精湛的技艺,小心翼翼地将破碎的瓷片拼接起来,填补裂缝,还原陶瓷的原貌。

经过不懈的努力,受损的陶瓷终于修复完成。商船再次启航,继续踏上了前往异国的旅程。在接下来的航程中,虽然也遇到了一些风浪,但都有惊无险。最终,商船顺利抵达了目的地,将这批珍贵的陶瓷安全地送到了买家手中。

终于,刘梦石等人从穿越中回到了南海梦想科考艇上,活灵活现的梦幻穿越,大家心中感慨万千。这次的经历让他们深刻地认识到,保护文物的责任重大。刘梦石感慨地说,为守护中国的文化瑰宝,在海上陶瓷之路上,华夏前辈贡献自己的力量,才让这些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陶瓷,能够闪耀着光芒。

考古学家张洪德说,根据大窑至官桥一带古村落遗址进行的细致田野调查结果显示,这一时期有大小村落遗址数十处,当时的人口数量甚至超过了当代。每一处古村遗址都有大量远超日常生活需求的宋至明时期青瓷器堆积,尤其是大梅古村,瓷片堆积如山,这充分说明青瓷的生产与贸易绝不仅仅局限于金村、大窑等窑厂,在当时,青瓷业是一个全域性的产业,有众多从事烧制、金融、贸易和运输等工作的人员参与到各个环节之中。

龙泉青瓷所创造的巨大财富,为当地文化带来了空前的繁荣。在南乡的小梅、查田等地,寺庙星罗棋布,仅在大梅周边就有 6 座寺庙;豪门世家也层出不穷,如黄南鲍氏、蜚溪季氏、大窑姚氏、小梅叶氏等,还涌现出叶适、鲍彪、鲍由、鲍瀚之、杨载等众多历史名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古代的大窑就如同当代的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不仅为龙泉带来了文化的繁荣昌盛,作为 “海上陶瓷之路” 重要出口产品的生产地,还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高敏说,我们可以想象,海上陶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充满了无数的艰难险阻和未知的风险。南海海域,尤其是西沙海域,作为古代航海的重要通道,虽然见证了无数商船的往来穿梭,但也因其珊瑚礁盘密集,潮汐变化无常,成为了商船的噩梦之地。许多商船在这片海域不幸触礁沉没,大量的陶瓷器随之沉入海底,形成了丰富的海底文化遗存。

1975 年,广东考古队在北礁进行了首次浅海探摸,重点对甘泉岛和金银岛进行了考古发掘,收获了大批的瓷器和瓷片,这些珍贵的文物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当年海上贸易的辉煌与艰辛。1996 年,海南琼海博鳌镇的渔民在出海途中,于北礁、华光礁一带再次发现大量瓷器和钱币,并进行了打捞。

这些打捞品带回港口后,引起了社会民众和收藏界的极大兴趣。海南省博物馆闻讯后,迅速进行了抢救性征集,共征集到 500 件瓷器和 300 公斤钱币。与此同时,海南省边防总队在打击此类非法打捞活动中,也截获了数百件瓷器。渔民们的多次打捞行为,对海底文化遗存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这一情况引起了海南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同年,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队受命对西沙进行全面调查,他们在茫茫大海上行程 850 海里,最终掌握了许多处沉船遗存的信息。

1998 年 12 月,水下考古队在北礁、金银礁、华光礁一带展开了为期 39 天的正式水下考古工作。他们不畏艰难,潜海深度从 10 - 20 米到最深 35 米,新发现了五代、宋、元、明、清各代水下遗存 14 处,采集发掘出各时期文物 1500 件。西沙群岛的华光礁、北礁,自南朝以来,便是隋唐宋元明清乃至近代外贸船舶往来不绝的海上丝绸、香瓷之路的重要路段。商船在此触礁事件接连不断,形成了大量不同时代的沉船堆积。而这些沉船中所装载的陶瓷器,正是海上陶瓷之路贸易繁荣的有力见证。

除了西沙海域,在其他地方的沉船考古发掘中,也不断有惊人的发现。例如,在全富岛西北的礁盘边缘,1974 年考古工作者采集到清代青花瓷器 10 件,1975 年又采集到唐至明代的陶瓷器 71 件;在珊瑚岛东边较大范围的礁盘上,1975 年采集到 85 件清代青花盘、碗,其中盘 78 件,内壁印有连弧纹和 “寿” 字纹图案,盘底印有 “祠堂瑞兴”、“祠堂德斋” 款;北岛瓷器遗物点发现了一批属于明代的青花碗残片,印有 “宣德年造”、“嘉靖年制”、“永保长春”、“万福攸同” 款,白胎细腻,色泽光润,另有青花碗、芙蓉花纹碗等。

南岛瓷器遗物涵盖了宋至清代,发现了宋代青釉划花碗 3 件,清代德化窑青花云凤纹、云龙火珠纹碗各一件;在北礁还发现了宋代石砚,这是当时我国船舶上使用的文具;浪花礁则出土了属于明代的铜熨斗,底径 13、残高 8、把长 10 厘米;北礁铜钱、铜锭遗物点属于明代沉船遗物,在约 10 余米的礁盘上,两次调查共打捞到秦 “半两” 至明 “永乐通宝” 等历代铜钱共 14.52 公斤,铜锭 31 块,铜镜残片 7 块;1936 年春,东沙岛气象台工作人员在潜入水深 2 米的海底礁盘时,发现了与珊瑚凝结一体的古铜钱,在 300 余件铜钱中,有唐代、北宋、金代、明代的铜钱,其中明代铜钱数量最多。

这些海底沉船以及所出土的丰富文物,为我们研究海上陶瓷之路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它们让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古代海上贸易的规模之宏大、航线之复杂以及贸易往来的频繁程度。每一件文物背后,都可能隐藏着一个关于商船远航、贸易交流以及船员们与风浪搏斗的动人故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