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402章 你给我解释解释,什么叫惊喜?

作为一架飞机中最重要子系统的设计师,刘永全本来也略懂一些总体设计,再加上跟常浩南耳濡目染许久,又深度参与过跟达索合作的几个项目,所以对于一些基本概念并不陌生。

看着眼前跟个小太阳般耀眼的红外成像图,他当然清楚对方的担忧是有道理的。

这种情况下,恐怕就连成片的红外诱饵都很难把导弹的锁定目标给勾走。

不过话也说回来,红外隐身从原理层面就是一大难题。

由于红外信号是由目标主动发射,而不像雷达信号一样需要电磁回波,所以其本质跟可见光探测基本相同。

实现起来的难度也跟光学隐身有得一拼。

只要航空发动机这个“通过向后喷射高温高压燃气获得反作用力”的基本逻辑不变,那么就很难实现像雷达隐身一样的效果。

实际上,因为动力水平的不断跃升,现代战斗机的红外信号反而是越来越明显的。

而另一方面,红外探测手段也有着诸如无法测距之类的缺陷,在对空领域的应用范围远不如雷达。

总之各国在这方面的态度基本突出一个佛系——

能干点啥最好,干不了啥就干脆躺平。

不过,就在刘永全准备说点什么的时候,后台系统的倒计时已经归零,提示可以进入下一步动作。

他只好暂且把关于红外特征的讨论放到一边,接替杨韦开始进行指挥:

“启动可调谐激光阵列和mach-zehnder干涉仪,准备记录等离子体分布情况……”

一架飞机的表面积过于巨大,不可能像当初在盛京那样,直接用侵入式的朗缪尔探针凑合事,而是需要非侵入式的测量手段。

如果是核聚变装置中的等离子体,一般会直接利用激光散射与等离子体中的自由电子相互作用,通过散射光谱直接测量电子密度和温度。

但通过航空发动机在飞行器表面生成的等离子体能量太低,汤姆逊散射测出来的误差比电子密度数值本身都高,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用可调谐激光激发特定能级粒子,测量荧光强度与空间位置的关系,结合干涉条纹反演电子密度分布。

尽管每次扫描的速度很慢,还只能得到一组二维的密度分布成像,但好在空间分辨率可以达到厘米乃至毫米级且触发阈值很低,多来几次总能给出一个非常准确的结果。

随着新的指令被下达到前方操作端,固定在天花板上的机械臂很快降下,在2003号机的表面投射出两条相互平行且相对移动的绿色亮线。

光线扫过之处,原本的淡紫色荧光立即变得浓郁,旋即又逐渐恢复原状。

如同一层由荧光构成、不断由两侧向中间推进的海浪。

趁着这个功夫,刘永全又重新继续了原来的话题:

“我倒是觉得,红外信号的问题不会很大……至少现阶段还不会很大。”

感受到对方将信将疑的眼神之后,他又进一步解释道:

“之前我帮斯奈克玛改进m88-3和m88-4发动机的时候,在法国那边接触过一种需要安装在翼尖荚舱内的大型释放式诱饵,不光可以模拟战斗机尾喷口的温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出完整的机身信号,而且在被发射之后会滑翔一段时间,不是马上自由落体,达索准备用这个东西来欺骗多组元红外导引头乃至红外成像导引头……”

杨韦好像理解了他的意思:

“你是说,就算红外特征比较明显,也可以利用新型诱饵在一定程度上欺骗来袭武器?”

然而,刘永全却果断摇了摇头;

“不……实际根据法国空军的测试结果,即便是红外信号特征不算特别明显的阵风f2型战机,也很难用这种诱饵骗过最新一代的红外制导武器……所以我是想说,红外信号特征的些许差别,在实际作战中应该不会有特别明显的不同,相比之下,通过隐身能力、速度和机动性,时刻保持在对方的包线范围以外才是合理的制胜之道。”

杨韦摘掉工装帽,揉了揉因为好几天没打理而有些散乱的头发:

“你说的道理我都懂,目前大量装备的超视距红外空空弹也就只有米卡和r27t,确实都不是主要威胁,但甲方当初毕竟提出过相关要求……”

实际上,除了航空兵部队的要求以外,他本人也希望从自己手中诞生的第四代战机能够尽可能趋近完美——

由于十号工程的特殊性,杨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以副总设计师的身份具体主持工作。

而不出什么意外的话,等到眼前的第四代战机完成定型,他也差不多到了脱离一线岗位,进入航空工业集团管理层的岁数。

换句话说,这大概率就是自己职业生涯的收官之作。

只不过,刘永全还没意识到这一层,只是回答道:

“再者说,等离子体发生器是个可以由飞行员自行选择是否启动的附件,不属于维持常态化飞行的必须设备……”

“从书面规范的角度来讲,它跟弹舱还有减速板这些属于同一个分类,在验收过程中核准指标的时候是不会让你打开的,而从实战角度来讲,目前采用红外制导的基本都是视距内武器,就算米卡和r27t的射程也是惨不忍睹,反正格斗过程也不需要雷达隐身,在视距内接敌之前关掉就行了……”

“……”

杨韦深吸一口气,想要反驳点什么,但又不得不承认对方说的似乎有点道理……

可这事如果不解决的话,对于一个完美主义者来说简直如鲠在喉。

下半辈子不敢说,至少后面一年的觉都睡不踏实。

“呼——”

杨韦摇摇头,没有直接给出肯定或否定的答复,只是朝着玻璃外面的测试工位扬了扬下巴:

“先不提这些,等等看数据情况吧。”

刘永全这会儿也注意到了对方的些许异常,但又不好再说什么,只得同样把视线重新投向那架周身泛着荧光的验证机上。

一时间,整个房间的气氛变得有些微妙。

大约二十分钟后,飞机正上方的第一组数据终于完成反演并被录入系统。

数据分析员已经感受到了两位大佬之间的低气压,但也只能硬着头皮大声道:

“报告,结果已经上传至服务器终端!”

这句话如同打开了某个开关,让刘永全和杨韦二人几乎同时迈开脚步,来到控制台前。

从定性层面上讲,只能进行单向控制,以半自由形态分布在机体表面的等离子体鞘套必定不够稳定。

因此呈现在二维图上的结果如同犬牙交错,令人一时间眼花缭乱。

但仍然能看出从后到前,电子密度和红外辐射强度都逐渐削弱的整体趋势。

跟之前肉眼观测到的现象基本一致——

除了一个极其细微的细节之外。

“等一下。”

杨韦原本凝重的表情瞬间由阴转晴,指着曲线上接近飞机尾喷口的一处位置。

那里对应的电子密度与其他位置无异,但红外辐射却明显呈现出异常的凹陷。

甚至跟飞机中部的数值接近。

尽管不知道具体原理,但显然是进行了某种对红外信号的遮蔽处理。

之所以刚才在红外成像图上没看出来,大概是因为这一处的空间尺度实在太小,大概只有10厘米左右,所以被周围超高强度的红外信号给遮蔽住了。

而通过激发荧光反演出的结果则不会受到常态化的光学干扰,仍然忠实地记录下了真实情况。

“老刘,你可以啊。”

杨韦转过身,重重拍在刘永全的肩膀上:

“这地方大概对应发动机外匣向尾喷口过渡的那一段,合着刚才铺垫了那么长时间,是准备给我整个惊喜是吧?”

然而刘永全这会儿肉眼可见地跟他一样发懵:

“我不是,我没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