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404章 选择性吸收超材料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404章 选择性吸收超材料

作者:十月廿二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3-21 23:05:04 来源:小说旗

第1404章 选择性吸收超材料

606所本身并不具备航空材料的研制能力,因此就像是其它一些负责系统设计的总体院所一样,会根据型号需求提出一系列关键指标,然后指派或者招标一个单位具体承担开发工作。

而也就像是其它乙方一样,后者尽管会随材料附上一份检测报告,但毕竟只是完成任务而已,报告中的内容显然不可能真的包罗万象。

大体上只会包括各种常规属性,以及甲方在研制要求中提出的相关指标。

而因为最开始设计涡扇10g的时候,并没有考虑过利用这部分涂层来遮蔽红外信号,所以在后面的验收阶段中,也只是按照惯例考察了新材料的隔热性能和整体的红外发射特性。

在某种程度上,这两个指标实际上是一回事。

至于结果,尽管跟旧版本确实略有差别,但仍然处在同一数量级。

并且刚才的测试过程也已经证明,发动机表现出的宏观温度跟刘永全的预测并没有太大区别,说明也不是前面的测试过程出了什么岔子。

单纯是这种材料表现出了某种此前并未被注意过的性质而已。

刘永全很快跟随杨韦来到132厂的机要办公室,并联系到了材料研究院负责新涂层开发的彭文质研究员。

“老彭,是我,刘永全。”

电话接通之后,他直接自报家门然后开门见山:

“hdk305涂层的红外发射特性有些问题……”

尽管对2003号机的测试从一大早上就开始了,但众人已经在车间里了折腾了好几轮,再加上出于寿命和可靠性考虑,航发也不可能过于频繁的起起停停,所以这会儿其实已经到了差不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另一边的彭文质这会儿正准备下班,结果突然接到个甲方打来的电话说自己的产品有问题,一瞬间差点血压都给拉爆了,赶紧问道:

“什么问题?”

刘永全犹豫了一下:

“目前还不太清楚,但表现出来的结果是热信号强度特别低,大概只有计算值的一半到四分之一左右,而且不是稳定在某一个比值上,是像个闸门一样……”

“……”

他大概了几分钟,把之前这一天遭遇的情况给讲了一遍。

彭文质听完之后也感觉迷糊:

“怎么可能?”

他飞速重新回到电脑前面,按开屏幕之后飞速找到了那份检测报告:

“之前验收的时候不是测过光学和热力学性能么……真要说的话导热率比上一代产品还高了几个百分点呢?”

说到这里,又突然停顿了一下:

“等等,你刚才说的不是温度……所以你们又专门去测过反射……或者吸收光谱?”

语气中略微带上了几分不快。

照理来说,如果甲方希望材料具备一定的光学特性,那么直接在任务要求中说明就行了。

即便想保证万无一失,也大可以在合同里直接写明,由两边共同认可的第三方出具检测报告。

像这种不声不响另找人检测的,一般都是对乙方极其不信任的表现。

不信任也就算了,你还专门打个电话说出来?

大家在同一个系统里面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这以后还怎么共事?

不过,刘永全这会儿满脑子都是好奇,也没注意对方语气中的细微变化:

“不是测的光谱……我现在正在132厂这边,用红外成像系统和受激干涉进行的观测。”

彭文质又是一愣,旋即意识到是沟通过程中搞出了乌龙,于是把注意力重新放回了对方所说的异常情况上面。

“红外成像和受激干涉都不算是严格的固体材料检测手段,真要想获取详细的红外光特性还是要做光谱……”

他前半辈子的工作都在实验室,对于工程口偶尔整出来的奇思妙想很是无奈。

但刘永全的回应也突出一个理直气壮:

“就算受激干涉谱在精度方面赶不上光谱,也不可能出现这么大的误差才对吧?”

这句话有理有据,让彭文质一时失语。

但却也给了他新的灵感:

“老刘,你们进行测量的时候,被测目标是暴露在大气环境下?”

刘永全有些无奈:

“我们测的是一整架飞机,总不能装进一个真空罐里面去……那成本也太离谱了,而且这也不符合实际的工作环境。”

“那就对了……确实有一种理论上的可能。”

彭文质解释道:

“红外探测的大气窗口波段是35微米和814微米,除此以外的部分很容易被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吸收,所以如果一种材料精确地在这两个窗口波段,或者其中之一具有高吸收率,其它所有波段都具有高透射率,那么就可以在宏观上同时实现低红外信号和高散热能力,而咱们之前不分频段进行的红外发射特性测试也发现不了这一点……”

刚开始,他还是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然而说到后面,自己都有点将信将疑了:

“可是这种特性的材料实在太理想了,我们过去一般都只敢在论文最后面‘未来工作展望’的部分写上一些相关内容,否则很容易被认为是吹牛逼……”

“我们院应该没有这么厉害才对……吧?”

刘永全此时已经大喜过望,哪还顾不上这些:

“照你这么说,只要把这种涂层覆盖到整个物体表面,就可以让目标在红外成像系统的视野里完全消失?”

说着下意识看向旁边正等着沟通结果的杨韦。

而后者此时也是两眼冒光。

要是能实现红外和雷达信号的双重隐身,那二十号工程对于他来说可就算毫无遗憾了。

不过,彭文质倒是没有他们俩这么乐观:

“原理上确实是这样……但首先这种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涂敷性能一般,需要大量添加剂才能附着到金属或者复合材料表面,现在用量少还好,真要涂满整架飞机的话成本和重量恐怕都是问题。”

“当然这一点总归有办法克服,更重要的是,咱们最好首先确定,这种特性不是个例……”

刘永全有些难绷地皱起眉头:

“化学成分确定的情况下,材料特性还能是个例?”

彭文质当即就笑了:

“这可难说……材料学发展到今天,虽然在很多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但本质上仍然属于更加高效的炼丹,除非……”

他的话到这里戛然而止。

“除非什么?”

刘永全忍不住追问。

“除非能在某种程度上根据微观粒子排布形式,预测到材料的宏观属性。”

这一次,彭文质的语气中已经满是严肃:

“所以我准备联系一下火炬实验室,常院士他们搞不好真能做到……”

听到常浩南的名字,刘永全突然有了一种“绕过一圈之后又回到原点”的感觉。

他苦笑着摇了摇头,然后看向旁边桌上的台历。

2009年1月16日。

“常总现在……应该不在京城。”

按照计划,“玄鸟”高超音速飞行器即将连续进行第四和五次飞行测试,同时,常浩南提议的“千目巡天”雷达网也已经完成部署,将借此机会验证其对邻近空间内高超音速目标的监视和预警能力。

当然,这些细节肯定没办法跟对面的彭文质解释太清楚。

“先不管这么多了……”

彭文质的语速飞快:

“如果这种人工设计的超材料能够成真,那对于整个材料学来说都可能是颠覆性的……”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