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406章 准备送一份大礼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406章 准备送一份大礼

作者:十月廿二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3-21 23:05:04 来源:小说旗

第1406章 准备送一份大礼

常浩南的推测引来栗亚波的一阵沉默。

大约半分钟后,他才退出思考状态,并开口道:

“我记得几年……应该是十几年前,就已经有人在微波频段实现了负折射……”

前者满意地点点头:

“不错……严格来说是十三年前,不过实现的方法比较投机取巧,是用透波能力很强的木质材料为基体,内部周期性排列的金属条和有一个开口的c型金属谐振环,让微波在这些结构中进行受控反射,本质上相当于把微波引入一个迷宫,从而在宏观层面上体现出负折射的效果,跟我们现在研究的均质材料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听到这里,栗亚波的眼神中浮现出了几分期待:

“折射率测试起来倒是不难,如果一种材料是负折射率,那么它界面两端的入射和折射光就会位于法线同一侧,而不像常规材料那样位于法线两侧,唯一的问题可能是这种金属基涂料的透光率太差,需要把试样做到很薄……”

“……”

……

hdk305涂层材料在涡扇10g上的用量不超过0.5%,放在整架歼20上更是连千分之一都不到,而且并不影响飞行安全。

更何况,2001号机上面安装的动力还是老型号涡扇10a,更是与新材料完全无关。

因此,以之为出发点的一系列风波并没有对歼20的测试安排产生影响。

首飞之前的各项准备仍然在按部就班地推进当中。

直到临近春节,随着一支美国国防部代表团出访行程的最终确定,上级也最终下达了允许开始外场测试,并在2月下旬择机进行首飞的命令。

寂静已久的黄田坝机场,也终于再一次热闹起来。

2009年1月23日。

1号总装车间深处,被迷彩防雨布把机头和座舱部分包裹起来的2001号机正在褪去最后一层保护,准备向世人展现自己窈窕而优雅的身姿。

车间门口处,杨伟和刘永全注视着技术人员揭开座舱盖罩布,并取下进气道和尾喷口处的盖板,动作所扬起的细小尘埃正在天板照灯投下的光束中摇曳起舞。

一名被没收了鱼眼镜头的摄影师正蹲在旁边,准备用镜头记录飞机出厂瞬间的场面。

“我觉得除了技术以外,在宣传层面也应该学一下美国人。”

前者突然开口道:

“这灯火通明的,拍照的时候难免要把车间里面这些管道线缆还有设备之类纳入进去,不利于保密不说,背景乱糟糟的也不好看,但要是把泛光灯都给关掉,背景弄成比较暗的环境,然后用射灯咔咔投下来几个光柱照到飞机身上,再带点角度,那效果肯定比现在强多了……”

“嗯……”

刘永全附和着点了点头,但敷衍意味十足,显然心思并不在这件事上面:

“我说老杨,气象预报说今天云底高只有300米,做外场测试真没问题么?”

因为没怎么经历过这种事情,所以他其实比对方更担心安全问题。

杨韦闻言一愣,然后笑着摇摇头,宽慰道:

“云底高度确实偏低,但能见度还算不错,而且今天既不起飞也不滑跑,只是让飞行员适应一下外场环境,加上进行座舱内启动测试而已……飞机本身是不会靠自主动力活动的,放心好了。”

与此同时,2001号机的全动鸭翼和垂直尾翼开始偏转,在液压作动筒的嗡鸣中划出优美的轨迹——

那是战机的主动稳定性控制系统正在执行自检程序。

这个最早由常浩南开发出的程序组件在十三年前的第一次试用,就帮助1001号歼10原型机避免了一次潜在的发动机报废隐患。

从那之后,同类系统便迅速被安装到了从运输机到初级教练机在内的所有新型号上面,功能也从单纯保护航发逐渐扩展到保障全机所有子系统。

并且,caac还正在和easa进行谈判,希望将该项能力引入民航业,成为在华夏和欧盟范围内注册客机的强制性安全配置。

当然,由于华夏在飞机主动控制技术上基本属于独一档的存在,所以谈判过程进行得异常艰难。

easa无法接受把所有客机的飞控系统全都交给华夏过一遍手才能进行注册,希望华夏能够对民用版本的程序进行开源或授权,为此甚至宁肯在第二代c909ng的适航审定问题上让步。

二十分钟后,飞机出厂前的最后一道检查程序结束,地勤班长挥舞荧光棒引导牵引车倒入工位,接着指挥另外几人将牵引杆挂在飞机的前起落架上。

杨韦从旁边的一张小桌子上拿起对讲机,深吸一口气:

“出发!”

飞机牵引车的引擎随之发出低沉的轰鸣,拖动着2001号机超过20米长的修长身体缓缓启动。

“我一直想问。”

刘永全转过身,目光投向1号车间门口。

那里正停放着一辆跟周围环境有些格格不入的老式自行车:

“这辆二八大杠从昨晚上开始就停在这了,安全员还特地告诉我别挪动,是有什么特殊功能么?”

杨韦放下对讲机:

“功能倒是算不上,只不过当年歼10第一次出车间的时候,薛总就骑了个二八大杠在前面开路……”

他说着走向自行车,麻利地踢开车架,然后跨坐了上去:

“所以我准备把这个传统给继承下去。”

刘永全露出震惊的表情:

“就是这辆?”

“当然不可能。”

杨韦右腿一个发力,踩着自行车滑了出去:

“那辆自行车正在我们集团的展览馆里面……”

……

因为两天前才下过一场雨夹雪,所以停机坪边缘仍然残留着些许积水,倒映出铅灰色的天空。

三台电气辅助车辆如同正在低声嘶吼的巨兽环绕在战机周围,向后者提供着地面工作所必需的能量与动力。

歼20当然安装了可以自主启动的辅助动力单元ipu,但这个阶段肯定用不上。

当穿着抗荷服的试飞员李纲沿登机梯跨入飞机时,刘永全注意到这位特级飞行员的动作停滞了一瞬间。

尽管在此之前已经在模拟设备上进行过无数次体验,但真正进入这个未来感十足的座舱之后,还是难免被眼前整洁干净的布局和那两块超大面积的显示器所震惊。

“座舱通电,操作程序启动!”

毕竟是见多识广的老试飞员了,无线电中很快传来了李纲的声音:

“电气供给情况正常!”

“飞控系统激活……”

“……”

在两台涡扇10a发动机的轰鸣撕裂潮湿空气的那个瞬间,刘永全下意识抬起手腕看了眼表,然后在笔记本上记录了一段内容——

2009年1月23日上午9时08分,2001号验证机装配的涡扇10a发动机顺利实现座舱内自主启动】

“老刘。”

杨韦的声音突然从他身后响起,刻意拔高的音量甚至压过了引擎的呼啸:

“我参加工作比较晚,所以想跟你确认一下,早期型号的涡喷7发动机是不是串装了一部分苏制零部件?”

刘永全的脸色闪过一丝迷惑,不过还是略微思考了一下,然后回答道:

“非要说的话,最开始的涡喷7其实就是组装的p11Ф300,虽然数量很少,后面几个量产批次也确实沿用过一部分特殊渠道获得的零部件,但最晚到80年代,就已经实现完全国产了……”

说完抬头看向对方:

“为什么突然问这个?”

杨韦露出一笑:

“因为我在想,歼20是不是第一种在首飞时候就已经用上全国产动力的型号。”

他平时很少主动去提这些记录性质的东西,但绝非真的不关心。

“唔——”

刘永全沉吟片刻:

“严格来说,1958年10月首飞的歼教1,就用了完全国产的喷发1a型发动机……”

注意到对方略微黯淡下去的眼神,他又话锋一转:

“不过那台发动机推力只有1.6吨,可靠性和寿命也不太过关,而且歼教1本身也只造了三架原型机,远远没有到定性投产的阶段……所以歼20应该还能算是正式型号中的首例……”

杨韦没有立即回话,但脸上的表情无疑体现出他的满足。

倒是刘永全接着刚才的由头继续说道:

“首飞仪式,得把常总给请来吧……还有之前参与过十号工程的老前辈,比如你们宋总还有薛总。”

他说着拍了拍那辆二八大杠的车座。

“这个先不急,再等两天。”

杨韦显然早有腹稿:

“就当是给他们送个春节礼物。”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