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408章 号,起飞!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408章 号,起飞!

作者:十月廿二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3-21 23:05:04 来源:小说旗

第1408章 2001号,起飞!

2009年2月21日清晨。

蓉城西郊,黄田坝机场。

当常浩南乘坐的最后一架猎鹰8z专机在南侧停机坪稳稳入位的是时候,整个首飞仪式早已经准备就绪——

原本在上个世纪并不受欢迎的挑战者601之后,由空34师运营的华夏政府专机序列便基本放弃了对公务机的采购,转而直接从航空公司划拨空客a320或者c909这类普通客机,略加改造之后执行要员运送任务。

但猎鹰x系列毕竟属于华夏和法国联合研制的标杆型产品,达索又承诺可以把一部分总装任务直接留在已经初具规模的庐州航空产业园进行,华夏还是以官方名义采购了一批,权当是表达对这一项目的支持。

不过真正用起来之后才发现,这一型号其实比此前差评如潮的挑战者601大得多,已经几乎逼近部分支线客机的水平,机舱内并没有后者那样逼仄的感觉,而且还有着就其体量而言大到离谱的航程。

尽管规格还是配不上大领导出访的需求,但却很适合中等级别和中小型规模的代表团,省去了出动波音757乃至空客a330运区区十几个人乃至几个人的浪费情况。

所以最后还是不出意外的真香了。

不仅陆续增购了第二和第三批,而且还直接在出厂时就提出了相应的改装要求,使其成为类似美国空军c37a\/b那样的、专门负责小规模vip运输任务的飞机。

毕竟这些猎鹰8z从生产到总装的绝大部分流程都在国内完成,没有被人提前安装窃听设备乃至于飞行安全后门的顾虑。

不过,这也带来了些许副作用。

常浩南过去之所以能独占那架挑战者601四处飞,主要是因为除了他以外没人愿意坐。

而现在的新飞机从牛夫人变成了小甜甜,搞得他经常需要跟别人拼机出行。

对于行程本身当然没什么影响,但有些时候,总归还是不太方便。

就比如今天。

其实他刚才在半空中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了停机坪上挂着大红的飞机不是一架而是两架,但毕竟还有航空工业系统以外的领导同志在场,所以只好把话一直憋着。

直到舱门打开的瞬间。

湿冷的寒风裹挟着航空煤油特有的气息扑面而来,百余米外的停机坪另一侧,两架歼20验证机如同蛰伏的银龙,2001号机垂尾上的红星还带着新漆的反光,另外一架则仍然处在通体漆黑的阶段,但依稀可见的暗灰色尾喷口还是表明了它的身份。

安装了涡扇10g的2003号验证机

杨韦和刘永全满脸笑意,正在舷梯下方迎接众人。

“我记得之前收到的报告里面说,ws10g的对比测试是安排在下个月?”

一番简短的寒暄之后,常浩南直截了当地询问道。

因为并不直接负责涡扇10g的总体研制任务,因此他在多数情况下都只能依靠书面报告来了解任务进展情况。

更何况涡扇10g跟二十号工程之间还隔了一层,信息更新不及时也是难免的。

但杨韦却摇了摇头:

“试飞计划没有变化,但上级之前给我们批示的时候,专门提过一句‘准备以极高的热情欢迎美国代表团’,所以我们决定把2003号也拉出来一起参加仪式……”

说着看向远处的停机坪入口:

“再者说,这样布置起来也好看一些……”

两架飞机一左一右呈45°角相对停放,而且都已经把鸭翼调整到了最大俯角,以示对到场嘉宾,当然还有远在京城的“国际友人”的欢迎。

常浩南闻言,无奈地摇摇头:

“你们呀,总是能给我整点新样……”

然后看了眼表,此时正是上午9点15分。

“美国人的专机这会儿应该已经降落了,按照对方的卫星侦察频率和分析效率,估计下午第一轮会谈之后,晚餐会之前就能收到相关消息。”

卫星拍照当然是一瞬间的事情,但各级部门分析和传递信息的效率并没有那么快,加之美国那边这会儿应该刚入夜,效率还要再打个折扣。

综合分析下来,68个小时是比较合理的的区间。

然而,刚才一直没开口的刘永全却神秘一笑:

“常总,其实上个月25号那天,我们就已经把2003号拉出去做过一次外场启动,那边肯定已经有所察觉了,只是当时的条件不足以下判断而已……今天这么大阵仗,我们的美国朋友应该能在几乎第一时间就收到惊喜……”

三人相互对视一番,然后不约而同地笑出声来。

……

趁着杨韦讲话的功夫,刘永全凑到常浩南旁边:

“常总,关于hdk305涂层材料的问题……”

他们被单独安排在主席台上面,加之现场各处都回荡着杨韦的声音,所以只要不是大声密谋,完全没有泄密之虞。

“还在研究……”

常浩南回答道:

“目前初步确定,这种材料在经过特定方式的磁化作用之后,确实具备选择性吸收大气窗口波段红外信号的能力……但是你之前提到,老杨想要通过给整架飞机涂敷这种材料以实现高水平红外隐身,这一点暂时还不太好实现。”

刘永全倒是没什么情绪波动:

“果然还是重量和附着能力有问题么?”

常浩南稍微犹豫了一下:

“重量和附着能力只是一部分……我问航空材料研究所的彭研究员,虽然他们搞出这种材料只是碰巧,但却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完善我关于微观分子计算的理论,以后未必就没有改善的可能。”

“问题在于hdk305涂层的红外信号吸收是门槛形式,而不是百分比形式的,所以对于高温的尾喷口和等离子体层附近效果很好,但涂到温度本身就不高的机体表面就纯属多余……另一方面,如果在此基础上专门修改分子结构,那改进型材料的成本恐怕会提高到一个难以想象的水平,肯定要用到更加重要的地方……”

刘永全一时间有点发懵:

“比航发更重要的事情……可咱们不是航空动力集团吗?”

“呃……”

常浩南觉得解释起来有点困难:

“我毕竟还是工建委的总顾问嘛,考虑问题还是要从通盘角度出发……”

实际上,这个材料真正给他惊喜的地方在于折射率。

如果未来真能在一种透明材料上实现负折射,那么几乎相当于对整个光学产业的一场颠覆和重构。

只不过截至目前,栗亚波仍然没能稳定地摸清楚其体现出负折射或者零折射的条件。

好在,还没等刘永全继续追问下去。广播声里就传出了现场主持人的声音。

“各位来宾,首飞时间已经临近,请按照身份牌上的编号到观礼台上就坐……”

因为时间安排的问题,大领导们今天不是在出访就是在京城接待其它国家的来宾,所以首飞现场尽管布局隆重,但在仪式层面却没有太多繁文缛节。

与此同时,身穿最新式绿色抗荷服的试飞员李纲已经跨进2001号机座舱,开始在地勤人员的协助下完成启动前的最后准备。

常浩南抬头望向观礼台后方,那里停着一辆可以伪装成货运卡车的遥感监测车,当然现在已经张牙舞爪地伸出了很多天线,怎么看都不像是个民用车辆了。

刚刚回到座位上的杨韦也随之报告:

“监测车刚才的消息,说是目前已经捕捉到了来自四个不同角度的天基sar信号,加之正在过顶的光学侦察卫星,恐怕有不下两位数的眼睛正在盯着咱们这边……”

“热闹点好啊……”

常浩南举起望远镜看向跑道末端的方向。

工作人员正在为两架歼20撤去红绸。

跟过去的所有试飞全部不同的是,电源车和气源车只是在旁边待命,却并没有连接到飞机机身上。

上午十点整,随着位于机身后上方的apu排气口处喷出一股淡淡的火光,2001号机的辅助动力单元突然发出清脆的噗噗声,瞬间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

紧接着,便是来自两台发动机的低沉轰鸣,彻底撕开了原本寂静的空气。

几分钟后,在没有牵引车辅助的情况下,飞机依靠自身动力缓缓驶上滑行道。

首飞,永远是在刀尖上跳舞的危险任务。

但随着航空技术的不断发展,相比于十几年前,如今二十号工程的首飞无论对于试飞员还是技术人员来说,心理压力都无疑要小上很多。

在经过观礼台前的时候,李纲还特地拉动刹车手柄,让飞机在人群面前做出了一个点头动作,然后才稳稳停在起飞准备点上。

稍早之前,一架用于伴飞的双座歼10s已经升空,此时正围绕着黄田坝机场上空进行盘旋。

当电子时钟上的数字来到10:25时,2001号机所发出的轰鸣声突然增大,两台涡扇10a的尾喷口也从扩张调节至收敛状态。

半分钟后,座舱内的李纲深吸一口气,松开刹车手柄,任由座椅靠背猛地推动着自己向前。

目光中,跑道两侧的距离标识不断向后掠去。

相比于老型号,这架飞机的复杂程度已经达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

但对于驾驶者而言,反而有几分返璞归真的感觉。

几乎一切操作都被直观地体现在眼前的两块超大号屏幕上,就连系统提示的缩写都完全是中文字符。

就比如此刻,飞行员甚至无需通过感觉来判断滑跑状态,因为屏幕最左侧有一个升力示意图,随着速度的不断增加,正在从机头部分开始逐渐由黄转绿。

当机头通过“350”标识时,整架飞机的俯视图完全变为绿色,甚至比李纲本人的体感还早了大约一秒钟。

他随之拉动操纵杆。

通过遍布机身周围的环视系统,李纲看到发动机喷射出的尾焰打在跑道地面上。

由于高温空气产生的折射作用,图像稍微有些扭曲。

看上去好像在烈焰浇灌下盛开的朵。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