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450章 放弃甲弹对抗,拥抱信火一体

“不只是坦克。”

这个时候,跟在旁边的海军武官爱德华柯林斯上校也放下了手中挂着长焦镜头的单反相机:

“第三个,两栖步兵战车方队也跟之前卫星图上看到的不太一样……”

就在二人说话之时,排在第二位的步兵战车方队已经悄然驶过。

这种被称为zbd-04、外形类似bmp3的型号在使用中其实与后者区别很大,只是100mm 30mm的武器系统比较类似而已,但对于大部分既不需要驾驶也不需要乘坐的吃瓜群众和外部观察者而言要素不多,就连转播解说也是草草带过,只是把介绍的重点放在了这支来自祖国南疆部队的光荣历史上。

而相比之下,紧随其后的第三个方队则极为醒目。

倒不是说装备本身如何亮眼,而是一身以海军蓝为基调的亮面数码迷彩实在扎人眼球,尤其从外宾区的角度,老早就能注意到这十几辆尤其高大的履带式车辆。

不过,对于长期关注解放军的内行人而言,这种两栖步兵战车本身倒是属于老熟人了。

更远的不谈,在今年4月份为庆祝华夏海军成立而进行的庆祝活动中,这一型号就在岛城基地进行过静态和水上机动展示,甚至破天荒地允许参观者进入载员舱,实际体会两栖机械化步兵的行动方式。

“这不就是那种速度很快的两栖战车”

舍尔少将在半年前也参与了那次展示活动,亲眼看到这种貌似笨重的大家伙在下水之后开出了大约40km/h的离谱速度,所以印象很深。

但说到底,仍然是一种依赖浮渡-抢滩模式的传统登陆设备,论威胁程度,远远比不上同样在四月份展出的新型登陆舰和气垫船。

“但阵容比卫星图上看到的精简了不少。”

柯林斯指了指稍远的地方:

“按照我们之前的估计,在三种坦克之后、步兵战车之前,还应该有18辆隶属于第一集团军的105mm两栖突击炮,现在却数量减半,被集中到了这个方队的后面。”

细看之下,舍尔发现果然如对方所说,44阵型的前两排和后两排并不相同。

“真是新鲜……”

在通讯手段和侦察手段如此发达的今天,诸如阅兵阵容之类的事情本来应该是几个月甚至半年前就能被确定下来的东西。

但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总之华夏人还真就在螺狮壳里做道场,顶着不知道多少镜头和视线,给他们这些搞开源情报分析的人整出来不少新花样。

舍尔一边在笔记本上又打了个叉,一边有些苦恼地摇了摇头:

“也就是说,之前在阅兵村和几次彩排中看到的那些卡车或许不是备份车或者保障车,反而是本次阅兵的重头戏……”

而柯林斯则掏出手机,非常艰难地打开了央视频道的直播页面,然后戴上一只耳机。

尽管不像老油条们一样精通汉语,但屏幕下方彩条上会显示出各个方阵的名字,总还是能看懂一些。

十几秒过后,他把手机屏幕塞到舍尔面前:

“你看,在华夏方面的宣传材料中,这个方阵没有给出具体的型号或者装备类型,而是直接以功能命名为两栖登陆作战方队……”

就在此时,原本还算能看的直播推流瞬间变得卡顿起来,而在一次持续不到五秒钟的刷新过后,下方评论区的留言数量就增长了惊人的两千多条。

“这是……发生什么了”

在本就嘈杂的背景噪音之下,柯林斯只能听到转播解说员的声音突然变得铿锵有力了很多,但却不知道具体都说了些什么,能引发隔着屏幕的观众们如此激烈的反应。

舍尔这会儿也已经戴上了另外一边耳机,但紧接着表情就变得有些僵硬。

因为他恰好听到了解说员对这个方阵的最后一句介绍:

“解放军有能力、有信心,时刻准备着完成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

这套说辞放在平时或许没什么,但配合眼前这个“两栖登陆方队”的性质,就很难不让人有所联想……

“他们发出了意义明确的威胁……”

舍尔干脆省去了麻烦的翻译环节,直接解释了隐藏在背后的意思:

“你想想看,华夏人有什么地方是能用上这些两栖战车的”

柯林斯瞬间瞪大双眼:

“你的意思是……”

却被对方一抬手拦住:

“先等等,炮兵、导弹……还有那些类似箱式卡车的东西要过来了。”

这些装备本来都属于已经被分析过无数次、无需过分关注的类型,但刚才那个略显奇怪的分类方式却重新引发了舍尔的兴趣。

他很快总结了其中的规律——

那些型号功能相对单一、能一眼看出用途的方队,比如履带式自行火炮、远程火箭炮、反坦克导弹等仍然按照过去的方式进行单独命名。

但另一部分由多种型号混搭,或者很难通过名称判断具体功能的装备,则会被赋予一个概括性的称呼。

比如一种外形类似普通卡车,但却在车顶分别展开了几种不同类型天线的,就被总结为“通信保障方队”。

舍尔勉强认出,位列最前方的四辆正是上一届珠海航展上出现过的高通量卫星通信车,不过此刻它们的形态又与展出时的相比发生了一些变化,单从形状更加复杂、元器件密度更大的天线阵列来看,应该是又经过了一次升级。

或者,之前参展的干脆就是降级之后的外贸型号。

至于队列中的另外十二辆,就连长期关注华夏装备发展的少将武官也没什么头绪。

“我好像从来没在新闻画面或者卫星图片中看到过这么多型号……”

他手中的钢笔尖在笔记本上洇出墨渍,显然已经放弃了实时进行型号分析。

这些车辆在排练时并未展开,所以看上去和一辆66或者88卡车没什么区别,当时只以为是简单的微波通讯车辆,完全没想到会是如此复杂。

“近两年一直有个说法,是华夏方面准备在每个陆军师级单位下面单独编列一个信息作战团。”

旁边一名来自陆上自卫队的二等陆佐突然用英语插话道:

“之前我们大多把这个消息视为网络传言,因为近十年中,华夏陆军装备的更新换代速度相比海空军而言很慢,并不支持这样大规模的新增编制,但现在看来,可能真的是华夏官方的想法……”

毕竟是盟友国家,舍尔还是礼节性地点了点头,但心里却还有些犯嘀咕。

根据他的经验,编制调整往往涉及到大量人员变动和复杂的利益关系,很难不声不响地进行准备。

相比之下,还是单纯的装备升级更容易解释。

不过很快,他就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原本应该出现的一个轮式突击炮方阵被集成到了“快速反应作战方队”当中,取而代之的则是同样使用卡车底盘的连续两个整建制电子对抗单元。

“他们在重构作战体系。”

舍尔低声说道,不知道是在跟旁边的同伴交流,还是单纯自言自语:

“看见那些车载相控阵天线了吗每个火力单元都变成了信息节点。”

在现场看不到的地方,互联网上正在经历一场技术狂欢。

分列式才刚刚过半,就已经有用户贴出数据对比:1999年受阅坦克数量为72辆,而今年则锐减至四分之一,相比之下,并不负责一线突击的火力支援和信息保障装备则变为当年的7倍以上。

跟帖中也有人敏锐指出:“以阅兵中出现的装备阵容等比例扩大,削减的坦克员额可能会转化成无人机操作手和网络战工程师编制。”

而与此同时,舍尔少将的记事本上也迅速铺满了新的潦草符号,当最后一个搭载于卡车上的大型无人机方阵通过时,他彻底划掉了原本准备的报告提纲——

这些具备卫星中继能力的察打一体无人机如果属于陆军,那么配合前面展示的战场数据链和电子对抗设备,意味着对方正在彻底告别传统的地面作战模式,转而编织一张全域智能作战网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