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战争世界 > 第二十七章 投资谋国

战争世界 第二十七章 投资谋国

作者:闪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09:37: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远航舰队在巴铁的访问持续了五天,在此期间跟巴铁海军、空军举行了三次大规模联合演习。

当然,肯定是货真价实的演习,而且以对抗为主。

演习的高氵朝在第四天到来,远航舰队的舰载航空兵担当主力,出动十二架J-20C负责夺取制空权,而且得到了HJ-20与JD-15B的支持与协助。巴铁空军精锐尽出,任务是拦截这支强大的空中打击力量,保卫停靠在卡拉奇港里的战舰。演习结果毫无悬念,巴铁空军一败涂地,不但没能在空战中取得任何战果,还丢掉了港口内的所有战舰。当然,这次演习的目的就是要巴铁空军知道,在第四代战斗机面前,现有的防空力量是多么脆弱,而白象很有可能在几年之后获得第四代战斗机。也正是通过这次演习,巴铁空军最终决定参与FC-31战斗机的研制工作。不是说华夏不愿意出售J-20A,而是巴铁买不起,也用不起重型战斗机,只能寻找差一点的替代品。早在两年多前,也就是东海冲突结束后,华夏国防部长彭建军就向巴铁当局保证,只要有需要,华夏会立即向巴铁提供一批J-20A战斗机,确保巴铁有能力应付白象的威胁。只是在和平时期,巴铁完全没有必要把有限的军费用在少数装备上,毕竟充面子的事情没多大实际价值。

在这五天里,童兴武也备受关注。

对抗演习结束后,他还搭乘巴铁总理派来的专机去了巴铁首都,在那里接受了巴铁总理的嘉奖。

当然,也收到了一份非常昂贵,回国之后必须上缴的礼物。

与此同时,一支华夏商贸代表团在卡拉奇跟巴铁当局签署了总价值超过一千亿华元的数十分投资协议。在今后的二十年内,这些华夏企业将在卡拉奇投资兴建上百家工厂,创造十万个就业岗位,并且扩大卡拉奇港的吞吐能力。做为回报,巴铁把卡拉奇港的经营权以委托管理的方式出售给华夏企业,并且在二十年的投资期内减免华夏企业的税收,在征地等方面提供协助。在所有协议得到落实后,卡拉奇将成为南亚地区的制造中心,以及该地区吞吐能力最大的港口。

其实,这只是开始。

在此之后,巴铁方面已出售经营权的方式,借助华夏企业的投资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国的公路与铁路网,对国家电网进行了全面整顿与改造,完善了包括港口、机场、水利、医疗与教育在内的众多基础设施。简单的说,借助华夏企业的巨额投资,巴铁开始全速向工业化时代迈进。也正是有了华夏企业在各行业的投资,巴铁当局才能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更重要的领域,比如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十四周岁以下儿童提供营养午餐,每年以公派方式资助数万学子到华夏留学深造,在偏远地区推行公费教育与公费医疗,以及为军队采购更多的先进武器装备。

当然,华夏对巴铁的投资,绝对不是免费援助。

巴铁有两亿多国民,而当这两亿多人具备了从事社会大生产的能力之后,也就成了真正的社会人,而一个拥有两亿多消费者的巨大市场显然能给华夏企业带来巨额利润,而且由两亿多社会人创造出来的工业产品在很大的程度上能满足华夏国内的需求,从而让更多的华夏劳动者从低端产业中解脱出来。

总而言之,这是互惠共赢的合作。

其实,这也是由赵耀国提出的“周边战略”的直接体现之一。

毫无疑问,巴铁是华夏的重点扶助对象,也被当成典范。用赵耀国的话来说,在帮助巴铁完成工业化,让巴铁成为地区强国的同时,华夏的国际地位必然会得到大幅度提升,会有更多国家相信能够通过与华夏全面合作获得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能够借助华夏的快速发展达到富强的目的。

让舰队远航,不止在展示华夏的强大军事力量,更是在转播华夏的发展理念。

当然,一支强大的舰队,也能起到为国家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

远航舰队在巴铁访问的这五天,国际舆论可以说是五彩缤纷,只是大部分新闻媒体关注的不是远航舰队,而是华夏在巴铁的战略投资。虽然当时跟巴铁签署协议的全是企业,而且以民营企业为主,但是在众多的西方媒体看来,这就是华夏当局主导的战略投资,只是让企业出面。

这么说,其实也没有错,即华夏企业在巴铁的投资全都获得了华夏当局的担保,一些民营企业还获得了融资方面的扶助。简单说,只要去巴铁投资搞建设,除非经营不善,其他风险都由政府承担。显然,对于一直在寻找出路的国内资本来说,这种有国家担保的投资行为无疑是保赚不赔的买卖。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鼓励国内企业去巴铁投资,还起到了为国内资本引流的作用。简单的说,就是把过剩的国内资本引去海外市场,缓解国内资本市场的压力与风险。对众多国内企业,特别是握有大量资本的企业来说,巴铁的基础建设市场同样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关键就是,华夏资本属于后来者。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特别是在最近的十多年里,华夏资本一直在国际市场上打拼,跟老牌西方资本争夺各国市场与资源,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总体上是败多胜少,因为全球市场就那么大,而且资本竞争本身是零和游戏,华夏资本获利多了,那么老牌西方资本的获利就必然减少。

显然,如果资本找不到出路,也就是能带来利润的市场,迟早会出大事。

在过去的数百年里,不管是在工业化时代开启之后称霸全球两百多年的大不列颠,还是两度挑战大不列颠的日耳曼,在二战后取代大不列颠的花旗,所有资本输出国无一例外的都在为本国资本寻找出路。从经济与金融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都是随着资本扩张同时进行。

华夏早已由资本净输入国转变为资本净输出国,虽然华夏市场依然对全球资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是仅次于花旗的第二大投资目的国,但是对于积攒起家底的华夏资本来说,显然不会满足国内市场。对外输出资本,获取国外市场,并且通过投资获取利润,是华夏资本的必然出路。

在这一点上,不管是华夏资本,还是花旗资本,并没有区别。

如果说,远航舰队只是激起了一些水花,搞得几个国家心里不痛快,那么华夏企业在巴铁的巨额投资就触动了很多国家最敏感的那根神经。

在做报道的时候,花旗的CNN用“谋国”来形容华夏资本在巴铁的投资行为。

有点夸张,不过也没有说错。

最受刺激的,显然就是巴铁的夙敌,也就是刚刚受到远航舰队威慑的白象。

虽然早在数年前,白象就成为仅次于华夏的全球第二大新兴市场,也是全球排名前十的投资目的国,但是跟华夏相比,白象的差距不是一点半点,是几个数量级。过去十年里,华夏获得的海外投资超过一万亿绿币,白象不到一千亿。有意思的是,在白象获得的海外投资中,有大约三分之一来自华夏。

很明显,白象对老牌西方资本没有多大的吸引力。

华夏资本愿意到白象投资,也只是因为成熟的市场早已被老牌西方资本霸占,根本没有多余的空间。

问题是,这种局面还能维持下去吗?

要知道,华夏当局没有为到白象投资的本国资本提供担保,更别说融资支持。随着在巴铁的投资受到重点关注,华夏企业肯定更愿意去巴铁,而不是来白象。结果就是,白象获得的华夏投资必然会减少。

对于还没有实现工业化,甚至看不到工业化希望的白象来说,如果失去了占海外投资大头的华夏资本,必然是一场灾难。

那么,该怎么办?

辛迪首先想到的办法是寻找替代,而在投资能力上唯一能跟华夏媲美的就是花旗。辛迪在第一时间致电特鲁尼,随后跟克雷格进行了会晤,明确提出,希望花旗当局能够出台鼓励到白象投资的相关政策。只可惜,特鲁尼给出的答复模棱两可,表示花旗联邦政府无权干预民间投资,而克雷格说得更直接,即白象只有在加入了“发达国家俱乐部”之后,才有可能在投资上获得重点照顾。

有那么简单吗?

辛迪不是笨蛋,知道花旗当局是在拿此要挟,想让白象就范,从而成为花旗等发达国家的商品倾销地。别忘了,特鲁尼当政的第一纲领就是“再工业化”,振兴花旗制造业,在国内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至于在海外投资,更多的是为了开辟市场,而不是帮助投资国实现工业化。说得更直接点,如果投资对象国实现了工业化,那么还有什么理由耗费巨资去购买花旗出产的商品呢?更何况,像白象这样的新兴国家肯定在劳动力价格上有优势,因此白象的工业产品有更强的竞争力。在帮助白象实现工业化后,首先受到影响与冲击的其实就是花旗这样的发达国家。

在花旗碰壁后,辛迪只能把目光转向华夏。

数个月后,他就亲自率领代表团出访华夏。当然,这条道路肯定十分坎坷,不过也都是后话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