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战争世界 > 第二十一章 新的对手

战争世界 第二十一章 新的对手

作者:闪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09:37: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放下电话,亨克尔朝特鲁尼点了点头,什么都没有多说。

消息已经得到确认,波斯已经单方面终止在核电站项目上跟华夏的合作,正式向伊万国提出请求,希望由伊万国帮助其建造一座采用轻水反应堆技术的民用核电站,而且要求伊万国尽快提交项目计划书。

特鲁尼长出口气,朝办公室里的其他官员扫了一眼。

“虽然我们暂时还没有收到华夏方面的消息,但是在波斯拒绝继续合作之后,华夏不可能单方面推进核电站的建设工作。”克雷格叹了口气,又说道,“以目前的情况看,在消息公布之后,我们有理由撕毁去年签署的协议,重启对波斯的制裁。只是我觉得,现在还不是说战争的时候。”

“你认为,理由还不够充分吗?”国防部长隆巴德反问了一句。

克雷格有点尴尬,注意到特鲁尼的神色,没有跟国防部长顶嘴。

隆巴德有理由对克雷格发火,因为军方的压力全由隆巴德扛着,而克雷格只是总统身边的顾问,不会直接面对那些愤怒的将领。就算需要,也是出面圆场。简单的说,隆巴德扛下了所有压力,而好处全被克雷格拿走了。

最让隆巴德气不过的是,在去年的时候,特鲁尼已经做出了战争决定,只要拒绝华夏当局提出的替代方案,花旗就可以对波斯开战。也就在这个时候,克雷格拿出一份来自蓝德公司的评估报告,认为在赵耀国的统帅下,华夏直接出兵参战的概率超过百分之八十,而且华夏绝不会在花旗的核讹诈面前退缩,而会跟花旗死扛到底。因为花旗没办法一举摧毁华夏的战略反击能力,而且华夏的战略反击足以让花旗彻底丧失现有优势,所以花旗必然会在最后关头做出妥协。哪怕花旗已经在战场上取得了有限的胜利,只要在华夏直接出兵参战之后妥协,那么已经取得的胜利必然付诸东流,而且花旗的国际威望,特别是在中东地区的威望会一落千丈。

结果显而易见,花旗将得不偿失。

此外,报告中还明确提到,华夏的下一任国家元首跟赵耀国不同,在对外立场上未必会如此强硬,至少有协商与谈判的余地,因此建议等待几个月,在赵耀国卸任后再考虑向波斯开战。

正是拿着这份报告,特鲁尼决定接受华夏的替代方案。

有趣的是,几个月之后,那名撰写这份评估报告的资深专家在野营中遭到袭击,死在了棕熊的爪子下。因为存在他杀的嫌疑,所以FBI介入调查,并且在这名资深专家的个人银行账户上发现了一笔在数个月之前,也就是提交评估报告那段时间汇入的巨款,多达一百五十万绿币,而且汇出这笔巨款的是一家已经被注销了的企业。在随后的调查中,FBI发现这家企业跟华夏军情局有关。虽然调查到此中断,但是所有线索都证明,那名资深专家在为军情局做事,而且在野营时遭到棕熊袭击也非常蹊跷,即遇袭地点离城镇并不远,不是棕熊经常出没的地方。

虽然在特鲁尼的授意下,FBI没有公布调查结果,但是在花旗军队内部,此事掀起了轩然大波。

如果FBI对调查的分析没有错,那么总统做出的决策就受到了华夏情报机构影响。

按理说,此事得由克雷格担责,因为是克雷格把那份评估报告送到特鲁尼手上的。可是在特鲁尼的安排下,隆巴德站出来承担了责任,并且向军方将领说明,总统当初并不清楚情况,而且协议已经正式生效,反悔也没用。最重要的是,FBI只找到了线索,没找到任何具有实际意义的证据。

“总统阁下,这是我们请三家战略咨询公司做的最新的评估。”隆巴德也没有跟克雷格计较,因为不管怎么说,克雷格都是特鲁尼的女婿,还是特鲁尼最信任的人。“如果说一年半前,我们担心华夏元首赵耀国会坚持强硬路线,让我们下不了台。那么现在,这样的担心完全不存在了。”

特鲁尼没有多说什么,拿起那份文件仔细看了起来。

赵耀国是特鲁尼最畏惧的一个对手,也是特鲁尼唯一觉得无法战胜的对手。这种无力的感觉,在冲突后就产生了。做为一个生意人,特鲁尼非常清楚,像赵耀国这种人,最好还是少去招惹。不是说特鲁尼的胆子不够大,而是他知道,在必要的时候,赵耀国会赌上手里的一切,而他却没有这种背水一战的勇气。

先不说克雷格在一年半前提交的那份评估报告起到的作用,其实在此之前,特鲁尼已经产生了退缩的念头。也就是说,克雷格提交评估报告,只是给了特鲁尼一个取消军事行动的借口。

当时,特鲁尼最担心的不是能不能打赢跟波斯的战争,而是赵耀国会不会在第二届任期届满之后卸任。要知道,在赵耀国卸任之前,很多人都认为他会再干一届,至少会保留一个次要身份,比如继续担任华夏军事统帅。真是如此,那么特鲁尼肯定无法在任期内发动对波斯的战争。

只是,这样的事情并没发生。

去年上半年,赵耀国辞去了国家元首等所有公职,还在几天后离开了华夏首都,去了南方的一座小城市。当然,那是赵耀国的故乡。虽然做为卸任国家元首,赵耀国有权在任何地方居住,继续享受元首待遇,包括配备秘书与警卫员,但是赵耀国没有留下来,而且再没过问国家事务。

赵耀国就这么离开了华夏的权力中心!

收到消息的时候,特鲁尼还不敢相信。直到一个月后,CIA送来了赵耀国在故乡生活的照片,特鲁尼才相信,这个压得他喘不过气来的鹰派领袖已经荣归故里,不再是华夏国家领导人。

至于继任的国家元首,就没有那么可怕了。

陈万钧,五十九岁,男性,汉族,湘西人。在五年前,特鲁尼甚至不知道他是谁,因为当时他还是地方一把手。在赵耀国的第二届任期时,他才回到中央,而且直接坐上了副元首的位置。与赵耀国当初一样,陈万钧在这五年的主要工作就是管理几个干部学校,很少参与重大决策工作。

如果说他与赵耀国有什么相似之处,那就是履历也很丰富。

当然,在本质上,至少在特鲁尼的认识中,陈万钧与赵耀国不是一种人,在观念上有很大的区别。

关键就是,陈万钧在回到中央之前,主要在边远地区工作。

从这个角度来看,陈万钧更加重视国内的经济建设,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建设,对外务的重视程度肯定不如赵耀国。

在隆巴德提交的评估报告中也明确提到了这一点。

与赵耀国相比,陈万钧更愿意通过谈判解决分歧,缓和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从而集中力量搞好国内建设。在上任之后,陈万钧签署的第一份元首令就与经济建设有关,而在接下来的一年多里,陈万钧去十多个省份视察工作,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国内经济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虽然在这一年多里,华夏的军备建设并没放缓,跟友好国家的军事合作也在加强,但是这主要是惯性所致,即赵耀国在卸任前就制订好了军事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也跟众多友好国家签署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作协议。不管陈万钧是否喜欢赵耀国的政治遗产,他都不可能在上任后立即改弦更张。

其实,在后赵耀国时代,华夏把注意力放回国内,也在特鲁尼的预料当中。

赵耀国在卸任之前,做了一件极具影响力的事情,即公开了华夏在“可控聚变”领域取得的突破。不管是从本国自身的发展,还是从跟花旗竞争的角度来看,华夏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要集中力量搞好国内建设。说得更直接点,外务是为内政服务,只有把国家建设好了,华夏才能够超越花旗。

以华夏的国力,特别是综合实力,一直跟花旗对抗,肯定坚持不了多久。

正是有了这个认识,赵耀国才在第二届任期时将陈万钧调回中央,而且直接任命为副元首。

从这一点来看,赵耀国确实很有远见,也极有魄力。

要知道,如果陈万钧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向,那么赵耀国在十年执政期间努力争取到的政治成果很可能全部化为泡影。

不管怎么说,陈万钧不是赵耀国。

在隆巴德提供的评估报告中就明确提到,如果花旗对波斯发动战争,华夏直接出兵参战的可能性不到百分之三十,而间接出兵的可能性也不到百分之五十,为波斯提供军事援助的概率在百分之七十五以上。也就是说,在战争爆发后,华夏会置身事外,但是会通过提供武器装备、情报信息等方法支持波斯对抗花旗。华夏的最终目的不是战胜花旗,而是要把这场能够在半年之内结束的战争拖上几年,让花旗陷入波斯的战争泥潭,在付出巨大代价之后获得的却只是惨胜。

为此,评估报告给出的建议是速战速决,力争在华夏的援助发挥作用之前取得决定性胜利。

看完报告,特鲁尼才长出了口气,眉头也稍微舒展了一些。

他的表情,已经出卖了他的想法。不止是克雷格看了出来,亨克尔、隆巴德等人也看了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