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战争世界 > 第三十九章 妖风再起

战争世界 第三十九章 妖风再起

作者:闪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09:37: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冲突结束前,赵耀国就说过,这一仗能够给华夏带来五到十年的安宁,即扶桑在五到十年内不会成为华夏的麻烦。去年,在新右翼集团上台执政的时候,冲突刚好过去了五年。

本质上,新左翼集团与新右翼集团没有区别,都坚持走独立自主的发展路线,努力谋求绝对自主权,即在政治上摆脱战败国的束缚,在军事上不再唯花旗马首是瞻,在经济上成为独立的存在。

可以说,“独立自决”是扶桑各个政党在冲突之后唯一的共识。

只是,在如何“独立自决”的问题上,也就是实现“独立自决”的方法上,新左翼与新右翼截然相反。

新左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主,暂时放弃在军事上的野心,即首先在以高端制造业为核心的经济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然后再谋求政治与军事的独立。新右翼的立场恰好相反,即认为首先得在军事上谋求独立,只有在安全防务上有足够的自主权,扶桑才能够建立起独树一帜的经济体系。

这个分歧,不可避免的会对扶桑的外交政策产生影响。

简单的说,新左翼主张向华夏靠拢,即借助华夏的腾飞发展经济,也就得暂时搁置跟华夏的矛盾。新右翼则恰好反了过来,主张继续跟花旗结盟,以此为基础发展军事力量,成为西太平洋地区最为重要的存在。

站在扶桑的立场上,说不上谁对,也说不上谁错。

虽然新左翼与新右翼都不肯承认,但是其主张的外交路线都说明了一点,即扶桑夹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必须依靠其中一个,以扶桑的国力,根本不可能成为两个超级大国之外的第三极。

从这个角度来看,新左翼与新右翼选择的道路都充满坎坷与挑战。

向华夏靠拢,即便不考虑扶桑国内的民意,也必然遭到花旗打压,只是上万花旗驻军就足够扶桑当局头痛了。向花旗靠拢,扶桑的经济建设必然会出大问题,别说腾飞,能否摆脱在冲突中战败的影响都是问题。

可见,夹在华夏与花旗之间的扶桑,可以说是左右为难。

对此,山口友雄有极为清楚的认识。

在他执政的五年期间,扶桑在经济上高度依赖华夏,在军事上继续依赖花旗,在政治与外交上则保持对等。简单的说,就是利用与华夏的经贸往来推动经济发展,同时通过灵活务实的外交跟两个超级大国保持适当距离,争取两边都不得罪,一切以扶桑的利益为准,而且争取让利益最大化。

必须承认,山口友雄是一个很精明,也很务实的政治家。

当然,在执政期间,山口友雄出台了很多对发展经济有巨大帮助,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扶桑国力的政策。这里面,最为重要的就是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甚至通过发放奖励来鼓励生育。

在这五年里面,扶桑的人口实现了正增长!

要知道,早在本世纪初,扶桑的人口一直是负增长,即一直在减少,到冲突的前一年,扶桑人口减少了大约八十万。

这是个什么概念?

当时扶桑的人口总量也就一亿出头,如果以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大概五十年后,扶桑就将消亡!

虽然这种理论上的结果根本不可能出现,但是随人口减少,扶桑必然会在几十年后沦落为三流国家。更重要的是,扶桑是典型的单一民族国家,不管是掌权的政治家,还是国内的民众,都无法接受外来移民产生的冲击,也就无法像花旗那样,通过大量吸收外来移民保持本国人口的增长趋势。

连人都不够,还称得上大国?

从根源上讲,扶桑被华夏远远的甩在了身后,就是因为扶桑的人口太少了,与华夏不在同一个数量级上。

虽然在一百多年前,扶桑率先实现了工业化,并且凭借工业化的力量,让八千万国民的生产力得到了最有效的利用,而当时的华夏空有四亿人口,却因为没有实现工业化,无法把人口优势发挥出来,但是在华夏实现了工业化后,在用工业把十四亿人武装起来的时候,那就不是扶桑能比拟的了。

可以说,山口友雄早就清楚的认识到,扶桑要想实现“独立自决”,人口是关键。

如果扶桑的人口数量是三亿、甚至达到了五亿,那么扶桑还是夹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二流国家吗?

当然,这需要时间。

按照人口的自然发展规律,哪怕鼓励生育的政策一直延续下去,而且得到了国民的积极响应,也至少需要五十年,甚至一百年,才能显现出价值,也才能够真正享受到人口增长的红利。

其实,也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山口友雄才坚持跟华夏交好。

道理很简单,如果要在五十年之后才能实现真正的“独立自决”,那么用十年、甚至二十年来发展经济,为今后的腾飞打下基础,就很正常了。至于军事建设,显然不是需要首先考虑的事情。

山口友雄是一个眼光很长远的政治家,如果按照他的这条路线发展下去,其实要不了五十年,最快在二十年之后,扶桑就能成为西太平洋地区最为重要的国家之一,也必然会得到华夏的尊重。

只可惜,并非所有政治家都有那么长远的目光。

在外交上过于软弱,或者说跟华夏过于亲近,成为了山口友雄下台的关键原因之一。

虽然在本质上,让山口友雄离开首相府的主要原因是扶桑的经济开始走下坡路,而导致这一切的,其实就是花旗通过《减税法案》发动的针对全世界的经济战争,但是在新右翼集团的鼓吹之下,绝大部分扶桑人认为,这并不是花旗的过错,而是山口友雄推行的经济外交政策出了问题。

在新右翼政党上台之后,扶桑的外交政策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就在去年,扶桑新首相跟花旗签署了继续采购F-22A的军购合同,承诺在三年内直接购买一百二十架。同一年,扶桑下议院通过了“五年防卫预算法案”,以逐年递增的方式增加二千五百亿绿币的防卫开支,用来采购三百架作战飞机,三十艘舰艇,五百辆坦克,以及其他新式武器装备。随后,扶桑海上自卫队就率先公布了“五年造舰计划”,准备在五年之内建造二十艘大型水面战舰与十艘潜艇,重新打造两支护卫群,同时把潜艇部队规模扩充百分之五十。到年底,空中自卫队与陆上自卫队各自公布了发展计划,同样以五年为期,力求恢复到冲突前的水准。

要知道,在山口友雄执政的五年间,扶桑的防卫力量几乎没有发展。

那么,扶桑发展防卫力量的目的是什么?

虽然从实力来看,别说五年,就算再两两个五年,扶桑的军事力量都无法对华夏构成严重威胁,甚至可以说,只要华夏保持现在的发展势头,扶桑永远无法在军事上获得单独挑战华夏的实力,但是很明显,扶桑发展军备肯定不是为了跟华夏交好,还远远超过了方位本土的需求。

当然,不管扶桑新右翼政府的目的是什么,在军事上都得依赖花旗。

大约一周前,也就是局势恶化的时候,扶桑海上自卫队的两支护卫群就已出港,一支进入扶桑海,另外一支在西太平洋。虽然扶桑当局宣称,把两支护卫群派出去是为了保护至关重要的战略航线,特别是通往中东地区的“石油航线”,毕竟扶桑是仅次于华夏的第二大石油进口国,而且八成的进口石油来自中东地区,但是以扶桑海上自卫队的实力,两支护卫群显然没多大意义。说白了,如果华夏要对扶桑进行战略封锁,切断扶桑的海上航线,那两支护卫群什么都做不了。如果扶桑当局真是为了保护战略航线,那就更应该保持中立,至少要在表面上跟华夏交好。

显然,扶桑当局的正式意图,其实是在用行动来获取花旗的好感。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通过出动护卫群来牵制华夏海军,让花旗相信扶桑会在必要的时候提供支援。

必须承认,两支护卫群确实起到了牵制作用,即华夏海军留下了几十艘战舰。

仅是如此,陈万钧还不会担心什么。关键是,在过去的几天里,扶桑已经接受了两个批次的F-22A战斗机,算上之前从花旗引进的,其F-22A机群规模已经达到八十架,此外还有大约一百二十架F-35A。也就是说,如果扶桑想搞点事情出来,这两百架第四代隐身战斗机是一个巨大的麻烦。

扶桑当局真的敢搞事情?

陈万钧不敢肯定,没有人能做出肯定判断。

为此,就不得不留一手。

按照总参谋部制订的战争计划,准确说是预案,如果扶桑趁机发难,将由海军承担主要作战任务。当然,也很简单,就是出动留守本土的所有潜艇对扶桑进行战略封锁,切断扶桑的所有对外航线。如果需要,空军也将对扶桑进行战略威胁,迫使扶桑当局在局势恶化之前做出明智的选择。如果局势失去了控制,那么唯一的选择就是结束在中东的行动,至少得减少对波斯的支援,先集中力量解决身边最为迫切的威胁。总参谋部也为此制定了好几套战争方案,只是暂时没有提交给陈万钧。

当然,陈万钧也只能希望扶桑当局能保持清醒,不要做傻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