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战争世界 > 第六十七章 主动探测

战争世界 第六十七章 主动探测

作者:闪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09:37: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关闭了反应堆的主循环泵,航速降低到十八节之后,“密西西比”号的侧舷阵列声纳总算发挥了作用。为了保险起见,鲍威尔上校还下令释放了拖拽线列阵声纳。在全速航行的状态下,受拖线强度限制,拖拽线列阵声纳无法正常使用,而且巨大的流体干扰噪声让侧舷阵列声纳也无法正常工作。

首先发现那两艘潜艇的不是“密西西比”号,而是前出的反潜直升机。

关键是,那两艘潜艇的航速得到二十节,发出了极为明显的噪声,不然不会被反潜直升机发现。

情况一目了然,两艘S26型潜艇在“密西西比”号东面数十千米之外,正以二十节的速度向南航行。

只是,鲍威尔上校一点都不轻松。

那两艘S26型潜艇离第六舰队大约还有两百千米,就算以二十节的速度航行,也需要五个多小时才能逼近第六舰队,然后用鱼雷攻击第六舰队里的战舰。如果使用反舰导弹,根本就不需要继续向南航行,现在就可以发起攻击。只是,两艘S26型潜艇最多同时发射十二枚反舰导弹,对第六舰队几乎没有威胁。哪怕分两次把携带的反舰导弹全部射出去,也无法突破第六舰队的反导防空系统。要知道,一艘S26型潜艇最多能携带八枚反舰导弹,通常情况下只携带四枚。别说是两艘,就算波斯海军的八艘S26型全部到来,用反舰导弹发起攻击的威胁也不太大。

还有,S26型潜艇能以全速航行多久?

就鲍威尔所知,S26型潜艇在二十节的速度下,最多能航行四个小时。哪怕情报不是很准确,或者出售给波斯的S26型配备了性能更好的锂离子蓄电池,全速状态下的潜航时间也不会超过八个小时。花接近六个小时逼近第六舰队,那么在完成攻击之后,这两艘S26型潜艇根本逃不掉。

如果只是四个小时,这两艘S26型潜艇连逼近第六舰队都办不到。

那么,为什么还要全速航行?

难道说,只是因为发现了全速赶来的“密西西比”号?

如果无法对第六舰队构成威胁,那么全速向第六舰队冲刺又有什么意义?哪怕冲到“密西西比”号的前面,也只是暴露了自身行踪。常规潜艇的性能再好,也绝对跑不过攻击核潜艇,被追上只是迟早的事情。此外,第六舰队附近有那么多反潜直升机,而潜艇的速度显然比不上反潜直升机。

这不是去攻击第六舰队,而是故意为之!

那么,是为了什么?

鲍威尔立即想到,波斯潜艇要对付的不是第六舰队,而是“密西西比”号。

在全速航行期间,“密西西比”号发出的噪声在一百多千米外就能被探测到,因此“密西西比”号的行踪没有任何秘密可言。在发现了高速赶来的“密西西比”号之后,波斯潜艇改变了作战部署,把矛头对准了“密西西比”号。关键就是,波斯海军有八艘S26型,现在冒出来的只是其中的两艘。也就是说,另外六艘S26型,至少是其中的一艘肯定埋伏在附近某个地方,等“密西西比”号去攻击那两艘暴露了的S26型,然后在足够近的距离上向“密西西比”号发射鱼雷。虽然攻击核潜艇靠速度优势,能够大幅度缩短常规潜艇发射的鱼雷的有效射程,但是只要射程足够近,比如十千米,那么攻击核潜艇依然可能被常规潜艇发射的鱼雷击沉。

波斯海军的S26型使用的是从华夏引进的电动鱼雷,五十节航速下的最大射程为二十千米,而是攻击“弗吉尼亚”级的时候,有效射程不会超过十千米。也就是说,伏击“密西西比”号的波斯潜艇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在“密西西比”号进入到十千米以内之后,再发射鱼雷进行攻击。

十千米,显然不算远。

想清楚之后,鲍威尔让“密西西比”号沿大圆环航线绕圈。

当然,不是在浪费时间,而是用侧舷阵列声纳与拖拽线列阵声纳探测周围的情况,寻找可疑目标。

不管S26型潜艇的静音性能有多好,肯定会发出噪音。

很简单,阿拉伯海的平均水深超过二千七百米,中部海域水深普遍在三千米以上,在靠近阿曼湾的北部海域才有一片浅滩。巨大的水深带来的是复杂的海文环境,即便是处于潜伏状态的常规潜艇也得保持舵效航速,要不然就会受到洋流影响。如果卷入了深海暗流,还有可能被拖到海底。只要潜艇的螺旋桨在转动就肯定会发出噪音,因此只要离得够近就肯定能探测到。

以“密西西比”号的声纳,肯定能够发现十千米内的潜艇。

果不其然,转到第三圈的时候,“密西西比”号的声纳探测到了两个异常信号,而且初步判定为潜艇。

可惜的是,也只是发现。

因为信号太过微弱,而且截获信号的是拖拽线列阵声纳,不是具有定位功能的侧舷阵列声纳,所以只能确定噪声所在的大致方向,而无法确定距离。可以肯定的是,那就是两艘波斯海军的S26型潜艇。一是噪声特征吻合度高达百分之八十,二是两个噪声与暴露了行踪的两艘S26型潜艇在同一个方向。

很明显,那两艘潜艇就在附近,距离不会太远,也许只有十多千米,处于最低航速,因此噪音极为微弱。如果“密西西比”号朝两艘暴露行踪的S26型杀过去,就肯定会遭到这两艘潜艇攻击。

鲍威尔没再迟疑,让“密西西比”号将艇首对准了噪音所在的方向。

藏得再好的潜艇,也会在主动声纳面前原形毕露。

大功率的主动声纳是攻击核潜艇的一**宝,理论上,“密西西比”号的BQQ-10型球形基阵主动声纳的最大探测距离超过了两百千米,有效探测距离在八十千米以上,对付常规潜艇是绰绰有余。

在球形阵列声纳充电的时候,鲍威尔让枪炮长准备好了两条MK-48重型鱼雷。

对付常规潜艇,MK-48-7型鱼雷有效射程超过三十千米,最大射程接近五十千米,单发命中率高达百分之九十。要知道,这种重型鱼雷在设计的时候是用来对付攻击核潜艇,对付常规潜艇就更不在话下。

如果说有什么遗憾,那就是没有携带潜射火箭助推鱼雷。

在冷战时期,所有的花旗潜艇都配备了“沙布洛克”潜射火箭助飞鱼雷,能用来攻击五十千米外的潜艇。只是在冷战结束后,因为主要的对手烟消云散,所以花旗海军撤掉了这种武器。

如果“密西西比”号上有几枚“沙布洛克”,现在就能攻击两艘暴露的S26型潜艇。

当然,有MK-48-7就足够了。

做好准备之后,“密西西比”号启动了主动声纳。

只是,鲍威尔需要耐心等待一段时间。

声音在海水中的传递速度在每秒一千五百米左右,主要受水深、水温与盐度影响,而主动声纳发出的声波要跑一个来回,如果敌艇在二十千米外,那么“密西西比”号要在二十多秒钟后才能收到反射回来的声波。进行一次完整探测,也就获取目标的准确位置信息,至少需要进行两次探测,也就需要大约一分钟。

二十多秒很快就过去了,只是声纳屏幕上什么都没有。

又过了十多秒,声纳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光标,不过探测到的是一艘已经暴露的S26型潜艇。

这个时候,鲍威尔坐不住了。

因为艇首朝向东面,所以侧舷阵列声纳与拖拽线列阵声纳无法探测到东面的情况,只能靠艇首的球形基阵声纳。在主动工作模式下,球形基阵声纳无法被动工作,而且对微弱噪声的探测效果本来就不是很好。

难道那两个噪声源在三十千米之外?

大概一分钟后,球形基阵声纳接收到第二个回波,不过是另外一艘已经暴露的S26型潜艇。

鲍威尔眉头紧锁,可以说是万分疑惑。

要知道,S26型潜艇的最大潜深在三百米左右,极限潜深不会超过四百五十米,而球形基阵声纳发出的声波覆盖深度超过八百米。对于两艘常规潜艇来说,无论如何都不可能逃出主动声纳的探测范围。

难道发出噪声的不是潜艇?

如果不是,那么“密西西比”号的火控计算机为什么认定那是两艘S26型潜艇?

花旗海军早就获得了S26型潜艇的噪声特征,提供给所有潜艇,储存在每一艘攻击核潜艇的火控数据库里面。如果噪声特征的吻合度不够高,那么“密西西比”号的火控计算机不会给出明确判断。

只有一种可能,即那两个噪声源离“密西西比”号太远,所以十分微弱。

肯定超过六十千米,也许在八十千米以上,而且在反潜直升机的寻落区域外,才没被反潜直升机发现。

做出这个判断,鲍威尔立即下令收回拖拽线列阵声纳,准备让“密西西比”号加速。

已经有四艘S26型潜艇出现在第六舰队北面,其中两艘在全速向南航行,另外两艘也很有可能在全速向南航行。不管那两艘S26型在多远的地方,当务之急就是追上去,击沉已经确认的两艘。

再说了,“密西西比”号使用了主动声纳,已经再次暴露行踪,也暴露了攻击意图。

现在,时间就是一切。

没错,时间就是一切,鲍威尔不知道的是,他的时间只剩下了最后几分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