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战争世界 > 第六十九章 一击毙命

战争世界 第六十九章 一击毙命

作者:闪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09:37: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听到爆炸声,莫希谚才让301a艇停了下来。

那是一条重型反潜鱼雷,别说是排水量不到一万吨的“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就算大得多的“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也扛不住。此处海域的水深超过三千米,就算潜艇上还有一些水密舱没有破损,也很快会被压扁。因为潜艇在被鱼雷集中之前紧急下潜,所以潜艇上的官兵根本无法逃生。

深度超过五百米,任何逃生设备都成了摆设。

等了几分钟,在听到从海底发来的“咔嚓”声后,莫希谚才让潜艇转向,离开这处是非之地。

他只知道击沉了一艘花旗海军的“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却不知道是哪一艘。

花旗海军有四十都艘“弗吉尼亚”级,虽然半数以上部署在太平洋,长期跟华夏海军打教导,这些潜艇的相关属性,特别是噪音特征早被华夏海军掌握,通过噪音就能判断出是哪一艘,但是随同第四舰队活动的“弗吉尼亚”级来自大西洋舰队,之前跟华夏海军接触的机会并不多。

当然,莫希谚已经料到,他再次创造了一个“第一”,即第一个在实战中击沉攻击核潜艇的艇长。

能够取得这个战果有很多原因,比如301a艇出色的静音性能,以及敌艇指挥官的疏忽大意。只是这里面,莫希谚的能力,特别是对时机的把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全都来自日常训练。

在“弗吉尼亚”级减速的时候,301a艇已经逼近,只是没有被发现。莫希谚在第一时间下达了减速命令,让301a艇停了下来,随后就关闭了反应堆,由电池供电。这么做,只是为了把发出的噪音降到最低限度。虽然聚变堆是直接输出电能,没有热循环回路,但是内部依然有机械装置,在工作的时候同样会产生噪音,只不过比任何一种裂变堆产生的噪音小得多。只有关闭裂变堆,才能消除动力系统产生的噪音,锂离子蓄电池工作的时候只会发出热量。

由锂离子蓄电池供电,而且速度降低到了四节,301a艇的噪音不到八十分贝。

这是个什么概念?

人在正常交谈的时候大概为六十分贝,尖叫时在九十分贝以上,因此八十分贝相当于大声喊话。

虽然301a艇的噪音远低于背景噪音,但是不等于不会被敌艇发现。这就好比在嘈杂的环境中,只要离得够近依然能够听到旁边人的低语声一样。潜艇的声纳比人耳灵敏得多,加上运算速度足够快的计算机,找出藏在背景噪声中的异常声响,需要的就只是距离、时间与一点点耐心。

这个时候,莫希谚的经验发挥了作用。

虽然没有指挥过攻击核潜艇,但是在成为艇长之后,莫希谚每年都会参与由海军司令部组织的全军大练兵,跟攻击核潜艇对抗是家常便饭。哪怕是胜少败多,不过也获得了极为宝贵的经验。

在“弗吉尼亚”级减速的时候,莫希谚就做出了准确判断,即敌艇会在速度慢下来之后释放拖拽线列阵声纳。只是为了随时能加速,使用的肯定是tb-16d,而不是探测能力更强的tb-29a。然后就会原地转圈,因为这是进行全方位探测的唯一办法。受到tb-16d的性能限制,敌艇至少要转三圈,才能够完成探测工作。因为敌艇保持较高的航速,而tb-16d是短基线声纳,所以回转半径不会太小,不然无法保证探测效果。只是,也不会太大,毕竟回转半径过大就要浪费时间。以莫希谚的判断,敌艇的回转半径在五千米以上,但是会控制在十千米以内。

这个判断极为重要,可以说为击沉“弗吉尼亚”级打下了基础。

当然,这只是其一。

莫希谚还做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判断,即在完成了对周围海域的探测之后,敌艇会向东航行,而且会再次加速,去拦截那两艘已经暴露行踪的s26型潜艇。期间,还有可能会使用主动声纳。

在做出这个判断后,莫希谚就让大副掌舵,让301a艇进入敌艇的探测盲区,并且始终呆在敌艇的探测盲区内。

在“密西西比”号转圈的时候,301a艇以极慢的速度进入其回转航线的内侧。

关键就是,在“密西西比”号启动主动声纳的时候,301a艇就在其西面,而且恰好在其声纳探测盲区内。

必须承认,周仁杰的控制技术很到位,只是莫希谚的预判更加重要。

要知道,潜艇的声纳探测盲区不是后方的锥形区域,而是一个近似于橄榄型的区域。主要就是,海水的密度、温度与盐度存在微小的差别,会改变声波的传递方向,产生类似折射的效果。盲区的大小,除了受到海文环境影响,还跟潜艇的速度有关。简单的说,潜艇的速度越快,探测盲区就越大。

可以说,鲍威尔上校在这个时候犯了一个极为严重的错误。

这就是,在用主动声纳搜索的时候,应该进一步降低航速,缩小后方的探测盲区,而不是维持在十八节左右。如果“密西西比”号的航速降到十二节,就肯定能够听到301a艇发射鱼雷时产生的噪音。以“弗吉尼亚”级的加速能力,把航速降低六节,也只是多用不到半分钟来加速。

也就在这个时候,301a艇发射了鱼雷。

与在东海冲突中伏击第三护卫群时采用的办法一样,鱼雷自航出管,而且采用的是线导模式。

因为由潜艇直接控制鱼雷,所以不用启动鱼雷的导引头。

为了进一步降低被敌艇发现的概率,鱼雷的初始航速只有二十节,只比“密西西比”号快了两节。

直到“密西西比”号收回拖拽线列阵声纳,开始加速的时候,鱼雷才开始加速。

当然,这些都是由301a艇的枪炮长控制,莫希谚只是下达命令。

因为速度加快,后方的探测盲区进一步扩大,而且潜艇自身的噪音对侧舷阵列声纳产生严重干扰,所以在鱼雷达到三十节的最大安静航速时,“密西西比”号依然没有发现正在迫近的威胁。

在鱼雷距离敌艇不到一千米的时候,莫希谚才下令切断导线。

这么做,不是说有十足的把握,而是便于在必要的时候快速机动。别忘了,301a艇一直跟在“密西西比”号的屁股后面,还随同“密西西比”号加速。虽然301a艇的加速能力不比“密西西比”号差,但是在速度提高之后,产生的噪音明显增强,随时可能被“密西西比”号发现。如果“密西西比”号以最小半径转向,就有可能在被鱼雷击中前向301a艇发起反击。莫希谚并不担心遭到攻击,毕竟301a艇的最大潜航速度也不慢,而且启动聚变堆只是分分钟的事情。他只是觉得没有必要冒险,因此提前切断了导线。只不过,他还同时下令准备好另外一条鱼雷。如果敌艇避开了第一条鱼雷,得马上发射第二条鱼雷,绝不给敌艇反击的机会。

其实,根本用不着第二条鱼雷。

301艇发射的是一条y-10se型鱼雷,虽然严重了y-10的编号,但是这种鱼雷跟y-10基本上没有关系。采用这个编号,其实只是为了保密,即让外界认为这是一种由y-10改进而来的鱼雷。

y-10se是华夏海军第一种由锂离子聚合物电池推进的电动鱼雷。

严格说来,也是世界上第一种大批量生产与列装的锂离子聚合物电动鱼雷。

可以说,除了价格仍然较为昂贵之外,其他方面几乎都算得上完美。具有无级变速能力的电动机能方便的调节与设定鱼雷的航速,从而满足各种战术需求。比如在攻击速度较慢的运输船只的时候,可以让鱼雷以三十节的速度航行,从而让射程最大化。在攻击速度较快的舰艇时,鱼雷能够以五十五节的速度冲刺。因为采用了全封闭结构,所以鱼雷的攻击深度不受动力系统限制,最大潜深达到了一千二百米。只不过,基本上用不上,因为没有一种潜艇能达到这个深度。巨大的潜深带来的最大好处,其实鱼雷的航速几乎不受深度影响,即便在最大深度上,也能达到五十节。

做为多用途鱼雷,y-10se配备了两套导引装置,即用来攻击潜艇的主/被动声纳导引头与攻击水面战舰的尾流导引头。潜艇可以在发射之前设定鱼雷的自导模式,而且鱼雷能在攻击的过程中自行切换导引模式。在攻击潜艇的时候,y-10se的最大优势是能在丢失目标之后重新搜寻与攻击目标,而且在搜寻阶段采用的是被动声纳制导,会优先攻击之前锁定的那个目标,准确说是噪音特征最相似的目标。在进入攻击阶段之后,将采用主动声纳制导,直到击中目标。这种能力,赋予了y-10se很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应付包括拖拽诱饵在内的各种干扰手段。

根据海军的测试,y-10se对攻击核潜艇的单发命中率超过百分之八十。

一千米,几乎是绝杀距离。

为了保证击沉那艘潜艇,莫希谚让周仁杰继续掌舵,确保始终跟在敌艇后面,以便随时补射一条鱼雷。

必须承认,030型潜深不足的问题在这个时候暴露了出来。

在鱼雷击中敌艇的时候,301a艇的潜深已经超过四百米,即将到达四百五十米的极限潜深。要是鱼雷没击中敌艇,莫希谚就只能放弃追击,因为没有人敢保证030型在潜深超过四百五十米之后能安全航行。

只是,莫希谚没有等待,在确认敌艇已经完蛋后,就让301a艇向北航行。

爆炸声那么大,肯定被花旗海军的反潜直升机听到了。要不了多久,反潜直升机就会赶过来。

莫希谚的胆子再大,也不会去跟反潜直升机较劲。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