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战争世界 > 第七十七章 一线希望

战争世界 第七十七章 一线希望

作者:闪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09:37: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郭战烈的这个安排,并没有超出秦齐楚的预料。

在这场冲突中,陆军的地位最为尴尬,因为自始至终都只能打酱油。要知道,陆军不但是当之无愧的老大,还是华夏军队的根基,拥有最多的兵力,号称地表最强存在。在总参谋部,郭战烈的权威更是无人能及。因为郭战烈在军中的地位,以及陆军所扮演的角色,所以只能由他出面协调。问题是,郭战烈所做的显然不止是协调与化解军兵种的矛盾,更是在维持均衡。这里面的关键,或者说微妙之处,就是不能让任何一个军兵种坐大,也就是不能独吞所有战果。

只是,料到这个安排的不止是秦齐楚,还有海军作战处长江海涛上校。

如果说秦齐楚是含着金汤勺降生的“*****那么江海涛就截然相反。他出身在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医生、母亲是教师。当年报考海军军官学院,也只是因为理想。在成为海军军官之后的十多年中,江海涛从基层部队干起,最后当上了护卫舰的舰长,并且获得了返回院校进行深造的机会。毕业后,他才被调回海军司令部,从普通参谋做起,在奋斗了近十年之后才坐上了作战处长的位置。再过几天,他就四十五岁了。如果没有爆发这次冲突,作战处长很有可能是他在海军中最后一个职位。以他的年龄,最多能指望在退役前佩带上少将肩章。

与秦齐楚相比,江海涛的才华不值一提。

当然,江海涛也有比秦齐楚出色的地方,比如更加了解军内的利害关系,也更懂得取舍之道。

问题不是在空军,而是在海军。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出于维护全球利益的需要,海军备受重视,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装备建设。按照非官方数据,在过去十年里,海军的军费占比始终在三分之一以上,装备建设费用的占比甚至超过四成。巨大投入所产生的效果也极为显著,用外行的话来说,华夏海军的造舰行动就像是下饺子。在短短的十多年内,华夏海军建造了两艘航母、大约三十艘防空驱逐舰、三十多艘远洋护卫舰、近百艘小型护卫舰,以及数量众多的两栖登陆舰、快速战斗支援舰等各类舰艇。即便是海军航空兵,也是备受照顾。除了由空军主导的J-20,海航能优先获得几乎所有新式作战飞机,比如J-11C与J-10C就优先提供给海航,空军只能拿现役飞机进行改造。

这种在经费上的照顾,俨然让海军成为了第一军种。

受到冲击最大的不是空军,也不是火箭军,而是陆军。空军的优先权只在海军之后,而火箭军是战略安全的基石。结果显而易见,在海军获得的经费迅猛增长,而军费总额的增幅又有限的情况下,受到限制的肯定是陆军。在各型战舰像下饺子般的交付给海军时,陆军的很多主战装备却因为经费不足而被迫下马,至少装备规模受到严格限制。比如被陆军给予厚望的ZTZ-99主战坦克与WZ-10武装直升机,都因为经费严重不足而受到影响。ZTZ-99只装备了三个王牌集团军,而WZ-10的交付速度降低到了只能维持生产线的最低限度。对陆军将领来说,这显然是无法接受的,而且会理所当然的认为,陆军受到的限制正是拜海军得到优先照顾所赐。

只是,海军能够成为第一军种吗?

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虽然海军的价值不可否认,但是华夏是一个陆上大国,而且周边局势并不稳定,陆军依然是国家安全的根本保证。说得更直接一点,在不大可能爆发全面核战争的情况下,陆军是保证本土安全、遏制与抵抗外来威胁的主要力量。只要华夏有一支强大的陆军,那些图谋不轨的邻国必然会有所顾虑。与陆军提供的基本安全保证相比,海军的主要价值其实只是维护海外利益,而空军是典型的进攻力量。也就是说,在华夏还没有强大到可以去万里之外的地方实施军事干预的情况下,在仍然要以本土安全为目的而重点关注周边地区的时候,陆军的地位不会动摇。

所谓的削弱陆军、增强海军,其实只是表象。

很简单,陆军的各类主战装备早已实现了自主生产,而且生产线就在那里,只是生产多少、以及以多快速度生产的问题。只要出现了迫切威胁,这些生产线就会全速运转,把主战坦克、步兵战车、自行火炮、火箭炮、战术弹道导弹、武装直升机、通用直升机等各种装备源源不断的送到陆军手上。相对而言,海军战舰的建造周期长得多,很难在需要的时候通过加大投入来加快建造速度,也就需要未雨绸缪,即在和平时期建造足够的战舰,保持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

有这个认识的,不止是江海涛,还有海军司令何长风。

正是如此,在冲突爆发后,何长风没有揽下所有任务,等到空军参战部队到达,就把空中作战任务交给了空军。

显然,这是很明智的做法。

这个时候让空军冲锋陷阵,至少不会让其他人认为海军一家独大,也就不会处处盯着海军。

只是,何长风没想到,空军作战处长是个可遇不可求的奇才。

单纯从战术的角度看,如果让秦齐楚放开手脚去干,恐怕在接下来的作战行动中,真没有其他军兵种的事了。

当然,问题也在这里。

要是让空军独挑大梁,那么在此之后,空军必然取代海军,成为军中新贵,也必然会受到重点照顾。先不说空军的价值,只是由此产生的影响,必然会让包括海军在内的其他军兵种的发展与建设遇到麻烦。显然,不管是郭战烈,还是何长风与朱真,都不希望空军占据太多份额。

所幸的是,空军司令雷天雳是一个很有远见的人。

现在,争取到了机会,只是该怎么打,江海涛却没有太大的把握。

很简单,海军能够调动的兵力实在太有限了。北海舰队刚刚出发,根本不可能在第三护卫群之前赶到。南海舰队远在几米之外,就算立即出发,也为时太晚。至于强大的航母特混编队,现在有更重要的使命,而且由总参谋部直接指挥,海军司令部无权过问。能够对第三护卫群构成威胁,也能及时赶到的几艘攻击核潜艇全有任务在身,一些跟随航母特混编队去了西太平洋,另外几艘在为战略核潜艇护航。此外,东海的水深不够,并不适合吨位偏大的核潜艇活动。

很明显,除了岸基航空兵,海军没有其他兵力可用。

如果动用岸基航空兵,肯定要跟空军合作,毕竟海航没有大型预警机,在远离本土上米的地方作战,显然少不了大型预警机。

跟空军合作,那跟让空军去对付第三护卫群有什么区别?

问题是,如果不跟空军合作,到最后没能完成任务,等于把机会留给了火箭军。

回到海军司令部,江海涛把参谋发动了起来,让所有参谋都去想办法,即如何能在不依靠空军,至少是少依靠空军的情况下,利用海军可以调动的兵力完成这次作战行动,至少得重创第三护卫群。

当然,江海涛也没闲着。

在海军司令部的作战指挥中心有一块巨大的投影屏幕,上面是整个东海战场,还有双方兵力的分布情况。

很快,江海涛的目光就落到了屏幕右下角的一个代表海军兵力的发光标志上。

那是一个浅蓝色的标志,旁边是“377”,表明是舷号377的常规潜艇。

那艘王牌潜艇?

江海涛想了起来,因为在去年的演习中,就是这艘潜艇让“辽”号航母编队在对抗演习中全军覆没。在后来的表彰大会上,江海涛见过该艇艇长莫希谚,而且知道他的弟弟莫希函在海航服役。

随后,江海涛让参谋把377艇的信息调了出来。

在冲突爆发前,377艇奉命出海,去西太平洋与航母特混编队进行对抗训练,而且扮演伏击航母特混编队的扶桑潜艇。当然,这也是377艇的强项。只是现在,377艇仍然留在西太平洋,准确的说是在宫古水道东面,没有进入东海。或许,377艇已经通过宫古水道进入了东海,毕竟潜艇不是战斗机,不可能随时汇报行踪。

“在此之前,就是377艇率先发现了第四护卫群,而且及时发回报告。”

“能与377艇取得联系吗?”

“肯定能,只是我们并不清楚它的准确位置。”

“先跟377艇取得联系,如果有可能,就让它浮上来,通过卫星线路把相关的战况信息发过去。”江海涛稍微停顿了一下,才说道,“告诉莫希谚艇长,只要有机会,就不要节约鱼雷。”

参谋点了点头,没多罗嗦。

“还有,搞清楚377艇的准确位置。哪怕它在正确的地点,在战斗打响之后,也需要空中掩护。”

“明白,我会尽快与377艇取得联系。”

江海涛点了点头,让参谋去给377艇发报。

虽然没有把希望全都寄托在377艇身上,但是江海涛知道,海军能不能单独完成打击第三护卫群的作战任务,377艇所在的位置极为关键。简单的说,只要377艇仍然在宫古水道附近,就肯定能给第三护卫群一个惊喜。能只身突破航母编队的反潜网,那么杀入第三护卫群肯定不是什么难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