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重生之大宋鬼医 > 039【君臣】

重生之大宋鬼医 039【君臣】

作者:镔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09:38: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碎雪纷纷。

今晚的东京汴梁城又开始下雪了。

在这碎雪之中,汴梁城最为繁华的酒肆,娼家却灯火辉煌,人声鼎沸,与外面的冷清格格不入。

尤其在一华美所在,更是名动京城一代尤物李师师的居所。

说起这位大宋第一名妓,凡风流人士莫不交口称赞,能歌能舞,还善辞令,乃难得一见的美女兼才女。

据悉,这李师师原本乃汴京染局匠王寅的女儿。在襁褓时,她的母亲就死了,父亲用豆浆当奶喂养她,才活了下来。当时东京风俗,父母疼孩子,就将其舍身佛寺。王寅也让女儿舍身宝光寺。到佛寺舍身时,小女孩忽然啼哭起来,僧人抚摩其头顶,她立即止住了哭。她父亲暗忖:“这女孩还真是佛弟子。”俚俗呼佛弟子为师,父亲就叫她师师。师师四岁时,王寅犯事,死在牢中。因无所归依,隶籍娼户的李姥收养了她,就改姓了李,也入了勾栏娼籍,直至今日,艳冠京城,名噪一时。

既然是大宋朝第一名妓,寻常的客人李师师是不屑去接的;可是此刻,她却在丫鬟陪伴下,身披貂裘,候在门口,任凭那碎雪飘落在身上,依旧望穿秋水。

很快,前面出现响动。

那是一定小巧的轿子,轿子周围隐隐约约有人守护。直至那轿子落地,上前一个俊俏小厮,快步将那轿帘掀开,请出一位服饰华贵气态雍容的公子哥。

那公子出了轿门,一眼就看见了候着自己的李师师,不禁开口责怪道:“天怪冷的,在这里等着作甚?进去取取暖再说!”

李师师扑哧一笑,“为了等你这个赵乙,奴家就算等到天亮也是愿意。”

“你呀,嘴儿越来越甜了。”那雍容公子说笑间就和李师师一起迈步进了大门。

入门以后,只见院子里面种植了无数的奇花异草,大冬天的,竟然还有一些傲然绽放,远远散发出扑鼻的幽香。

雍容公子似乎对这里的路径极其熟络,不待下人引领,已经曲径通幽地走向了李师师所居住的私人厢房之内。

再看那厢房摆设,也是古色古香,充满诗情画意,尤其那墙壁上悬挂的琵琶,还有琴台上摆放的古琴,更显清新典雅。

“官家这次是要赏琴,还是听曲儿?”李师师一边伺候着帮雍容公子脱下外套,一边笑吟吟地询问道。

“周邦彦呢,那个老不羞来没来?”

“好几天没来了,所以也没什么新曲儿。”

“他的词儿还是好的,只是太滑头了。”公子笑笑,接过丫鬟递来的香茗,轻咂一口,皱了皱眉头说道:“还是用宫内的茶叶吧,这茶我喝不惯。”

旁边一直不出声的俊俏小厮这才“喏”了一声,迅速备茶。

此时,室内灯火已经明亮,照映出那雍容公子的模样,却是大宋皇帝赵佶。

大宋皇帝怎会出现在这私人娼馆?却原来这宋徽宗赵佶一向风流成性,虽然后宫妃嫔成千,却家花不及野花香,喜欢“微行始出”,“妓馆、酒肆亦皆游焉”。他经常乘上小轿,带几个贴身内侍,微服出行。还专门设立了“行幸局”,来为微行张罗忙碌和撒谎圆场。此时以“排当”指宫中宴饮,于是,微行就谎称“有排当”;第二天还未还宫,就推脱说有疮疾不能临朝。

然而,微行毕竟不是每天的事,以李师师的色艺,在徽宗加入进来以前,绝不缺少捧角的名人,其中就有擅长填词作曲的词人周邦彦。

不久前的一个冬夜,周邦彦先到李师师家,徽宗也不期而至。仓促之间,臣当然只得让君,便藏匿于床下。徽宗亲自携来一枚江南上贡的新橙,与师师开始打情骂俏。邦彦在场听得一清二楚。徽宗走后,邦彦出来,重为嘉宾,便把徽宗与师师的卿卿我我隐括成一首《少年游》: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

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筝。

低声问向谁边宿,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说最后那行挽留话的,就是“纤手破新橙”的李师师,无论是对徽宗殷殷的假敷衍,还是对邦彦小小的恶作剧,她当时心情都是十分有趣的。

当下次见到徽宗时,李师师就唱起这首《少年游》。徽宗见说的是上次幽会事,便问谁作,李师师说出作者。徽宗十分恼怒,他当然不能让臣下知道**,更不能容忍臣下分尝禁脔,就罢免了周邦彦的官职,将他贬出了京城。隔了一二日,徽宗又私幸李师师家,不见其人,一问才知道去送周邦彦出京。坐到上更时,师师才回来,“愁眉泪睫,憔悴可掬”。见徽宗在,她连称“臣妾万死”。在艺术才华上,徽宗还是欣赏邦彦的,便问:他今天有新词否?师师说:有《兰陵王》。徽宗让她唱一遍,师师奏道:“容臣妾奉一杯,歌此词为官家寿。”曲终,徽宗大喜,仍将邦彦召回。

……

此时,室内,李师师将早已准备好暖手的暖炉,用锦袄包裹好了,喷了香粉,这才递给赵佶。

赵佶将其放在腿上,笑道:“这个香味你还记得?”

“官家喜欢的,奴家全都谨记在心。”

“有心了。”赵佶言罢,就笑眯眯地偎了暖炉,斜靠在床榻上。

那俊俏小厮乃是赵佶带来的小太监,名唤张迪,机敏伶俐。那头也重新备好茶水,端给赵佶。

赵佶一边饮茶,一边听李师师唱了几首曲子,可是脑子却静不下来,总是惦记着童贯春上出使辽国的事情。

本来赵佶也不是那种会关心国家大事儿的人,对于他来说,所谓的“大事儿”就是斗鸡遛狗,写自己的瘦金体,摆弄自己的奇花异草,可是这次事情有所不同。

在赵佶看来,这次出使辽国事关重大,主要是为了打探辽国虚实。听说今年辽国糟了天灾,冰封千里,天冷冻死了不少牲畜,辽国子民哀怨纷纷,人心涣散……倘若能够借助这次机会,兴兵伐辽,夺回曾经失去的幽云十六州,那将是一件不能想象的功绩。

幽云十六州,大宋永远的痛!

从太祖到太宗,再到大宋朝的历代先皇,殚精竭虑却没能让它重新回到大宋的怀抱。

我能吗?

赵佶心中一热,心脏竟然禁不住跳动起来。

正在弹奏小曲的李师师见赵佶貌似听曲,实则心不在焉,就素手轻抚琴弦,停止了弹奏。

李师师捻起锦裙,移动莲步,走到赵佶面前,柔声道:“官家可是有心事?”

赵佶没有言语,只是用手指头揉了揉太阳穴,方才笑着说道:“说出来与你听,徒增烦恼罢了---只是那老不羞周邦彦没来,却没好曲子解闷。”

话音落地,就听外面一声唱喏:“臣,周邦彦,奉旨填词而来!”

赵佶怔了一下,莞尔:“这老不羞什么时候到的?怎地没有声响?”

外面,“官家可不能在背后说人闲话,这岂非人君所为?何况,臣虽然年老力衰,偶尔流连花丛,也只是为了填词作曲,为圣上分忧……官家不夸奖老臣也就罢了,又岂能用‘老不羞’三字来称呼老臣?老臣一片忠心,日月可见!”

说话间,就从外面躬身走入一个四十几岁的中年男子,颌下几缕青髥,仪态非凡。

赵佶看清楚那人,正是大晟府提举官周邦彦。

赵佶可不愿与这个天性疏懒的家伙斗嘴,只是斜靠在软塌上,随便挥挥手,示意旁边的小太监给周邦彦赐座上茶,说道:“你何时来的?”

周邦彦半个屁股落座,用衣袖遮住脸庞道:“刚到不久,被拦在外面,冻得骨头都酥了。”

“呵呵,周爱卿身子骨硬朗的很,又怎么会酥?”见周邦彦一脸苦相,赵佶心中高兴,知道定是哪个机灵侍卫揣摩自己心思,故意让这老家伙吃苦头。

周邦彦依旧用衣袖遮着脸,连道几声“惭愧。”

赵佶就奇了,问道:“为何你要遮脸?难道不屑看到朕么?”

“臣该死!就算给我天大的胆子也不敢藐视官家。”周邦彦连忙解释道,“只是因为官家刚才说了,老臣乃一介‘老不羞’,既然是老不羞,又岂能濡染官家法眼?”

“你---”赵佶气结,继而哈哈大笑起来,“好了!好了!把衣袖放下来吧,给你赔不是了,就一句话看把你给弄的……你们这些填词作曲的,就是心眼太细,比绣花针的针尖还细,心细的人是活不长的,惦念的事儿多,坏了修行……”

“官家万岁万岁万万岁,老臣可是比不了的。”

“别拍马屁了!你可有新词送来?”赵佶端起茶杯轻呷一口。

周邦彦微微一笑,“这新词么,倒是未曾赋出。”

赵佶就皱了皱眉头,“没赋出新词你来作甚?”然后又看了一眼艳丽无双的李师师,“该不会是老毛病又犯了吧?”语气颇为严厉。

周邦彦最怕赵佶犯疑心病,原本还想卖关子的,忙道:“官家息怒。老臣虽没有带来新作,却带来了一件趣事儿。”

“趣事儿?难不成比你老周偷香窃玉,翻墙摸狗还要有趣?”赵佶忍不住说笑道。“倘若无趣,可是要治你欺君之罪。”甩了甩衣袖。

周邦彦知道这个官家看似随和,实则喜怒无常,搞不好就会触了龙须,于是就表面嬉皮笑脸,内心小心翼翼道:“官家久居宫中,自是不知,今日这汴梁城内发生了一件稀奇事儿。”

“哦,究竟是何事?”赵佶被勾起了好奇心。

“官家可曾听过剖腹取胎,救治孕妇乎?”

“这倒不曾。”

“官家可曾听过狗通人性,叼宝报恩乎?”

“也不曾。”

“那官家可知道神医神术,鬼手佛心乎?”

“老周,你就别再卖关子了,有什么故事就快些说来!”赵佶有些急了。

“遵命,且容老臣你娓娓道来……”

周邦彦虽然是艳词名家,却也有一副说书的好口才,只见他眉飞色舞,口若悬河地说了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