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重生之大宋鬼医 > 052【破阵子】

重生之大宋鬼医 052【破阵子】

作者:镔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09:38: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接下来的日子,一切看起来都很平常,可是又有谁知道,在这看似平常的日子中,却暗流涌动。

大宋皇帝赵佶已经好几天没有上朝了。那些喜欢嚼舌头的朝臣们私底下又开始议论皇帝去了哪家青楼,去了哪家酒肆。

尤其听说最近圣上和京城名妓李师师走得很近,经常大半夜摸过去,傍晚才摸回来,搭乘轿子,扶着墙软腿软脚,以至于火力不集中,冷落宫中佳人许久。

当然,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大臣们在对圣上议论的时候,可以补脑那些暖玉温香,樱唇咂尝的绮丽场面,让他们可以唾沫横飞地大加斥责,荒淫无道,纸醉金迷,岂有人君模样?斥责完毕,再小小温习一下具体画面,让他们这些经常上朝扑空的朝臣们有所心理补偿。

不过很可惜,这一次赵佶并未出宫去偷香窃玉,而是老老实实待在宫里。

案几前,赵佶提笔写字,运笔如飞,很快就在洁白的宣纸上写好了一首词儿:

帘旌微动,峭寒天气,龙池冰泮。

杏花笑吐禾犹浅。又还是、春将半。

清歌妙舞从头按。等芳时开宴。

记去年、对著东风,曾许不负莺花愿。

词儿写好以后,赵佶随手在上面花押,他的花押是一个类似拉长了的“天”字,意思是象征“天下一人”。作为大宋皇帝,也只有他才有这种资格,用这样的花押。

深吐一口气,赵佶看着宣纸上面的诗词,心情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再看看他桌案旁另一幅白纸上,竟也是一首词儿,却是最近传得沸沸扬扬的豪放派新词---《破阵子》,作词人是凌霄。

一想到凌霄,赵佶的心就一阵慌乱。脑海中浮现出那个俊俏刚毅的面孔。

赵佶觉得自己脸皮儿发烫,摸一摸,很热。

他唤来茶水,喝了几口,愈发觉得喉咙干渴难忍,于是就把茶杯摔裂在地。旁边侍候他的小太监张迪低头垂目,默不作声。最近官家动不动就大发雷霆,他已经习惯了。

赵佶叹口气,挥挥衣袖,命人将地上碎片清扫干净,自己则重新走到案几旁,将自己写的艳词和凌霄的破阵子挨着放在一起。

读来,只觉是红粉佳人匹配沙场英雄。

不知怎地,赵佶的思绪就飘飞起来。

记得清楚,当他还是端王时,喜好擦脂涂粉,每每照着镜子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甚至还穿了女孩子的绿衣小褂,挽了她们的发髻。

一次却被母亲逮到,硬生生打了屁股,告诉他,做王爷就要有王爷的样子,搞不好日后可能君临天下,岂能做这种扭捏女儿态?

那时候的赵佶告诉自己,不要做皇帝,就喜欢穿那女儿花花绿绿的衣服,喜欢擦涂那香气扑鼻的脂粉。

但是现在---

赵佶轻轻地叹了一口气,不由自主地竟又想起了那天的尴尬来。

虽然他知道,凌霄亲自己是为了救助自己,要不然自己非被那该死的蜜饯卡死不可,但是那旖旎的一幕画面,却让赵佶记忆在心,怎么抹去也抹不掉。

凌霄的样貌随着那一亲,在他脑海中变得越发清晰,也变得越发神秘。

好像凌霄那鲁莽的得罪天子的举动,开启了赵佶内心深处某扇神秘的门。

赵佶的脸再次泛红,怒骂凌霄,可恶,那种冒犯天子的举止行动,简直可以千刀万剐;却又想到凌霄救了自己一命,却又是情不得已,情有可原。

是啊,我已经奖赏他了,从一个医馆杂役,到从七品的保和郎,对他已经仁至义尽了。

赵佶喃喃自语。

可这首词儿又是什么鬼?

破阵子?

他一个医馆杂役又岂能做出这般大气磅礴的好词?

赵佶,疑惑中。

何况这首词还牵扯到了朝廷那位威名赫赫的大将---难道那凌霄懂得未卜先知……

就在赵佶遐思之时,就听近侍高声喊道:“保静军节度使---种师道,觐见!”

该来的总算来了。

破阵子的主人翁来了。

赵佶念叨。

……

随着唱喏,就见从外面进来一个胡子花白的老将军,六十岁上下,体格魁梧,花白胡子上还沾着雪水,可见来的时候在外面吃了不少苦。

赵佶看见此人,顾不得休憩,急忙迎上前去,道:“种老将军,你可来了!”

那人刚要跪地叩拜,却被赵佶拦住,“老将军一路奔波劳苦,无须多礼。”

那人这才直起腰,道了一声:“谢陛下。”声音洪亮,充满感情。

看到种师道,赵佶也禁不住心中一热,对于他来说,这个老将军绝对是值得信赖的老臣子。

给种师道上茶赐座,然后赵佶才深深地看了一眼他,说道:“老将军,你可知我这次找你来所为何事?”

种师道再次起身,抱拳道:“老臣不知,还请陛下明言。”

赵佶点点头,忽然站起来,背着手问道:“你看春上童贯出使辽国如何?”

童贯即将出使辽国,早弄得朝上议论纷纷,种师道虽然年岁大,却耳聪目明,当然知晓此事。

种师道再次躬身,“陛下,臣乃一介武将,军令所指,定当歇尽全力。”

赵佶笑了,“朕知道老将军忠心,我只是想要知道,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目光灼灼地看着种师道。

种师道卧蚕眉微皱,沉吟一下说道:“臣,反对。”

赵佶心里咯噔一下,“为何?”

种师道就道:“四个字,人心难度。”

赵佶,沉默了。

虽然种师道自诩一介武将,但熟知他的人都知道,他原任文职,因有谋略,后改武职,抵御西夏有功,方成名将。

君臣之间,没把话说透,却都明白各自心思。

赵佶一心想要借机窥探辽国虚实,以便趁虚而入,趁着辽国人心不稳,从而征伐大辽,开疆辟土。

种师道担心的却是,人心向背,瞬息可变。何况,倘若真的出使辽国,给辽国送去丰盛礼物,定能引起西夏不满,到时候边疆再起烽火,受苦受难的还是老百姓。

尤其大宋边陲之处,年年遭受“打谷草”,百姓流离失所,倘若重新伐辽,不说无兵可征,就是这钱粮就很难凑足。

作为一代名将,种师道深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重要性。

赵佶不是傻子,当然明白单靠人心向背是决定不了战争胜利的,何况,大宋虎狼环顾,除了辽,还有西夏,甚至还有再远一点的吐蕃。

可是,赵佶心中那团早已燃起来的火---收复幽州,完成祖先未完成的壮举,让他难以放弃这次难得的机会……

“老将军,你是疆场上征战的老人,你的话我会参详的……”赵佶半天才缓缓说道。

种师道知道,自己已经拦不住皇上了。陛下没有用“采纳”而用“参详”,就摆明了这次出使辽国已经板上钉钉,无人能够再去更改。

暗自叹息一声,种师道说道:“陛下,倘若真要出使辽国,微臣有一个不情之请---”

“你且说来。”

“老臣愿随童大人一起前往。”

“这个……”赵佶沉吟了一下。“好吧,此事我会斟酌的。”赵佶给出了答复。

这边种师道知道多说无益,于是就躬身告退。赵佶摆摆手,让他离去。

桌上,种师道那杯热茶,始终未曾喝上一口,依旧冒着热气。

见种师道离开,赵佶不禁负手踱步,深思不已。

要知道,种师道可以说是他赵佶一手提拔起来的。当年西夏起兵,虎视中原,他命童贯率军征讨。童贯看上去威风凛凛,实际上只会虚张声势。

赵佶不放心,又召种师道询问策略,种师道答曰:“西夏入侵中原,我们可以反击;但是我们讨伐西夏,实在难于取胜。轻举妄动,惹事生非不是上策。”

赵佶把种师道的意见转告童贯,童贯哪里肯听!还想从内地挑选弓箭手充实新拓边塞。宋徽宗看出童贯确实在惹是生非,便再次征询种师道的意见。

种师道很有见解地说:“我担心内地调兵尚未成功,边防可忧之事已经发生。”

赵佶觉得很有道理,便赐给他金带将军服,夸奖他说:“师道是我亲自提拨的将才”。种师道也就此荣升为提举秦凤弓箭手、时五路并置官。童贯知道后心里很不高兴,种师道听说后便不敢接此重任。

赵佶对此心知肚明,所以又改任种师道为崇福宫提举,接着又改任西安知州。此后,种师道在童贯手下任都统制,拜保静军节度使。

这次童贯预计出使辽国,根本就未提种师道半句,意思很明显,一怕这位老将碍手碍脚,二怕种师道分去偌大功劳。

赵佶虽然醉迷书画,对臣子勾心斗角还是知晓的,做皇帝这么久,更懂得帝王之术,童贯不提,他就假装不知,免得把两人放在一起貌合心不合,坏了大事。可是现在老将军提出也要出使大辽,这让赵佶不禁有些心烦。

忍不住又看了一下案几上凌霄所作的《破阵子》,赵佶忍不住一手抓过,撕成了碎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