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之工艺强国 > 第55章 堪称典范

重生之工艺强国 第55章 堪称典范

作者:创里有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1 10:49:34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号生产线重新投产以来,虽然新工艺每个环节运行良好,各项工艺指标都令人满意,但夏总是个非常仔细的人,他对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到了化验室,他让化验员把头几批产品的样本拿出来看看。

“夏总,每批样品都有编号和生产日期,这些是每批产品的检测结果。”化验室负责人再把一摞表格递给老夏。

“好的,我先看看,你们去忙自己的工作,有事我会找你们。”

老夏仔细观察了每个样品的颜色和结晶颗粒形状,又凑近鼻子跟前闻了闻样品的气味,然后查看对应的分析检测报告单。

走完这套程序,老夏朝旁边的一间屋子喊了一声:“小李,你把二车间二号生产线这两天的产品样本给我看看。”

化验室负责人给老夏送来两份样品,“夏总,这是二号生产线昨天和前天的产品样本,这是两批样品的化验单。”

通过对二号生产线和一号生产线的产品样本进行对比,老夏认为,无论颜色和结晶颗粒外观,还是气味,一号生产线采用新工艺生产的产品,都要明显优于二号生产线的产品。再看检测报告的数据,新工艺生产的产品,不仅纯度普遍提高到99%,而且各种杂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做完对比,老夏跟化验员要了纸和笔,在纸上记录了一些数据,然后让化验员把产品样本和化验报告单收起来,他就回自己的办公室了。

红星制药厂领导班子成员中,要说最关心二车间深度技改项目的领导,非袁厂长莫属,听到成功投产的喜讯时,要不是正在会见一位客人,他会第一时间到二车间祝贺,当把客人送走之后,又听说老王正在二车间视察,老袁决定稍后再去。

第二天上午,秘书告诉袁厂长,夏总和王副厂长都去二车间视察过了,老袁放下手头的工作,当即来到二车间一号生产线的现场。没有通知车间领导,袁厂长查看了生产线的每个操作岗位,询问岗位职工对新工艺的掌握程度。

离开生产线,袁厂长专门到废水处理工段了解情况,工人们告诉他,一号生产线投产以来,基本不产生废水,现在处理的废水,来自二号生产线。

返回途中从二车间门口经过,正好碰到从办公室到车间查看生产情况的方翰民,“袁厂长,你怎么来了?”

“听说投产成功了,我过来看看,并向你们表示祝贺!”

“袁厂长,我告诉二车间领导吧?就说你过来了。”

老袁摆了摆手,“不要告诉他们,没有必要搞得兴师动众的,我过来主要是了解一下新工艺的运行情况。”

“那我陪你去生产线看一看?”

“我都看过了,新工艺运行情况良好,岗位上的职工们反映也不错,走吧,去你办公室坐一会儿。”

到了设在二车间的临时办公室,方翰民却尴尬了,因为临时办公室既没有多余的椅子,也没有招待用的茶水和茶具,方翰民只好把自己的椅子让出来,“袁厂长,你请坐这里,我去隔壁办公室借把椅子。”

当方翰民搬着椅子回来的时候,车间考勤员肖敏端着一杯新沏的茶水跟在他后面,进屋后,肖敏把茶杯放到老袁面前,“袁厂长,你请喝茶。”

刚才方翰民去考勤员办公室借椅子,肖敏本想跟他多聊几句,方翰民把情况一所,肖敏也是个很会办事的人,她马上清洗一只茶杯,沏了茶,跟着方翰民送了过来。

老袁略感诧异,“哎哟,我坐一会儿就走,还惊动你们了。”

肖敏离开后,方翰民坐到老袁对面,“袁厂长,我把一号生产线的投产过程和新工艺运行情况向你汇报一下吧?”

“这会占用你很多时间,今天就不必了,咱们随便聊聊吧。”

虽然没有详细汇报,方翰民还是把大致情况向一把手作了介绍,“投产四五天以来,总体情况还算平稳。”

“刚才在生产线上,每个岗位我都看了看,虽然我对加氢还原的技术细节不甚明了,但生产过程的运转情况,我还是略知一二。说实话,在没投产之前,我没想到这么顺利,我甚至认为,这么超前的制药工艺,在投产过程中,即使出点问题,报废几批原材料,只要最终取得成功,都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在几十年的工作经历中,老袁见证了多次新技术新工艺的工业化实践,有些技术和工艺,在试验过程中表现良好,一旦用于实际生产,就水土不服,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

老袁是见过世面的人,他没有那么功利,搞技术探索,必要的学费该交就得交,他特别欣赏方翰民这种敢想敢做的年轻人,即使探索失败了,只要能积累经验教训,付出的学费就值得。他认为,红星制药厂现在缺乏的就是方翰民这种人,那些科班出身的技术人员,沉稳有余,闯劲不足,对企业长远发展极为不利。

在涉及到方翰民的问题上,厂领导班子个别成员三番五次故意为难他,袁厂长则为他主持公道,每次都力排众议,力挺方翰民,并为他的工作扫除障碍。

方翰民的加氢还原新工艺不仅在小试中试取得了成功,将其应用于一号生产线的深度技改,投产后同样取得了成功,这令袁厂长喜出望外,他不仅更加喜欢这个既无学历又无资历的年轻人,而且感觉方翰民有点神秘莫测。

虽然袁厂长没有给方翰民施加任何压力,但方翰民对待技术和工艺问题一向严肃,他认为工业生产不同于在实验室做探索试验,不成熟的工艺技术就不能用于生产实践。

言谈中,袁厂长特别提到新工艺对消除废水污染的作用,“这件事对社会的影响太大了,地方政府现在非常关注环保问题,只不过因为红星制药厂是本市的利税大户,有些政策执行不到位,只要不出大事,监管部门睁只眼闭只眼,装着没看见。但这种局面长不了,作为企业,还是应该自觉把环保问题解决好,不能总是指望政府偏袒。”

“对,解铃还须系铃人,解决环保问题的金钥匙就在企业手里,政府监管只是外因。”

“但是,企业解决环保问题,也有难言之隐,因为三废处理是个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行业,除非企业效益好,否则,根本没有动力做这件事。就像前两年二车间的废水处理项目,为了环境保护,咱们的投资力度,一般企业是承受不起的。”

方翰民赞同袁厂长的观点,但他对环保问题有自己的见解,“二车间的废水处理项目,属于先污染后治理,投资自然就大了,而且治理污染也很麻烦。要想彻底消除污染,营造绿色环保的生产环境,归根结底,还是要靠技术进步,就像二车间的深度技改项目,一旦两条生产线都采用加氢还原新工艺,将彻底消除废水污染。”

“是啊,这个目标很快就要实现了。但我觉得这只是个例,其他产品即使通过技术改造,恐怕也难做到这一点吧?”

“袁厂长,欧美发达国家的大型制药企业,早就成为花园式工厂了,只要在产品布局、生产工艺和企业管理方面,充分利用先进技术,营造绿色环保的生产环境,并非遥不可及的目标。”

“对,从多方面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这是关键。不过翰民,你应该从未出过国吧,怎么对欧美发达国家制药企业的情况,了解的如此详细?”

刚才的话一说出口,方翰民就知道自己失言了!但说出去的话已经收不回来,再后悔也无济于事。

难怪袁厂长起疑心,你一个二十四五的年轻人,都没迈出国门半步,怎么会知道欧美大型制药企业的情况呢?

既不能暴露自己穿越者的身份,又要给老袁一个合理的解释,方翰民想了想,“这个嘛,自从进入红星制药厂当临时工,我就喜欢上了制药这一行,从那时起,我特别关注发达国家制药行业的状况,专门从报纸杂志和广播电视新闻里收集有关信息,日积月累,就知道不少外国大型制药企业的情况了。”

这个说法虽然有些牵强,却也有其合理之处,所有单位的宣传部门一直告诫职工们,要干一行爱一行,方翰民在这方面做的堪称典范,他不仅喜欢制药这个行业,还处处关心国外同行的状况,这样的职工很少见!

袁厂长对方翰民的回答很满意,“说得好!只有把同行业的现状弄清楚了,才知道咱们跟行业先进水平的差距有多大。翰民,在你看来,二车间深度技改采用的新工艺,在世界制药行业中,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呢?”

有了刚才的教训,方翰民这回谨慎多了,“依我看,新工艺在国内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即使放到国际环境衡量,也能归类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

老袁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以前在国内名不见经传的红星制药厂,现在突然有了世界领先水平的工艺技术!这个消息传出去,至少会震惊国内同行。

“翰民,你想没想过,在二车间深度技改项目完成后,你的加氢还原新工艺,是否需要申报个什么奖励?一方面可以扩大你和企业的名声,另外,也是对你的技术成果的权威肯定。”袁厂长好心提醒道。

方翰民前世的职场经历主要在欧洲的RGP公司,他对国内的职场环境并不了解,在外国公司的研发部门,看重的是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益,国内的技术人员则更注重技术成果的获奖情况,因为这关系到职称和职务晋升,当然还有薪资福利的增加。

在袁厂长提到这件事情之前,方翰民从没想过把自己的技术拿去申报什么成果,他觉得自己从前世带来的这些超前技术,能在红星制药厂得到应用就可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