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灵异 > 重生后,我靠破案走向权力巅峰 > 第863章 现勘分析和尸体解剖

现场勘查工作持续紧张地进行着,负责指纹和脚印鉴定的技术人员们全神贯注地忙碌着。他们手持专业的指纹采集仪和脚印测量工具,在案发现场的每一处角落仔细搜寻。

“小李,你看这里,这一组脚印的花纹很特别,纹路清晰,步幅间距较大,初步判断是男性脚印。” 技术人员老张指着地面上一处脚印,对身旁的同事说道。小李赶忙蹲下身子,用相机从不同角度拍摄脚印,同时记录下相关数据:“步幅约 75 厘米,脚印长度 26 厘米,鞋底花纹呈不规则块状,与之前采集的死者及家属脚印完全不同。”

在对房间内的家具、门窗等进行指纹采集时,另一位技术人员喊道:“这里有一组指纹,位置在窗户边框上,看这指纹的大小和形状,不像是死者和家属的。” 众人围拢过来,技术人员小心翼翼地用指纹采集粉均匀地洒在指纹处,再用专用的胶带轻轻粘贴,将指纹完整地提取下来。

经过一番细致的工作,技术人员共提取到三组陌生脚印和多处不明指纹。他们迅速将这些痕迹带回实验室,与系统中的指纹库进行比对。然而,令人失望的是,经过长时间的比对分析,这些陌生指纹并没有在系统当中匹配成功。

“怎么会这样?难道这些人没有前科,从未在系统中录入过指纹?” 小李皱着眉头,满脸疑惑。

老张叹了口气:“有可能,也或许他们故意规避了指纹采集。不过,我们不能放弃,继续从其他方面分析这些痕迹。比如,对脚印的深度、压力分布进行研究,说不定能推测出嫌疑人的体重、身高和行走习惯。”

与此同时,法医张琳和助手们在解剖室内,正准备对两具尸体进行解剖。解剖室里弥漫着一股刺鼻的福尔马林气味,灯光惨白而刺眼。张琳身着专业的解剖服,戴着口罩和手套,眼神专注而坚定。

“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吧。” 张琳对助手说道。助手点了点头,手中拿着记录板,准备记录解剖过程中的每一个发现。

张琳先对李晨浩的尸体进行解剖。她用手术刀沿着尸体的中轴线,缓缓划开皮肤,动作熟练而沉稳。“注意观察皮肤下的肌肉组织,有明显的淤血和挫伤,这进一步证实了死者生前遭受过暴力殴打。” 张琳一边操作,一边向助手讲解。

打开胸腔后,张琳仔细检查心脏、肺脏等器官。“心脏表面有多处出血点,心肌纤维断裂,这表明死者心脏曾受到强烈的外力冲击。肺脏也有淤血和水肿现象,可能是由于暴力导致呼吸功能障碍引起的。”

在检查头部时,张琳小心翼翼地切开颅骨。“看,死者的颅骨有骨折,骨折线呈放射状,这是典型的钝器打击所致。脑部组织有明显的挫裂伤和血肿,这应该是导致死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解剖完李晨浩的尸体后,张琳稍作休息,便开始对宋娟娟的尸体进行解剖。同样的程序,当打开胸腔时,张琳发现了新的情况。“助手,你看,宋娟娟的胸部有多处淤青,**组织也有损伤,这与之前判断的性侵迹象相吻合。”

接着,张琳对宋娟娟的生殖器官进行详细检查。“内壁有大面积的撕裂伤,里面也有损伤,这些伤口新鲜,符合生前遭受性侵的特征。而且,从伤口的严重程度来看,确实存在多人轮番侵害的可能性。”

在解剖过程中,张琳还提取了死者的胃内容物和血液样本。“对胃内容物进行分析,或许能确定死者最后一餐的时间和食物种类,这有助于进一步精确死亡时间。血液样本则要进行毒理检测,看看死者生前是否服用过药物或毒品。”

解剖工作持续了数小时,张琳和助手们始终保持着高度的专注。每一个发现、每一个细节,都被详细记录下来。解剖结束后,张琳疲惫地摘下手套,对助手说:“将这些样本尽快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我们要尽快出结果,为案件侦破提供有力的支持。”

与此同时,负责现场痕迹分析的技术人员们也有了新的发现。通过对陌生脚印深度和压力分布的研究,他们推测出三名嫌疑人中,两名男性嫌疑人的体重分别在 70 公斤和 80 公斤左右,身高大约在 175 厘米和 180 厘米;另一名女性嫌疑人的体重约 55 公斤,身高 165 厘米左右。这些数据为后续的嫌疑人排查提供了重要依据。

李明在得知这些结果后,立即召集行动组开会。“同志们,目前我们掌握了一些重要线索。现场发现的陌生脚印和指纹,以及尸体解剖的结果,都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接下来,我们要根据这些线索,扩大排查范围,重点关注符合这些特征的人员。同时,继续深挖李晨浩投资线索和那个与宋娟娟说话的陌生男人的身份,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与案件相关的细节。”

行动组这边真咋追查那辆在案发当晚出现在李家村附近的陌生面包车。

然而,李家村地处偏远,位于东川市边缘地带,周边的监控设施极为匮乏。除了距离村子较远的少数几个区域有相对完善的监控网络外,李家村内部几乎没有公共监控,这无疑给追查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行动组的警员们并未因此退缩,他们决定采用最原始却也最有效的方法 —— 询问周边群众。警员们兵分多路,深入到李家村及周边村落,挨家挨户地走访询问。他们拿着面包车的大致特征描述,耐心地向每一位村民打听:“请问您在案发当晚,有没有看到过一辆这样的面包车,车牌被遮挡,车型较大,颜色可能是深色系的?”

大多数村民都摇着头表示没有印象,但警员们并未气馁。在一个位于李家村村口的小卖部里,老板皱着眉头回忆道:“好像是有这么一辆车,那天晚上开得很快,从我店门口路过,我当时还嘟囔了一句,这大晚上的开这么快干啥。不过没看清车牌,也没注意车里坐的啥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