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我看到了一切 > 第二百零四章 自持

我看到了一切 第二百零四章 自持

作者:岭南仨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01 09:39:15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今天的傍晚来得最晚。

羊城仓储中心西北角的办公楼一二三楼都被清理出来。

该仓储中心的负责人李海涛,正和一个穿着工作服的中年人讨论着一些事情。

“杨队长,里面我们已经按图纸改造过了,包括密封门和消毒通道之类。”

“那就好。”杨凌宇看了一下手机时间,眉头微微一皱。

“杨队长,不知道安装工作需要几天,我好安排一下后勤。”

“安装加调试,三四天左右。”杨凌宇再次看了手机时间,又看了一眼即将日落的天边。

或许是看出杨凌宇的焦躁,李海涛笑着说道:“杨队长别着急,这个时间段货车进入羊城,哪怕是远郊区也是比较慢的,下班回家的人太多了。”

两人继续聊了半个小时。

终于看到好几辆大货车,从货车专用通道进入了卸货区。

叉车司机小心翼翼将一个个电池箱,从大货车上一一卸下来。

一共是150个电池箱,这是从公平镇的生物发电站挤出来的一小部分设备。

看到东西都来了,杨凌宇迅速带着电力工程队的工程师、技术员们,开始使用吊机,将一个个电池箱调入二楼。

这个面积400平方米的二楼,已经经过了提前的改造,随着一个个电池箱被安装到位,电力工程师和技术员也迅速将线路连接起来。

紧接着就是安装各种配套设备,三楼的配电柜、变电箱、调控设备、铅碳蓄电池、监控中心等。

最后才是一楼的备用柴油发电室、废料抽取系统、液渣分离系统、液体回流系统、渣料消毒系统,以及办公楼隔壁的渣料临时储存室。

安装好这些东西,已经是冬至日之后的第三天。

穿着防护服的杨凌宇等人,带着储存中心的电工老方,进入了二楼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室。

“老方,技术手册你已经看过了,以后这里就归你管理了,你要严格按照技术手册上执行,如果遇到搞不懂的地方,或者突发状况,别一个人乱搞,直接打电话给电力办公室。”

老方头如捣蒜:“我知道了。”

杨凌宇随即吩咐道:“现在你按技术手册操作一遍,我在旁边指导一下。”

“呼…”老方深吸一口气。

先查看了一下室内的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都和正常大气浓度一样。

紧接着他来到需要操作的电池箱前,先拉下输电闸刀,避免电池箱在操作期间还连接着电路。

他拉来水循环系统的水管,向电池箱注入0.85立方米水,看到水位达到电池箱内胆的水位刻度,便迅速停止注水,这些水都是事先经过消毒的自来水。

有些手忙脚乱的老方,放下注水管,停下来稍微回忆了一下,关于下一步的操作流程。

从二楼内部的储料室内,拿出五桶营养粉料,每一桶都是标准的20公斤,这些粉料由干牛粪、秸秆、大豆染料木黄酮、菌种和一些辅助发酵的微量元素组成,相当于预制营养料,可以直接添加到电池箱中。

随着五桶粉料被倒入电池箱中,老方拿起搅拌玻璃钢棒子,快速搅拌了一会,电池箱内的水和粉料快速融合,变成浓稠的“咖喱酱”状态。

由于经过了干燥和粉碎,这些牛粪溶液并没有发出臭味。

其实有臭味也无关紧要,因为这个房间的通风系统是有除味过滤设备的,可以有效减少臭味。

更何况牛粪本来就不太臭,至少比起猪粪好太多了。

“很好,老方,你以后都要按这个流程来操作。”

老方满头大汗:“杨队长,这防护服和头盔可以不穿戴吗?”

“不行,这些电池液里面有革兰氏菌,有可能存在感染风险,绝对不允许无防护操作,而且你每一次进出都要进行消毒。”

“这么麻烦…”老方有些无奈。

“别拿自己的身体健康开玩笑,如果被安全员发现,你应该知道后果的?”杨凌宇严肃脸,用极其低沉地声音恐吓道。

“呃…我知道了。”老方讪笑着点了点头。

用了三个多小时,众人合力将150个电池箱都注入了微生物电池液。

150个电池箱,分布在5个房间内,每一个房间30个电池箱,为了方便调控,这里是使用气温和光照度来调节发电功率。

控制系统已经提前设置好了程序,需要发电多少,系统会自动通过光照度、室内气温,让发电菌进入高效期、中效期、低效期、停歇期、爆发期。

150个电池箱的初期电池液有机物浓度是不一样的,这是为了方便进入循环平均两天半,就要给一两个电池箱更换电池液,要时刻保持整个供电系统,至少有140个电池箱可以正常供电。

这个发电室,每年如果满负荷运行,发电32万度,每天最大发电量876度,而且可调节性非常强,发电功率可以从0千瓦时到36.5千瓦之间,平滑切换。

该发电室的发电功率,也是专门给羊城仓储中心设计的,可以维持仓储中心、仓储超市、办公楼、员工宿舍、停车场充电桩的全部负荷。

至于电池液的粉料,自然是由总部那边生产,然后统一配送过来,羊城仓储中心平均每天才消耗40公斤左右的电池液粉料,就可以维持这个面积60亩的仓储中心,外带一栋50个房间的自建房。

杨凌宇一行人在这里又待了两天,直到整个系统正常发电。

羊城仓储中心也用上了自己的电力,这每年至少给整个仓储中心节约了30万度电外购成本。

虽然初期建设这个系统,需要费48~55万的成本,但这个成本只需要两年左右,差不多就可以赚回来,这一套系统设计的使用寿命为30年,平摊到每一年,就是每年1.6~1.83万的设备折旧费,加上维护、粉料、水、更换一部分零部件,平均每年的综合运行成本为3万元左右。

即一度电0.1元的成本。

至于电工老方的人力成本,他其实不能完全算发电室的人力,因为在发电室没有建设之前,仓储中心就需要一个电工常驻,现在不过是充分利用一下劳动力而已。

要不是微生物燃料电池体积太大,加上需要各种配套设施,这东西的应用范围肯定不止固定发电站。

不过公司已经计划购入一大批电动面包车、电动小货车,用于仓储中心向专营店、客户配送货物。

仓储中心、工厂、养殖场、农场,这些有富余场地的产业,都会陆续规划建设发电站、发电室,争取实现电力的自给自足,甚至可以通过充电桩,获得一部分收益。

就在羊城仓储中心的发电室投入使用之后。

羊城当地的供电局也派了一队电力工程人员过来,他们主要是过来拆除电表,同时也是过来查看这个仓储中心的电力情况。

负责带队的工程师杜国标见了李海涛之后,好奇地问道:“李经理,你们确定要拆除电表,现在拆除了,以后要再申请就麻烦了,还不如留着备用。”

然而李海涛却摇了摇头:“我们内部供电系统已经可以平稳运行,还有备用的柴油发电机、大型蓄电室,基本不会出现用电问题。”

这也是改进之后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特有的优势之一,虽然发电量不大,但发电功率高度可控、发电条件不存在高风险。

发电功率高度可控、发电条件不存在高风险,对于独立建网的小型发电室而言,才是至关重要的加分项。

比如风电、光电、潮汐发电之类,你看看哪一个加工厂、居民区,敢独立使用这些发电设备建内部电网,发电过程中不稳定性,一不小心就可以让整个电网瘫痪。

这也是国电、南电等电网系统,对于风电、光电又爱又恨的原因,其发电过程中产生的波动,堪称电网杀手。

被江淼改进之后的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就没有光电、风电的巨大波动性,而且发电过程中的低成本可调控特性,也让其力压火力发电站。

毕竟火力发电站的燃气轮机在运行过程中,低成本可调节功率的区间比较狭窄。

一台发电功率为50兆瓦的燃气轮机,在运行过程中,发电功率下调幅度越大,就意味着其每个千瓦时的发电运行成本越高。如果燃气轮机停机了,再次重启就需要费不小的成本。

很多设备一运行,就不能随随便便停止,不然会增加很多成本。

而新型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不一样,其通过气温、光照度调控的发电功率,比燃气轮机调节功率容易很多。

比如要让一个微生物燃料电池箱停止运行,只需要将室内温度调低到16摄氏度,关闭人工光源,就可以让其中的发电菌迅速进入半休眠状态,从而不再产生电流。

条件温和的微生物燃料电池,也不像火力发电站、核电站那样危险,哪怕是发生地震,电池室内的天板上,储存了专门配备的消毒液,如果出现发电室因为地震倒塌,那其中的针对性消毒液,可以迅速灭杀电池液中的发电菌和革兰氏菌。

其实这两种菌也没有办法在自然环境下大规模传播,室外的紫外线、温度、微生物,都可以轻易压制它们的蔓延。

特别是发电菌,这东西就是江淼专门精挑细选的,其大规模繁殖的限制条件非常多,哪怕是泄露出去,也没有办法达到其繁殖的条件。

这些条件在人工环境下容易达到,但是在自然环境下,基本没有可能凑齐。

面对李海涛的一意孤行,那个供电的工程师队长杜国标也只能照办:“阿强、东子,你们去检查一下电路,然后将电表拆除。”

几个电力工程师赶紧忙碌起来。

拆了仓储中心的电表后,又去隔壁那一栋自建房,将那一套居民电表也一并拆除了。

拆着拆着,其中一个电力工程师有些奇怪地说道:“杜哥,有点不对劲呀!他们的电力哪里来的?”

“…”杜国标也眉头一皱,他抬头观察了一下子周围,并没有发现光伏板。

至于风力发电机,杜国标想都没想,这地方虽然是郊区,但周围的居民楼和工厂不在少数,根本不可能建设风电项目。

拆好了电表,杜国标带人再次来到仓储中心的办公楼。

听到杜国标的问题,李海涛笑着解释道:“这是我们公司的新技术,微生物燃料电池,电池室就在下面的一到三楼。”

“微生物燃料电池?”杜国标一头雾水,他还真是第一次听到这种技术。

倒是一旁一个比较年轻的电力工程师,由于是电力专业的科班出身,他听说过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杜哥,这技术简单一点说,就是通过微生物的各种活动来发电,不过效率非常低下,目前还处于实验室阶段。”

杜国标询问道:“李经理,方便我们参观一下吗?”

思考了一下,李海涛点了点头:“可以,不过你们只能在发电室外面,因为要避免杂菌污染。”

“我们只是好奇,在外面看一下也可以。”

下了三楼。

电工老方正在调控室内。

听到敲门声,他站起来,打开了大门:“李经理?有什么事情吗?电表难道出问题了?”

李海涛摇摇头:“没有,这几位供电局的工程师要参观一下发电室,你给介绍一下。”

“参观?没问题。”老方看向杜国标等人:“你们想看什么?”

“这个发电室功率多少?”

“最大功率36.5千瓦。”

杜国标等人又看了调控室内的设备和相关数据,发现这些确实是关于电力调控的设备,数据也没有问题。

这让他们非常惊讶。

二楼的发电室,是可以通过监控摄像头观察其中情况。

“发电室就二楼吗?”

“嗯,就二楼。”

“这面积也不大…”

李海涛笑着说道:“大概400平方米,不过五个发电室是300平方米,剩下的面积都是通道、楼梯间、消毒通道和衣帽间之类的区域。”

对于面积,杜国标一眼就看了个差不多,他更加好奇另一个问题:“你们的发电系统稳定性如何?”

“很稳定,而且功率随时可以调整,从0到36.5千瓦都可以,不过每一次调整功率,都需要半个小时左右的缓冲时间,我们是使用铅碳电池来作为临时调度的。”

“调控条件困难吗?”

“不困难,使用空调和led灯就可以控制。”

杜国标目光之中满是惊讶。

那个有些了解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电力工程师,摸了摸鼻子:“如果功率可控是真的,那这个技术非常有用。”

“不知道成本是多少?”

李海涛如数家珍地解释了一下:“我们内部使用,不算研发费用,设备、耗材和维护加起来,差不多一度电一毛钱左右,人力成本方面,则要看情况了,反正规模越大,人力成本就越低,我们这个发电室是人力成本差不多是每度0.375元。”

而类似于奶牛养殖场旁边的发电站,人力成本就每度0.02∽0.05元。

其实这种小型发电室,单个电工的极限管理规模,是1000个电池箱,即每天个3~4个电池箱更换电池液。

如果是大型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发电站,加上各种辅助设备,一个人可以管理上万个电池箱。

这就是规模效应。

杜国标觉得这个发电室的人力成本偏高:“这个人力成本有点高呀!算下来,你们一度电的成本都来到0.47元了。”

“不能这么算的,我们只是将电工的人力成本摊入发电成本之中,我们仓储中心本来就要配备一个电工的,而且这并不是我们这个发电室的极限,只要将规模扩大一倍,人力成本就会下降50%。”李海涛继续说道:

“我们公司在总部的实验基地,进行过测试,在没有辅助设备的情况下,一个员工的极限管理规模为1000个电池箱,如果借助辅助设备,管理规模的极限可以达到上万个电池箱,人力成本差不多是每度电0.02∽0.05元左右。”

“规模效应吗?”另一个电力工程师若有所思。

李海涛微笑着点了点头:“是的,就是规模效应,等我们在隔壁的办公楼装修好,这栋七层的楼房就会全部作为发电室使用,到时候差不多可以布置750个电池箱。”

“你们的发电量用不完吧?”杜国标想到了这个问题。

“我们计划在附近开过一个充电站,到时候还可以可以赚一些钱,当然,规模肯定是一点点扩大的,不一会一下就达到750个电池箱的程度。”

“原来如此,如果作为充电站的配套,那确实不错。”

“确实这东西如果真可以如此安全又便捷的调控发电功率,我觉得完全可以考虑作为电力调度系统使用。”

几个电力工程师七嘴八舌讨论着。

其实他们的讨论,南电公司已经派人前往汕美,去考察海陆丰公司的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

下一章傍晚(w)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