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我看到了一切 > 第二百四十五章 应对危机

我看到了一切 第二百四十五章 应对危机

作者:岭南仨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05 15:24:45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不知不觉,时间来到了七月。

汕美的榴莲季节进入尾声,今年初夏仲夏的本地天气比较好,虽然有下雨,但并没有出现连绵一两个星期的雨水,这有利于榴莲品质的保证。

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榴莲的品质,如果持续两三天的大暴雨,那下雨之后一个星期的榴莲只能采摘作为榴莲果泥和副产品,不能作为鲜果销售。

如果短暂的一两场小雨,只要歇一两天就可以。

这种强制规定,就是为了保证鲜果的品质,雨水太多时期的榴莲,很容易出现发水、寡淡的情况。

哪怕是海陆丰公司批准的榴莲种植区都是山地和坡地,一旦连续出现暴雨,也难以避免雨水果的出现。

而出现雨水果之后,最好的处理方案,就是将雨水果拉去工厂进行深加工,绝对不能作为鲜果出售,不然很容易败坏口碑。

这也是海陆丰公司的优势之一。

如果是自由模式下的榴莲种植产业,无论是官方或者行业协会如何三令五申,那些利欲熏心的人为了利益,还是会选择出售雨水果的鲜果。

就如同周至县的猕猴桃,当地猕猴桃协会确实不断强调要什么时候采摘,可根本没有约束力,全凭农民自觉,一旦有人经受不住诱惑,就很容易提前采摘,导致猕猴桃僵死,根本放不熟。

只有类似于海陆丰公司这种强力约束的管理模式,才可以避免失控。

就在海陆丰公司稳步发展的时候。

新一轮铁矿石贸易战也全面爆发。

江淼自然看到了相关情报。

七月份的前一个星期,铁矿石价格上涨了近13%,而且价格还在一路上扬之中。

翻看着市场调研部的相关报告,江淼不知不觉间眉头紧皱起来。

因为他在报告之中,看到了硼砂进口的价格,从年初的每吨3400元,飙升到了4800元左右。

这个涨价趋势,让江淼眉头紧锁。

现在改性豆丝的消耗性辅料之中,硼酸和甘油是核心,每生产一吨改性豆丝,根据不同的产品规格,大概需要消耗120公斤到340公斤的高浓度硼酸。

如果未来每年需要生产几千万吨改性豆丝,那每年就要消耗几百万的高浓度硼酸。

现在国内每年只能自产40万吨硼砂,然后从奥斯曼和阿美丽卡的力拓公司进口大约30万吨硼砂。

以当前的工艺,平均每吨硼砂可以生产0.6吨硼酸,原材料和价格成本算起来,每吨硼酸差不多要9000块钱的成本。

几百万吨硼酸,就意味着要大规模进口硼砂,进口量至少是几百万吨,这无疑会迅速推高硼砂的国际市场价格。

江淼看向市场调研部关于国内硼矿的调查报告,看完之后脸色更加阴云密布。

国内的硼矿资源储量才3500万吨,其中可开采资源量为20%∽40%左右,哪怕是加上一部分隐藏的矿区,仍然扛不住每年几百万吨的消耗了。

不进口,就无法扩大改性豆丝的产能。

进口,将快速推高硼砂的国际价格。

江淼手指轻轻敲打着办公桌,看着这些报告陷入了沉思之中。

从这一次资源大战之中,国内的锂电池产业由于海绵电池的出现,导致锂矿进口非常顺畅,国外基本没有在这方面搞事情的想法,显然西方资本知道锂电池已经无关紧要了,就算是搞事情,也只是搞他们自己而已。

毕竟现在国外才使用锂电池,国内很多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已经开始更新换代,准备全面改用海绵电池了。

因此西方资本没有针对锂矿。

不过他们却盯上了铜矿和铝土矿。

其中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目前国内的电力技术、电动运输搞得如火如荼,需要大量的铜矿铝土矿。

比如国内在非洲的铜矿,哪怕是没有办法搞铜矿开发的所在地区,西方资本发动了各种力量,破坏交通线,让铜矿开采之后,无法顺利运输出去。

毕竟非洲的几个大型铜矿生产国都是内陆国,只要沿海地区不同意借路,或者局势不稳定,或者交通线被破坏,都可能导致矿物难以运输。

国内企业迫不得已,已经改由运输飞机替代一部分运输铜锭,缓解陆上运力不足的问题。

至于铝土矿的那个产区,这几个月一直在动乱,当地的开采和运输都基本停摆了。

澳洲铝土矿则在趁机涨价。

看了这些情况之后,江淼越发觉得不能依靠进口来解决硼酸供应,比如目前国内的进口硼砂,都集中在奥斯曼和阿美丽卡两个核心供应商,这种相对单一的供应渠道太脆弱了。

他闭目养神,脑海中浮现出各种信息,这些信息都是他之前浏览下来,或者通过鉴定面板收集的信息。

硼砂的供应问题,在不能依靠进口的情况下,国产硼砂产能又跟不上,其实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直接釜底抽薪,干脆不用硼酸。

江淼很快在脑海的资料库之中,找到了可以替代的硼酸的两个备选方案。

一个是硅酸。

另一个则是磷酸。

硅酸和硼酸一样,都是弱酸,且中心原子都处于最高价态,硅酸中硅原子与硼酸中硼原子都和氧原子形成四面体结构,硅酸可形成类似硼酸的多聚酸形式,比如偏硅酸、多聚硅酸等。它们在水溶液中都能发生部分电离,且电离程度都较小。

磷酸则是性质和硼酸类似,磷酸也是一种三元弱酸,在水溶液中分步电离。

在一定条件下,磷酸也能形成多种酸式盐,如磷酸二氢盐、磷酸氢盐等,硼酸也能形成类似的酸式盐。二者在与一些金属离子反应时,都能生成难溶性的盐,比如硼酸与镁离子可以形成硼酸镁沉淀,磷酸与钙离子可以形成磷酸钙沉淀等。

无论是硅酸,还是磷酸,江淼都认为可以有效解决供应问题。

硅酸的原材料在土壤和岩石之中普遍存在。

磷酸则是因为海陆丰公司的有技术,目前联合矿业在漠南的哲里木市北部地区,已经开辟了一个磷矿开采基地,利用生物采矿技术,每年大概可以低成本开采8万吨磷酸盐。

要大规模开采,难度也不大,只要有官方支持,不用一年,就可以将磷酸盐产能拉到上百万吨;在十年内,利用提升到年产几千万吨磷酸盐的规模。

因此硅酸也好,磷酸也罢,国外都没有办法干扰到国内的生产。

考虑到九月份开始,改性豆丝就要大规模生产,虽然九月份只有100万亩左右的仙丝大豆产出,差不多只能生产12万吨豆丝,需要的硼酸大概2万吨左右。

可这几乎要占据了国内每年硼砂消费总量的4.7%左右。

这仅仅是刚刚开始。

西方资本势力肯定不是瞎子,他们一察觉到国内硼砂消耗量猛增,加上改性豆丝的重要战略用途,一定不会轻易让国内轻轻松松发展豆丝产业的。

而奥斯曼这个地方,可是比哈士奇还神经,在可能敲诈一大笔的情况下,他们绝对会选择配合西方资本。

左思右想,江淼觉得还是要自己亲自出手。

安排好其他工作之后,他就来到了总部的纤维实验室,开始研究如何使用硅酸、磷酸,乃至硫酸、硝酸、盐酸之类,制造出和硼酸改性豆丝差不多的人造纤维。

其实豆丝实验室那边已经有人在研究这方面的替代产品,只是研究进度不快,制造出来的产品都不太行。

江淼先是翻看了豆丝实验室的相关研究报告。

他发现那些研究员都在模仿寇辉的改性方案,并没有太多自己的东西。

虽然硅酸、磷酸的一部分性质和硼酸相类似,但两者肯定存在很多大的不同,完全模仿硼酸改性方案,肯定是行不通的。

通过鉴定面板,他可以看到了每一次反应过程中的各种变化。不到三天时间。

江淼就看到了自己需要的那一部分反应和结构产物。

采用硅藻土、甘油、稀盐酸、浓硅酸作为原材料,加上豆丝,按照特定的工艺,就可以生产出硅藻豆丝。

硅藻豆丝的刚度极限为496gpa,拉伸强度极限为2.64gpa,密度为1.5到1.9克每立方厘米,耐热极限为306摄氏度,撞击动能吸收效果为普通钢材的2.76倍,使用寿命也比硼豆丝长很多。

除了重量比硼豆丝高一点,其他性能都比较好,特别是耐高温特性,已经突破了三百摄氏度。

硅豆丝的缺点就是单位重量略高,弹性也比较差一点,不过已经可以取代很大一部分硼豆丝了。

而且江淼在研究硅豆丝过程中,还发现几种比较特殊的硅豆丝纤维。

其中硅豆丝1号,就是替代硼豆丝的类型,除此之外还有三个类型,分别是硅豆丝2号、硅豆丝3号、硅豆丝4号。

硅豆丝2号,又叫“空心硅藻管”、“水银硅管”,因为这东西内部的豆丝成分,经过高温处理之后,已经被彻底清除了。

被清除了豆丝成分的空心硅藻管,其实是一种硅纳米管。

其功能并不在本身的强度、刚度之类,因为去掉了豆丝蛋白后,其强度刚度和一般的玻璃纤维差不多。

这东西之所以被江淼专门分配一个编号,主要是因为空心硅藻管灌入汞之后,只要汞处于液态,就可以实现超导。

也就是说,空心硅藻管加液态汞,就是常温超导体。

毕竟汞的熔点为负的38.87摄氏度,沸点为356.6摄氏度,在这个区间内,汞都是液态。

虽然汞有剧毒,只要密封比较好,安全性还是可以保证的。

比起那一点毒性的风险,其常温超导的特性才是真正的价值。

江淼也没有想到,会在这种阴差阳错的情况下,完成常温超导体的研发。

他之所以想到去除硅豆丝的内部蛋白,其实是为了测试硅豆丝的耐高温极限,高温分解了内部蛋白质之后,测试过程中,发现这种新材料的导电性非常奇怪,才深入进行研究。

而硅豆丝3号,这东西和硅豆丝2号大同小异,不过其空心部分,是通过挤压工艺,加入了石墨粉末,再通过高温烧结处理。

因此硅豆丝3号,又叫“石墨—硅藻管”,也可以叫碳化硅管。

其特点是耐高温,可以耐受2854摄氏度的极限高温,而且硬度也非常高,几乎和金刚石相差无几,同时也可以作为半导体材料使用。

当然,如果仅仅是这样,那普通的碳化硅也可以做到。

真正让碳化硅管获得编号的原因,是这新材料有类似于碳纳米管的特性,那就是高强度,其刚度达到885gpa,而且其生产比碳纳米管简单,很容易就可以生产出几十米长度的碳化硅管,还有碳纳米管没有的耐高温特性。

至于硅豆丝4号,它同样是从空心硅藻管的基础,衍生出来的新材料。

4号是使用化学沉积技术,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白银,因此又叫“镀银硅管”。

镀银之后的空心硅藻管,在通电的情况下,会在管道内部形成一个微电场,只要金属粒子被吸入其中,就会被其洛伦兹力加速,由在纳米尺寸上的空心管道,其内部是真空状态,因此被电磁加速的金属粒子速度,很快会到达一个非常高的程度。

这东西有什么用途呢?

微型电磁炮?

江淼还在思考,不过他觉得这个材料可能有一定的潜力,毕竟他在实验室内,采用直径最小的人造蜘蛛丝作为原材料,制造出了孔径仅仅只有18纳米的空心管道。

这东西一般只能通过金属离子,即单粒子通过。

既可以通过电磁加速让金属粒子喷射出去,也可以强制吸取半导体表面的粒子。

江淼一时间不知道如何使用,但还是记录下这个材料的特性和制造工艺。

其实硅藻豆丝1号才是他这一次科研的主要目的。

等他完成这一系列研究,时间已经来到了九月份。

他再次秘密前往西北的民勤基地。

这一次除了安排技术更新之外,就是随便考察一下西北地区,毕竟江淼还是第一次踏入西北地区。

与此同时。

飞艇公司那边,也在民勤县周边的沙漠之中,建设了一个面积五十多平方公里的测试场地。

轰!

几千立方米的氢气气囊在密闭测试区域内爆炸,扬起漫天黄沙。

飞艇公司总经理万高峰在地下掩体内,放下望远镜:“宝木,这几天的测试你盯着,我这几天需要去民勤基地办一点事情。”

测试基地负责人陈宝木点了点头:“可以。”

至于万高峰去办什么事,陈宝木非常识趣,并没有随随便便询问,他过来负责这个测试基地之前,就接受过非常专业的保密培训。

海陆丰公司不同于一般的民企,内部涉及非常多的保密技术和敏感技术,因此获很多可能会接触到敏感技术和保密技术的员工,都要接受全面的保密培训。

万高峰继续说道:“宝木,你在今天下午之前,将近期的爆炸测试报告整理出来,然后打印一份给我。”

“没问题。”

当天下午,万高峰就坐越野车,通过一条隐蔽的公路返回民勤基地。

一到民勤基地,他就马不停蹄来到了飞艇工厂这边。

10个飞艇船坞之中,有4个飞艇船坞的地基和配套设施已经安装得差不多了,现在就差穹顶部分。

回来的路上,他看到不少仙丝大豆已经在收割。

随即他来到了豆丝构件厂。

“什么?暂时不能生产?”

构件厂厂长马东海无奈解释道:“万总,不是我掉链子,而是老板让我们修改工艺,现在有一部分工艺和配套设施正在重新改造。”

“为什么?”万高峰一头雾水。

马东海小声说道:“听说是因为贸易战,老板不想使用硼酸作为原材料,担心进口渠道的安全,也担心涨价。”

闻言,万高峰眉头紧锁:“可是新工艺的产品可以达标吗?”

“放心,产品的参数我看了一下,就比老款重一点,强度和耐用性都大幅度提高。”

“这样吗?”万高峰突然想到另一个问题:“东海,你将新产品的参数给我一份,我要让穹顶的设计团队重新计算一下,免得到时候出问题。”

“可以,我发你微信吧?”

万高峰点了点头:“嗯,直接发,只是产品参数数据,不需要保密。”

“好,稍等。”马东海低头操作着手机,不一会就就几份产品参数发到万高峰手机上。

万高峰拿到产品参数,赶紧打电话给飞艇船坞的穹顶设计团队,让他们尽快分析新产品的构件,能不能安照原方案进行建造。

那个穹顶设计团队的人都快麻了,要不是海陆丰公司给钱非常痛快,他们都想骂娘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