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我看到了一切 > 第二百七十五章 光伏与生态

我看到了一切 第二百七十五章 光伏与生态

作者:岭南仨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20 22:41:34 来源:平板电子书

随着时间来到了一月份月底。

2028年的春节也差不多到了。

海陆丰公司虽然开始放假了,但考虑到一部分产业没有办法停工,因此采用了轮流放假的方式。

靠近马宫镇的小竹山抽水储能和水产养殖一体项目,也在今年一月份正式通过验收,准备在春节之后开始全面运行。

与此同时,马宫镇南湖村外海的位置,海陆丰公司申请建设的汕美海上空港项目也获得了批文。

该空港就在马宫镇正南方向的海上,距离海岸为300米,是一个南北长度2.3公里,东西宽度1.2公里,总面积大约276万平方米,约合4144亩。

空港之所以不建设在珠三角地区,原因在于珠三角地区的机场和港口太密集,飞艇空港需要的面积又非常大。

无论是征地拆迁,还是填海造陆,都比较麻烦,而且飞艇作为低空飞行器,尽管现在官方已经开始成立专门的部门,负责管理全国的中低空空域,方便飞艇产业的推进,但是飞艇通过大城市上空的审批仍然非常麻烦。

主要的麻烦点,在于大城市的人口密集,建筑物非常高,很多人对于氢气飞艇还心存疑虑。

因此目前的规划之中,飞艇的航线要尽可能和飞机不发生重迭,特别各个机场周围十公里以内,不允许飞艇靠近;而飞艇空港和飞机机场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能小于五十公里。

同时还规定,飞机比较繁忙的航线上,要尽量避免建设飞艇空港。

这些规定就是为了避免两个航空系统太密集接触,从而导致管理难度提升。

因此类似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地区,这些地区都没有办法建设空港,至少短时间内是不用想了。

反倒这些核心经济区的周边,可以建设飞艇空港。

毕竟飞艇运输成本非常低,虽然还要首尾通过公路运输对接,这对于很多需要运输服务的企业而言,其实是可以考虑的。

比如将鹏城、鹅城、莞市的工业产品通过公路运输到汕美,再通过汕美的马宫空港运输到全国各地的其他空港,中间可以节约很大一笔运输费用。

当然,海陆丰公司在海上建设马宫空港的另一个目的,则是为了一部分海运港口的物流流量。

毕竟从珠三角的港口将货物运输到汕美马宫空港,速度其实也是比较快速的,这种规划是为了以防公路运输太拥挤,而一时间新建公路又来不及,飞艇本身又没有办法进入珠三角地区,因此必须考虑用近海海运接驳。

而建设在海上的空港,只要规划设计的时候,提前规划好空港区和海港区,就可以高效让两个运输系统无缝衔接。

本着榨干土地的所有价值,这个空港除了海空一体港口的功能之外,其地下还是一个大型室内水产养殖基地。

没有错,这个空港人工岛是空心的。

比起飞机场对跑道的高要求,空港本身并不需要考虑飞机起降,因此其整体强度并不需要太高。

这种空心设计,一方面是为了减少填海的土方量,另一方面则是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毕竟这是一个面积达到4144亩的场地,虽然下面需要建设堤坝和承重柱之类,但至少会可以获得3500亩的养殖面积。

位于民勤县高新技术产业园的飞艇制造基地内部。

蓝鲸飞艇和民勤集团合作,正在开发一种超大型的特殊飞艇。

由于这种飞艇的结构和蓝鲸不太一样,因此建设蓝鲸1型和2型的飞艇建造船坞并不能建造,只能在建设蓝鲸3型的飞艇船坞建造。

蓝鲸飞艇公司的技术执行官候鑫,正和该项目的技术总监李云鹏讨论着这个新型飞艇。

目前蓝鲸飞艇公司在民勤这边,一共有10个船坞,根据大小可以分为三个类型。

其中可以建设蓝鲸3型的飞艇船坞有两个,两人此时就在其中一个船坞之中。

候鑫看着近乎球型的新型飞艇问道:“李总监,这个飞艇可以试飞了吗?”

戴着眼镜的李云鹏推了一下眼镜:“一号实验飞艇已经可以测试了,我打算就在这两天进行测试。”

“你不打算回老家吗?”候鑫好奇地问道。

李云鹏摇摇头:“我父母过世了,其他亲戚又没有太多来往,回不回去差不多,还不如留在公司,这边还有很多同事在。”

候鑫拍了拍他肩膀:“李总监孤身一人,日常生活还是要有人陪伴的,咱们公司不反对员工在这期间谈恋爱和结婚生子,如果你有想法,我可以给你介绍一下,不过考虑到避嫌,我只能给你介绍其他分公司的女员工。”

“呵呵,谢了,不过不用麻烦,这么多年,我一个人习惯了。”李云鹏婉拒了候鑫的好意。

“好吧!”候鑫也只是随口一提,并没有继续深入这个话题。

两人聊了一会儿,候鑫便将其他事情交代清楚了,然后他和一部分需要放年假的员工便离开民勤县,在凉州高铁站各回各家了。

第二天一大早。

留下驻守的李云鹏,则带着几十个技术人员,加上一些辅助测试的员工,开始了第一次测试。

飞艇船坞穹顶缓缓向两侧移动,露出整个船坞。

由于考虑到安全问题,整个飞艇船坞的利用率非常低,大概只利用了七分之一左右。

李云鹏对于这一点一清二楚,但是目前专门建造船坞已经来不及了,只能将就着使用,以后再考虑要不要建造专门的船坞。

“李总监,穹顶展开完毕。”

回过神来的李云鹏看一下时间,便吩咐道:“各部门各就各位,开始第一次飞行测试。”

“收到!”

所有人屏气凝神,仔细按照昨天商量好的步骤,操作着飞艇升空。

这个飞艇的设计和蓝鲸完全不一样,该飞艇完全就是一个球形,因此内部的气囊材料和蒙皮材料使用量也是最少的,同时骨架部分也非常少。

直径85米的球形飞艇,内部气囊体积为30万立方米,整体重量为33吨。

半个小时后,飞艇快速飘海拔1.8万米的平流层之中。

同时也飞到了附近的飞艇测试场上空。

通过飞艇携带的监控摄像头,李云鹏可以清晰看到地面,还有在东南方向的太阳。

“调整光伏板的位置。”

“是。”

飞艇内部的可移动重心,也是飞艇内部的氢气储存罐等设备的位置,完全处于被氢气气体包裹的气囊,相当于大气囊内部套了一个小气囊。

通过移动这个内部的小气囊,可以改变球形飞艇的重心,从而可以调节飞艇的飞行姿势,让太阳能光伏板永远正对着太阳光。

整个飞艇表面有大约三分之一的面积覆盖了一次碳化硅纳米管光伏板,面积大概为7500平方米。

“姿势调节完毕,目前光伏板直面太阳光。”

“开启太阳光自动追踪系统。”

“是。”

李云鹏继续吩咐道:“开始启动线缆对接。”

“收到。”

工作人员控制着球形飞艇,飞到和测试场地临时布置的线缆接口上面,而测试场地的工作人员则手动将飞艇抛下来的电缆插入接口之中。

这种高强度线缆,并不是铜电缆,而是铝电缆,而且还不是普通的铝电缆,而是铝硅纳米管电缆。

这是研究超导汞硅纳米管替代品过程中,发现的一个材料,研究人员试图使用融合的铝液,替代汞或者镓,结果自然是失败了。

但是又不能说完全失败,因为这种铝硅纳米管的导电性能非常好,介于铜和银之间,而且整体强度不错,加上单位重量比较轻,有很多重要用途,至少可以取代铜线在导电线路上面的用途。

因此需要超长高强度电缆的李云鹏,从内部找到了这个材料,将之前重量差不多8吨左右的铜电缆,更换铝硅纳米管、碳化硅纳米管、绝缘胶套的新电缆,整体重量下降为2.6吨,这才保证了飞艇整体重量可以控制在33吨左右。

“李总监,电缆连接完毕。”

“开始输电。”李云鹏紧盯着数据显示屏幕。

随着工作人员按下输电开关。

球形飞艇开始向地面电力系统源源不断输送电力。

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一个多小时。

李云鹏向一旁的电力工程师询问道:“谢组长,发电功率是多少?”

电力工程师抬起头来回道:“李总监,目前每平方米维持在681瓦左右。”

“681瓦?”

“就是每平方米光伏板每小时可以发电681瓦电能。”

“继续测试。”

“是。”

下午夕阳西下,然而1.8万米高空的太阳光还是相对强烈,主要是高度带来的太阳光角度影响,如果是在夏季高纬度地区,这个时间会更加漫长,甚至在极地附近,可以利用极昼全天候发电。

“今天一共发电多少个小时?”

听到李云鹏的询问,电力工程师谢博辉看一下记录:“今天一共发电8小时24分钟,因为我们早上八点半才升空,因此少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

“发了多少度电?”

“我看一下。”谢博辉低头翻了翻数据:“43158度电。”

“四万多度?还可以。”

谢博辉说一下了自己的看法:“李总监,如果是地面太阳能光伏板,效率大概只有一半左右,只有类似于雪域高原南部的日光城,才可以勉强和高空光伏对抗。”

李云鹏不置可否,他低头计算着一些数据。

按照全年平均每天发电10个小时计算,差不多每天就是5万度电,一年就是1825万度电。

目前太阳能上网电价已经下调,大概一度只有0.15元左右,未来还会继续下调。

一年单纯卖电,可以营收273.75万元。

而李云鹏估算过球形光伏飞艇的造价,整体大概着200万左右,主要是结构简单,加上比运输飞艇更少的设备和材料,才导致整体造价偏低。

当然,他估算这个价格是在大规模量产的情况下,这样才可以分摊科研成本,不然就造几艘,成本会飙到单艘几千万。

按照这个成本,差不多一年就可以赚回本钱。

平流层光伏飞艇的优势,就是平流层没有云层遮掩,空气中的颗粒物非常少,不容易出现尘埃附着光伏板,加上光照时长比地面长,受到的太阳辐射量也比地面多。

这些优点迭起来,就是白天超稳定的光伏发电系统。

加上新型飞艇的造价便宜,进一步提高了平流层光伏飞艇的可行性。

以前国内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一般多是建设在西北和雪域高原,因为这些地方的年光照时间比较长,所以整体太阳能资源量比较充沛。

但平流层的光照资源量是各地平等的,无论是雪域高原,还是江南,还是传统的光伏禁地巴蜀盆地,这些地区上方的平流层光照资源量是差不多的。

不过这种光伏飞艇也不是没有缺点,一旦真在当地布置平流层光伏飞艇项目,那该区域半径十几公里以内,飞机飞艇就不能靠近了,避免电缆缠绕到经过的飞机飞艇。

李云鹏放下平板电脑,看向同样留下来加班的气候学博士艾思考:“博士,你认为未来大规模布置光伏飞艇,会不会产生严重的环境影响?”

喝了一口公司在滇南合作生产的咖啡,艾思考博士眉头紧锁:“如果大密度布置,影响气候是必然的,因为这些光伏飞艇就像一片片人造乌云,一直笼罩在上空,这会导致地面接收到的光热减少,从而让地面的年积温下降。”

“那博士你认为密度在多少,比较合适?”

对于李云鹏这个问题,艾思考博士摇摇头:“我需要借用公司的超算进行模拟计算,才可以给你一个准确的答案,不过我大概估算了一下,平流层光伏板的面积不能超过地面面积的万分之一,这是一个比较合适的上限。”

“万分之一?”

“嗯。”艾思考再次喝了一口咖啡:“以民勤县为例,当地面积为1.59万平方公里,也就是说这里的光伏飞艇,最多可以布置159万平方米平流层光伏板。”

“也就是说,我们全国的陆地加海域,加起来只能布置十几亿平方米平流层光伏板?”李云鹏陷入了沉思。

艾思考知道李云鹏心有不甘,不过他还是劝说道:“李总监,其实这个规模已经非常庞大了,假如是14亿平方米,那每年差不多可以发电3.4万亿度电。”

“抱歉,我失态了。”李云鹏刚才确实心有不甘。

然而生态和气候,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旦光伏板面积突破限制,可能会导致气候异常,这样反而会得不偿失。

艾思考博士继续说道:“其实李总监你这个项目还是相对幸运的,至少未来可以投入商业化运行,而西科大在搞的逐日工程,还有中科院搞的外太空太阳能发电项目,几乎是看不到成功的希望。”

“哦?为什么?”李云鹏并不清楚这些项目的详细情况。

“逐日工程就是验证微波输电技术的。”艾思考博士参与过一部分内容,他主要做光伏发电的生态影响方面的研究工作,再次喝了一口咖啡,他叹了一口气:

“哎,微波输电的生态风险估计更加严重。”

李云鹏也反应过来了:“微波会持续加热大气层?”

“嗯,正如李总监所言,微波会持续加热大气层,无论是微波输电,还是激光输电,从外太空获得的能量,最后达到地面接收站的电能,大概只有32%左右,剩下的都消耗在输送路途上,而大气层就是输电损耗最大的路段。”

闻言,李云鹏结合自己知道的知识,便清楚艾思考博士的担忧了。

从外太空进入地球的能量,有大约一大半的能量被大气层吸收了,这些能量显然不会凭空消失,而是留在了地球大气层之中。

这确实比平流层光伏发电项目的危害更加可怕。

毕竟平流层光伏发电的能量,本来就是要进入地球的,现在只是提前被转变成为电能,同样还是使用在地球内部的系统之中。

可是外太空光伏发电的能量,有很大一部分是额外的能量,这些能量本来是不会进入地球的能量系统之中,现在被人类利用微波和激光技术,输入到地球的能量系统之中,这种额外的能量,显然会带来巨大的变量。

因此艾思考博士并不看好外太空光伏发电。

准确一点,是不看好外太空向地球内部输电。

如果是在外太空就地使用,那倒是没有什么,将电能输入地球绝对是下下之选。

两人聊了一晚上。

第二天,江淼也抽空发了一份内部邮件过给李云鹏,勉励了李云鹏团队,同时也给这种飞艇起了一个新名字。

因为是球型的飞艇,因此江淼便赋予该类型的飞艇一个全新的代号:“水母”。

水母型飞艇不仅仅可以用于光伏发电,还可以用在天空通讯、大地探测、气候监控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