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我看到了一切 > 第二百七十八章 归乡之人(超大杯)

从高铁站下来。

江心拉着行李箱,来到了高铁站下方的公路旁边。

“靓女,去哪里?”一个的士佬笑着靠近来。

“不用了。”江心非常冷淡。

的士佬也没有太在意,这种招揽生意的行为,并不是所有人都会笑脸相迎,要赚钱就要学会忍耐。

不一会,一辆汽车停在附近公路。

看了一眼车牌号码,江心便敲了敲车窗。

滴滴司机一边打开车窗,一边问道:“靓女是尾号8571的乘客?”

“是我,麻烦打开后备箱。”

“可以。”

将行李箱放入后备箱,江心坐后排座椅上,司机随即换挡起步。

开了一会,司机看一眼后视镜,然后笑着聊了起来:“靓女从外地回来过年?”

“嗯。”

“你是新乡人?”

“是呀!”

“哈哈,我们还是半个老乡,我是盐町的。”

江心听到是隔壁村的,脸色才缓和一点:“你们盐町应该挺有钱吧?”

“比不上你们新乡,你们新乡毕竟是江院士老家,我家里有几亩鱼塘,现在都在养殖生蚝,一年赚二三十万。”滴滴司机笑呵呵说道。

“那你还开滴滴?”江心有些不相信。

“我家兄弟多,摊下来一家就六七万,我平常就开滴滴补贴一下家用。”

“兄弟多好呀!不用担心被人欺负,我家就生我和妹妹两个孩子。”

“你们家和江院士应该是亲戚吧?”

“江淼?他还是我小学同学呢!”江心自嘲着回道。

“你不去海陆丰公司工作?”

“没有必要,我也没有想攀高枝的想法,现在就很好。”江心心里面有自己的想法,她当然知道自己要是开口,江淼大概率可以给自己安排一个不错位置。

可是她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也知道江淼对于村里乡亲的安排,一般都是基础普通员工为主,除非真有能力,不然很难爬到中层和高层。

更何况她也有自尊心。

加上这几年江心家里也赚了不少钱,她妹妹去年就嫁出去了,现在家里的财产就她一个人的,在吃喝不愁的情况下,她还真没有跳槽的想法。

闲聊中,汽车通过了长沙湾高速路口附近。

新乡已经到了。

看着车窗外的公路两侧,江心有些陌生。

主要是新乡的老村区域,被现在的东田员工小区和一个学校阻挡了。

从海陆丰公司总部的新丰路路口进入,开了一公里多,便到了新乡加油站,这里也是新乡村的南门。

江心从路边下来。

拉着行李箱走向村里面。

她家就在村南门附近的一棵大榕树旁边。

这几年村里面绝大部分人都有钱了,因此要么新建小别墅,要么重新进行翻新。

“咦?小心?”

江心侧过头一看,发现是从巷子走出来的江猛:“阿猛,你回来贴春联?”

拿着香糊罐和刷子的江猛,一边用纸巾擦着手上的红染料和香糊,一边回道:“是呀!好久不见了,还在鹏城吗?”

“嗯,你在做什么?”

“我在阿淼公司做监察。”

“监察?”

“就是调查公司内部有没有人贪污和中饱私囊。”江猛笑着解释起来。

“锦衣卫?”江心开玩笑道。

“差不多。”江猛并没有否认,毕竟这种机构的性质懂的都懂,没有必要藏着掖着。

“阿淼给你一年多少?”

“一年?七七八八加起来二十多万吧!就是一年到头需要不断跑,我去年就在家里住了不到半个月,剩下的时间都在外地。”

“你老婆同意你跑来跑去?”

江猛笑着说道:“她也是监察部的人,和我同一个小组,我们一起跑,不过她是做财务审计的,我是做采购质量监管的。”

“你们公司还同意员工夫妻档?”

“只要不是管理层和上下级关系,一般公司不管这个。”

嘎滋滋…一辆自行车急刹在两人附近的路上。

“哟,这不是小心吗?”

江心转过头一看,看到一个一脸凶相的中年人:“大堂兄,你这是要去哪?”

“我当然是去上班呀!”江森看了看手机,发现还有半个小时,便不急着过去。

江心打趣起来:“这个时候还上班?你还真是努力呀!”

江森是一个将钱看得比较重的人,他龇牙咧嘴笑道:“开玩笑,过年三薪呀!而且可以收阿淼和大海叔的红包,我为什么不去?反正就在家门口上班。”

“那倒是,不过我过年要好好休息一下,去年单单是坐飞机,我就坐了二十多趟,实在是太累了。”江猛摇摇头。

江森一脸你小子不知好歹的表情:“呵呵,你小子拿钱的不见你说累,老子要不是没文化,我也想干监察呀!”

“放心吧!木头哥,等我四十了,我就申请来公司总部看大门,到时候咱们兄弟一起再创辉煌!”江猛开玩笑着。

咔嚓咔嚓…江森捏着拳头,一脸恶狠狠说道:“好好好,到时候你小子不过来,我就让你知道什么是沙包大的拳头。”

“大堂兄,你不上班了?”

“啊?差一点迟到,走了。”江森也顾不得聊天了,直接双脚猛蹬着自行车,一路风驰电掣向海陆丰公司的总部行驶过去。

就在此时。

江淼夫妻俩也抱着女儿从南门走过来。

江心和江猛也看到了他们一行人。

“阿淼,嫂子。”江猛倒是没有太拘谨,毕竟他们是从小玩到大的亲戚,没有必要太客气。

江淼还没有开口。

“阿猛…阿猛…”江淼女儿笑着向他招着手。

江猛没有想到自己才会江淼女儿见过两三次,对方就可以认出自己,还准确叫出他的名字:“是小兕呀!都会叫人了。”

书雅小声在女儿耳边说道:“要叫叔叔,不能直接叫名字,知道吗?”

“为什么…”女儿的大眼睛看向母亲。

江心有些惊讶地看向书雅怀里的小女孩:“阿淼,你女儿好聪明,以后肯定和你们一样,可以成为大科学家。”

“小心,好久不见了,最近怎样?”江淼没有解释女儿为什么这么聪明。

别人肯定下意识认为这是遗传,毕竟孩子父母这么厉害,孩子聪明一点也正常。

聊了一会。

江猛突然小声说道:“阿淼,大房的江大斌你知道吧?就是那个去市区收废品的。”

“江大斌?”江淼随即回忆起来:“认识,他家不是在王爷公戏台那边,小时候那边做戏,他还经常借椅子给看戏的人,怎么了?”

“他孙子最近身体一直不太好,刚才我遇到他儿子,听说花了不少钱,他想看看你有没有空,可以给那个小孩看一下。”

“哦?”江淼随即点了点头:“那孩子人呢?”

江猛赶紧说道:“就在村里面。”

“我刚好有空,就过去看一下吧!”

“好,我先打电话给他,免得扑空了。”

和江心告别之后。

江猛也打了电话,然后一行人便来到了村里面的王爷公庙旁边,其中一栋外墙斑驳的老房子前。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还有一个眼睛通红的中年人,正带着一个小孩子在门口。

“阿淼,感谢你能过来。”老人就是江大斌,他激动不已地走过来。

“大斌叔,举手之劳,我们先进屋吧!”

“好好。”

进了屋子。

江淼看了一眼孩子的情况,眉头一皱,又把了一会脉:“有病历吗?”

“有有…”中年人就是江淼这一辈的江勇,不过他是另一个房头的人。

不一会,江勇就拿着病历出来。

没有看病历,江淼就开口说道:“医院是不是说,这是遗传性长QT综合征?”

江勇目光之中带着期盼:“是的,医院的主治医师是这样说的。”

翻看了一会病历,江淼抬起头来:“医院建议你们做起搏器,为什么不选择?”

“我们主要是担心孩子…”

江淼摇了摇头:“你们这种态度不可取,你们是去深汕分院,那边医生的建议是比较中肯的。”

江大斌有着很多老一辈的老毛病:固执,不相信医院和医生给的建议:“我们想听一下阿淼你的意见。”

“我刚才看了一下病历,你们去了三个医院,这些医院都给了你们差不多的建议,我也是这样想,这个病是遗传病,是基因出了问题,有时候吃药是不管用的,手术干预是比较好的处理方式。”江淼又说了一下:

“你们这个房子的位置也不行,这孩子是心脏有问题,不能受刺激,旁边就是庙和戏台,到时候鞭炮一响,可能激发心脏病,赶快更换一个位置吧!最好找一间隔音比较好的房子给孩子住。”

“好的,我待会马上去找。”江勇头如捣蒜。

“治疗方案嘛?”江淼放下手上的病历,仔细看着孩子的身体,重新把起脉来。

根据病历和观察的情况。

目前这个孩子在住院期间的情况,就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同时还是有过心脏骤停的高危患者。

医院建议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确实能及时识别并终止恶性心律失常,这也是比较合理的处置方案。

不过江淼倒是有一点新发现,这个孩子的恶性心律失常情况,和左心交感神经异常有很大的关系,其实也可以考虑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

这个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手术是通过切除左侧星状神经节下部和胸1-4交感神经节,减少交感神经对心脏的作用,从而实现心律的复正。

思考了一会,他认为不能使用单纯的切除手术,毕竟医院之所以不考虑,主要还是儿童的身体器官尚未发育完全,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差,手术操作难度可能更大,需要手术医生具备更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精准操作以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同时要充分考虑手术对儿童心脏及其他器官生长发育的影响。

江淼很快就想到了新方案。

他从黎子轩那里拿了圆珠笔和本子,开始规划手术的方案。

传统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手术肯定要开刀的,哪怕是微创手术,也是开两三个小口子。

但是小孩子的胸腔手术非常麻烦,除非可以请鹏城的几个大牛过来主刀,不然就算是江淼自己动手,都不一定可以保证手术不出现问题。

因此他另辟蹊径,前段时间五道口大学的高树远团队和海陆丰公司合作,不仅仅开发了一套纳米针传感器,还搞了一套纳米针手术刀。

在动物实验之中,这种全新机制的纳米手术刀非常厉害,可以通过碳化硅纳米管的吸水功能,将细胞的水分抽干,从而破坏细胞的结构,从而让细胞坏死。

特别是对切除交感神经这种细微结构的手术,纳米手术刀可以非常精确的破坏局部的细微细胞,由于人体有自我吞噬的功能,这些微量的交感神经细胞死亡了,就算是不取出来,也可以被身体自己吸收掉。

纳米手术刀基本不存在创口,也不会出现体外细菌感染的可能,同时手术速度非常快,可以减少病人的辐照量。

江淼很快就根据这个小孩的身体情况,制定了一套方案,将其一部分会干扰心律的交感神经给破坏掉,就可以让其恢复到一个比较正常的情况,至少不会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工作,以后只要不去游泳和做什么激烈的运动之类,基本不会出现问题。

不过,他并没有只用一套方案,而是做了一套备用方案,如果破坏交感神经的手术不能成功治疗,那就只能采用备用的方案,植入心脏起搏器。

将情况给江勇父子俩说了一下。

江大斌对于院士这个身份有着天然的信任:“阿淼,我们相信你,就按你的方案来吧!”

“都是自己人,我也丑话说前头,手术都是存在风险的,这一点你们要清楚。”江淼可没有直接打包票。

“我知道我知道,就算是手术不成功,我们也认命了。”江大斌苦涩地说道。

江淼打了一个电话给海陆丰医院的院长,然后将情况简单说了一下,便让江勇过年之后直接去海陆丰医院办理入院手续即可。

从江勇家里出来。

或许是触景生情,书雅突然说道:“阿淼,不如我们成立一个慈善基金会吧?”

“慈善基金会?”江淼想了一下,也微微点头:“可以,不过你打算做什么类型的慈善项目?”

书雅提议道:“就专门做儿童重疾和罕见病方面的慈善基金如何?”

闻言,江淼也觉得这个方向不错:“儿童重疾和罕见病?嗯,这方面确实非常需要社会力量的帮助。”

儿童重疾和罕见病之所以容易导致患者家庭困难,原因也和这两个类型的疾病有很大关系。

毕竟一个儿童出现严重的疾病,就意味着家庭之中,至少要牺牲一个青壮年劳动力来照顾,这会导致家庭收入减少,加上治病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对于一般家庭而言,很容易出现返贫的情况。

而罕见病的负面影响,主要来自于罕见病没有成熟的治疗方案,或者是其治疗费用非常高,需要使用有些非常高昂的进口药物。

很多药企为什么不喜欢开发针对发罕见病的药物,就是意味着这种疾病全世界就没有多少患者,没有患者的规模采购,那药物的研发成本和生产成本就会非常高。

国外那些动辄几万美刀、几十万美刀,甚至几百万美刀一个疗程的药物,很多就是专门治疗罕见病的药物。

江淼笑着说道:“我们就成立一个私人的慈善基金会,不过不能单纯做慈善,还可以给国内研究罕见病的实验室或者科研机构进行资助。”

“有道理,很多罕见病现在还无药可救,国内研究这方面疾病的实验室,规模和力量都不够,我们可以资助一下。”书雅又问道:“你打算将这个基金会叫什么名字?”

“名字?”江淼想了想:“就叫【一家人慈善基金会】吧,你觉得如何?”

“一家人慈善基金会?还可以。”书雅也觉得这个名字可以,至少朗朗上口,意思也简单明了。

江淼从书雅手上接过熟睡的女儿:“爸妈反正也没有事情做,就让他们两人挂一个名,让老爸去管理,毕竟咱们两人不适合经常出现公众场合。”

“也好,不过你打算给多少钱?”

“前期给10亿吧!先搭一个框架出来,以后每年看情况。”江淼现在根本不差钱,10亿搞一个慈善基金会真是小意思。

其实海陆丰公司内部有类似于的机构,就叫帮扶办公室,是专门给员工提供重病帮扶的机构。

特别是海陆丰公司拥有自己的医院之后,这种重病帮扶的力度变得更大了。

现在搞一家人慈善基金会,不过将这种帮扶模式,从公司内部员工扩大到整个国内社会。

这种慈善基金会很容易建立,加上江淼夫妻俩此时的身份地位,哪怕是搞一个公募慈善基金,也是没有问题的。

不过江淼觉得公募基金太麻烦,还要管理社会各界捐赠的资金和物资,一旦管理不善,还容易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他选择简单粗暴一点,自己一家人每年拿出十几亿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搞什么社会募捐。

以公司之前运行帮扶办公室的模式,这个办公室就四十多个员工,一年运行成本大概在一千三百万左右。

考虑到了要扩大到全社会,规模大概要扩大十倍,即四百多名专业的慈善基金员工,每年运行费用在一亿三千万左右。

如果每年给十亿资金,那每年大概可以剩下的八亿多资金用于做慈善和研究扶持。

而具体的帮扶策略,海陆丰公司内部的帮扶办公室早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模式。

帮扶办公室很少直接打钱给需要帮助的人,因为有时候患者自己没有办法掌控这些资金,反而有可能会被其亲属暗中吃掉,或者有故意虚报费用。

因此帮扶办公室的帮扶项目,是给患者解决医院、租房、疗养、药物,而不是直接给钱,让患者自己去操作。

而这种模式,海陆丰公司要求非常严格,仅限于在公立三甲以上医院或者海陆丰医院进行治疗,其他私立医院的治疗费用,或者出国治疗之类,公司是一概不承认的。

需要帮扶的患者申请帮扶之后,如果通过了初步审核,那帮扶办公室会直接派两个专门的员工过去,给这个患者安排医院、治疗项目、其陪护家属的住房、特定药物的采购等。

治疗完成之后,医院费用在医保报销之后,帮扶办公室根据情况,再给剩下的费用进行二次返款,一般返款比例为50%到95%之间。

而一家人慈善基金会肯定要参照这种模式进行运行。

对于罕见病,同时还是慢性病的患者,则采用由基金会统一去采购需要的药物,再邮寄给患者。

毕竟有时候给钱,患者不一定会去购买药物,或者钱被其亲属吃掉,也是有很大可能的,人性这种东西,真的经不起考验。

海陆丰公司有自己的医院,有时候可以将基金会需要的药物,夹在其中统一采购,这样可以便宜很多,药物质量也可以保证。

而每年八亿多的资金投入慈善事业,其实已经是一个比较庞大的规模了。

按照对半分的比例,一半给患者,一半给研究罕见病的实验室和科研机构。

如果每个患者需要十万块钱左右,四亿多资金差不多可以帮助四千多人了。

特别是在资金可以高效利用的情况下,效果是非常好的。

而国内很多慈善基金会的运行并不好,准确来讲,是资金有效利用率非常低。

这就好比阿美丽卡和赛里斯的武器装备。

阿美丽卡的军工资金投入,如果给赛里斯这边,那基本可以干出5到10倍的效果。

现在很多慈善基金会就如同阿美丽卡的军工,采购价格虚高、账目含糊不清、内部管理问题一大堆。

江淼是用干企业的模式来管理慈善事业,加上资金就是他自己一家人提供,谁敢给他弄虚作假,那他绝对不会饶了对方。

不知不觉,夫妻俩在村里面逛了一圈。

眼看天色渐晚,他便准备回总部的楼顶别墅了。

一月底的岭南,还是有点冷。

来到村南门,一辆港牌路虎停在加油站旁边加油。

“阿淼!”

听到叫喊,江淼停下脚步。

路虎上,一个熟悉的身影开门叫着他:“阿淼…”

“原来是小叔呀!你今年回来内地过年?”江淼还真没有注意到是小叔江大河,因为他之前不是开路虎的。

小跑过来的小叔,尴尬笑道:“是呀!我今年回来内地过年。”

“小枫他们也跟着回来了?”

“嗯。”小叔点了点头:“你现在出息,我家这两个孩子一点都不成器,让他们来店铺帮忙,就推三阻四。”

江淼笑着提议道:“让他们独立去工作一段时间吧!看看能不能改善。”

“哎!我也说了几次,可是他们就是不出去工作,整天在家里面,都是你小婶给惯坏了。”小叔一脸唉声叹气。

江淼只是微笑以对,没有说什么。

毕竟两家人看似是亲戚,实际比较疏远。

他也看出来小叔的想法,估计是想将江枫、江桦兄弟俩安排到海陆丰公司。

但是这种废材他真的不想收,毕竟安排基层员工的位置,他们大概率不想干,但是管理层肯定是不会给这种废材干的。

如果两人的年龄还小,类似于他姐姐的儿子张晓龙那样,还可以通过强制安排各种实践性的工作,一点点掰正过来。

而江枫、江桦兄弟俩现在已经二十一岁了,思想已经相对固定,加上两人的母亲言传身教,养成了好吃懒做的习惯,这种人真的很难改造,除非拉去西北的沙漠农场工作五六年。

问题是两兄弟大概率不愿意去西北的沙漠农场,特别是他们那个性格善妒小气又溺爱孩子的母亲,铁定要反对这件事。

为了让小叔知难而退,江淼笑着说道:“如果小叔同意,不如让他们和我姐的儿子一起工作吧?”

“哦?阿霞的儿子已经在工作了?他不是才十六吗?”江大河非常惊讶。

“嗯,他已经工作快两年了,现在在凉州管理农场,如果阿枫阿桦愿意,可以先去凉州的农场干几年基层,然后再上管理。”

“哦?凉州?西北?”江大河心里面顿感一阵憋屈,他儿子还要去干基层,还是去西北干农活,这和流放宁古塔有什么区别。

江淼看出小叔的不满,但是他没有惯着对方:“晓龙也是这样一路过来的,他年底才升到一个农场的副场长,之前一直在赣南的农场干基层员工。”

“这样呀?”江大河将信将疑。

“小叔,那边好像加好了油。”江淼提醒一句。

“哦?我先去开车,有空再聊。”

看着僵着脸离开的江大河。

书雅小声说道:“你这个小叔还真是心比天高。”

“不是他心比天高,是他老婆心比天高。”江淼太了解小叔夫妻俩了。

笑着摇了摇头,江淼抱着女儿,在夕阳下,缓缓漫步回家。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