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会是这般局面,赵家军从上到下觉得稀松平常,本就该做到的种种事情,看在辽东本地人眼里,那就是不可思议,每一天的耗费都是金山银海,可以说银钱物资流水一般的填埋进去,居然还能这么从容的消耗。
那徐州到底富庶成什么程度,尽管在封海之前已经看到了无数大船川流不息,堆积的物资如山如海,可只有真正消耗起来,才知道这代表着怎样的财富。
而建州女真那边只是在外面观察,根本摸不清内部到底如何,只是在那里揣测,觉得赵家军在这寒风大雪中很难熬。
至于赵家军那边,他们觉得一切理所当然,却不知道所以然,偶尔也会有人想到,为何大明支撑大军如此艰难,每次营头出征都搞得这么天怒人怨,地方上苦不堪言,而赵家军却是物资这么充沛,似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赵家军控制的地盘还要远远少于大明所控制的,不过想到这里也没什么去深想,最后的结论无非是进爷无所不能,所以才有这样的结果。
没什么人会想到体制和工商,因为赵家军这种高效的体制,所以能最大效率的动员,能避免中间无谓的消耗,但更重要的是工商,大明、女真甚至蒙古,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都是靠天吃饭,他们的财富无非是靠着种植和养殖,最多也就是去掠夺,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动用的剩余财富极其有限,根本没办法支撑太大规模的军队和太大量的物资消耗,如果这么做了,就必然有巨大的反面效果。
而赵进的徐州体系不同,他的财富取之于工商,粮食酿酒,矿石冶铁锻造,纺纱织布,远洋贸易,中外贸易,这些所创造的剩余财富比起农牧掠夺所得,简直是云泥之别,多出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而且农牧一年只有有限的时间才会出产,而工商业则是一年四季无时无刻不在创造剩余财富。
不过从盖州卫城来到五十寨驿和永宁监城这边,也就没什么太多的选择,只有开战一条路可走,无非是什么时候打。
在阿敏下令第二天准备出战,硬攻复州城的时候,当晚下起了大雪,这么阴沉的天气往往象征着大雪。
雪下了一夜一天,地上积了厚厚一层,天地间茫茫雪白,但这雪让阿敏出兵推迟了下来,在这样的大雪纷飞下,骑兵冲击力和机动都会受到极大的削弱,除了骑兵之外,建州女真这次也带了火器出征,有缴获辽镇明军的大炮,也有高丽的火铳兵,这些很要紧的战力也不能缺少。
说起来已经临近年关,建州女真这边也是过年的,而且自从占据辽镇之后,除夕正月的喜庆铺排就越来越大,关内徐州那边情况也差不多,自从赵家军崛起之后,徐州春节欢闹就是南直隶头一份的。
不过到了这个时候,双方谁也不想着过年的喜庆,大家都知道,血战将近。
阿敏从之前的大势来判断,赵家军应该会死守复州城,或者依托复州城开战,所以建州女真大军要拔营前出,围城而战。
让建州女真兵马没有想到的是,就在第二天大雪停下,赵家军就从复州城内开出,在距离城池二十里的位置上安营扎寨。
永宁监城距离复州城四十余里,大队人马脚程快些,就是一天的路,但要从早上走到天黑,赵家军这样的进军,看似是自找麻烦,实际上却表达了主动求战的意图。
城池相对于其他区域,必然是易守难攻,赵家军如果死守城池,建州女真打起来就会吃力很多,阿敏也做好了这样的准备,却没想到赵家军居然从城里出来了。
到底还是年轻冒进,到底还是不知道天高地厚,你们这是三国演义看多了吗?居然敢这么摆明旗鼓的堂堂阵战,戏文故事里英雄气概,可这个是牵扯到生死的大事,你们冒进毛躁一点,这边的胜算就多一分。
厚厚的积雪不仅阻碍行军,在战斗时候也是大麻烦,赵家军修筑营盘之后,就开始清扫周围的积雪。
天气寒冷如此,自然谈不上什么积雪融化,赵家军士兵只是把自己需要的战场清理出来,六个步兵团、五个步兵营、还有一个骑兵团,以及八十余门火炮,这个需要的地方实在不小,更别说你不能只清扫出展开阵地的空间,还要考虑到大军腾挪运动,这要做的事情当真不少。
在清扫雪地的时候,还要顾忌着对面女真兵马的偷袭,所以几个团轮流值守,轮流劳作,需要清扫的面积极大,堆起来的积雪自然是巨量,结果在清扫区域的周围堆砌了一圈雪墙,天然成了墙壁工事的样子,近一丈高,而且极厚。
应付这样的积雪,赵家军的经验还真不是太多,当看到四周出现这样的“雪城墙”,上下都是愕然,只有个别没心没肺的觉得新鲜有趣。
无奈之下,又要安排士卒在这雪墙上瞭望放哨,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又用积雪垒出了更高的望台,方便及时做出反应。
这等事看在陈继盛和张盘眼中,只是觉得赵家军太小孩子心性,这个玩雪有什么区别,不过这扫雪的场面也让他们感叹,赵家军的物资还真是充沛,连打扫雪地的工具居然都配的这么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