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武夫 > 第1570章 有力出力

大明武夫 第1570章 有力出力

作者:特别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09:41:25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不过,坐在楼中,看着窗外略显萧瑟的湖光山色,太子却反而从刚才的嘈杂当中解脱了出来。&#大部分的随从已经留在了湖的对面,这里只剩下了一些内侍和高丽君臣以及几位大汉的官员而已,刚才的喧嚣换成了此刻的寂静,微风从水面上飘过轻抚面庞,好像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似的。

就在这时,内侍们纷纷走了进来,将杯子和点心一一放在了每一个人面前的案几上,然后倒上了酒,不过他们来到太子面前的时候,他挥手阻止了他们,没有让他们倒酒,只是在面前留下了一个空碗。

太子读的时候,看到过不少文人的文章提到过把酒临高的雅兴,想来他们品的就是这种凭窗遥望万物萧索的意境吧,只可惜现在他年纪小,而且有重任在身,所以不能喝酒,不然还真想效法一下先贤。

在每个人的面前都已经倒好了酒之后,高丽国主李珲端起了酒杯,朝着自己的面前虚晃了一圈,浑浊的眼睛看着无尽的虚空。

“臣恭祝****天子安康!”他一边高喊,一边将杯中的酒送入到了口中。

“臣恭祝****天子安康!”其他人也一起拿起酒杯高喊,就连太子也拿起了空空如也的酒杯,做出了一个干杯状。

在喝下了一杯酒之后,内侍再度上前给众人倒上了酒,接着这些人一边喝酒一边三三两两地各自攀谈,气氛骤然就变得热烈了许多。

因为是坐在最中心的位置上,所以太子的身边只有李珲一个人,他也没想主动找李珲攀谈,所以先只是拿起点心吃了几口。

而这时倒是李珲先来找太子攀谈了,他拿起酒杯,摸摸索索地凑到了太子的身边。

“臣恭祝太子殿下马到功成,为弊国一雪冤仇。”他先是严肃地对着太子祝词,然后再度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多谢国主吉言。”太子连忙也站了起来,将他又搀扶到了原位上,然后才低声答,“不过,征伐之事,靠的就是上下同心,既然这次大军是要从贵国出发,那想要马到成功的话也有赖于贵国襄助,还请国主也要和弊国同心协力,一同完成这前古未有的伟业”

“那是当然。高丽与日本血海深仇,壬辰倭乱所留下的惨迹现在还是历历在目,臣须臾也不敢忘,如何会耽误了报仇之事?再者说来,臣是大汉的屏藩,大汉天子有令,臣哪里有不尽心竭力的道理?”李珲以十分热忱的语气应了太子,“还请殿下放心,臣一定会带着弊邦克尽艰难,协助天兵打败日本。”

“国主有劳了。”眼见对方说得如此顺心,太子禁不住笑了笑,“正好我也有些事要请求国主襄助,就是为了达成我此行的目的。”

“还请太子示下。”李珲有些疑惑。

“虽然国主已经知道我朝就要征伐日本了,但是想必国主还不知道其中具体的安排吧。”太子平静地看着对方,“为了方便进军日本,我朝把出兵的地方选择为靠日本九州岛最近的海港,也就是贵国的釜山港。也就是说,最近一段时间,我朝的陆军和海军、以及各地筹措的粮草军资都要源源不断地通过海上运到釜山港,集结待命。之后我也要移驻釜山,一边就近指挥大军后方的。”

为了保密起见,太子并不打算把所有的细节都告诉李珲或者其他高丽人,但是毕竟是要在别人的地盘上坐镇,有些事情是非说不可的,在来之前,太子就和自己的随从们商议了很久,做好了准备,今天要趁着这个机会一次性给李珲说明。

“釜山”李珲先是一怔,然后轻轻点了点头。

中朝这个想法倒是也不出意外,釜山是一个天然良港,而且多年以来就被开辟成了商港,设施完备,有利于海船集结,而且离日本极近,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进行登陆。当年日本进军高丽的时候,也是从釜山登陆的,这也算是天道好还吧

虽然心里不喜欢中朝,但是对日本李珲更是充满了恨意,所以也巴不得中朝能够把日本人当年在高丽做过的事再在日本做一遍。

“殿下要亲临釜山坐镇吗?”不过,他还是对太子亲临有些疑虑,“釜山虽然是个大商港,但是条件毕竟简陋而且商港各国商人齐聚,鱼龙混杂,恐怕也会对太子殿下安全不利啊。殿下不若还是留在汉城吧,在汉城也可以坐镇指挥。”

“我是负责后方的,当然要在最能够起到作用的地方呆着了,国主的心意我领了。”太子轻轻摇了摇头,否决了对方的提议,“若是贪图享受,我留在京城就好了,又何必跑到高丽来?至于安全,国主也不用担心,到时候釜山港集结了我国的水陆大军,若是有人能够在那里对我不利,那倒是稀奇了。”

担心的就是这个,李珲心说。

中朝在釜山港集结水陆大军,太子又亲临釜山坐镇,到时候这釜山到底是高丽国的还是中朝的?

可是反对又有什么用呢?平白惹得中朝太子不高兴。

“殿下所言甚是,臣明白了,臣一定会谕令地方官,全力配合太子殿下。”带着一种无奈,李珲低声说。

“确实应该全力配合才是。”太子突然笑了起来,“国主,我听闻贵国全境是分作八个道,釜山港隶属于庆尚道对吧?”

“没错,殿下。”李珲轻轻点了点头,突然升起了一种不好的预感。

李朝立国之后,将全国的州府全部重新划分,然后设立了八个道(相当于中国的行省,是地方的最高级行政单位),釜山就属于庆尚道治下。李珲没有想到中朝太子对高丽居然这么熟稔。

“国主,我所求的事情就是这个了。”太子的笑容愈发谦和了,“为了更加有利于我国征伐日本之战,也方便我来指挥调度,确实需要地方官府的全力配合不可。而且要最精干也最受信任之人。所以我斗胆请国主暂且将这个庆尚道换为精干人选”

“精干人选”李珲下意识地重复了一句,心里开始砰砰乱跳了。

中朝太子这话,无异于是表示他对高丽的地方官员十分不信任,要求他更换为对方认可的人选,这是一种十分明显的干涉可是他偏偏又无可反驳,因为地方官员到底是什么样,他也是知道的。

“如今的庆尚道官员们确实大多数老大不堪用,殿下如果觉得不满意,臣责成议政府进行铨叙,尽快换上合适的人选,以免耽误了殿下的大事。”他忍住了心中的惊慌,小声地答。

“如今大事已经箭在弦上,慢慢铨叙如何能够赶上时间?”太子摇了摇头,不认可对方的建议,“倒不如这样吧,贵国驻京城的使节李珂,为人机敏,而且性格端方正直,做事也十分有章法,这些天他随我一同前来高丽,和我说了很多有关于高丽的事情,让我受益良多既然他如此通晓高丽上下情势,又能与我朝交好,那就让他来暂且管一管这个庆尚道吧,让他来节制地方官吏,我看是十分合适的。”

随着太子的这番话,一股凉气从李珲的腹部蹿升,直让他差点都坐不稳了。

中朝这是直接要干涉高丽内政了,而且是要直接任命责管一道的官员!

高丽八道,最高级的地方官员是观察使,按照高丽官制,官品是从二品,已经是高丽的最高层文官之一了,这怎么能随随便便就任命呢?

“殿下这这恐怕有些不合适吧?”因为实在有些紧张,他微微颤声了,“庆尚道观察使是我国最为重要的官职之一,要经过仔细铨叙方能任命,李珂之前身为我国驻****的使节,并没有多少从政的经验,如何能够当得起这么重要的任命?再说了,我国并没有让宗室来出任地方大员的先例”

这个话倒不是骗人,李朝从立朝开始,王室斗争就十分激烈,多次发生过宫廷政变,宗室几次被拥立为敌,因此历代君王都十分注意戒备宗室,极少让宗室出任朝廷和地方官员,一如靖难之役后的大明。李珂身为宗室,如果被中朝随意任命为一道的长官的话,天知道他又会兴起什么样的野心?

接着他抬头面向了太子,“殿下,还是让臣等再好生商议之后,另外再派遣得力官员另行赴任,辅佐殿下完成大业吧。弊国虽然国小人寡,但至少还是有不少能文善武的士大夫的。”

“贵国能文能武的士大夫当然有不少,可是精通大汉风俗习惯,又和我等有来往的士大夫能有几个呢?”太子还是不太认可李珲的抗辩,“国主,我知道这个要求让你可能有些为难,但是这只是权宜之计而已,只要征日大业完成,你就算立即撤销掉对李珂的任命也并无不可,这次只是为了配合我朝、也是为了贵国报仇雪恨而特别破例。”

“可是可是”李珲还是有些犹豫,“殿下,干脆让李珂以参赞的方式随同您一起去釜山吧,我会下诏令让所有的地方官员听从他的居间调遣,包括庆尚道观察使。如果这还是不行的话,我干脆让他做东莱都护府使,总管整个东莱都护府的庶务嗯,还可以管领庆尚道的水师。”

釜山港现在是高丽最大的港口,李朝开国之后,在开国太祖李成桂的年代就在这里设置了兵马使镇,在太宗年代将其改为佥节制使。再过了一两百年后,由于这一地区的重要性,而被升格为东莱都护府,最高的行政长官就被称作东莱都护府使。

除了是商港之外,这个东莱都护府特别还设置了作为对日贸易及外交中心地区的倭馆。

倭馆是专门用来和日本交易的机构,一如大汉在长崎的商馆一样。最初这个倭馆设在釜山浦,但是在壬辰之战后,两国一直交兵,这个釜山浦倭馆则在战争当中被毁坏。在壬辰之战以后,经过了几年的试探,两国重新恢复了贸易来往,倭馆又被设置在了豆毛浦。

同时,残酷的倭寇入侵,让高丽君臣上下也明白了国防的重要性,而釜山地区就被当成了首当其冲的重要地区,在壬辰之战后,高丽朝廷马上设置了庆尚左道水军节度使营,其下设置几个水师镇,负责防御海岸。

当然,在多年的和平下,这些水师已经和高丽的其他政府机关一样,在贪污**当中变得腐朽和平庸,但是李珲能让李珂去做这么重要的地方官,还让他节制水师,已经确实是很大的让步了。

可是这样的结果还是不能让太子满意,他自从领下了这个任务之后,一心一意想的就是怎么确保自己的任何能够圆满完成,唯恐有一丝的闪失和掣肘。让李珂来出任庆尚道观察使,是他之前就已经和自己幕僚商定好的结果,怎么会因为李珲几句话就轻易改变。

“国主,有倒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李珂如果只是一个都护府使的话,他和其他地方官员是平级的,和观察使则是上下级,他哪里又有足够的权力来支使动这些地方官?还不是会被平白掣肘?我说了,这只是权宜之计而已,只要征日之战结束,李珂可以马上被解除职位,我不会再加以干涉,国主莫要过于担心了。”

虽然没办法亲眼看见太子殿下皱眉的样子,但是从他的语气里面,李珲已经听到了一丝不耐烦。

他表面上说得十分客气,但是大概是不容拒绝的要求了。

呵,虽然嘴上说得好听,做一些面子上的功夫,号称要约束一下横行不法的使团,但是这位中朝的太子,实际上骄横跋扈比那些使团成员有过之而无不及!之前的使团成员再骄横,也没有过直接下命令来要求按自己的意志二品大员。

如果答应了的话,这无异于为大汉进一步干涉高丽的内政开一个先例,到时候自己一定会被国内的士民更加蔑视和怨恨,又哪里有颜面去见九泉下的列祖列宗?

他一直在沉默不语,让太子更加不耐烦了。“国主,我知道这个要求让你有些为难,可是你之前不是说过的吗,高丽乃****藩国,一心一意地想要为****效力,现在我还并没有叫贵国出多少钱粮军马,只是要贵国安排一个地方官而已,而且还是临时的措施,难道就连这一点贵国也做不到吗?”

在他看来,中国对高丽已经够客气的了,在壬辰倭乱的时候,前明两次大举出兵,前前后后和日本军队打了几年,花费了不知道多少人力物力财力,才将日本军队赶走,对高丽真可谓再造之恩。而且,因为体恤高丽国穷力弱,这些军费还都是大明自己承担的,不知道给大明带来了多少压力,大明的财政在万历后期开始日渐窘迫,以至于最后天下崩坏,说不得也有这场战争消耗太大的原因。

而这次大汉出兵,也没有要求高丽跟着出兵,甚至没有要求对方负责军费,只是要求出一点地而已,粮草和军资也是自己从国内筹措高丽本来就是大汉的藩国,有需要的时候借地不是天经地义的吗?

在这种情况下李珲还要推三阻四,这就让他有些不满了。

“殿下殿下臣知罪了。”眼见他的话如此严厉,李珲难以承受这种压力,连忙告罪,“殿下的意思臣明白了,高丽作为大汉的藩国,原本也应该为大汉效劳,这个要求,臣是可以答应的。只是臣虽然身为高丽国主,但是毕竟还是需要大臣辅弼的,地方官员的任命,需要有中枢的大臣们认可。臣要跟大臣们知会一下,以免让朝野震动。”

现在中朝太子给的压力实在太大,他完全不敢当面拒绝,所以无奈之下只想着要拖延一下时间,然后和群臣商议一下看看有什么避免的办法如果实在没有的话,也可以把一部分的骂名推给当朝的大臣们,不至于一个人承受责难。

“一道之首的任命并非儿戏,知会一下辅政大臣,走一走程序是应该的,国主尽管去做吧。”他的这个理由太子倒也能够理解,所以点了点头。“不过,还请国主尽快完成任命,免得拖延时日,耽误了大事。”

“是,是,臣明白了。”李珲忙不迭地连连点头。

眼见大事已了,太子悬着的心也放下了,这时候他看着面前这个诚惶诚恐的盲眼老人,心里又没来由地出现了一丝怜悯。

“好了,今天本是一个大好的日子,我初来高丽,受到贵国君臣的热情接待,感到十分满意,现在正事已经说完了,大家再来好好看一看贵国的山水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