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华娱神话2004 > 第211章 火星救援上映,首日1.2亿夺冠

华娱神话2004 第211章 火星救援上映,首日1.2亿夺冠

作者:非凡的普通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5 01:01:32 来源:小说旗

《火星救援》的首日排片量高达55%,这个排片量在李沐的电影里并不算高,在张一谋、冯小钢、周星持、原时空徐争等人巅峰期作品的排片量里同样不算高,在进口大片的排片量里还是不算高,那些关注度足够高的进口大片的排片量有时甚至会高达80%左右,问题是《火星救援》是和《功夫熊猫2》同步上映。

按照国内院线经理们的排片逻辑,《功夫熊猫2》妥妥也是要给高排片的。

《功夫熊猫1》曾席卷全球;《功夫熊猫》系列的主角是国宝大熊猫,角色形象深得国内观众认可;《功夫熊猫1》能在2008年的国内市场拿下2亿多的票房,妥妥的大卖作品,还为续集积累了足够高的人气;《功夫熊猫2》宣传极为到位,不只是影迷知道这部电影即将上映,就是在普通观众中同样知名度极高;《功夫熊猫2》的票房预售情况非常不错。

可以说《功夫熊猫2》符合拿高排片的一切基本特征,如果是在平时的话,妥妥的要拿50%左右的排片,但是现在它唯一的问题是竟然和《火星救援》同步上映。

前面说了,《功夫熊猫2》符合拿高排片的一切内在逻辑,那么《火星救援》呢?

那些由院线统一下发指导意见,旗下影院根据各自的区域和观众喜好,在建议的排片量范围内适当调整的情况除外,国内大多数影院都是由影院经理直接负责排片。

而影院经理首先要看的就是明星和宣传力度,因为大概有30%以上的观众属于盲目跟风观影,大多数时候口碑用处不大,很多观众经不起忽悠和炒作,能靠口碑翻身的永远都是极少数。

而要说到制作团队和明星阵容,《火星救援》可就不困了。

李沐都已经是世界级的大导演了,其执导作品的全球总票房稳居世界第三,奖项上更是席卷了奥斯卡。

作品如《盗梦空间》《地心引力》《刺客》《超体》等,哪部有让观众们失望过吗?就连村头的老头老太太都知道国家出了一个李沐,拍电影很厉害,拍一部电影赚来的钱够买500万吨玉米的!

老天爷,500万吨!那是多大一堆玉米啊?!听孙子说有100亿斤哩!

央视的新闻上老播他,连从未到影院看过电影的老农都知道他,更何况是较为前卫的电影观众?

除了李沐之外,这片的男主角可是姜闻。此时距去年大火的《让子弹飞》上映还不到半年时间,距离《让子弹飞》全面下映也才三个多月时间,半年前的《让子弹飞》不但创造了票房奇迹,还让无数国人将其视为神作,可以说现在正是市场对姜闻认可度最高的时候。

女主角巩莉就更不用说,《地心引力》最火爆的时候一张票能被炒到1000元,影片能在2009年的市场拿下16亿元的超高票房,更牛逼的是巩莉竟然还凭此片成为了全亚洲第一个获得奥斯卡影后的女演员。

还有柳亦非,还用介绍吗?国内谁不知道她?

其余的就不一一介绍了,总之就这个制作团队、明星阵容,你说如果你是影院经理你会怎么排片?

排片还要看影片的宣传和发行力度。

一来《火星救援》剧组是真舍得砸钱,人家制作经费都1亿美金了,还差那点宣传费用?

二来影片的投资方、发行方参与者极多,这参与者多了,分票房的人自然也就多了,但同时宣传力度和发行优势也会被明显放大。

不同公司在发行方面各有自己的专长和优势,《火星救援》分蛋糕大方,肯为这部影片卖力气的人和公司就多。

另外,首日排片具有一定的赌博性质,而促使影院经理们最终扔下筹码的,往往就是影片的预售数据。

而要论预售数据,《火星救援》是8500万,《功夫熊猫2》则是5000万。

可以说《功夫熊猫2》各方面都非常不错,唯一可惜的就是偏偏遇到了李沐和他的《火星救援》。

那么问题来了,《功夫熊猫2》推迟上映行不行?

当然行。

但一来《火星救援》和《功夫熊猫》之所以都选在5月26天上映,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天是美国的四天假期的开始,很多美国家庭都会选择这个小长假集体观影,而两部电影的最大票仓又肯定都在在美国。

二来,前面说了,进口片的同步上映是影片获得高排片重要依据之一。

原时空《冰雪奇缘》之所以口碑爆棚但国内排片却极低,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不是和北美同步上映,国内上映时间要晚了几个月,很多观众都已经在网上看过高清原片了,那么走进影院观看的意愿就会严重降低。

所以《功夫熊猫2》虽然在国内排片不够理想,但却没有必要为了躲开《火星救援》就专门推迟上映档期。

最终结果就是,《火星救援》的排片高达55%,而《功夫熊猫2》的排片却只有35%,其他影片就更惨了,其余所有影片来一起分那剩下的10%排片。

5月26日,星期四,《火星救援》正式全国公映。

全国影院的售票大厅在这一天都明显的热闹起来,很多影院都出现了观众大排长龙的现象。

各地的售票大厅内,购买《火星救援》和《功夫熊猫2》的声音此起彼伏。

某影院售票窗口,一个刚工作不久的小姑娘此刻已经有些手忙脚乱了。

“我要两张《火星救援》的票。”

“三张《功夫熊猫2》”

“给我来三张《火星救援》,对,全部3d的。”

“两张《火星救援》。”

“上午的没票了?中午呢?下午也行!”

……

工作人员正式检票后,很多手拿影票的观众开始纷纷向影厅的入口处走去,在交了10块钱的押金领了3d眼镜后,随着人群一同步入影厅。

《火星救援》的故事很简单,华夏宇航员马岳因一场巨型风暴而被意外遗留在火星上,这里距离地球的平均距离为2亿公里,基地的食物只够他吃上300个太阳日,最多400个太阳日,而救援飞船来接他最快也要四年时间,所以他所面对的第一个绝境——去哪找那剩下的三年口粮?

可以说《火星救援》这部影片就是男主角克服一个又一个绝境的故事。

食物不够,就创造条件在火星上种土豆。

没有肥料,火星土壤缺乏微生物,就用宇航员们囤积的粪便。

没有水,那就点燃氢气,加入氧气,初中生都懂。

可问题是他去哪儿找氢气?

这里可是火星!

有办法!

飞行器里还有几百升的燃料肼,在催化剂铱的作用下,肼会瞬间分解成氮气和氢气。

他只需要把氢气收集在一个小的空间内,然后点燃……

好家伙,懂化学的都知道这tm根本就是在玩命啊!

可已经这样了,不玩命又能咋样?

说实话这片到这里没撒一点狗血,没刻意煽一段情,更没有剧烈的矛盾冲突,可很多观众还是在观影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一种震撼。

震撼于男主角马岳自始至终昂扬向上的乐观精神。

就男主角面对的这种绝境,恐怕绝大多数人恐怕早就躺平等死了,可马岳没有,马岳始终坚信科学的力量,即使明知希望渺茫,可仍在利用他的毕生所学在尽一切可能求活。

这种精神真的非常令人动容。

氢气在氧气中点燃会生成水谁不知道?

粪便能当肥料谁不知道?

火星上有土壤谁不知道?

可是扪心自问如果自己也面临马岳的情形,自己能想到要在火星上种土豆吗?

悬!

即使想到了,自己有这个动手能力呢?

那就更悬了!

但马岳的方法行不行得通呢?

反正大家看不出明显的破绽来。

第一次点燃氢气,炸了,不过没关系,分析清楚问题后再进行下一次,然后终于他成功了。

四年后祝融4号的登陆地点距离基地3200公里远,他要在祝融4号登陆前赶到那里。

火星车动力不足,就用将太阳能装置和火星车组合到一起,电力不足以供他取暖,那就把基地的同位素热发电机给挖出来,这东西能解决取暖问题——通过里面的钚-238的衰变来提供,但这东西一旦泄露……

好吧,已经这样了还怕个鸟的放射性元素!

土豆种出来了,可菜地却又炸了,土壤里的微生物损失殆尽,他不能继续种土豆了。

火星车也改造的差不多了,这时男主角突然想到了什么,于是他驾驶火星车出发了。

与此同时,华夏航天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也通过卫星照片发现了他的行动,但他这次的行进路线却让指挥中心的人摸不到头脑,因为这显然不是去祝融4号的登陆地点,而是绕到了阿西达里亚平原,那里是一片不毛之地。

突然,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想到了什么,他急忙找来地图,经过一番测量后,他懂了。

原来马岳这次的目的地是美国1996年发射的探路者号火星探测器,他是想通过美国十几年前发射的火星探测器来和地球取得联系。

好吧,看来要联络美国宇航局了。

……

上午,国内某小众影视论坛。

“应该有看完《火星救援》的了吧?看完的能说下这电影到底怎么样吗?”

二十分钟后帖子迎来了第一个回复:“这个问题其实有点难以回答,电影好不好看真的非常挑人,对我个人而言《火星救援》全程无尿点,尤其是最后巩莉营救姜闻那段,真的是大气也不敢喘一下,险些营救失败那里过后发现自己手心里全是汗,对我而言这是李沐的又一部神作。但是对喜欢煽情、狗血、无脑强戏剧冲突的观众而言,这电影可能还不够刺激。”

很快有网友附和道:“说的太对了,明知道是大团圆结局,可还是很紧张,对我而言神作,但也知道很多人会不喜欢这种类型,像是主角研究如何自救的过程,这里面就涉及了大量的理论,而对一些观众而言这些东西可能会略显枯燥。”

“本人女,超级喜欢《火星救援》,但舍友说拍的有点像科教片,所以这算好还是不好?”

“我能说已经很久没看到这么扎实的科幻片了吗?必须好看!建议看ImAx,非常过瘾,祝融号在太空中掠过那场景简直不要太震撼,不知道大家怎么想,反正我是准备二刷的,我今天把话撂在这,这电影票房绝对不会差,但也不可能太好,就像楼上有人说的,这电影对喜欢的人而言就是神作,对不喜欢的人而言可能就会显得有些平庸和沉闷,没办法,众口难调。”

“本人原着党,限于篇幅,小说中的一些细节电影没有表现出来,但瑕不掩瑜,总的来说电影完成度极高。”

“祝融号出场时泪目了,太震撼,听说李沐建造了真实的可拆卸模块,这些模块理论上真的能分别送上太空并组装成飞船,严谨到吓人,严重怀疑李沐有偏执狂。”

帖子里大家讨论的非常热情,可几乎没有人注意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很多都在说影片简直就是神作,几乎很少有人说这片是烂片的,但同时大家又都非常默契地认为这片的票房可能不会太惊人。

当然了,所谓的惊人也只是和李沐自己以往的作品相比,要是和其他导演相比,李沐依然是将降维打击。

这就奇怪了,既然这么多人都说这电影非常牛逼,怎么同时又都觉得电影的票房可能不会太惊艳呢?

其实是因为现实里就是有很多明明是神作但却票房扑街的例子,而《火星救援》看起来还真就具有那么一点扑街神作的特征。

比如里面涉及的大量的科学理论,关键还看不太懂,真的有人喜欢看这种论文一样的东西吗?

所以说,是神作没错,但如果票房一般的话大家也不会意外。

“豆瓣开分了,9.1,比《盗梦空间》弱一点,但也坐实本片是神作了,豆瓣9分以上的电影凤毛麟角。”

论坛很快有人回帖道:“豆瓣有条影评很有意思:‘看完了,打算再去看一遍,李沐导演这次用1亿美元为代价为我们奉上了一部科幻精品,但我悲哀地发现它票房几乎不可能干的过成本只有400万美元的《泰囧》,希望它在国内起码能拿10亿票房吧,否则真的怕李沐跑了不拍科幻大片了,明天二刷,也算是我为华夏电影市场的健康发展尽献了一份力。’”

看完这个豆瓣评价后,很多网友都默默地回复了一句:“要不我也二刷吧,虽然知道这种硬科幻影片能拿10亿票房概率很低,但还是略尽绵薄之力。”

“算我一个吧,其实我很穷,李沐很富,但如果《火星救援》最后连10亿票房都没有的话我真的会难受。”

中午,陈凯哥导演也非常好奇地打开了豆瓣,《火星救援》就在网站首页的左侧第一个,他进入网站后一眼就看见了《火星救援》。

“评分9.1。”他嘴里嘟囔了一声,然后点进评价页面,大致浏览了一下影片,接着他突然看到了那条呼吁大家二刷的短评。

最后陈导绷不住,他是真有点理解不了现在年轻人的脑回路了,怎么说的就好像《火星救援》不拿10亿票房华夏电影就要完蛋了似的?

简直就是离了大谱,全华夏有几个导演单部电影票房能过10亿的?

好像就一个李沐和一个李沐的工具人沈俊生吧?

怎么就发展到《火星救援》不拿10亿华夏电影就要完了上来了?

他陈大导演目前票房最高的作品也才2亿呢,那华夏电影是不是更要完了?

简直莫名其妙!

第二天《火星救援》首日票房出炉,昨天那个帖子立即就又热闹了起来:

“牛逼!《火星救援》首日票房公布了,1.2亿,大破《泰囧》首日记录!”

“真假?不可能吧?我承认《火星救援》超级对我口味,可是这种硬科幻受众天然没屎尿屁广吧?”

“千真万确,《火星救援》官网、中影官网、新浪娱乐等都已经公布了,总之这次李导又漏大脸了。”

有网友把新闻截图发了上来,于是帖子立马炸了,一时间无数网友纷纷跑出来发言。

“1.2亿有我84块,昨天二刷。”

“想不通啊,不应该啊,《火星救援》怎么可能卖这么好?没道理啊?”

“早知道这么牛逼昨天就不二刷了,花了我92块大洋,现在突然有点心疼。”

“最惨莫过《功夫熊猫2》,豆瓣评分8.1,优秀,首日票房6900万,绝对不差,结果偏偏一头撞在了‘火星’上!”

“生不逢时!”

……

从第二天开始,全国各大报纸纷纷开始报道《火星救援》。

【《火星救援》的意义绝不止打破《泰囧》首日票房记录那么简单,它还是华夏电影工业不断前进的一个缩影,是华夏人民满怀探索宇宙热情的最好诠释,也必将成为华夏电影史上的一座了不起的丰碑。《人民日报》评。】

【在为《火星救援》的剧情所震撼的同时,人们也应该看到其对华夏科幻电影的重要探索意义。科幻电影起源于欧美,是类型电影中的重要一种,长久以来大家都觉得华夏缺少科幻的土壤,但近年来李沐导演崛起就十分深刻地表明了‘科幻’不是欧美的专利,华夏人也能拍出非常精彩的科幻作品。《光明日报》评。】

【近年来,《盗梦空间》《地心引力》《火星救援》的接连成功,尤其是前两部作品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的惊人的票房,无一不是立足于对技术进步孜孜不倦的追求,并兼顾华夏文化传统和国外观众的口味,从而实现华夏科幻电影走出去并惊艳全球的伟大胜利,李沐导演为华夏电影走出去开拓了一条明路,做出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经济日报》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