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科技:从倒闭厂,制霸世界 > 156-157章:投资《流浪地球》的目的!(4000字)

“本来我还有些担忧,但是经过刚才的学习之后,我反而增加很多的专业的管理知识,大几千人的项目,管理得如此有条不紊,了不起!真的了不起!”高怀钧不由得感叹道。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当高怀钧看到所有的群众演员都有条不紊地排着队领着盒饭的时候,他就觉得郭凡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管理人才。

上千人吃饭,你不可能每次都定很多的盒饭,而且也不能所有人都一起吃饭,因为这样很容易打乱拍摄节奏。

这么多人,拍摄工期是非常宝贵的,节约一天甚至可以节约上百万的经费。

所以在工业化生产电影的好莱坞,甚至每天的时间细化到每个小时,都会被安排得妥妥贴贴。

而华国很多导演,包括老谋子等大牌导演,演员的演出规划都是属于草头班子的状态。

更离谱的是《霸王别姬》的导演某凯哥,他拍电影直接就是正拍!

也就是按照电影的叙述来进行拍摄,这样的优势是演员的情绪酝酿会比较饱满,但是缺点则是拍摄成本超高,往往是拍一部就亏一部,完全靠着《霸王别姬》吃老本。

而现在郭凡多多少少有点工业化生产的影子了。

这点对于一个导演,或者说对于一个影片管理者来说,更为宝贵。

“哪里哪里,这些相对于高总来说,都是一些皮毛的东西,我也是边做边学,还有很多需要进步的地方!”郭凡听到高怀钧那么高的评价,本来悬着的心,彻底放了下来。

拍摄这样一部投资额超越历史最高拍摄影片的片子。

他觉得简直就是亚历山大。

如果拍好了,能够赚钱了,那肯定是直接封神,成为华国GOAT级别的大导演。

但是这個项目搞砸了,那也不用说了,肯定是玩完了。

估计都要就此直接退出电影圈。

今天得到高怀钧的肯定,而且还有高瓴衍生品公司的鼎力支持,这让他觉得高怀钧算是他这辈子遇到的最宝贵的贵人了。

当高怀钧随意地问到《流浪地球》这部电影的上市时间已经定到了八月份,不由得眼前一亮,他本来这次过来,只是随便过来看看,但是现在心中突然有了主意,“我这次来,还有第二个目的,那就是希望能够在这部电影之中,植入我们的新款越野车!”

“在《流浪地球》这样一个成为冰原的世界之中,一款耐冰雪的,能够实现极端环境的车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郭凡听到高怀钧这样说,先是脸色一僵。

高瓴的车他是知道的,很多车型价格便宜,但是和在极端环境适应能力强是两码事儿。

这个。。。

会不会太违和了?

他也不是那种不会融会贯通的,但是如果和电影不符合,肯定是要有大问题的!

可是。。。

高瓴又是投资额最高的大爹,他们这样玩儿,确定合适吗?

哎,好纠结!

可是,当他听到高怀钧说到了这款车的一些核心概念。

比如可以在冰雪上行驶自如,比如可以和主站坦克相媲美的主动力,比如可以原地掉头的能力,比如可以进行浮水,还有最牛逼的可以直接在车顶一键释放无人机。

这么多神乎其神的技能,高怀钧说得让郭凡都有些目瞪口呆。

“高。。。高总,不是我不相信您,只是这样的产品,确定不是军队两栖作战装甲车改的产品吗?”在一旁的《流量地球》编剧龚格尔都变得有些口齿不清地问道。

作为一个科幻片的主编剧,他自然对科技和科幻分得清。

但是,这个车太强悍了!

甚至强悍到就算在《流浪地球》这个虚幻的世界里头,都是属于科幻级产品的存在!

“军队两栖作战装甲车?龚编,你觉得我们公司敢碰那个东西吗?好歹咱们是一家正规经营的科技公司!”在一旁高怀钧没有直接回答,反而是宁远帮他解围说道。

他其实也是对高怀钧那么高的要求,以及那么强悍的研发构思所震撼。

但是《流浪地球》的主创们,想到了所谓的军队两栖作战装甲车,感觉到了哭笑不得。

看来不亏是做电影创作的,脑洞就是大啊!

在一旁的《流浪地球》的团队成员本来也是有着疑惑,甚至有一种高怀钧在吹牛的感觉,但是又想到高瓴现在属于世界五百强的企业,同时还屯着十多万的研发人员。

突然拿出这样的高科技产品,也算是一件很合理的事情。

而在一旁的郭凡得到确定的答复之后,也是十分的高兴,现在他也是为《流浪地球》的电影道具四处化缘。

现在这部电影,虽然看起来五个亿很多,但是实际上除掉特效,除掉必要的道服化,除掉大量的群众演员费用和主演费用外,实际上作为一款硬派科幻电影,剩余的资金并不多。

他可不敢在花掉五个亿之后再向高怀钧要钱!

一部超过五个亿投资的电影,就算高怀钧不疯,他也疯了!

“高总,这种要求,我是求之不得,甚至可以说是多多益善。不过最好能够在两个月之内把样车交付我们使用,就算是一些功能暂时无法实现也没关系,我们会用特效做处理的。”郭凡在一旁补充说道。

高怀钧点了点头表示可以。

《流浪地球》这部电影最开始的时候,他实际上是有一种能够早点催熟国产科幻电影的朴素想法来搞这个事情的。

不过五个亿的投入,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也知道回本压力也是极大的。

毕竟现在不是2019年,电影市场在快速发育,但是还没发育到那个程度。

所以他才想着能够让高瓴衍生品进行介入,通过大IP开发的战略,为《流浪地球》做好辅助利润的开发,同时也是在深入铺垫大文娱战略。

如果搞得好的话,未来一系列的电影衍生产品市场,会是一个非常大的蓝海。

高瓴衍生品也会逐渐和高瓴大文娱战略相互契合,走出一条和科技渐渐分歧的道路。

其他的电影不想搞是因为他们基本上没有高瓴这样一个从线上到线下一体化的强大渠道管线,自己再找渠道来销售,即耗费了时间和精力,销售的效果也不会太佳。

而高瓴可不一样,线上线下的全面覆盖,甚至国外现在已经开始铺开的网络,都是高瓴影响力的辐射范围。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其实并不大。

现在高瓴衍生品公司的产品,什么智能小台灯,智能小电风扇,高瓴的第一款手持电风扇等等,在太国,比利是等国家简直可以说是大受欢迎!

那些国家,基本的电器产品都是华国生产的,哪里见识过这种玩意儿?

自然是相当受到欢迎。

而《流浪地球》给高瓴产品打广告,以后也会逐渐成为高瓴大文娱投资电影的一条主线。

在007系列电影和威阿伐木累的速度与激情大电影之中,都会有各种欧美的奢侈品和汽车的广告进行植入,高怀钧自然是看到了里头蕴含的品牌提升价值。

电影市场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体量小,但是声量极大窄众市场。

华国一年的票房,在2016年,也不过是200来个亿元,甚至都比不过汽车产业的一家中小体量的汽车公司,但是在市场上的声量却是贼大。

那些每年的头部电影,哪个华国人不是如数家珍一般?

如果高瓴能够掌控一支能够自负盈亏并且持续输出高瓴品牌的文娱团队,对于高瓴来说,肯定是百利无一害的。

大文娱战略服务于高瓴品牌这个大的战略目标,从本质上说,是高于一切且没有太大的问题的。

而前世的阿里大文娱战略之所以失败,一方面是杰克马确实是不太懂行,他们找的人就不太对,完全没有尊敬这个行业,尊敬赚钱这件事儿,各色人等为了各种莫名其妙的KPI而考虑问题。

而另外一个方面则是战略目标出现了大问题,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搞这样的一个大文娱的分支机构,目的到底是什么!

是赚钱?

是增加声量?

是为核心的业务桃宝带来下沉客户和其他年轻增量客户的流量?

根本不知道在干嘛!

一大堆钱就这样被一些二把刀的职业,哦不混子经理人给浪费掉了。

在敲定了《流浪地球》和高瓴新款越野车一起在八月份同时上市的信息之后,赶在过年之前,高瓴为新的越野车项目开启了招兵买马的新过程!

高瓴明本身组员的数量就较少,根本无法承担起那么大体量的项目研发。

人力资源部门一个是调动其他项目组一些成员,而更多的是把最新进入高瓴的新兵之中表现好的人选给了高瓴明项目组。

高怀钧看到这个情况觉得不太是一个好的办法。

这款越野车项目可不是一个普通的小项目,里边的研发分支太多,黑科技过多,一个不好,就很有可能会延期。

所以在和大江公司谈好条件之后,高怀钧又让中研院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新款越野车的项目组,由中研院院长万项牵头执行,和高瓴明的团队一起进行细化分工。

总之,组建这样的一个团队,高怀钧只是提出了大致的方向和意见,权力进行了完全下放,让下面的团队去打造和磨合,他现在不会关注过多的过程,只需要对结果把控即可。

团队搭建完成,整体即开启了全力研发的过程。

现在高瓴内部超级的卷。

其他汽车公司三年才会完成的研发进度,高瓴甚至八个月到一年的时间就可以完成,而只要是高怀钧拿出来的方案,不需要进行方案初报和定审的初始过程,那完成的速度更快,半年就可以搞定一款新产品。

996那是大行其道,007更是家常便饭。

现在的员工,已经习惯了长期加班的氛围。

没办法,高瓴给得太多了!

高瓴研发人员中刚刚进入高瓴的研发人员工资,是涨了又涨,从最开始的几千块钱一个月,涨到了一万块钱一个月,最后到了现在,甚至是涨到了1.5万一个月。

甚至,现在招聘的一些稀缺性岗位,比如算法类的岗位,工资给到了2万一个月。

这绝对可以说是震撼整个华国职场。

这还不算绩效和奖金等其他收入。

年收入妥妥的三十万级别。

这还只是刚入行的菜鸟,如果是工作几年,没有被淘汰的研发人员,这个钱给的更多!

就这样,谁能够招架得住啊!

甚至一些高瓴内部的人员,都是纷纷觉得自己不配这个钱,觉得有愧于公司。

现在高瓴流失出去的人才,如果不是自动跳一级的,基本上都是被淘汰出去的,所以尽管工作压力巨大,但是流失率反而不升反降。

因为经过了那么多年的运转,出去的工作人员到底值不值更多的钱,市场是给了一定的答复的。

高瓴新款越野车是高瓴新的一年,最重要的产品线产品,但是即便是如此,在过去的2015年来说,整个高瓴取得了非常不俗的成绩。

不仅仅推出了改变整个世界汽车产业格局的重量级产品高瓴秦PLUS,而且在自研芯片领域,真正实现了独立自主,在高端手机mate10上推出了独属于高瓴的核心芯片青龙801。

按照高怀钧在年度总结会上的说法,今年属于高瓴进程的一个核心关键年,甚至可以说是分水岭年。

在2015年,高瓴将会从一个普通的科技大企业,向一个世界科技强企业的转变。

整个高瓴最小透明的高瓴衍生品BU,虽然做的都是小家电,智能家居等低货值的产品。

但是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高瓴衍生品BU,终于是在2015年,受到了高瓴海外销售平台的不断建立以及高瓴三线以下城市渠道下沉的影响,实现了销售额突破100个亿的,最终实现了103个亿的销售额,而利润率也是达到了疯狂的45%,相比较2014年鹅42%可以说是稳中有升。

而整体的利润,也是达到了46个亿。

一个小小的高瓴集团附属的,专门开发小型贴牌产品的衍生品公司,居然可以赚到46个亿,连少部分大A主板公司都赚不到的利润,真可谓是恐怖如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