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科技:从倒闭厂,制霸世界 > 397-398章:高瓴科技年度盘点!(4000字)

现在高瓴的体量大了之后,一举一动都会放在放大镜下观看,不会再有高瓴还是一家电风扇厂时候那样,没人管你是死是活了。

以前锡城市以半导体,太阳能,以及普通的机械工业为核心的工业小而美的城市,在电子科技和汽车工业板块几乎没有啥太大的建树,更不要说人工智能,电池科技等科技科技树了。

但是自从高瓴发展了这些尖端科技之后,锡城已经慢慢地蜕变成为了一个服务于高瓴的华东城市!

一个企业即一个城!

这就是高瓴现在在华国的实力!

在以前,尤其是四五年前,经常还有很多的本地和长三角地区的豪门家族找到高怀钧的母亲,希望她能够说说媒,搞个强强联合。

现在可再也没人敢提这茬了!

高瓴这种公司的老板,谁能做老板娘,谁敢做老板娘?

怕是高怀钧要结婚,都要向上面报备一下。

没办法,公司的体量,实在是太大了。

大到了一个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在镁光灯下面高度关注的程度。

大几千亿体量的销售额。

高瓴现在就算是把高瓴车辆和高瓴科技拆开来,两个都可以进入世界五百强。

就算是最不起眼,实力最弱的高瓴衍生品BU,现在的销售额也有200多个亿!

一年下来利润有个40多个亿接近50个亿的水平。

要知道,华国市值不超过100个亿的缅A上市公司都一大堆。

单单一个高瓴衍生品,毫不夸张地说,如果能够在缅A上市,都可以成为一个市值达到1000个亿的准蓝筹股!

事实上就是那么夸张。

如果情绪上来了,爆炒到两三千个亿,都是轻轻松松的。

毕竟,这是高瓴的子公司啊!

高瓴旗下的哪个子公司,不是华国战略级的存在?

不过,就算是如此,高怀钧也做好了推出无人驾驶出租车饱受争议的准备,但是哪里想到,这个争议是如此之大!

他以前很不理解,为什么在1979年的改开,会有这么大的一个阻力。

一大群人,都吃不饱,穿不暖,每天连米饭都吃不饱,更不要说荤腥了。

就这样的一个条件,改开都是阻力丛丛,让现在的人都感觉到不可思议。

但是,现在高瓴介入了出租车这个领域之后,高怀钧突然理解了。

改革哪里有不触犯到所有人利益的?

哪里有不流血牺牲的?

改革不是请客吃饭,是要结结实实的让一批人痛苦的,那自然会有非常多的人反对。

而从高瓴的角度,无人驾驶汽车的推广,现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一个是高瓴人工智能现在高昂的研发成本,让这个部门成为了一个吞钱的巨兽。

现在接近一万一千人的研发团队,单单一年的工资,就要四十多个亿。

而这还不包括五险一金,绩效,行政费用,经营费用,研发用具等其他的费用。

一年砸进去个一百来个亿,都是轻轻松松的。

现在无人驾驶模块,是高瓴人工智能里头第一大的模块。

那么多的人,就靠高瓴问界的高端车养活,那是不现实的。

所以,高怀钧需要寻找合适的增量。

二个是现在国外,尤其是美丽国,已经在这个板块上投入了巨资。

美丽国是一个人工成本非常高的国度,他们相比较东大,有更高和更为迫切的无人驾驶汽车的需求。

高怀钧知道这个事情,而华国也知道。

所以,现在这个增量市场,就像几百年前乾隆看到蒸汽机,觉得不闭关锁国,就可能江山不稳一样。

不是你闭关锁国,就可以躲得过去的。

现在是不能上也得上!

很快,在争议声之中,高瓴也引来了新一年的年度财务测算。

相比较2017年的测算,2018年由于有了自裁因素的介入,所以也显得格外地与众不同。

高怀钧对于2018年的销售情况,也是显得格外地关注。

今年高瓴在魔都的研发中心五期‘秦之吟’已经完成了主体结构的建设。

整整五期的魔都研发中心,现在已经把那块湖心地给全部填满了。

还有后期还有夏之欻,周之礼两个大主题,他们将会在四年之内建设完毕。

也就是说,经过了接近十年的建设之后,这里已经成为了一个规模超过百万方的超大型的商业聚集区。

这个落地情况,就算是十年前的魔都市领导,估计都预料不到的。

一家公司,居然可以把一个研发分中心建设得那么大,放在几年前,别人都以为你是在开玩笑!

而在拥有了帝都,鹏城,羊城,赫尔辛基,斯德哥尔摩,布鲁塞尔,纽伦堡,东经,里约热内卢,余州,长安,成度等十二个研发分中心之后,为了节约开支,高瓴的研发中心扩张今年慢了下来,并没有增加研发部门。

高瓴的研发中心扩张步伐算是稳定下来,不会再有太多的变化。

基本的框架,也是限制于此。

这研发中心太多了,内部的管理管线就会过于复杂,增加中间层级的风险。

所以高怀钧觉得现在这样的一个框架,足以把世界上能够挖掘到的潜力年轻人给挖到了。

而现在高瓴芯片厂,则从原来黯淡无光的一个小角色,蜕变成为了全村的希望。

在建设完成了高瓴芯片厂二期工厂之后,三期工厂就要开始建设!

这个工厂,将落地帝都!

会是高瓴和帝都政府一起联合建设的一个大型的芯片制造厂。

核心目的,就是生产先进制程的高端芯片。

不过,由于现在紧接而来的针对阿斯麦的限购条例,这也导致了高瓴现在在市场上,已经是购买不到像样的一手光刻机!

所以,现在除了让华国督促02专项继续做研发之外,高瓴也是在做两条腿走路,开始针对光刻机做自己的相关研发。

高瓴这样的公司,怎么可能把鸡蛋只放在一个篮子里面呢?

这个秘密研发小组,其实在两年前就成立了,在最开始的时候人不多,就一百来号人,一小部分是从阿斯麦公司等光刻机公司秘密招聘的华裔员工,而另外一部分则是让高瓴光刻机厂调配过来的研发人员进行逆向解构!

虽然对于这个庞然大物,进展很缓慢,但是也是慢慢摸到了一些路子。

比如一项名为“反射镜、光刻装置及控制方法”的EUV光刻机专利,就被申请了国家专利。

以高瓴以往向来不打无准备之仗的惯例,这意味着高瓴在光刻机方面已取得了重大突破,对华国的光刻机产业无疑是重大的助力。

高瓴研发的“反射镜、光刻装置及控制方法”的EUV光刻机专利,其实就是光刻机的核心技术之一,从90nm工艺以来,DUV光刻机所采用的光源都是193nm的光源,而EUV光源则是13.5nm,通过在水等介质的多次折射得到相应波长的光线,从而实现了以193nm光源生产65nm至7nm工艺、13.5nm光线实现7nm至2nm的工艺。

高瓴的研发的光刻机技术应该就是为了解决这个核心技术问题。

高瓴亲自下场研发光刻机,在于它已深刻认识到等待光刻机的缓慢研发遥遥无期.

毕竟如今东大连先进制程的DUV光刻机都不让A**L出售给华国。

如此高瓴亲自下场研发光刻机技术,可以加速华国的光刻机技术的进展。

帮助华国,其实核心还是帮助自己。

国产的光刻机将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成为全球唯一拥有光刻机全产业链的经济体。

在高瓴的深度介入之下,双工作台、光学系统、物镜系统、光源系统方面都已有相关企业陆续进行突破性的研发,如今高瓴在光线折射技术方面的突破,无疑将补上最后的重要短板,如此国产光刻机成为现实的日子进一步靠近。

高瓴,也实在是等不起,被卡脖子的滋味啊!

高瓴现在也是够悲壮的,这样重要的项目居然需要一家民营企业从头到尾自己啃硬骨头。

这没办法!

如果再过两年没有成功,高瓴可不敢想象高瓴科技会垮成什么样子!

而在高瓴集团2018年销售额的年度总结之中,高瓴科技和高瓴车辆的业绩,虽然有着自裁方面的影响,但是这个影响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太过于深的影响到高瓴科技的销量,这个影响会在2019年才会慢慢显现出来,所以2018年的销售量,较2017年,是狠狠地前进了一大步。

高瓴科技板块。

笔电产品notebook是高瓴一个比较低调,但是又比较稳定的业务板块。

不过自裁事件对于笔电业务影响并不是特别大,毕竟笔电内部的空间足够大,只要做到多核并联,就可以提供稳定的低端芯片供应。

也不需要现在最先进的叠加芯片的使用。

在2017年,高瓴推出了商务本的使用之后,高瓴现在已经有了游戏本,商务本,轻薄本,女性本等多款实用的笔记本产品。

现在高瓴在笔记本电脑领域的布局,在五年之后,算是完成了。

产品质量比起老司机连想,依然还有一定的问题,但是相比较而言,问题并不是特别大。

一些几年前存在的老问题,比如散热烫手,由于追求极致轻薄导致的插电口极为容易坏等问题,都是得到了有效地解决。

高瓴是一家非常注重客户体验的公司,它在一个领域站稳了脚跟,那么它的迭代速度,其实是非常快速的。

相应的,2018年的业绩,也顺势增加到了832万台,但是由于笔电业务的恶性竞争,只是相比较2017年,有个简单的增长而已,现在笔电销售额也只是达到了362个亿的销售业绩。

现在高瓴的笔电业务单价在持续下降,不过由于不断增加的销售量,也算是结结实实给高瓴带来了一块很稳定的利润来源。

而且,由于高瓴一直以来的高颜值和对于笔电市场的产品理念颠覆,以及高瓴生态的作用。

所以,高瓴的笔记本虽然一直以来都没有连想的名气大,但是也是结结实实的在笔电市场上算是站稳脚跟了。

而高瓴的折叠屏手机,在三折叠手机出来之后,算是给了一个非常巨大的惊喜。

高瓴可以说在超高端折叠屏市场上,算是实现了直接霸榜!

2017年12月单月收获两百万订单之后,高瓴在2018年收获了三百万台的订单!

要知道,手机的核心销售量,都是在第一个月,后面时间,都是在缓慢释放。

而现在三折叠手机,还是电子茅台。

基本上一台手机,要加价1000-2000元才可以买到。

这都过去一年了呀!

这简直就是销售奇迹!

这款手机,能够稳得住销量,也算是非常牛的了。

一台手机价格达到2万元的超高端手机,销量达到这个程度,只能说是拿着麻袋在捡钱。

在2018年,这款手机销量也是在持续放量,销售额达到了600个亿。

高怀钧自己都无法想象,这样一款手机,居然变成了一款走量机。

而其他的两折叠屏手机,销售量也从106万台,有了一定的缓慢增加,达到了118万台的数字。

整体销售额,也是提升到了160亿元。

两者合计起来,销售额能够达到760个亿。

而mate系列以及P系列,是高瓴旗舰手机。

同时,这两款手机,也会是自裁事件影响最严重的两款产品。

不过,在2018年,由于前期高端手机芯片的提前储备,所以暂时没有受到较大的影响。

现在小瓴APP出海战略非常成功,已经成功在南美和东中地区占据了娱乐APP的头部位置,对于这两款产品定向的宣传,因此相比较原来的温和,现在的销量相比较而言,有了更大的提高。

现在mate系列以及P系列,在国外,尤其是已经在欧洲持续霸榜的Gwai提供了非常强劲的攻城掠地的作用。

2017年,mate12销售了1453万台的mate系列手机,创造了历史新高,刷新了历史的天际线。

而到了2018年,mate12的迭代产品mate13,依然是取得了非常好的销售成绩。

卖出了1543万台的mate系列手机。

销售额达到了恐怖的776亿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