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科技:从倒闭厂,制霸世界 > 463-464章:高瓴航天框架搭建完成!(4000字)

高瓴车辆上市之后,高怀钧便开始主动推动高瓴航天的发展。

民营航天工业,是最近华国政府力推的新质生产力项目,而高瓴作为科技公司的头部,自然是当仁不让,需要做出表率出来。

而且,作为一家大型科技公司,高瓴现在整个盘子接近万亿的产值,实际上已经慢慢接近瓶颈。

核心原因,就是高怀钧在高瓴科技和高瓴车辆上的金手指,几乎消耗完毕了!

那企业要发展,而且是在如此庞大的盘子的基础上大发展,那就做好两个方向的工作。

一个是高怀钧在上市演讲里所说的,‘坚持三件事情’。

把研发文化,民族大旗以及利益分配做到极致。

高怀钧并不是一个小气的老板,如果他小气,就算他有金手指,也不会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

不过这条路是正路,不会再有高瓴科技和高瓴车辆以前,指示一款产品,就可以有爆发式的业绩增长了。

必须依靠工程师们,一点一滴的完善产品,完善客户的各种负反馈,用心做好产品优化和小迭代,最终以五年到十年的时间,做好一次无金手指干预下的大迭代。

二个就是out of the box(在盒子之外思考问题,指创新性思维),通过其他管线的突破,反哺高瓴科技和高瓴车辆!

在这里,高瓴科技反哺高瓴车辆就是一个例子。

如果没有高瓴科技各种电子科技思维的工程师到高瓴车辆去做交流和深度融合,也不可能如此快速地诞生高瓴车辆这样一家相比较后世比亚帝更为智能化的企业。

商业航天领域,其行业本身并不暴利,但是由航天衍生出的一些产业却是实实在在的暴利行业。

这方面最成功的典范是美丽国的南加州和德州地区。由航天产业衍生出的信息产业、电子产业、材料产业、化工产业、飞机制造产业支撑起了两州经济的半壁江山。

而对于高瓴来说,这些领域都是高瓴密切强相关的领域。

尤其是材料产业,更是现在重点希望突破的行业。

高瓴中央研究院里头有上百个材料博士,但是这些材料博士对于目前的高瓴,其实用处并没多大,很多工作,都是飘在空中的。

毕竟不管是汽车还是手机,都不需要对材料有极为苛刻的要求。而mate20,也只能算是牛刀小试了。

而商业航天领域就是不一样了。

材料跟航空航天的关系还是很紧密的。

像是华国的载人航空飞船神舟1号、神舟5号等连接器核心部件,就用到了不少先进材料。

而这些材料特别关注“高低温下信号、电流传输”问题。

而这些先进材料,反哺回来,会更深层次的挖深高瓴的技术壁垒。

而且,在华国,以魔都为例,航天产业的短期和长期投入产出比分别是1:2.75和1:3.58。

这一比值相比于美丽国和欧洲而言整体是偏低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国的航天和其他民用产业的结合点处于真空状态。

高瓴在电池,芯片,人工智能,汽车,电子科技等领域,都可以把高瓴航天的一些技术进行下沉和应用,只要有几种技术能够下沉到具体产品里头,高瓴其实都是赚的。

所以在高怀钧的思路里头,高瓴航天只要保持不亏就行,没有具体的盈利目标。

而依托着高瓴航天,就非常容易把一些先进的黑科技给挖掘出来!

而这种out of the box的思路,其实后世高怀钧不知道的地方,一个叫做特朗普的同志,面对三十多万亿美丽元的国债问题。

常人所想到的,是减少贸易顺差,是消减内部赤字,是让内部的民众节衣缩食。

他倒好,直接掀桌子,要合并加麻大,格林兰岛!

通过外部元素的导入,直接激活内部沉寂已久的牌,刀刃向外,缓解内部越来越大的,几欲喷涌而出的国债压力。

不是要减少贸易顺差吗?

加麻大出口了海量的石油给西大,在这个领域简直就是赚爽了。

现在虚空造牌,你如果不答应我的苛刻条件,那我就直接不排除合并你!

这种极限施压之下,你想不妥协那都是真的难。

这一妥协,不就利益就出来了吗?

这种在做的是在他的衰退期来之前先将霸权时的势力范围变现,给自己拿够过冬的储备的动作,确实是非常恐怖的。

“高瓴航天,真的是令人脑壳痛啊!”高怀钧看着眼前密密麻麻的人员履历,把金丝眼镜摘下来,感叹一声。

现在,高瓴要成立高瓴航天,但是这挖人,也是要讲究火候。

你直接把航天一院和航天六院直接一锅端,那真的是捅了马蜂窝。

在国家战略面前,你直接挖墙根了。

那怎么行?

但是人少了也不行。

搞这玩意儿,华国本来就人少。

你不能让搞汽车发动机的人去搞航天航空发动机吧?

那从头开始弄,要弄到什么时候?

所以现在高怀钧处理这个问题,也是有点犹犹豫豫的。

“现在问题的核心,还是航空发动机的研发,其他东西,都是次要矛盾。”

“一些私营航空航天公司也有其他的工种,也是一个弥补。”

他的秘书冯晓辰在一旁走了进来插嘴说道。

高怀钧听了不由得点了点头。

航空火箭的核心,就是发动机,以及发动机相关的配套设施。

后续的火箭回收技术,都是和发动机相关。

那些就需要砸钱做箭体实验了。

“就按照这个思路,让下面人执行!”高怀钧一锤定音地说道。

几个月后,高瓴航天所招聘的研发人员,就陆陆续续地在高瓴科技帝都研发分中心扎下根来。

由于高瓴系结构十分的庞大,在多个城市都有相应的研发中心,所以人员的安置,也会按照他们的特点进行。

华国航天科技集团和华国航天科工集团的骨干研发人员们,基本上都是在帝都生活和工作的,你突然让他们迁移到长三角去,他们肯定不会干的。

所以高怀钧就打算,扩大帝都研发分中心的规模,打算在帝都的通州城市副中心附近拿一大块地,建设50万方左右的高瓴第二研发中心,规模虽然没有魔都那么大,但是也算是对标魔都的。

高瓴集团现在几乎都不会从外部空降管理者和工作人员,除非是成立新的BU这种特殊的情况。

现在刚好有这样一个契机,高怀钧正好希望扩大一下帝都研发中心的规模。

帝都拥有整个华国最好的教育资源,也是理工科员工资源储备最好的地方。

以前受制于规模,很多应聘学生还需要跑到魔都去,一些北方的学生还不太方便,有些还离职回到帝都,高怀钧从这些员工的动向里头,也是看出了一些东西。

所以,他决心扩大这里的研发中心。

而TZ区的政府领导们,知道高瓴的这个决定之后,自然是大喜过望。

魔都研发中心,是好好的给研发经济打了板。

在那里,超过十万的研发人员聚集在那里,再加上服务和配套的30万人口,俨然成为了一个小型的魔都卫星城市。

研发人员,本来就是质量最高的消费人群,再加上其他的职能部门还有相关的配套人口,其纳税能力,都能够让姑苏这种体量的城市流口水了。

而对于刚刚成立的高瓴航天来说,第一款火箭的研发,也是在紧张进行之中。

紧手紧脚习惯的他们,还是对高瓴的大手笔,感到震惊。

华国首个1000吨级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台,正在太行山脉如火如荼地建设之中。

此试车台共有3个工位:包括30吨级推力的高低压复合试验工位,百吨级推力的发动机试车工位以及1000吨级推力兼容全箭动力系统和发动机两用试车工位。

试车台可兼容液氧煤油和液氧甲烷燃料发动机、火箭子级动力系统的试车需要,同时可满足单台推力120吨以内各型号的发动机试车和直径5.5m内、推力1000吨以内的火箭子级动力系统试车要求。

该试车台是是国内唯一一座同时适应液氧/煤油、液氧/甲烷发动机试车要求的商业试车台,并且可满足发动机垂直和倾斜等不同状态试车要求。

这是一个民企能玩的?

现在就算是国家队,这样的试车台也不多。

“咱们这高瓴这玩得也太大了吧?”

“高总和spaceX的马斯克看得出来时一生之敌啊!”

“长征五号的试车台也就是2000吨级,高瓴这是想干啥?”

“管他想干啥呢,这样的工作才带劲儿!”

“高总需要我们在四年之内做出猎鹰九号对标产品,现在钱也给到了,甚至连重资产的试车台都给到了,甚至还申请到了大型风洞的使用权,这种条件,国家队也就如此吧!”

“何止!国家队你想用试车台,速度根本就比不上高瓴,按照民企的迭代速度来看,根本用不了四年,就可以搞出猎鹰九号出来。”

“有了猎鹰九号,高瓴就真的牛批了!”

“很难想象一个民营企业要和国家队PK!猎鹰九号PPT里头的干质比仍高达16.46,LEO(离地面几百公里的卫星轨道)是23吨,GTO(近地点在1000公里以下、远地点为地球同步轨道高度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是8.3吨;对比起来,长征五号的LEO是25吨,GTO是14吨。几乎是同个量级的!”

“这只是PPT的数据,只要我们有打火箭的能力,后期就可以慢慢迭代了。”

“真的是太牛了,豪得完全就是让人头晕目眩啊!我的职业生涯里头,到处都是各种抠抠搜搜,要不然长征五号也不会搞那么久才搞出来,现在这个财力支持,两大国家队真的比不了。”

这新来的高瓴航天BU的员工,很明显对于高瓴的风格并不是很适应。

一上手就是一百多骨干和接近千名的其他各种工种的职员。

这还不算,现在直接玩商业航天公司想都不敢想的重型复合试车台。

直接对标国家队和NASA,以及SPACEX!

只能用壕无人性来形容高瓴这家公司。

而且现在据说已经开始在魔都大小洋山港附近建设大型的火箭制造厂了,和文昌进行发射台交涉。

多管旗下,这居然是玩真的。

而一些火箭爱好者,看到高瓴这样玩,也很是震撼。

商业航空领域,由于其一直缺乏盈利模式,所以很缺乏大型玩家。

这玩意儿要赚钱,就必须搞稀缺性的玩意儿。

比如搞空间站商业旅游,亚太空旅游,星链计划等等。

而不是帮这个小客户打个卫星,帮那个小客户打个卫星。

这玩意儿就是捡国家队的残羹冷炙,几乎覆盖不了十分可观的研发经费。

而要覆盖研发经费,又需要极为雄厚的,能够对标spaceX的实力。

而这个,又是回到了故事原点。

所以国家提出商业私人航空,也有好些年了,但是玩家几乎都是小玩家,连一颗能够上到亚轨道的火箭都造不出的炮灰型公司。

那怎么玩?

所以高瓴的入场,那可就震撼多了。

星辰大海,还真不是空话!

“现在高瓴商业已经步入了正轨,挖的骨干也已经到位了。”

“而且我们还从NASA和SPACEX偷偷挖了几个亚裔工作人员,已经通过秘密渠道来到了帝都。”

宁远在和高怀钧专项汇报相关事宜。

高怀钧有些诧异地看着宁远,没想到这家小公司连NASA和SPACEX的人都可以挖来。

竞业协议看来是直接无视了。

不过,他喜欢!

这种秘密实验室,肯定需要进入的人员做好保密工作,西大那边知道了又怎么样?

他们又不敢派人来华国调查。

再说了,高瓴正在自裁之中,怕你个屁!

“试车台和火箭建造中心要抓紧建设,还有文昌那边也抓紧时间谈!”

“大几百个亿给到高瓴航天,还有高瓴中研院和高瓴芯片的辅助,搞不出东西来,真的无脸来见我。”

高怀钧严肃地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