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这句话出自后世,顾炎武(1613-1682年)。
而如今,两位苏老深受阳谷百姓影响,提前了数百年,讲了出来。
意为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简而言之,便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自从武大出现后,阳谷的百姓便再也不是原来的普通百姓。
他们团结,他们勤劳,他们以武家为中心,创造了属于阳谷的辉煌。
如今的天下百姓,有几人不羡慕阳谷人?
在此国难当头之际,武家做出了表率,整个阳谷的百姓便紧随其后。
说他们跟风也罢,说他们是为了一己私利也罢,总之事实就是,他们的确是在为国出力,难道不是吗?
两位苏老在给陛下的急奏中写到,整个阳谷的百姓,都愿意紧衣缩食,为大宋北伐提供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
宋徽宗看完,欣慰之余,又觉得有些悲哀莫名。
毕竟,如今的朝廷贪墨成风,这些身居高位的朝廷命官,谁家里没有数量庞大的产业呢?何况他们的手下还强取豪夺了许多。
可是,武大居然自请散尽家财支援朝廷北伐,这可就不是闹着玩的了。
换句话说,武大如今的姿态,分明就是要誓与朝廷共存亡的态度了。
他是在摆明了支持北伐,主战。
武大说完,就老老实实的再次躬身一礼,悄悄退了出去。
今日朝堂上商讨的都是军国大事,武大只是五品县子而已,他还没有资格参与。
童大将军极为满意的看了武大一眼,军方各位大佬都老怀甚慰。
武大今日此举,无论其他人怎么想,都成功赢得了军方的善意。
毕竟,武大是要为前线边塞正在为国征战的二郎们捐献银钱,军方必然是极为欣喜的。
宫殿内静悄悄的,谁都没有擅自出声。
沉默了许久之后,龙椅上的宋徽宗突然笑了。
“好,好啊!我大宋真是山穷水尽了,居然要从百姓口中夺食,居然需要一位县子散尽家财来支援朝廷。不就是一场北伐吗?缺少几个银钱就让我大宋整个朝廷都束手无策了?难道说太平日子过的太久,诸位已经被辽贼吓破了胆了吗?”
童贯童大将军一步跨出,单膝跪地请战,“陛下!老臣愿亲自挂帅,不杀尽辽贼,誓不回朝!”
军方诸位大佬紧随其后,纷纷请战。
就连刚刚那些主张割地赔款的文官也都站了出来表忠心,谁都看得出来,宋徽宗已经忍耐到了极点,随时都有可能爆发,这个时候再不站出来说漂亮话,以后就没机会了。
朝堂上的口径得到了高度统一,没有一丝杂音。
剩下的,自然便是如何调兵,以及调动粮草。
……
武大满脸忧愁的出宫而去,一坐上自家的马车,立马就开心的笑了。
狗屁的散尽家财,不到万不得已,武大绝对不可能舍得将兄弟们忙活了数载的产业交给朝廷。
他这是以退为进,他今日做出要破釜沉舟散尽家财支援朝廷的姿态,是为了迎合皇帝的圣意。
他那些话一说话,百官绝对不会再反对北伐,不然岂不是说明他们对陛下,对大宋的忠心还赶不上武大这样一位年轻的县子,甚至还赶不上阳谷的百姓?
而且,武大敢打赌,他要进献给朝廷的十万贯,宋徽宗绝对不会要。
最重要的是,有了今日之事,即使日后他武大上了战场,他名下这些产业,也绝对无人敢碰。
这,才是武大此行最重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