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超能:我在十一维空间轮回 > 第249章 自信之解 上

超能:我在十一维空间轮回 第249章 自信之解 上

作者:落笔生苏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01 09:43:3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提醒:下面有点干,建议速度不要太快!

————

江梦南、张小虾、林沐三人跟着叶鹄鸿,来到岳阳兵洞外面。

虽然不知道是什么情况,但是既然副队长叫到了,他们只好跟着来了。

对于李寻醉的安排,叶鹄鸿虽然觉得有点奇怪,但是队长的安排和拜托,他还是很尊重的。而且在红莲骑士队里面,这样的事情,他叶鹄鸿是最合适的人了。毕竟他以前在南山镇科奇公司做了那么多年的管理。

江梦南他们三个人的问题,归根到底,在于没有底气,不够自信。

这是叶鹄鸿和李寻醉根据他们的过往、背景、经历等情况分析出来的,所以只需要对症下药,让他们自信起来,那么他们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这样的培训任务,拥有多年管理经验的叶鹄鸿,他也没底,毕竟这不是普通的培训,准确点来说,这是一场心理革命。

为此,叶鹄鸿想了很久,除了回顾自己在南山镇当管理人员时的经验,还查阅了许多心理学资料。

“来,坐坐坐。”叶鹄鸿直接席地而坐,并招呼江梦南几个都坐下来,“今天我们来个坐而论道。你们加入红莲骑士队之后,我都还没有跟你们好好聊过呢!今天反正也没什么事,我们就放开点,聊点对你们有帮助的。”

叶鹄鸿也知道,想要他们放松下来,放开聊是很难的,所以他先开口道:“想必你们对我这个副队长了解也不多,我先自我介绍一下吧!我叫叶鹄鸿你们是知道的,在加入红莲骑士队或者西部镇区之前,我是在南山镇的科奇公司里面当管理人员……”

做培训,讲究的是开场,以及迅速建立讲师的权威,然后常用的是案例法,通过案例围绕着里面的知识点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所以叶鹄鸿选择了用自己在科奇公司守了八年的巨蟒的案例,进行开场,既建立了自己培训讲师的权威,也引用了自身的案例,很快就打开了培训开导的良好局面。

只见江梦南三人都带着钦佩和仰慕的表情看着叶鹄鸿。

他们觉得,叶鹄鸿这样的侠士,注定是一个伟大的人物。

“其实,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归根到底其实就是自信心的问题。自信心虽然跟自身实力相辅相成,但实际上也不一定,没有强大的实力,也是能够自信起来,从而强大自己的内心,再影响到自己的实力的。”

“关于自信,我在这么多年的管理工作里面,也算是有一定的经验。今天,我就把这些经验,系统地跟你们讲讲。”

“接下来,我要跟你们讲的内容,可能会很枯燥。但是,只要你们认真听,听进去了,用心去思考,并且进行尝试。我相信,你们的自信心肯定会有很大的提升。”

“这是一场关于‘自信’的剖析。”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当你面临一个困难和挑战时,你总会下意识地退一步:我能把它做好吗?如果出了问题怎么办?

当你在过程中犯了错时,你会感到深深的懊恼跟自责:早知道就不应该掺和的,又把事情搞砸了。

而最终,当你把事情完成了,除了高兴之外,你感到的其实更多是一种惶恐:这件事情我好像没做什么,完全是靠运气才成功的,这种成功真的属于我吗?

这种情况,就是缺乏自信的表现,我们一般把它叫做自我怀疑。长期停留在这种状态里,很容易导向一个负面循环:这种心态,会导致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特别容易想太多,从而加重心理负担,使得事情更容易出偏差;而当事情真的遭遇挫折,又特别容易沮丧、气馁,从而强化这种「我果然什么都不行」的心理活动……

那么,如何才能摆脱自我怀疑,让自己成为一个更有自信的人呢?

许多人对自信有一个误区,认为:有效的自信必须跟出类拔萃的能力相绑定。一个自信的人,他必须首先是一个优秀的人,否则就是自我感觉良好,这种自信是无效的,是值得嘲讽的。

这种想法对吗?其实并不正确。

为什么呢?本质来说,自信其实是一种心理能量,是一种正面的心理特质。它的核心是什么?是你对自己的能力边界有清晰的认识,并且有足够的动机和意愿去付出行动、克服困难、完成目标。它并不需要你有多么出类拔萃的能力。有80分的能力,去做85分的事情,这是一种自信;有50分的能力,去做55分的事情,这同样是一种自信。

实际上,我们要避免的只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高估自己的能力,譬如一个人只有50分的能力,但自认为有70分,那么在生活中必然就很容易碰壁,这就是「过度自信」;另一种则是低估自己的能力,这就会导向自卑。

只要你对自己的能力有足够清晰的认知,那么无论你的能力在什么水平,你都是有资格自信的——你会非常清楚,你付出什么样的努力,采取什么行动,能得到什么样的结果。这其实就已经足够了。

因此,认为自信就必须非常杰出、非常优秀,而一个普通、平庸的人「不配自信」,这其实是一种误区,是被过度追求「优秀」的外在环境和舆论所扭曲的观念。

长期停留在这种观念所营造的氛围和规训里面,会导致一个结果:我们会慢慢把衡量和评判的标准,从内在转移到外在。亦即:不管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不管我擅长什么、喜欢什么,我都必须取得世俗所认可的成绩,这样我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能有资格「自信」。做不到这一点,我就只是一个平凡人,我的自信就只是「自满」,是不应该存在的,应该被纠正。

在这种力量的驱使下,我们会不得不为了争夺「优秀」的名额而不断努力,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只要达不到那个被划定的标准,就会一直活在「我不够好」的压力之下。

这其实就是自我怀疑的根源:我们之所以会自我怀疑,原因就在于,我们把关注点和衡量标准转移到了外界,于是我们跟外界做对比的时候,一直觉得自己「不够好」,从而不断给自己灌输这样的心理暗示:我不应该「自信」,不应该自我肯定,我应该更加谨小慎微,我应该更加谦虚,我应该继续追求更好的成绩……

这就很容易启动我们的「预防焦点」,使得我们在行动的时候,更容易关注到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做错了的地方,从而强化我们的自我怀疑。

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会觉得缺乏幸福感?这可能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反过来,即使你达到了这样的标准,你证明了你比其他人更优秀、更杰出,于是你又拥有了更强的自信——但这种自信是真正的自信吗?其实并不是。

事实上,这种建立在跟他人比较的基础上的「自信」,只是一种变形了的优越感,是一种「我比你们优秀,所以我从心理上拥有一定的特权」的自我满足。比起「平凡的自信」,它所带来的危害其实更大。它会扭曲你的视野,让你停留在自我确认的良好感觉之中,拒绝外在一切不一致的声音。

久而久之,你就很容易停留在这片小小的领地里,故步自封,成长停滞。

真正的自信是什么?是你有足够的勇气去做一些超出你能力范围的事情。即使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面临威胁、焦虑和不确定性,但你发自内心地相信,你是有能力克服困难、采取行动,最终抵达目标的。这个目标可能不是特别高,但它会提升你的能力,发挥你的价值。

这才是有效的自信,也是我们要塑造和培养的品质。

那么,如何培养这种真正的自信呢?

最基础也是最首要的一点,就是把目光从外在转移到内在,更多地去关注「自我」。

许多人会羞于考虑和谈论「自我」,他们的关注焦点一直都在外界,包括外界为自己设下的要求,外界为自己划定的目标,外界对自己的印象和认知……他们会为了取悦外界,满足他人,而不断奔波和拼搏。

但这只会导向两个结果。要么,是达成要求之后的优越感——「我终于证明了自己,终于爬得比其他人更高」;要么,是尚未达成要求的自我怀疑——「我比起其他人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我必须加把劲努力追赶」。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内心真正想做的事情,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我们的激情和动力,很容易被我们忽略,被我们放到更加次要的位置。

这是不利于培养自信的。真正的自信,必须基于对自己充分认知和理解的基础上。因此,你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试着把目光更多地放在自己身上,更多地去关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