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超能:我在十一维空间轮回 > 第275章 陨石来袭

超能:我在十一维空间轮回 第275章 陨石来袭

作者:落笔生苏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01 09:43:33 来源:平板电子书

“警报:您所在的区域,在5小时后将会遭受到N95陨石(本轮共有七颗,直径在18米至80米区间)的撞击,请尽快离开该区域。”

北美的相关地区,所有的天讯用户,都收到了慧眼科技通过天网定位区域发出的以上陨石撞击警报信息,这个警报跟地震警报同属一个预警系统,能够在灾难来临之前发出及时的警报,让人们有时间提前逃离。

德州仪器的全息板、阿尔法的智能手环,也从他们的渠道获得了陨石撞击的相对准确的信息,他们也向用户推送了陨石撞击警报信息。

部分陨石的直径及体积,已经超过了一些小的小行星,只不过形状怪异,才没有被列为小行星。

直径4米的陨石,会在坠入大气层后,一边坠落一边燃烧殆尽。

但是十几二十米以上直径的,就很有可能会对地球的地表造成伤害,如果是落在城市的话,那真的就是一场灾难了。

因为根据撞击预测计算模型计算得出,直径90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光是直接造成的撞击坑,直径就已经长达1160米左右了,这还没算超高速撞击所产生的高温爆炸及火焰,其范围起码是撞击坑的十倍到五十倍,甚至更高,可想而知,这危害程度、伤亡程度是有多高。

用导弹击落陨石的方案也再次被提起,但是双方速度相差这么大,使用速度慢许多的导弹,攻击速度快很多的陨石,几乎是没有可能击中的。再说了,陨石的坠落速度也并不是恒定的,受到大气层的摩擦,陨石的速度也是捉摸不定的,根本无法精确计算。

从收到天讯发出的陨石撞击警报开始,威夷州就仿佛进入了倒计时,进入了一个极度恐慌的末日画面。

美国不是没有想过办法,但是N95陨石群数量多,速度快,根本无法阻拦。美国曾经有一个项目,叫做“双小行星重定向”,他们曾经测试过,美国宇航局发射一个太空探测器,旨在撞击小行星并改变其速度和航向。

这个太空探测器名叫DART,其实它就是一种无人飞船,将它连接到SpaceX火箭上,这样就组成一个航天器。发射撞击用的探测器后,行星防御启动,它展开一种新型的太阳能电池阵列,为其单程(有去无回)之旅提供动力。该航天器大约有一辆高尔夫球车那么大,但它的速度是非常快。

据报道,航天器发射以后将以每小时近 25000公里的速度撞击N95陨石群,企图撞击地球的陨石的速度和轨道。从理论上讲,只要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发现和准备,人类完全有能力将一颗将撞上地球的小行星的流氓转向到发射的小卫星上,从而改变它的轨迹并迫使它远离与地球的碰撞。

但是,他们的“双小行星重定向”失败了。一来,他们没有长久地、持续地在这个项目进行高投入;二来,这个项目的目的,更多是一个将竞争对手引入歧途的作用为主,所以不会取得多大的成就。所以,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螳臂当车,以卵击石。

这是9月3日的清晨,威夷州天空晴朗,远山慵懒,原本是美好一天的开始。

8点07分,那条信息发给了140余万本地居民和难以计数的游客,所有人突入劫中。

人们开始争先恐后地拼命逃离。

威夷州北部主干道H3公路上,大量汽车突然紧急刹车,人们跳下车,向附近隧道疯狂跑去。

惊惶的人们冲进隧道,世界陡然黑暗,暗影中传来隐约哭泣声,有人掏出全息板,亮起屏幕,屏幕上还残留着那条信息。

信息黑框灰字,所有字母全部大写:陨石正向威夷州飞来,立即寻找掩体,这不是演习!

在倒计时的最后,那些没有办法或者还没来得及逃离的人们,纷纷露出了绝望的表情。

有女孩拉着闺蜜躲入卫生间,用床单塞住门缝防辐射;有妈妈把孩子送入储藏室,因为食物或许够他们在废墟活一周。

8岁的男孩被父母放入衣橱,柜门关闭前,他最后听到的是“对不起宝贝,我们正在经历灾难”。

威夷州议会议员,搂着小女儿坐进浴缸,他能做的,只剩祷告。

巨变将至,惊慌的人们发现无处可藏。

咖啡馆内,大量客人钻在桌下;太平洋大学,学生挤进垃圾房中;四季酒店内,人们疯狂冲入地下室,其中包含NBA传奇球星魔术师杰克逊。

无论明星还是平民,所有人的人生一同开始倒计时。

驻威夷州的女记者卡拉,此前报道过核预警,她知道,陨石将在20分钟内飞来,混凝土建筑是最安全的选择,而且要远离窗户,避免直视光源。

她和未婚夫决定开车逃离,然而整个威夷州已陷混乱之中。路边的警车统一闪动红灯,警察茫然无措。

主妇推着婴儿车哭跑,路边超市内是成群结队抢劫食物的人,橱窗里的电视滚落在地,依旧在播放“所有人待在室内,或者趴在地上别动”。

混乱中,有父亲试图将女儿塞入下水道,并不知道那下方全是甲烷。

无数人冲向酒店、机场和隧道,然而冲入后依旧满心绝望。他们试图打电话向亲友告别,通讯随即瘫痪。

华盛顿邮报的记者选择开车去见亲人,然而他在高速上痛哭失声,他的老婆和3个孩子分在三地,他注定要与一些家人永别。

喜剧之王金凯瑞,那天也在威夷州,他拒绝开车逃离,“不想死在车上”。

他坐在门廊,望向大海,选择在最后十分钟,回忆人生奇妙之处和曾经拥有的幸福。

那一天,有人表白被拒,有人说出隐秘,有人放纵,有人顿悟……最后,人们发现,末日到来前,再做什么都是毫无意义。

108岁的美国老兵,曾亲历二战,那一天,他和许多人一样,爬上屋顶,望向珍珠港方向,等待人生最后一幕。

檀香山长天如镜,一架商业客机划过天穹,留下淡淡的云痕。

高尔夫选手罗塞尔,跑到阳台上,等待看陨石飞来,心跳开始加快。

有正在旅游的情侣,所在的位置没有任何的交通工具,收到警报之后,在很可能是生命的最后时刻里,他们选择了紧紧双拥。

生命的最后一刻,能够跟最爱的人在一起,那么也就没那么多遗憾了。

威夷州的西部,那一块区域是天讯警报的重点,警报预测这里很可能将是陨石的坠落点,所有人务必撤离。事关生死存亡,该区域的人们选择了相信,在最短的时间里逃出这个区域。

N95陨石群撞向地球的第一颗陨石,直径为20米,它坠落地表的位置,刚好就是天讯所预测的威夷州的西部。

犹如原子弹的核爆炸一般,那个布满火焰的巨大火球,在坠落地面的那一瞬间,先是掀起了一股强力的气浪,接着高温火焰爆炸从坠落点开始,三百六十度极速扩散,一圈一圈地被燃爆,迅速跟随着气浪的步伐,瞬间蔓延到远处。

光是撞击坑,就已经达到了600米,方圆十公里内,树木、建筑、观景、交通设施、学校、医院、体育馆、公园等等,这些全部都在这一刻,被陨石坠落撞击地表所产生的冲击,化为灰烬。部分没有逃离的人,在极度高温下,在极短的时间内,瞬间消失,灰飞烟灭。这里仿佛…不,这里已经成为了人间地狱。熊熊大火还是肆意地燃烧着,仿佛在告诉世人,一切才刚刚开始。

第二颗,直径更大的具有50米的陨石正在坠落撞击哥哈根市。

第三颗,直径30米,将在3小时后撞击密约顿州。

第四颗,直径20米,将在4小时后撞击威星康州。

第五颗、第六颗、第七颗,正在尾随而来。

全球各地的人,通过卫星拍摄的画面,看到了威夷州西部的人间炼狱,无不惊慌失措,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世界末日,仿佛真的降临了。

恐惧不断在蔓延。

N95陨石群的下一个落点,是太平洋中部。

各国政府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应对方案,很多地方直接启用防空洞,将人们疏散到最近的防空洞里面。

但是很多人心里面都没底,防空洞真的能防御得了爆炸威力是原子弹数倍乃至数十倍的冲击吗?

这个时候,有一群人却得意了起来。

那就是拥有“末日堡垒”的人,准确点来说,是富豪。

这是他们未雨绸缪,又或者钱实在是太多了,提前准备的“避难所”。

如果说,豪宅的“避难所”是为了防范犯罪分子,有些富豪直接将“避难所”建成了“末日堡垒”,连世界末日都想好了应对办法了。

911事件之后,拥有沃尔玛超市的沃顿家族建立了一个足以容纳整个家族的地下堡垒,医疗室、泳池、住房、客厅、影院……陆地上的设施里面都有,并且还有一支手持家伙的守卫24小时巡逻。

2020年时,有个网红通过视频方式介绍了他在“末日堡垒”的见闻,据说这座堡垒是上世纪60年代的核爆炸试验地,后来被弃用,四周是起伏的山丘和农田,一个富豪把这片空地改造成14层的豪华地下楼盘,它的名字叫“生存公寓项目”(Survival Condo Project)。这个“末日堡垒”的大门重达16000磅,约7257公斤,阻挡刀枪火炮肯定没有什么问题,下面每一层都有类似的大门,门门相应,连地震、海啸、病菌都能阻隔。即便“世界末日”,富豪们也不会忘记享受,健身房、游泳池、桑拿房、影院等设施一个不少。负四层有大量压缩食物储藏,里面还有一个温室,可以种植蔬果。还有一个养鱼池,鱼的粪便滋养植物,植物收割可以喂鱼,形成了一个简单的闭环生态系统。

自从911事件之后,对于未知灾难的恐慌,点燃了富豪们“舍财保命”的本能,比起普通人,他们更担心战乱、自然灾害、病毒、电网瘫痪等。所以,他们极度热衷挖地道、建避难所、修堡垒、囤积物资。

比尔·盖茨在2020年就表示,自己早在疫情传播之前就开始在地下室里储存食物。只是不知道,跟老婆离婚后,这笔储存食物是怎么分配的。

2020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一份“世界末日准备调查”中表面,已经有41%的美国人觉得把钱投在末日建筑上,比储蓄或者投资来得划算。

所以,具有“避难所”、“末日堡垒”的人,以及有资格进入这些地方的人,在陨石降临之前,早早就进入到里面进行避难了,特别是那些重金打造的“末日堡垒”,就算陨石将地面砸出一个十几米深的大坑,也不会伤及到他们分毫。

在这一刻,仿佛形成了一个新的阶层,在灾难中显得格外的明显。然而,再强的末世堡垒也只能抵挡一时的灾难,如果是人类真正灭顶之灾的全球性灾难到来,周围人都没了,人类文明瓦解了,再豪华的避难所也只是一座有着倒计时的孤岛,里面的人也只能是苟延残喘。

在灾难面前,有人居高临下,漠视生命;也有人坚守责任,怜悯众生;有人贪生怕死,苟且偷生;有人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也要成全一生挚爱。

北美仿佛进入到了1983年上映的电影《浩劫后》世界里面。

电影讲述了美苏核战爆发后,美国堪萨斯州的遭遇:数百万人立即死亡,数百万人缓慢死亡,社会崩溃,文明终结。

电影引发全民热议,物理学家卡尔萨根提出了概念“核冬天”。

无尽烟尘从满目疮痍的世界腾起,地球绝大地区气温降至零下40℃。余生只有冬天。

《浩劫后》结尾,两名幸存者在废墟相拥而泣。画面陷入黑暗。

黑暗中,有临时广播呼叫:你好?有人在吗?有人在吗?

没有收到任何回应。

1983年,《浩劫后》播出前,曾提前给政府高层放映。

亲历者称,许多政府顾问看完后,“坐在那里就像石头一样”。

总统里根看完后在日记中写道:“这部电影非常有效,使我非常沮丧”。

一年后,他到访中国,在复旦大学演讲,他说,中美应避免如兵马俑一般,凝固在历史的瞬间,凝固在未知的敌意。

我们生活在一个动荡的世界上,中美两国都是伟大的国家,对减少战争危险都负有特别的责任。

我们将继续我们新的旅程,但愿我们一路顺风,永远生活在友谊与和平之中。

温和的季风吹抚全球,一年后,中国四位艺术家创作了和平少女纪念雕像,赠给日本长崎。

日本因此轰动,长崎市民自发组成保护委员会,守护这尊温柔平静的少女雕像。

在二十一世纪之后,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进入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历史环境里面。

世界剧本由此进入轻松段落,凡尔赛的鸽哨伴着钟鼓楼的余晖,柯达胶卷里装着秦淮河的波光,一场场世界杯声浪起伏,一届届奥运会烟花璀璨,我们以为故事就此循环往复。

然而,历史开始换段。

在今天,N95陨石群开始撞击的这一刻,漫长的安逸岁月终结,冰川断裂的声音传来,世界列车驶向下一站。

在重大灾难来临时,人们总是无比怀念那个曾经没有好好珍惜的安逸时光。

当车窗外风雨骤急,我们更期待黄金年代的延续。

期望陨石撞击前的安乐时光能够延续。

而向前看的人坚信:这一切,都会过去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