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灵异 > 永生:弦之结合 > 第二十七章 笔墨中的宇宙相通

永生:弦之结合 第二十七章 笔墨中的宇宙相通

作者:李拾磊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2-01 09:43:4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兰亭布局基本保持明清格局,整个园林布局疏密相间,建筑错落有致。这个把月以来,墨维对小雨呵护备至,对她的了解非常感性,小雨是一个心地善良有着对中华历史文化深厚情怀的人,所以他很愿意和小雨一起探讨相关的文献和历史素材。

来到鹅池,墨维高兴地对小雨介绍说:“王羲之爱鹅、养鹅、书写鹅。鹅池池边立石质三角亭鹅池碑亭这样一个三角亭。亭中之碑上书写鹅池二个字,相传鹅字为王羲之所书、池字王献之所书,鹅字略瘦,池字略胖。父子合璧,成为千古佳话,被人称为父子碑。”

小雨聆听,露出神采,说:“东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王羲之邀集谢安等多位文人贤士在兰亭修禊,写下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因而闻名传世。来感受古代文人墨士的风采是我梦寐以求的事。墨导你会毛笔字吗?”

墨维谦虚地笑笑说,“略知一二,有空我来写一幅兰亭序,送给你。”

墨维继续为小雨介绍:“有一段典故:永和九年,农历的三月初三王羲之他们当时名流在兰亭修禊,他们在酒杯里倒上酒让它从曲水上游缓缓漂下来,如果漂到谁面前停住了,谁就要饮酒作诗,作不出的则要罚酒三觥。活动**有11个人各作诗两首,15个人各作诗1首,16个人因没有作出诗而罚了酒,总共成诗37首,汇集成册称之为《兰亭集》,大家推荐主人王羲之为之作序,王羲之欣然答应,趁着酒兴,用鼠须笔和蚕茧纸一气呵成《兰亭集序》,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小雨说:“书法文化博大精深,可是我们后来的读书人很多也不会用毛笔,时代变了,变得高效冷漠,人们的眼里唯利是图,社会里充斥着物质金钱的**,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是稀有品了。”

墨维说:“小雨,做一个有文化自信的中国人,你也可以。东汉蔡邕《九势》写道,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转笔,宜左右回顾,无使节目孤露。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疾势,出于啄磔之中,又在竖笔紧趯之内。掠笔,在于趱锋峻趯用之。涩势,在于紧駃战行之法。横鳞,竖勒之规。此名九势,得之虽无师授,亦能妙合古人,须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耳。”

小雨惊呆了,墨维竟然能把古文背下来,由衷赞叹:“墨导,你真有墨水,太赞了。”

墨维说:“可是中国的文化永远有人传承,我来跟你说说永字八法的意义吧。”

小雨很兴奋地答应,仔细听墨维为自己讲解。

墨维说:“永字八法笔势要诀永字八法分别是侧、勒、努、趯、策、掠、啄、磔,形象描绘了永字点、横、竖、提、撇、短撇、捺八个点画的写法,集中诠释了汉字楷书点画态势。

永字八法笔势本义。

1、侧:旁也。(旁,斜;倾势。);

2、勒:马头络衔也。(拉缰勒马;拉势)

3、努:(弩)弓有臂者。(弹势);

4、趯:踊也。(跃势);

5、策:马棰也。(马鞭;挥势);

6、掠:夺取也。(拂过;拂势);

7、啄:鸟食也。(啄势);

8、磔:辜也。(车裂;张势)。

这里看出永字八法原意均为用笔的态势。永字八法”非笔法,乃笔势也。笔法是共性,笔势是个性,笔法寓于笔势之中。永字八法透露出的结构,并未规定一定的僵化的形状,而是趋向于顺手书写,这也是八法造出的结构之妙,妙不可言。用自然物象来传达、描绘汉字点画的写法,形象而生动,言简意赅,触发心机,便于理解教益。

1、点为侧,如鸟之翻然侧下;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

2、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

3、竖为努,同弩,如弓弩直立,虽形曲而质含无穷之力;

4、钩为趯,同跃,为跳跃,先要按顿蓄势,后突然跃起;

5、提为策,如策马之用鞭;

6、撇为掠,如篦之掠发,状似燕掠檐下;

7、短撇为啄,如鸟之啄物,速而且锐;

8、捺为磔,裂牺为磔,笔锋开张。”

小雨说:“学习书法艺术要回归到生活经验,感悟自然之理,顿悟天地之妙,因时而变,与自然、天地、宇宙相通,成为书法艺术的有缘人。书法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几种点画的书写方法,而更多的是从点画开始的艺术感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