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诸天武命 > 第九百五十三章 贾蓉:西府过得太悠闲了

不提因为《大运河》的情节,而在听众之中引发的波澜,那都在贾蓉的意料之中。

其实《大运河》这部,他在琏二和通州漕帮帮众发生矛盾的时候就开始写了。

等到津门道台衙门和漕帮缓和关系,一同贩卖晒制海盐的时候,基本已经写完。

之所以放在眼下放出,也是看准了时机。

贾蓉巴不得漕帮和淮扬盐商纠缠得越久越好,可惜淮扬盐商不争气,一个回合就彻底败下阵来。

此时的漕帮,可以说正处于飞速发展初期。

一旦通过贩卖私盐攫取海量利益,那时候再想针对,就不是那么简单容易的事儿了。

眼下,漕帮刚刚掌握了整个大乾最庞大的私盐贩卖体系,同时和朝堂大佬之间的关系,正处于微妙的调整期。

那么庞大的私盐贩卖利益,如何分配让各方面都满意,可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

可以想见,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分配,私下里的争斗和交锋铁定不会少,而且还会相当激烈。

这时候动手,虽然反弹也会不小,却还不至于太过夸张。

可等漕帮和朝堂大佬将利益协调到位,那时候漕帮可以借助朝堂大佬的绝大部分力量,那压力可就堪比泰山压顶了。

从当今的反应可以看出,他虽然忌惮漕帮,却还不至于太过放在心上,有信心将漕帮彻底压制。

各方人等心思各异,可《大运河》的情节推进速度,却是相当之快,丝毫都没有受到暗地里波澜的影响。

因为漕帮追杀,猪脚甚至顾不得让葬身火海的亲人入土为安,便开启了亡命天涯的节奏。

每每到了危险关头,都能引得听众的心,跟着揪紧,生怕听到了不幸的内容。

好在猪脚天赋确实不俗,自身武艺也相当犀利,每每都能在要命的时候,要么绝地反击要么临时突破实力更强。

如此,一年多的逃亡生活虽说苦不堪言,可猪脚的一身实力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放在江湖上那也是一流高手里的精锐存在。

到了这时,寻常的江湖围杀已经不太管用,除非人数差距实在太大,不然就是干不过跑路也是不成问题的。

甚至,猪脚逮着机会还能反杀一波。

听众听到这里,无不为猪脚的武艺提升感到开心。

到了后来,猪脚更是依靠强横武力,终于逃脱了漕帮高手的追杀,可以好好缓上一口气了。

情节到了这里,前期阶段算是彻底结束。

听众们感觉心潮澎湃,跟着猪脚各种心惊胆战,要是身体不好,还真有些折腾不起。

特别是战斗描写相当精彩,猪脚每次的武艺突破,都让他们有种淋漓尽致的爽快感。

那种真实,甚至引起不少听众,兴起了练武的念头。

不说能达到猪脚的程度,就是能够让三五条大汉不能近身,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若是有听众真的开启练武模式,按照猪脚的套路流程走下去,还真的很快就能出效果。

贾蓉的武道修为自然不用多说,他拿出来的东西怎么可能没用?

只是,修为没有达到一定层次,根本就无法从简单的锻炼手法中,看出隐含极深的奥妙。

越是修炼有一定火候的武者,怕是越不会相信里的武艺描写,只以为是作者的臆想。

到了这里,给听众印象最深刻的,除了状况凄惨的猪脚,就是势力惊人的漕帮。

但凡在运河沿岸城镇,漕帮的影响力相当之大,能够动员的人力和物力相当惊人。

猪脚若非跑到了内陆地区,怕是一直都要生活在漕帮的追杀之中,直到哪天运气用完直接被围杀至死。

不过接下来的剧情,就是猪脚如何反击了。

毕竟父母之仇不共戴天,猪脚要是没点反应,听众们的感觉就不怎么美妙了。

而也就在这时,现实里漕帮的反应也来了。

他们直接派人到京城,来寻‘排山倒海’,目的不言自明。

“排山倒海”的身份并不是什么特别隐秘,基本上顶尖大佬都清楚,只是漕帮想要打探到详情还需要一段时间。

朝堂顶尖大佬多鸡贼啊,若是没有足够的好处,想要他们开口吐露实情,那是在做梦。

另外,就是联合背后的官员发动关系和能量,直接禁绝《大运河》继续传播。

漕帮行事,就是这么霸道!

可他们却是忘了,这里是京城,由不得他们放肆。

被动员起来的朝臣,动作也不敢太大,只是利用手里的权利,首先针对那些没有强硬后台的小酒楼和茶肆动手,不许他们继续传播《大运河》的内容。

效果还是颇为不错的,只是也引来了一片怨声载道。

当他们试探着,和京城里颇为出名一些的酒楼和茶楼商量的时候,却是遭遇了相当明确的拒绝。

到了这时候,他们也只敢动用一些官府衙门里的小手段,并不敢真的硬来。

再说了,这样的事情相当犯忌讳,也同样很容易引来京城官民的不满,和他们又没有直接利益冲突,热情和动力一点都不怎么样。

可就是如此,依旧引起了当今,还有内阁大佬们的注意。

“漕帮还真是威风,都将手段使在京城里头了!”

说这话时,当今的语气相当和缓,神色也没有丝毫异常。

可久随当今的戴权却是知晓,当今心中已经起了恼怒。

有些事情,没有看到没有察觉,当今也不会太过计较什么。

可贾蓉写书一事,当今最近特别关注了一下,此时漕帮无论做什么,但凡在京城都逃不过当今的眼线和耳目。

更别说,漕帮行事颇有点肆无忌惮,直接动员朝臣帮忙封书,这就很叫当今不喜了。

若非这次写书的是宁府当家人贾蓉,其他寻常写书人遇到了这样的事情,哪里能够顶得住?

只要一想到其中的关节,当今的心情就好不到哪里去。

戴权对此门儿清,只是矗立一旁默不作声,没有拱火架秧子的想法和动作,那样实在太过明显了。

内阁大佬们,看到了之后并没有任何举动,好像他们就是冷眼旁观的存在一般。

事实上,他们一个个都想在漕帮身上狠狠咬一口。谁叫此时的漕帮风头正盛,是不折不扣的大财主呢。

贾蓉自然第一时间察觉,却并没有放在心上。

《大运河》故事的进程很快,等到情节到了后面,就有漕帮头疼的时候。

眼下气焰有多嚣张,到时候就会有多心慌。

倒是薛家,因为出书一事,已经彻底恶了漕帮,估摸着在打压名单之中,还得提醒一番。

当然,对于薛家这次的表现,他还是基本满意的。

并没有头脑发昏,做出什么傻事,知晓自身的定位就好。

至于薛家在商业上的损失,等事情过去后自然会有补偿,贾蓉可没有过河拆桥的想法。

以后,需要薛家配合的地方不少,只是希望薛家高层,脑子一如既往的清醒。

这次的事情,到眼下并没有波及到隔壁西府。

那边,一如既往的歌舞升平,日子好不悠闲自在。

话说,政二老爷作为通政司副使,竟然也没有任何察觉,就这政,治嗅觉,真心叫人无语。

要知道,但凡漕帮超清楚‘排山倒海’的底细,绝对不会轻易放过贾蓉这个始作俑者。

可能不敢在京城使用江湖手段,但是动员关系密切的朝臣弹劾,那是肯定的事情。

到时候,作为京城贾家最重要的分支之一,西府不可避免会被牵连进去,若是一点防备都没有,到时候可就要出问题了。

贾蓉却没有主动提醒的意思,有时候觉得,是该借外人的手,敲打敲打西府一番了。

别光想着分润贾氏宗族崛起兴旺带来的好处,却是一点义务都不想尽,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他倒是听闻,老太太和府里的一干夫人们,很喜欢听《大运河》的新奇故事,不时还发表一下感言之类的。

难道她们就没想过,去信找在通州当官的琏二问一问?

还有,琏二当初和漕帮分舵发生矛盾冲突时,老太太她们应该都清楚才是,怎么也不问问后续结果如何?

若是漕帮真有里那般势大,会不会反手过来报复?

显然,她们并没有这样的意识,《大运河》只是一种消遣罢了,根本就没怎么放在心上。

西府如此姿态,贾蓉自然不好随意开口,打扰老太太她们悠闲自在的日常。

有时候,真感觉挺好笑的。

他一个域外强者,为了贾家忙碌不停,反倒是贾家真正的高层,却是对家族发展不怎么热衷。

红楼故事里有介绍,老太太喜爱热闹,府里几乎三天一小宴,五天看一场戏,加上贾府美食名气极大,那日子过得真心不要太美。

估摸着,凤凰蛋受到了老太太所在荣庆堂氛围的影响,这才一门心思往富贵闲人的路子上跑。

话说凤凰蛋,自从主修杂学后,在族学的日子好过多了。

他也是个记吃不记打的性子,年纪又正好处于十二三岁喜欢闹腾的时候,经常出门会友,顺便喝点小酒见识一番青楼楚馆的美人姿态。

一来二去,倒是和同样喜好的冯紫英和卫若兰等族学同学混熟了。经常在一起厮混。

贾蓉可没心思打听这些,都是秦可卿帮忙收集了外头的信息,然后在休息或者吃饭的时候提了一两嘴,这才知晓的。

秦可卿作为宁府当家夫人,能够接触到的消息渠道还是有一些的,特别关注贾氏宗族族人的动向,这不就知晓了凤凰蛋的一些行踪。

主要是,凤凰蛋竟然喜欢往京城出名的青楼楚馆跑,而且还很受哪里姑娘们的喜欢,传到秦可卿耳中自然记忆深刻。

这厮在诗词歌赋方面还是有些天赋的,高档青楼楚馆里的姑娘们,个个文化素养不弱,有的甚至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喜欢有才华的才子那是很正常的事情。

要不是素材不少,那些专门依靠写生存的落魄读书人,怎么可能喜欢写青楼花魁和才子的故事,偏偏读者还爱看。

好在这厮脑子还没彻底糊涂,并没有夜宿青楼楚馆的事发生,只是风流才子的名声却是慢慢出来了。

也就是政二老爷很少去这样的地方,不然凤凰蛋少不得要享受几顿家法侍候。

说起政二老爷的家法,凤凰蛋似乎去了族学之后,几乎没有再享受过了,可以说族学绝对帮了他大忙。

只是他这样的表现,除了老太太和王夫人像是被施了**咒一般,一如既往的看重之外,不管是在族学还是在政二老爷心中的分量,都下降了不少。

族学先生不是没有和他交流过,只是效果不大,几次三番之后也就没有多费口舌了。

一些洁身自好的同学,自动自觉和他疏远了关系,当然也有不少同学主动凑了上来。

和西府老太太差不多,凤凰蛋的日子那是相当惬意的。

甚至,听秦可卿的转述,这厮已经和忠顺亲王府里的蒋玉涵勾搭上了,就是不清楚关系到底有多亲密?

当然,凤凰蛋的事情只是茶余饭后,以及休息时候的谈资罢了,贾蓉并不是很在意。

毕竟,人家可是来红尘享受荣华富贵的,自然是怎么逍遥自在,怎么舒服怎么来。

他眼下关注的,除了《大运河》引起的反响之外,最重要的依旧还是盯着族学这边。

族学到现在,已经培养出了两位举人,虽然比之那些书院肯定大有不如,可是放在开国勋贵圈子里,可就是相当了不得的事情了。

别的不说,最近贾蓉参加开国勋贵家族举办的宴席,总有勋贵大佬提到贾家族学,露出一脸羡慕神情。并表示会派遣更多族中子弟附学,试探着询问能不能得到更多名额?

贾蓉自然表示没有问题,不过一个家族的名额还是有限制的,这一点却是不容置疑,得到了勋贵大佬们的一致肯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