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青蛇:从气运化龙开始 > 第一百七十八章 散修盟的坊市

练好丹药。

方言将出炉后的丹药递给散修,不无炫耀的意味,道:“十足的成丹率,您给咱三份药材,咱就还你三炉丹药,品质有保障!”

散修惊喜的接过丹药,默默的算了算时间, 三炉丹药,用时不超过两个时辰,简直就是宗师级别的手艺,捡到宝了,点头哈腰的道:“谢谢大师!”

随后,话锋一转。

散修道:“这价钱怎么算呢?”

方言语塞, 挠挠头皮,试探道:“要不……您给一份半的价钱?”

散修想了想,觉得这样不错,毕竟是自己捡了大便宜,便递给方言相应的灵石。

方言接过灵石,想了想,觉得这东西对自己的作用不大,还给散修,说道:“还是拿相应的物资来结账吧!”

散修也没多想,这里的规矩就是这样,可以是以物换物,也可以是拿灵石结账,全凭个人所需,又拿出来几种药材,递给方言:“这是我尚未凑齐的聚灵丹药材,大师您看……”

方言想了想,最终还是选择收下,炼丹药材这玩意儿和普通的药材不一样,讲究的是灵气是否充足,不能一概而论。比如说, 一株百年分的山参,在世俗已经算是极品药材,如果拿去炼丹,其实作用一般。但如果是在灵气充沛之地,只要其长成,便可拿来炼丹,成丹后效用甚至还高出不少。这便是为何那些宗门都喜欢在洞天福地设立山门的缘故,为的其实就是占据修炼资源。

而且,如今方言在俗世之中生存,能不能凑齐全看缘分,少了宗门的物资供应,只能自己想办法,否则连小弟的工资都发不起,经常需要用符箓和别的代替。

其中,特别是五只小鬼,它们对魔物血液练成的三种丹药不太感冒,毕竟没有实体,还是很需要养元丹或者聚灵丹之类的丹药修炼,平时给它们发工资,都是些符箓和小法术之类的, 别的鬼还好说,方克宁这位千年老鬼,可有些不太看得上眼。

于是,为了小弟们考虑,方言收下药材,道:“行吧,虽然价格低了点,全当是给你的优惠,下次记得多介绍几桩生意给小店,但你记住,本店只收取物资,不收灵石。”

散修点头哈腰的离去,看样子心情不错,出门时脚步轻盈,嘴里还哼着小曲儿。

方言听着这曲儿却忽然笑了起来,因为这是前一个月自己写给青楼茶坊和酒肆的新剧目,叫作倩女幽魂。

如今,既然能够在这样最底层的地方流行起来,说明那部剧,火了!

想到这,方言突发奇想,觉得可以弄一个戏剧入基层的活动,具体操作流程,可以参照前世的露天电影。

无论身份,只要能交一块灵石,或者是一株药材,甚至一块矿石之类的,都可以来看,积少成多,不外如是。

而且,参演的人员可以用那些还在学习的学员,全当给他们一个锻炼的机会。

这样一来,还能刺激消费,让大家都到自家的产业楼里去看看。

简直好处多多。

想到就做,这一直以来都是方言的风格,瞧了瞧外面的天色,还是晌午过去没多久,属于青楼里没多少顾客的时间点。

方言便对几位小弟道:“我出门一趟,去楼里交待一些事情,你们看好店,有生意上门就接,特别是炼丹的,通通都接下来,等我回来再炼。”

那么多青楼,方言当然不可能每一间都去。

去到最大的那间,找到管事的,交待了一下自己的想法,让他拿出个具体的章程,便自顾自的开始去查看学员们的练习情况。

其实也就是例行公事而已,说到底自己也就是个小股东,谈不上什么权力,负责一些小事情还好,若真的是大事情,还要和张晓刚商议着来,毕竟这是人家打下的基业,再者说,这里的员工也不一定就会听自己的,权衡利弊之下,方言很清楚自身的定位。

离去时,管事的跑来告知方言,或许可以将那些白日里在茶坊里头说书的还有讲相声和实习的演员学员们先抽调出来,选在夜晚的时间,去访市里巡演。

这么做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主要是夜里茶坊没啥生意,大家都去光顾青楼酒肆了。

当中管事的说到的访市,其实也就是字面意思,是散修盟对基层修士所在区域的某种管理制度,这一点和前世古代时期的访市制度很像。

“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

前世的春秋战国时期,坊市制度其实就已经逐渐形成,所谓“匠人营国,方九里,左祖右社,面朝后市。”说的就是访市的城区居民管理制度。而到唐朝时,便已呈现一派“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的景象。唐朝坊市制,表面上看是对商业的集中和维护,实则是限制了商业的发展,将其拘泥于市这个封闭式的空间。

如今,散修盟的访市, 和唐朝时期的访市制度,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中心思想,是限制那些底层修士的发展。

散修盟由于修炼资源的日益紧缺,那些生活在上层社会的贵族修士,为了防止底层修士进阶成社会的上层,与他们夺取修炼资源,便想出了这么个法子。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唐朝坊市制将坊和市严格划分开,高墙外,是气派的街道成荫的老树,高墙内,则是层台累榭错落有致的房屋。坊内制度严格,唯有王公贵族和朝中大官才有资格将门对着大街开。也有些特殊的坊如平康坊,它主营业秦楼楚馆,纵使在晚上,也会听到才子佳人浅吟低唱。

因胡商聚集,故平康坊中也可见带有异域风情的胡姬。坊内夜禁制度不严格,故夜晚时分,平康坊内红烛高照,充斥着欢声笑语。崇仁坊是住宿中心,此坊四通八达,西面是皇城,东南方向是东市,南面则是平康坊,自古便是赶考才子落脚之处。

不同的是,前世长安城内虽繁华昌荣,其制度却非常严格。

《唐会要》中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越官府廨垣及坊市垣篱者,杖七十,侵坏者亦如之。”

中午时分,两市击鼓三百下,店铺才能开始营业。日落前七刻,敲锣三百下,店铺必须关门,两市大门随城门坊门一同关闭。

除此之外,那时候还有宵禁制度之类的,由于过于繁杂,会占用较大篇幅,就不再一一叙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