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五百三十六章 金龙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五百三十六章 金龙

作者:午后方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09:48: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秒记住【供精彩。

郑朗出了皇宫,心中暗自发誓,以后无论如何,再也不授这个小公主的字。

想抽自己的嘴巴,皇宫本来就是世间最黑暗的地方,自己干嘛一激动,弄出一个守护骑士。

回到家中,家中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

江杏儿说道:“要么官人,奴陪你一道去契丹吧。”

“杏儿,你们谁都不能陪,一陪我有亲人在,反而会分心。不但你们不能陪,即便朝廷下诏书,让你们去契丹,你们也不奉诏。”郑朗说道。这是必然的事,契丹肯定会这样做,估计朝廷多半不会答应。可有这个贾昌朝在朝堂,就不大好说。想到这里,写了一封信给吴育,隐晦地将此事点出。诸位相公当中,只有吴育敢与这个得宠的贾昌朝斗一斗。

写完这封信,又写了一封信给夏竦。一个人不怕,就怕两人联手。夏竦智商远远高于贾昌朝,说贾昌朝是狼,那么夏竦则是狈,这两人联手,威力无穷。直接不客气地说他做得太过头,当初君子们对你弹劾过份,你做得更过份。但做过了,便当它过去。一了百了,君不可以再犯错。你颇有吏治之才,有这个智慧,将它放在治理国家上面。

不亢不卑,隐隐在示好。

至于其他人,倒不用担心的。陈执中虽与贾昌朝走得近,不会坑害自己。

又安慰了几个担心的母亲。

赵祯在皇宫宴请群臣,观元宵灯会。

席间,请了契丹四位使者,正常情况是四位,契丹太后萧耨斤两位,辽兴宗两位,一个是契丹使者,是正使,一个是汉人使者。是副使。国母两位使者是怀化军节度使耶律洞、崇禄卿石右,辽兴宗的两位是昭德军留後耶律宜、少府监韩运。

韩运便是韩德让的族孙。

韩德让受宠一生,他在临终前,萧太后与辽圣宗母子亲自在床边服侍。喂水端尿,死后,谥号文忠,赐尚书令,建陵于乾陵(辽景宗与萧太后合葬之陵)边上。于是在阴间辽景宗就责问道,媳妇,你怎么让这小子躺我边上?萧太后答道。没办法,我和他睡觉睡成了习惯。辽景帝在阴间大喊,苍天大地啊,我这绿帽子是没法扔了。

然后瞪大眼睛盯着阳间看,自己这个红杏老婆在世间管着,儿子不敢动弹,老婆一死,儿子会替自己出一口恶气吧。喽。没有,继续善待。儿子不争气,再到孙子。喽,还是继续善待,辽景宗在地下气得大口喷血。

这是笑话,真实用意,是利用韩家的影响,继续拉拢幽州汉族百姓的民心。

见到郑朗,几位使者上前行了一个大礼,耶律宜含糊地说道:“谢过郑相公。”

被西夏人杀蒙了头,至今未反应过来。弄得四位使者出使宋朝,脸上都感不到光彩。不由地腰低了三分。

“你我两国乃是兄弟邦和,出手相助,是谓必然,勿用谢,”郑朗淡淡地说。

坐下不语。

赵祯问道:“郑卿,你何时出使北朝?”

“稍过几日。北朝讨伐西夏,我朝当贺之,臣愿做贺伐使出使北朝。”

“元昊狼子野心,忧乱两国边境,我朝兵力怯懦,为防边患复生,卿屡在缘边树功,回朝后正好过了丁忧,当替朕掌管西府,精兵强将,以备边患。”赵祯就在这里将这个话题揭开。

诸位大臣长松一口气。

一直在猜测,郑朗能不能平安回来,这很不容易的。

回来后会授予何职,不管怎么说,若是东府首相,未免过于惊世赅俗。若是西府首相,虽是首相,地位仅相当于伴相,也能勉强凑和。

也是说给契丹人听的,他一回来便是西府首相,你们契丹用什么封赏郑朗,当真不顾一切,授于郑朗晋王,尚书令,入朝不拜,上殿不趋。即便契丹敢授,下面的权贵也会闹翻了天。但开始时,契丹君臣肯定想办法拉拢,善待必隆于宋朝。关健是后面,郑朗不肯降之后,契丹会怎么做。

贾昌朝睁开眼睛,朝郑朗身上瞅了一眼。

郑朗上书后,两人矛盾已经公开化。

这时,郑朗差的是年龄,而不是资历,论资历也许不及晏殊与杜衍他们,可不比贾昌朝差,即便陈执中与郑朗相比,也不过就那么一回事。

郑朗性子淡泊,还是没有公开树旗,否则此时他身边已经环绕了一群人。

直接火拼,贾昌朝未必能占上风。

郑朗也不客气,他回以一眼,两人眼神在空中交接,似乎闪过一道光亮,不约而同将视线转开。可有许多人看到了,宋朝冗官越来越重,赵匡胤时能上朝入奏的官员只有两百余人,而到赵祯时,大朝会或者这样的大型宴会,能达到一千多人。而非是后来电视上看到的那样,稀疏的几十个人,便是朝会。即便小朝会,也有好几百人。一到大朝会,人头攒动。一眼都望不过来。

有的人地位高者,无所谓,管你郑朗或是贾昌朝,但多数人不敢这样想的。两人在空中对视,很多人动了心思。赵祯仅是一笑,他也没有排斥,反而更能明白郑朗的心里活动,非是为了权位之争。除非他决定实施樊楼宴的种种策略。不实施,对权利郑朗未必有多看重,他不服的是贾昌朝的一些做为。是君子嘛,难免的。

宴罢,赵祯率群臣上宣德门上看灯会。

风调雨顺,国家太平,终于京城元宵节又恢复了盛世时光,热闹无比。

赵念奴不知从哪里挤出来,走到郑朗面前,盈盈施了一个大礼。大臣也不以过,郑朗之所以去契丹冒险,也是为了这个小公主才答应的。

但是赵念奴说了一句话,使郑朗脸色变得惨白惨白的,她施过礼后,伸出小拇指。小孩子的玩意,郑朗不知道,于是伸出小拇指,拉了一个勾。赵念奴拉勾的时候低声说:“郑相公。我谢过你了。”

“殿下不用言谢,这是臣的本职。”

“我决定了,我只收你一个守护骑士。”

郑朗很雷,大半天才说道:“殿下。错也,这天下所有的臣民都是殿下的守护骑士。”

“他们,我才不要呢。”

郑朗想从宣德门逃走。

幸好骑士的种种传说在西方才开始流行,没有后世影响之广,否则凭借赵念奴今天之言,还不得让多少人喷口水。

确实也是一懂半懂的,赵祯以为好玩。看着灯山说:“你在杭州是怎么弄的?”

过了很久,能将真相揭开一部分。

而且做为一个大臣,也不能披上装神弄鬼的名声。郑朗还有自己考虑,不能显得神通广大,高,必催之,容易被人做文章,于是答道:“只怕时间来不及。”

“试试看。今天朕与民同乐,看能不能抢出来。”

“喏。”郑朗吩咐人手,好在皇宫本来就有许多羊皮。除去毛,再用刀刮薄,减轻份量,人手也不愁,主要就是时间太紧。郑朗指挥着几百名侍卫与宫人抢制,诸位大臣兴趣勃勃,不顾灯会,反正明天也能看到,一起围过来看。一会儿,一个庞大无比的热气球扎好。但不是圆形的,里面用竹篾扎成一条盘龙。长龙威武,也能扎出来,可时间紧,来不及,也不易把握平衡。然后将热气吹进气球里。

郑朗找来一个大扫帚。在两个长条上写特大的字。又扎了一些彩帛花,工匠在金龙上刷上金彩。渐渐气球膨胀起来。又派人在下面制了一个吊蓝。不过这一回没有用布将吊蓝盖住。以前盖是刻意盖的,不让百姓看到,好气那些大和尚们。这一次不必,让百姓公开观看。好在宋朝对高度不是很讲究,否则樊楼都不会高过皇宫的建筑。让士兵上吊蓝,也不会有大臣弹劾。

郑朗说道:“普通物体受热膨胀,重量会减轻,包括空气,所以孔明灯能飞上天空。于是臣想,若是足够庞大,会不会能将人载上天空,就有了这个物事。”

古人往往认为空气是虚无的,经郑朗再三解释,已经有人开始相信空气也是一种物质,只是看不到。

弄了一个多时辰,才将它扎好。

郑朗说道:“那个侍卫敢上去?”

一群侍卫面面相觑。

郑朗说道:“不用怕,它很安全的,下面有绳子系着,只怕密封性不强。即便透气,它本身里面便是气体充塞,下降速度也很缓慢,对人体不会产生伤害。”

“哦,”赵祯好奇地看着这个蓝子。

“陛下,无论再安全,陛下不可上,否则明天两制官员能将臣的家也掀翻了。”

言臣一起翻白眼,吴育不是言臣,直接说:“陛下,是不可。派一侍卫凑兴即可。”

然后冲郑朗狠瞪眼睛,这个东西本来就不该出现在皇宫,你也是胡闹。

郑朗拈须不能作声,心里想,刚才你还不是看得津津有味。

但绝不是胡闹那么简单,这是开拓人们想像的翅膀,一旦宋朝从旧有的学问里拨出来,钻研科技,以宋朝的智慧,对学问的进取责问精神,科技进步会很快的。

最后一个从西北战场上下来的侍卫说道:“陛下,请准臣上去。”

外面的百姓已经吵翻了天。扎的时候看不到,但充进热气,渐渐膨胀起来,高大的身影从宣德门冒出,只看到一条巨大的金龙在宣德门后翻舞,不知道什么东西,一起往宣德门挤。连开封府维护秩序的衙役也推不开百姓,嘈杂声都传在皇城内。

赵祯说道:“你叫什么名字?”

“禀陛下,臣叫石彬。”

“石彬,朕许你登。”

“喏,”石彬开心地登上吊蓝。

其他的侍卫放绳子,气球越升越高,边上还闪着几十枝巧妙安排的巨烛,就象一条金龙从宫中升向天空,到了十几米高的高度,石彬依吩咐将两幅长轴放下,上书八个大字,大宋无疆,吾皇万岁。

老百姓搞不清状况。一起伏下来,山呼万岁。

四个契丹使丹瞠目结舌,赵祯则是在微笑,小小的满足了他一下虚荣心。

赵念奴一手牵着赵祯。一手牵着郑朗的手,郑朗摆了几次摆不开。感觉到小手的温暖,他手心却在冒汗。赵念奴却不觉,连其他大臣也不觉,只是紧张地看着天空。

金龙越来越小,绳子也到了尽头,不再上升了。至少此时高度有七八十米,石彬又依照吩咐,在上面放下宫女扎的彩帛花。一朵朵帛花从空中落下来,五颜六色,下面百姓再次响起万岁的山呼声。

有人哄抢彩花,赵念奴也去抢,郑朗手了一口气,立即离赵祯远远的。但有一些别有用心的大臣看到这一幕。没有往歪处想,一是对郑朗品德的相信,二是赵念奴在深宫中。就是有啥的,郑朗能进入深宫胡作非为吗?可是这代表着他与皇上那种默契的关系,有的人喜之,有的人忧之,有的人在胡思乱想,左右彷徨。

彩帛花放完,郑朗说道:“陛下,可以让他下来。”

到了上面气流急,不怕漏气,就怕为了热闹呆得久。边上安放的巨烛火焰被风吹到羊皮上,将羊皮烧着,那会出事的。

将绳子放下来。

赵祯好奇地在石彬身边走来走去,问:“石彬,在上面看到什么?”

“陛下,看得很远。京城满城张灯结彩,气势壮观,还有人,很小,就象蚂……”蚁字不敢说,岂不是皇上也成了蚂蚁,改口道:“就是远处看不清楚,若是白天会看得更远。还有,上面风比下面大,略有些冷。”

赵祯又好奇地走来走去。

包拯进谏道:“陛下,此乃玩物丧志之术,若是元宵节偶尔把玩可以,若是在上面生起兴趣,终是不美。”

“是,包卿所言很是有理。”赵祯清醒地让下人将气球重新拆去。

郑朗也没有吭声,包拯虽说得重,但也不能不防。如果帝王将精力用在这上面,会很危险的。

大家高兴地散去。

回到家中,樊月儿也在,她高兴地跳起来,问:“郑相公,这是你发明的?”

“是啊。”

“那个杭州……”

“杭州那件物事原理与这个差不多。正是它的升空,将巨幔吊起,否则巨幔怎么可能腾空而立?”

“朗儿,你不该亵渎佛祖,不然为什么你到现在还没有儿子。”四娘说道。

“四娘娘,我没有亵渎佛祖,若是佛祖在意,相反,还会嘉奖孩儿。国家需要老释,但是真正的老释,不是那种寄生虫。”

“什么寄生虫。”

“四娘,这样吧,孩儿明天陪你们去相国寺进香如何?”

郑朗还是挨了一些口水,元宵节这一样新奇的东西,吸引所有京城百姓注意,因为轰抢拥挤,又踩伤了十几个百姓,幸好是皮外伤,于是有的言臣进谏弹劾。

郑朗老实的承认错误。

不过言臣也亲眼目睹,郑朗“错误”不严重,既承认了,也没有再追究。

契丹四位使者返回,郑朗再次进宫,与赵祯交谈了好一会儿,才说道:“此次出使,不仅臣要平安回来。”

赵祯重重点头。

郑朗又说道:“还有,臣也想细致的看一看契丹的具体情况,特别是幽云十六州。因此,臣会与之虚与委蛇。臣写奏折回来,若是有三个之字最后一撇拖得很长,那封信即可相信。若没有,请勿相信。即便是臣的笔迹,也是托辞之言。”

“准。”

随着郭逵与张海带着一百名侍卫来到郑府。选择郭逵是郑朗主意,有勇有谋,也是未来朝廷的重将,不收复幽云十六州罢,收复也要等很久,那时候狄青他们会一一故去,只有郭逵还活在人世间。还有郭逵救过契丹皇帝的命,这份情义也在,去契丹说不定会派上用场。

张海是无义之举,听闻郑朗出使契丹后,为表示感谢,写了一份信,亲自要求前往契丹,保护郑朗安全。郑朗犹豫了好久,最后答应,并且让他选了几个同伴,但是有要求的。在军营里没有受到委屈,不然对宋朝忠心度不够,品性不算太恶的,重视义气。不贪图富贵荣华,人要机灵。让张海自己挑选。

之所以如此,一是张海是草莽之辈,不拘于俗礼,到了契丹就需要这种变通之人。二也是让大家反思,所谓的民匪,他们有多少是真正想做匪徒的?只要官府不逼迫。不逼上梁山,他们依然还是良民。

不但张海,连郭逵也命令他挑好人选,一有武力,二机灵,三需会变通,四头脑灵活。甚至数代出身忠良,这才能入选。

对此郑朗很慎重的。他绝对不想做苏武。虽忠烈,太凄苦了,不符合他的想法。正月二十。郑朗出发,赵祯亲自将他送到宣德门,再三的叮嘱,说道:“郑卿,要小心哪。”

“放心,陛下,臣这些年受陛下宠爱,无以回报,唯求尽心尽职,过得有些苦。这次去契丹。就当放松享福一段时间。”

几位宰相哑然失笑。

虽笑,可这一句也让大家感动,赵祯眼中闪过一丝晶莹,艰难地说道:“去吧。”

又对一些跃跃欲试的大臣说道:“你们若想送,便送,朕准之。”

张方平等人正等着他这句话。

许多大臣亲自从各部走出来。将郑朗送到长亭外。

郑朗站在长亭里,看着诸位大臣,说道:“我这一去,会有很长时间,诸君,当今陛下仁爱圣明,对大臣份外优柔,这样的主君千百年也碰不到一次。你们更应奋发向上,使宋朝强大,真正的万寿无疆。”

说着,一抑脖,将一杯水酒喝下。

张方平说道:“行知,来,你坐下。”

说着,从旁边拿出一个古琴,奏的不是白雪,而是阳春。在场的人一起额首,如今郑朗与范仲淹隐然为君子的两大首领,不过范仲淹更高洁,更望而生畏,是昆仑山上的雪,洁白无瑕,虽好,终是盛气凌人。郑朗而不是如此,反有许多瑕疵,但总的来说,道德高度也是无几人能及,性格温和,平易近人。德操上虽不及范仲淹,可更容易让人亲近。

“谢过安道兄的阳春,”郑朗大笑。

又与崔娴、江杏儿,几个娘娘,两个女儿告别。来到樊月儿面前,樊月儿低声说道:“郑相公,妾身等你一辈子。”

“虽长,但不会让你等一辈子,”郑朗也低声窃笑道。

此时长亭不但有诸多大臣,还挤满了百姓。闻听郑朗出使契丹,十分凶险,无数百姓自发前来送行,场面十分壮观,郑朗一拱手说道:“诸位臣工,诸位父老乡亲,在下谢过各位相送。”

说着上马,一路远去。

没有走河北路走,而是选择了河东路。

要看看契丹的幽云十六州,就得先看西京(大同),必须从雁门关进入契丹境内。

到了雁门关,张亢迎了出来,他是郑朗包养的武将,对郑朗此行格外关注,言语多有担心,郑朗低声说道:“季阳兄,勿用担心,那个契丹皇帝十分软弱,好是好,但过份软了,便容易受人欺。”

不但辽兴宗,赵祯也是如此,所以一辈子活在大臣折磨之中。

张亢想到契丹小皇帝在西北的种种,也哑然失笑。

郑朗从雁门关城头上看着关外时断时续的残废长城,说道:“况且此行,我心中还有一个梦想。”

他看的就是契丹领地,什么梦想就不用说了。

张亢说道:“当年太宗做得太急,不然徐徐经营山后九州,幽州早迟指日可得。”

宋太宗北伐时,曹彬主力军团攻破固安,再夺涿州,将涿州城契丹守军全歼。但由于等候其他两路军队,于是驻扎于涿州城,失误了战机,让幽州做好防御准备。中路田重进挺军飞狐径,于野外大败契丹军队,破飞狐关,灵丘契丹军降,攻至蔚州城,蔚州一日被破。最强的攻势还是潘美与杨业的西路军,在寰州城外与契丹大军会战,一战便破之。大军北上,契丹军队望风披靡,朔州守军投降,应州守军投降,云州守军虽顽强,最终也被攻破。燕山后九州已为宋朝得到一半。若是那时候停止进攻幽州,转向虚弱的燕山后九州,山后九州必然全部攻下,再对幽州产生环型攻击趋势,幽州未必能表面那么顽强。幽云十六州便可以收复了。

郑朗摇头,说:“未必。”

且不说当时大家都产生躁进的情绪,指挥上有郑朗与张方平所说的种种失误,仅是一个宋太宗,一个曹彬,便会害死人。人称曹彬乃宋朝第一良将,错也,夺后唐水到渠成,曹彬除了安抚百姓有功外,并没有表现出多少军事上的亮点。若是将潘美与曹彬换一个位置,也许还好一点。只要是曹彬与宋太宗在指挥,什么山前山后的,一样。

没有多说,毕竟牵连到宋太宗,说话得小心一点。

与张亢再次惜别,拨马出雁门关,没有多做停留,雁门关很快成为天地间的一个黑点,一行人终于进入契丹境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