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八百五十七章 克星(上)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八百五十七章 克星(上)

作者:午后方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09:48: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秒记住【供精彩。

“不多,指挥的人是谁?”

“天都山指挥主将是梁乙埋,赏移口指挥的主将是李开泰。”富弼答道。他身为西府枢密使,有一些权限,仅是知道有一些高级斥候深入到了西夏内部,并不知道具体的名单。不知道,只看战绩,李开泰表现很优秀的,从磨脐岭一役,再到赏移口保卫战,可圈可点。

郑朗一听这两个人更放心了,道:“彦国,不勿用担心,不要破坏了今天气氛。”

说完继续招待宾客。

富弼急得干瞪眼,富弼有富弼的想法,郑朗有郑朗的想法。庆历战争,元昊最多出兵十几万之众,宋朝名义于陕西布兵三十多万,实际不能凝聚在一起,定川寨一战,已经是超级战役了。生生将西夏差一点打得国破家亡,宋朝也因此一战,财帛耗之一空。十五万兵士,对于以前来说,已经是军队数量的极限。

富弼怎能不着急?

郑朗想法不同,十五万人不算什么,对于梁氏来说,后来经常用兵二十万三十万。这是一个极其凶狠的女子,原来郑朗也以为会动兵二十万以上。看来去年的旱灾,西夏国内有些艰难,否则就不会仅是十五万。

二十万与十五万有区别的。

与史上相比,章楶大捷,第一乃是士气,第二是将领与兵士多经过战争考验。现在是短缺了,但武器更犀利,自己利用中书与三司之便。提供了足够支援,军中多名将,再三地裁减兵士以及兵役与差役,大修水利,提高了百姓的信心,还有……李开泰。

后者远远将前两者不足弥补过来,再说,郑朗胃口虽好,还没有指望将这十五万西夏兵士一起留下。

仅是痛击,足以能办到。

茶过三巡。郑朗将两个亲家喊来,皆是中资官员,与他的岳父两个舅哥很相似,说作为,真的没有什么作为,能力也。胜在谨小慎微,为官没有大恶,也爱护百姓。类似大多数宋朝官员,若没这次联亲。多半默默无闻于历史长河中。靠资历,李道迁任光化知军。不过改制后光化军并入襄州,又改为襄州通判。赵炳也因资历迁为海州通判。

说不沾光那是假的,只要没有大过,不看僧面看佛面,能混一个知州,说不定还能混一个好的大州担任知州。有好的一面,必然有坏的一面,宋朝言事自由,言到最后喜欢瞎扯八拉。拉到最后就喜欢牵连。自己三波改革,委实得罪了许多人。盯自己的人估计真的没有,毕竟声望政绩皆有了,不过难免会盯上两个亲家。再者,郑朗也担心害怕他们攀上这门亲事,洋洋自得。

淡淡地谈了几句。

这些年虽没有大功迁上来,也没有大过贬下去。也不易的,说了,多半会意的。

两个亲家拘束地不停点头。

郑朗又说道:“襄州与海州都是一个好地方啊。”

赵炳道:“襄州是好地方,浕水、白水、泌水、白河、汉水诸河交会。水利发达,但海州哪里好?海潮时间泛滥成灾,百姓流离失所。”

李道摇头道:“非也,襄州是好,可是朝廷多次兴修水利皆在邓州以北,要么江东,襄州始终未拨款项下来,百姓自发的水利,零乱,见效缓慢,官府还难以治理。”

“纵然不好,难道还差于当初太平州的一片湖泊沼泽?”

“郑公,我们那有你的吏治之力?”

“这样想就错了,例如襄州,六县一军,面积比杭州还要广大,河流发达更胜于杭州,可农可商,可户数只有六万有偶,就是一个小小的太平州,如今也有了六万多户百姓。两者的面积,最少相差三四倍。这就是空间,空间越大,越有作为。当初我前往太平州,朝廷给了多少钱帛?但官府能组织百姓。只要官员有作为,自古以来的中原要郡,何至于沦落到连一个太平州都不如的地步。再说海州,长江多带泥沙而来,陆地向大海蔓延,多处海滨之所,海水不深。象福建路那样,圈一圈就是良田。朝廷最紧缺的就是耕地,民以食为天,能拓出耕地就是政绩。所以我看这两地,认为它们都是好地方。”

点拨的就是这两句话。

当然,他们头顶上还有一个知州,不过相信多少会给自己面子的,那么政绩便有了。

如何做,郑朗没有干涉,宾客也要散去,郑朗要起身送客。

第二天,两个儿媳妇过来行礼,模样是很不错,而且说话温声细气,崔娴十分满意,郑朗也额首。崔娴精打细算,郑朗无所谓,关健人好就行了。然后回到中书当值。

前面到中书,后面就让赵顼请到都堂。

郑朗不大在意,赵顼与群臣皆感到心里面不安宁。毕竟是十五万大军的入侵。

有的大臣用眼睛看着郑朗,多少有些不满。看到了吧,西夏人报复来了。

郑朗认真的看着前线邸报,看完后,说道:“陛下,无妨,臣先做一个比喻,元昊领兵十万,若他没有轻视臣,在天时地利人和同等的情况下,即便臣重用狄青、种世衡,元昊十万大军当抵臣领兵十五万。”

很公正的评价。

元昊失败次数不少,可胜利的次数同样很多,特别是河曲一战,将他推向巅峰。不过元昊偏要往泾原路钻,失去天时地利人和,又轻视了郑朗,同时郑朗又用好了诸将,让元昊重来一次,十之七八,还会失败。

这乃是一个综合比喻,郑朗又说道:“若臣没有狄青种世衡等人的相助,元昊十万兵那不是抵臣率十五万兵,而是三十万!”

前一句没有疑问。后一句立即让大家窃窃私语。郑朗话外之音,也就是狄青与种世衡这些将领在面对元昊时,还能抵上十五万将士!评价有没有过高了?

郑朗又说道:“与范仲淹相比,元昊十万大军当抵范仲淹二十万,然而有一个前提,范仲淹战术保守,仅能防御,不能进攻,故只会败不会胜。若兵力不足,各个堡寨空虚。败多胜少。故当抵两倍以上。庞籍亦是如此。至于韩琦,则会抵三十万军队,无他故,韩琦有将不会用,非是治理政务,战争到来之时,用不好将领,必败!”

赵顼听得新奇,问了一句:“与狄青相比如何?”

“若狄青做为副帅。后勤物资充足,再有一个信任他敢用他的士大夫作为主帅。替狄青遮挡在前面,两人几乎相等。若狄青做为主帅,领兵越多,失败率越高。”

“何故?”

“狄青领兵越多,朝中士大夫越忌惮,前面兵戎相见,后方甚至有可能重重掣肘,就象拨绳戏,两相旗鼓。然而拨的人越多,却有更多的人将绳索拨向相反一面,狄青如何赢得拨绳戏?”

赵顼默然了。

“是一个比喻,陛下还没有问与梁乙埋、梁氏呢。”

“郑公说一说。”

“元昊领兵十万,当抵梁乙埋领兵四十万。”

“与王韶种谔相比呢?”

“种谔臣知道,略逊于元昊,不过也是一位名将。王韶与章楶才有一战之证,不过隐隐看出他们的军事天赋,若三人配合得当,朝廷不在后方掣肘。而是主动配合,元昊不过与他们旗鼓相当耳。”

足够了,若这样计算,梁乙埋领十五万大军不过相当于元昊领四万兵马,泾原路兵马却远远超过了四万人,若将壮丁与弓箭手组织起来,能达到十万人以上。

这样计算,泾原路必将发生一场大捷。

郑朗说这个比喻,还有一个用意,贬功!非是夸功,而是贬低三员大将的功劳,只有功劳压缩,三人才能用得更久一点。否则一战过后,三人十之五六又要被隐藏了。

郑朗又说道:“再说,渭州蔡挺乃有文武材,在庆州时,就曾痛击李谅祚的大军入侵。泾原路上下一心,兵强将勇,陛下何惧之有?”

“蔡挺,就是那个玉关老人?”

“正是,蔡挺于渭州曾作一喜迁莺,词曲曰,霜天秋晓,正紫塞故垒,黄云衰草。汉马嘶风,边鸿叫月,陇上铁衣寒早。剑歌骑曲悲壮,尽道君恩须报。塞垣乐,尽橐鞬锦领,山西年少。谈笑。刁斗静,烽火一把,时送平安耗。圣主忧边,威怀遐远,骄虏尚宽天讨。岁华向晚愁思,谁念玉关人老?太平也,且欢娱,莫惜金樽频倒。传入京都后,世人谓之玉关人老。”郑朗话音一转,又说道:“我朝最苦的地区有三处,岭南气候酷热潮湿,夔峡数路山区贫困,蛮人凶悍,然后就到西北。西北西风最烈,冬天来临能杀人矣。范仲淹曾作渔家傲,曾说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意境固然凄美而雄奇,但是边疆将士太苦了。自陛下登基以来,有惩国家困弊,节约费用,未曾南郊大祭,未曾大规模的荫补,对爵位也很慎重,至今未见一国公爵赏赐。陛下用心是好的,名位国之宝器,太过泛滥,反而皆不珍惜。应当珍重,不过也不能过于吝啬。”

郑朗委婉地说了一句。

蔡挺这首喜迁莺固然作得不错,多少有些牢骚满腹,而且与章楶相仿佛,在政务上非是蔡挺所长,军事上倒也不错。西夏自梁氏主政后,多事之秋了。西北离不开蔡挺,但赐一些爵位职官,进行安抚,蔡挺不会心寒,将士也有奋斗信心。若不点出来,赵顼问了这个玉门老人,恐怕反而有人做文章,越大捷做文章的人越多,岳飞惨剧不会发生的,但张亢与狄青的惨剧十之**就会发生。

赵顼喃喃道:“岁华向晚愁思,谁念玉关人老?司马光,替朕草诏,若怀德军一战胜利,朕会破数年之例,以国公之爵赐之!”

也无人反对。

承平已久。西边时常有事,皆不算大的战事,大战到来,一个个不知所为。那还有心情管那个未来的国公。

赵顼还是不放心,用眼睛看着郑朗。

郑朗说道:“世人皆谓李开泰生勇过人,当真如此?况且萧关高大坚固,西夏用李开泰率三万大军强攻萧关。昔日李谅祚十万兵马都未攻破萧关,李开泰有何之能,攻下萧关,实际西夏等于是十二万军队出战。”

理由十分勉强。赵顼想到另一件事,脸上绽放出笑容,道:“那朕就放心了。非常时刻,郑公,你再领一下枢密使吧。”

“陛下,不用,没有那么危险,再说臣也吃不消。”郑朗拒绝。

郑朗坦然如此,君臣一颗心渐渐平定。

元旦一天天临近。但前方陆续地传出不好的消息。萧关果如郑朗所料,周世清亲自从渭州来到萧关。与新任萧关寨主苗授一次次打退了西夏人的进攻。

没烟峡那边却很不好。

梁乙埋带着十几万西夏军队自天都山出发,向荡羌寨发起猛攻,仅坚守三天,寨墙之处撞毁,守寨宋军不得不撤向灵平寨与怀德军。梁乙埋将荡羌寨催毁,兵分两路,一路自石门峡向石门堡发起强攻,一路攻向灵平寨,没有攻平夏城。平夏城城墙高大坚固,易守难攻。还有石门堡几十年前成了西夏人的恶梦,梁乙埋也不敢大意。

两寨宋军又坚守了三四天,给后方百姓赢来宝贵的撤退时间,陆续两寨先后失守。梁乙埋又将两个重寨催毁,自此,天都山到达葫芦川的通道全部打通。

三军会合。攻向平夏城,三天过后,死亡惨重,平夏城安然无恙。梁乙埋不得不放弃了攻克平夏城的想法。又兵发两路,一路攻向天圣寨,一路攻向高平寨。沿途还有许多小的砦堡,全部被西夏人攻克。这时就能看到原来郑朗的布置,蚕网式的区域联防,想要将军队向前进发,就必须将所有堡寨一一拨毁,否则随时能断掉后路。

这两路军队还承担着一个重担,若平夏城宋军不出,直接攻打两寨,若出,两军迅速调转回头,围点打援,将平夏城出城的宋军吃下,让平夏城兵力空虚,再将平夏城拨去。

让梁乙埋十分失望,平夏城的宋军看到西夏人离开,仅是修补城墙,一兵一卒都未出来。平夏城未失,没烟前峡的道路随时就会受到威胁,于是梁乙埋分出一部分兵力,留守没烟峡与石门峡。这条道路畅通了,后勤供给就不会出现问题,然后挥兵南下。两军正式向天圣寨与高平寨发起进攻。到这时候,怀德军境内已经闹得天翻地覆了。诸多百姓不得不挤在各个寨堡里过元旦节。

恶噩再次传来,因为前面有十几个寨堡挡在前方,天圣寨已经变成了后方,寨墙维修不力,西夏人苦攻数天之后,宋军不得不先将寨中百姓转移到乾兴寨,随后弃寨,全部涌入到乾兴寨。那边西夏人仍没有将高平寨夺下,高平寨位置险恶,郑朗一度还用了青砖修砌寨墙,至少在坚固上,不亚于萧关。西夏再次分兵,两万兵马攻向乾兴寨,其余兵马从天圣寨的小道向高平寨汇合。

这次分兵十分无理。

主要太让人恼火了,宋军加上百姓一个个及时撤退,让此次出军收获并不大,即便夺下诸寨砦,宋军在撤退前还一把火将寨中所有物资全部烧光。想追击,宋军最后撤退的也是骑兵,速度并不慢,追又追不上。西夏战争供给以前多是来自掳掠,没有掳掠,全部是国内供给,必然吃紧。但宋军一步步撤退,撤退一步,一寨军民就会拥挤一分,乾兴寨虽大,同样缺少维修,可寨中军民数量几乎达到近万人,百姓多,物资多,让梁乙埋生起贪婪的心思。

两军会合,强攻之下,高平寨渐渐不支,上七时,高平寨宋军撤向镇戎寨。因为高平寨的位置,庆历战争结束后,宋军对高平寨进行了改造,于城中修建了十几个仓库,又从城外引葫芦河的水进入高平寨,一为寨中用水,二引几渠环绕于诸仓,用来防火。供应九羊寨、石门堡、天圣寨与乾兴寨诸寨堡的兵士后勤。宋军撤退得有些仓促,虽放了火,仅烧去两仓,其余的诸仓火情让梁乙埋带人入寨,利用诸渠之水迅速扑灭。打到现在,就这一战所获最丰,让西夏得到大量后勤供给。梁乙埋心中才松了一口气,有了这些粮草,可以放心大胆的向南深入了。这一回没有将高平寨催毁,而是派兵驻守,其余军队再次南下。

各种不好的消息,源源不断地向京城送发。

群臣议论纷纷,终于有人弹劾不当出兵天都山,这才招来弥天大祸。

郑朗就当没有看到。

其他人没有他这般逍遥,有人弹劾,有人想要重新议和,还有人说要朝廷必须增兵,否则泾原路危矣。

郑朗没有办法,再次将几十名重臣聚集,不顾大过年的,开了一次都堂会议,郑朗只问了两个问题:“诸位,西夏人进攻持续了近二十天,我军伤亡有多少,百姓伤亡有多少?”

失去的寨堡很多,十几个,有的还是大寨大堡,损失不可谓不重。但兵士有多少伤亡,百姓有多少伤亡?有,几次保卫战,前后牺牲伤亡的将士接近千人,但这是几十万人的大型战役,近千名将士伤亡算什么?倒是西夏那边因为一味猛攻,前后折了六七千名兵士。至于百姓,几乎没有一个伤亡,全部及时做了撤退。

还没有听明白,郑朗索性又说道:“自天都山到镇戎寨有多少远?这是正月初,虽京城寒冷渐轻,泾原路依然滴水成冰。还有,自泾原路用兵以来,几乎将陕西后方所有砒霜、巴豆等物资全部征集,至今用了多少?并且还有一样物资,火油,泾原路也征用了不少,至今有没有用?”

还听不明白吗?

诱敌深入!郑朗用过,元昊用过。

郑朗问完,不说话了,他心中暗笑,章楶今生前世,看来注定要做梁氏的克星。与王韶无关,王韶不会这样用兵的,郑朗已经看出来多是章楶的主意。不过章楶也猜错了,郑朗对他这种诡兵之道,非但不恶,相反的,还很喜欢。他心地不恶,那是对宋人,至于对敌人也要仁爱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