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兴宋 > 第110章 流放五百里

兴宋 第110章 流放五百里

作者:赤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09:48: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秒记住【供精彩。

第110章流放五百里

ps:请各位新老朋友订阅、投票、收藏支持

这话一说,不但施衙内阻止的意思更加明显,连黄煜也帮腔:“就是啊,褚姑娘跟着小娘子们去,会被人误解的,万一拐子来袭,褚姑娘也在现场,人传出去,不定说你被拐子怎么了……我看褚姑娘还是待在海州城的好。”

豆腐西施这时也下了决断,她叹了口气:“大郎这一去,未免在城中过不了端午节了,我本筹划着……罢了,大郎什么时候回来。”

鲁蕴得到时穿的招呼,上前拱手:“师傅只管去散心,地窖的设计图纸我们已经看懂了,等师傅回来,我们一定把口子挖好,而后慢慢施工……”

时穿听完鲁蕴的规划,什么也不说只一拍手:“那就动身吧,姑娘们,赶紧收拾东西。”

两个衙役有点为难:“大郎若是走了,这院子……”

时穿回答:“你们不必走,依旧看守这院子,院子里面既然没有人了,你们的活就更轻松,如果有人来访,你们不必拦阻,由他四处查看……”

稍后,藏在楼里的女孩子,个个拿了随身的包裹走了出来。她们原本没什么行李,只是这几日做针线活多了,不免给自己积累下来一些针头线脑,那些东西简单,一个包裹都能裹走,倒是时穿屋里的东西比较琐碎,光桃花观里细碎的首饰,前前后后就装了两辆马车。

在此期间,黄煜首先匆匆告辞,回家挑选合适的婆子去了。而施衙内则指挥自己的军汉帮着跑前跑后,直到将时穿送上客船,方轻轻松了口气,跟褚素珍感慨:“大郎也不容易啊,如果是他一个人,大不了拍拍屁股走人,但身边这么多姑娘,就有点投鼠忌器了。拐子一旦重新报复,可不只是冲着他来。

老虎总有打盹的时候,只要拐子有心,耐心寻找机会,总能找见空子报复上那些姑娘……这下好了,拐子已经吃了个哑巴亏,即使他们顺藤摸瓜,再找上门来,知道时大郎搬家了,没准就息了追踪下去的心思。”

褚素珍皱着眉头:“一般这样的拐卖事件,一旦出了岔子被官府发觉,拐子集团通常都要斩断所有线索,并从此息事宁人,可这次拐子居然寻上门来,我猜不是因为时大郎下手太狠,一定是时大郎除去的人里头,有什么禁要人物,才让拐子继续纠缠,意图报复。

如今时大郎搬家了,院子里留下两个衙役,如果拐子趁着端午节热闹摸上门来,见到有衙役在场,恐怕无论如何会回避一下……我不担心拐子继续纠缠,你说得对,那群女娘数目太多了,如果给长卿兄时间缓冲,比如再有一个月的功夫,家长们得到消息,大约会纷纷找上门来。

只要一半的女孩有了着落,长卿兄一定会护住其余的,凭他的手段,只要有了准备,再过一个月的话,即使真跟怪冲突起来,恐怕吃亏的是拐子――你看看这一个月,他都做了多少事呀。”

“一个月?哈哈”,施衙内摇晃着脑袋:“素珍,你想得太简单,再过一年,都不见得有多少父母找上门来,这些女娘啊,怕是要跟长卿一辈子了。

嗯嗯,素珍放心,郁州岛虽然大,可那里是我姐夫的天下,小娘子们去了郁州岛,就不用整天躲在屋里了,等她们过一段天天去街上散散心的日子,也许就改了怕见生人的毛病……”

施衙内说不出心里治疗这个词,但他的意思却表达的很明确,估计时穿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才打算领着所有女孩上船去郁州岛散心。

褚素珍则微微瞥了一下嘴,回答:“你总是夸郁州岛怎么样,可郁州岛依旧是官府流放犯人的地方。虽然那个岛近在咫尺,天晴的时候站在岸边都可以望见,但在官府眼中,那里依旧等同荒野――流放五百里,与流放郁州岛是同等的刑罚啊。

皇宋两百年,那里积累了多少囚犯?如此一个囚犯之岛,只你说繁华,没见多少海州富商愿意迁居那里。不说别的,稍稍大一点的风浪,咱们就与郁州岛断了联系。前后几任知县,听说去郁州岛任职,宁愿丢官都不愿登岛的――我也就是想着你姐夫在岛上经营多年,姑娘们躲在哪里安全……拐子要登岛,那也得你姐夫同意,不是吗?。”

此刻在船上,时穿正在挨个给姑娘们发钱。

官府给的抚慰金,再加上时穿这些日子的投资所赚的钱,再加上……也算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每个女孩头上至少都能分到两百贯,外加一堆小礼品。

时穿分下去的小礼品有过节准备的香囊、丝线、团扇,以及制作新衣服的绸缎衣料,外加一堆金的银的首饰,佛像神像等挂件。从他屋里搬出的东西虽多,但二十个人一分,每个人也就是多了一个包裹。

惶惶然离开自己经营的小窝,本来大家都有点难受、惊恐,但女人嘛,天生喜欢新鲜――船只一驶动,海上千帆过处海鸥飞翔;鱼儿跃出海面,过往的渔船匆忙捕捞的情景;等待进入海州市舶司的藩船排的长长不见尾的队形……这些场景分散了她们的注意力。现在又给她们分了钱与首饰……女孩们的心思已经活跃起来。

尤其是首饰,女人对于首饰的感觉是不一样的,那可能是她们最贴身,并陪伴她们一直到老的东东。被洗光剥尽拐到千里之外后,猛然间拥有了自己的首饰……大多数女孩顿时感觉到,生活,重新降临在她们面前,她们不再是行尸走肉。

紧接着,女人的话题来了――船渐渐驶离繁忙的码头区,远处郁州岛再往。可是海面行船,眼睛可以看见的距离,有可能跑到日落才能到达。初中生年级的小女孩们期待了一会儿,立刻开始谈论手头上刚分到的钱,嗯,岛上会不会有街市,是不是替父母、小弟小妹买点礼物,以便让父母知道,自己即使回家去,也可以不吃闲饭的。

这一刻,她们忘了是否还有再见父母的机会。

不吃闲饭的环娘得到的包裹最大,年纪最小的她,分到的礼物当中,不值钱的玩意多,小泥偶、小头花、小扇子陀螺等等,她自己提不动包裹,便坐在甲板上冲大大的包裹发愁,过了一会儿才想起来,立刻又兴奋了:“哥哥呀,环娘是有哥哥的。嗯,环娘的东西还是让哥哥保管,哥哥,快来帮环娘拎包裹……哥哥,你说,环娘如今有钱了,郁州岛上有没有卖包子的?”

这问题时穿不好回答。因为他也没去过郁州岛,而在现代,因为沿岸的泥沙堆积,郁州岛已经跟陆地连成一片,岛屿整个不存在了,他怎可能知道郁州岛现在的情况。

照例是黄娥在一旁替时穿回答:“郁州岛很大,虽然是个岛,但养几十万人口不成问题。以前,东晋时代五斗米教徒孙恩曾在郁州岛上集结了二十万匪徒,频繁跨海骚扰沿岸百姓――能够存活二十万人的岛屿,该有两三个县那么大吧,如今一般的上等县,也不见得有二十万人口。所以据此推测,郁州岛应该有街市的。”

时穿插话:“孙恩当初集结二十万米贼,那应该是特殊情况吧。郁州岛毕竟是个岛屿,应该缺少足够的水源,以养活太多的人口吧,所以米贼才频繁从海岛上出击,去大陆抢劫的……”

黄娥点头:“哥哥说的没错,二十万人,应该是郁州岛人口最鼎盛的时候。后来唐末动乱,岛上的人不知所踪,大约都饿死了。皇宋两百年,如今岛上的人口也就三万余人,他们当中,大多数人并不种地,因为岛上水源不足,海水倒灌导致土地贫瘠,种粮食没多大的收益。我听说现在岛民大多以捕鱼为生,顺带着,也帮客人带些货物……”

说到这里,黄娥微微一笑:“以前官府在岛上设有盐务所,所以岛上有三千禁军(宣毅军)看管,后来这岛成了某位帝姬的封地,盐务所不归朝廷管理,逐渐破败。后来帝姬死了,其子女嫌岛子没多少出息,又偏远难管,加上朝廷裁削冗兵和冗将,岛上宣毅军被裁撤。于是,岛上渐渐有点无法无天。

如今岛上三万余人,多是历年来流放的囚犯,因为郁州依然算远恶军牢城,天然的刺配之地,粮食倒是因此自给自足,但岛上渔民却多以走私为生,官府不能禁止。

奴家以前在父亲身边的时候,听人谈起过郁州岛,自从听说父亲要来海州,又特意打听了一下周围的情况,听说以前也有官员明知岛上情况有弊,有心查禁,但过不多久,他们自己也会派人去岛上偷偷设立货栈……所以那座小岛货栈林立,甚至比岛上的人口还多。

据说,上面的每座货栈背后都来头不浅,有的栈主能直接通到京城去,让三省六部的官员替他说话,九品小官怎敢冲这些人下手――干脆也分一杯羹吧。

嗯,奴家还听说,岛上不打渔不耕作的闲余百姓,以看守货栈为主业,因为岛上货栈警卫多,虽然是充军流放之地,治安状况却比汴梁城还好――随便一个闲人上岛,岛上所有人都瞪大眼睛盯着,生恐是哪个愣头青官员又来找事,或者是海盗前来探路……”

时穿明白了:“为了看守自己的货栈,货栈主们肯定雇用家丁,私下里购置武器,所以岛上既不愁武器,也不愁武装人员――时大郎的姐夫海公子,一定是看中岛子的这个特性,才故意定居岛上。”

黄娥想了想:“父亲不曾接触过海商,所以奴家不清楚海上贸易的情况,但我常听人说,海船挺能装货的,一次能把两三仓库的货装运在舱里。经常做海贸的商人,恐怕家里不止一艘船,那么他们储存货物的货栈,往少里说也该有二三十座仓库吧,看守这些仓库群的警卫又有多少,没数……

我看施衙内在海州城出行的时候,身边常带着二三十个随从,施衙内在城中游玩尚且如此大的排场,以此估算,他姐夫的护卫,至少应该是衙内长随的十倍。”

“一次贩运二三十座仓库的货物,对海商来说还是小生意”,时穿回忆着宋代笔记上的内容,慢慢地说:“据说垄断日本生意的宋商,如朱(明州朱氏家族朱仁聪商团)、周(台州周氏家族商团,以周文德周文裔为主)、陈(福州陈氏家族陈文佑商团)、孙(明州孙氏家族孙忠商团)、李(泉州李氏家族李充商团)等五大家族,光是储存货物的仓库绵延十数里。

当然,他们的仓库不会在官府的眼皮底下,记得周氏家族有自己的私港――台州宁海(今日宁波0东岙村三门湾。而其他几个家族都没有记述,没准他们就在这郁州岛上,有自己的私港与仓库……哼哼,毕竟这里是华夏大陆通往日本的最近节点。那海公子嘛……”

黄娥想了想,马上崇拜地看着时穿:“还是哥哥想得深远,没错,无论从哪里出航,往日本的海船都要在郁州岛补水补货,这样管制宽松的地方,实在是……啊,那位以郁州岛为封地的帝姬,怎么愿意放弃这块肥肉,难道她一点不知情?”

“怕是知情的,但是水太深太浑,比如宗室王孙大都有参与,一位帝姬只分到少数利润。于是她想着:出了事,我是领主,要背灾祸,没事的时候,便宜被大家占了大头,我不愿意所以……”

黄娥用手帕捂着嘴,细声细气的笑了:“哥哥总是不正经,帝姬(公主)也拿来调笑……”黄娥的话语里,却没有任何谴责的语气,以至于这话说的像撒娇。

她也是小学才毕业的年纪啊。

说话间,坐船已经驶入郁州岛海域,而此时距离时穿他们离开海洲码头已有两个小时,时穿站在船上眺望越来越近的郁州岛,随口念出了苏东坡昔日等云台山,于龙兴寺所做的诗句:“我昔登朐山,日出观苍凉,欲济东海县,恨无石桥梁”

郁州岛是来自《山海经》的古地名,宋代郁州设东海县,海州三大盐场:洛要、板浦、惠泽,其中惠泽盐场就在郁州,但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他在担任海州沭阳县知县期间,当时的知州孙伯纯担心盐场的设立会形成惯例,加重百姓赋役,因而不怎么支持朝廷这一决定。

孙伯纯的观点得到了海州乡绅的支持,而宋代官府向来对百姓软弱,也许知道在当地开办盐场触犯了当地利益,所以三大盐场经营的谨小慎微,盐监们对当地的私盐睁只眼闭只眼,而私盐嘛,按孙伯纯的观点:“官买盐虽有近利,官盐患在不售,不患盐不足。”――只要私盐合法交纳盐税,不管他们能生产多少,盐场全包了。

因为这个缘故,原先必须重兵保护的盐场,经过新法骨干几经裁撤后,整个东海县已经变成乡兵的天下。明显的证据就是:从郁州岛开出的盐船上,几乎见不到官军的影子,全是乡间的社兵、乡勇、团练……

既然大家是乡里乡亲,那就好说话了――东海巡检远远看到船上飘扬的旗帜,顿时失去的检查的兴致,插肩而过的盐船上,乡兵们还不时向船上的水手打着招呼,相互调侃着,至于船上载的什么货,人压根没兴趣。

船驶过正对海州方向的东海县“官船码头”,并没有做出停靠的努力,而是继续沿着弯弯曲曲的海岸线,向岛的东北方向航行。过了一会儿,东海县官船码头已被抛在脑后,沿途多了些私人兴建码头,这类码头一般不容许别家的船停靠,自家船不进港的时候,码头上人影很少,来回抱着膀子走动的,基本上是社兵。当然,这些社兵依旧认识时穿坐舟悬挂的海公子旗帜,船路过的时候,他们纷纷向船上打招呼。

社兵啊,自家人――看到社兵这份亲热,时穿笑眯眯的挥手招呼。

王安石变法的时候,大量裁撤“冗兵”。原先地方上驻守正规军解散后,正规军该干的活儿,官府让乡间组织团练承担,他们干活,国家不发薪水滴。这一下子大大减轻了国家负担,但,却增加了乡间劳役负担。而在乡间,能够有闲钱袒护左邻右舍,或者负担得起乡兵训练费用的,还是乡里的老地主与土豪。这些人出了钱,自然要享受相应的权利,于是,随着新法的推行,乡兵就成了地主的私家武装。

宋代规定:团练乡丁“五人为甲,五甲为队,五队为部,五部为社,皆有长,五社为一都社”,一般大一点的村镇,都能组织起“一部”的乡丁,而几个乡联合起来组成的“团练社”,其成员称之为“社兵”。

一社之兵有625人,按规定他们每年需校阅一个月,期间自带干粮,不发薪水――对于平民百姓来说,让他们一个月不挣钱还有自己花钱养活自己一家人,太为难了。但对于乡间有财力的大户人家来说,派几十个、上百个家丁,一个月光走队形给人看,太简单了。嗯,干完这活儿之后,领导满意了,那咱们就能得到这支武装的指挥权,何乐而不为?啥,领导敢不愿意,那就让他们自己供养这支队伍

到了现在,社兵的服装由村中大户负担,武器也由他们采购,训练他们负责组织,有时候还给社兵发薪水――据诗人陆游记载,社兵发得薪水居然比禁军略高,这就难怪他们要拼死保护当地大户的利益了。当然,也就难怪水泊梁山攻打祝家庄时,人祝家庄能联合附近村镇,组织起数千社兵武装对抗抢劫。

一路走来,看情形,真个东海县大约已经操纵在当地豪绅手中了,反过头来想,也就可以理解那位帝姬怎么就看不上这块封地,其后人更是把它当作烫手洋芋……

走着走着,时穿突然看明白了――其实,人海公子才是当地最大的土豪劣绅。

瞧,越往岛的东北走,人烟越是稀少,但插着海公子旗帜的船只越来越多,有些船既没有撒下鱼网,也没有固定航向,只轻盈的在海面上兜来兜去,速度快的惊人――看船身的吃水,大约那些船什么也没载货,嗯,他们来海上不是为了打酱油的,大约是在巡逻。

这一会工夫,光是擦肩而过的巡逻船,就已经有五六艘了,而载满货物吃水很重的船,更是船帆连着船帆,在大海上连成一片帆墙――时穿细细数了一下,那些满载的船只,十有**挂着海公子的“火凤旗”,而剩下的船只中,悬挂黄氏旗帜的船最多。看来施衙内说他“从小跟黄煜斗个不停”,这两家的关系嘛……至少施衙内与黄煜,小的时候是一块长大的。

别的私家码头没有这么明晃晃的武装巡逻的,海公子敢这么做,他不是岛上最大土豪,还敢说自己是?眼前光是巡逻的船只都有五六艘了,那他手中掌握的社兵该有多少,啊,至少跟祝家庄是一个数量级的吧。

时穿这么见多识广的人,现在见了海公子的威势,都已经感慨不尽了,船上那些姑娘们,更是摇着指头说不出话来,许久,黄娥低声慨叹:“我听说:泉州海商彼此交易都论‘库’,他们卖货从不是一斤一两的卖,一卖就是一库房。每笔交易动辄千万贯――自古,花钱无过养兵。没有千万身家,怎样得起这么多闲人。”

时穿嘿了一声:“我猜这些船不一定是海公子一家的,刚才擦肩而过的几艘货船,船上水手服装各异,都不是海州风格,联想到海公子一向空手套白狼的习惯,我想他这是把零散的海商集结起来,组队出航……咦,你看,出港的船越来越少,大约今天是海公子向外发船的时间。”

坐舟开始落帆,这时,对面的码头上只剩下十来艘船,航道变得很开阔,渡船轻松地靠上码头,一眼望去,码头上皆是离去的背影,时穿粗末估计了一下,吓,这座码头,光是装卸货物的,大约有上千人。

这样的人物,不算土豪恶霸,谁算?

第110章流放五百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