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兴宋 > 第308章 地主家的私聊

兴宋 第308章 地主家的私聊

作者:赤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09:48: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秒记住【供精彩。

第308章地主家的私聊

第308章地主家的私聊

一般来说,大多数理性思考的人,其行动轨迹都是可以推测的,不过,国朝大多数官员都不是理性思考的,这使得推测官员的行动成为国朝第一头痛事。而最头痛的是:在官本位的社会,历史的走向基本上有官员决定,庶民都是个屁。

时穿虽然可以在多个历史结局中,挑选最好的时空之轴选择进入,但对于毫无理性的官员来说,结局如何根本不是他们考虑的,不负责任的他们只管率性而为,对后果丝毫不加考虑,这就使得理性的人无从选择――因为任何一种结局都毫无理性,一点无法提前预测。

思考了一会涟水军的行动,时穿决定放弃――走一步看一步吧,反正时穿灭了所有的挑衅者,线索全部掐断了,也就根本不怕后续挑衅者了。俗话不是说了么:真理总在大炮范围内。大炮在手,真理我有,怕什么跳梁小丑?

现在要做的是尽快整顿团练,派出人手搜索四境,将附近所有的潜伏着全部拔出,涟水军再想捣乱,只能从涟水派军队来,本乡本土的地主武装,就不信干不过一个外乡兵。

时穿想到这里,抓起杯子举到唇边,慢慢的品尝着杯中酒,这个时候,耳边传来街上衙役兴奋的喊叫声,以及彼此相互的攀比声……哦,这是县里来的衙役,在崔庄事态平息若干天后,县里终于承认时穿“剿匪”的合法性,派出衙役来收割胜利果实。

崔庄的团练毕竟乡里乡亲,虽然知道方举人可能是教匪,他们与教匪厮杀起来或许毫不留情,但对于方家赵家幸存的亲眷下不去手,所以,战争的最后是由时穿所属黑仆来终结的,他们打了个快进快出,确认宅院内没有男丁后悄然撤离,现在开始由衙役接手,正好承担黑仆动手的后果。

按照县上出的布告:方家赵家涉事的男女都将流放,剩下的财物则由官府查抄,时穿没给官府留下什么大件,但对于衙役来说,数十年财富积累的方家赵家,随便一个门环都是好东西,刚上手时衙役还有点顾忌,一旦有个人开头抢上手,你私藏的财务多一点,我藏的少一点,不免起了争斗之心。

于是,随后的行为就有点肆无忌惮了……

不过,这也是时穿有意纵容的结果。如今他听到街上的喧嚣,轻轻皱了下眉头,吩咐:“传告一声,声音小点,吵着我了。”

仆人们答应一声,快步跑了出去,不一会儿,街上的闹声稍低,但依然没有静止。

崔小清长叹一声:“就这么完了?”

稍停,崔小清继续感慨:“据说,方家最早是从陕西一带,当初他们为了躲避西夏战火,而搬来海州,那个时候还没有崔庄,直到海公子买下附近几千亩土地,建了这座院子,庄子中首先来依附的就是方家。当时他们也在经商,不过做的不大,子弟多在城中打工,过着有一日每一日的生活。

海公子只把这片土地在手上留了一年,而后转手卖给我父亲,那个时候我隐约听说,崔庄依附的人越来愈多起来,大约是那个时候,方家认了门南方亲戚,说是他们方姓的南方远支,而后在南方亲戚的资助下,开始购买田地务农――现在想来,所谓南方亲戚,这大约就是方举人的家族吧。

唉,背井离乡迁移的人都这样,要么在当地认亲戚,要么通过婚嫁与当地豪族结姻亲,而后扎下脚跟。我那时还想着,这或许是方家落地生根的手段,没什么大不了,没想到,这门亲戚终归是害了他们。”

时穿瞪大眼睛:“你这样与人为善的心思,我在其他人身上也见过,可是,那个女子活得并不开心……嗯,我记得第二次来崔庄的时候,恰好遇见方家当家主母逼迫你出嫁,当时她是多么骄横,你若是稍稍软弱一点,如今你也是方家后宅中的一具尸体,哪有在这里伤春悲秋的心思。”

崔小清媚眼一翻时穿,轻笑着说:“哪里呀,不是还有你吗?那个时候我不嫁方家,不就是心中念着你吗?。”

时穿调侃:“感情那个时候,我已经被你盯上了?”

崔小清低低笑着,娇嗔的瞪了时穿一眼,继续细声说:“方家赵家,刚搬来崔庄的时候,名声并不显赫,但渐渐地,他们每年都有搬迁来的族人,每年都通过各种手段购买周围的土地,于是,方家逐渐成了这里排行第二的大户。

至于赵家的,原本是海州土生土长的,他们这一支是从沭阳县赵氏分离出来的,那赵家在海州主要从商,对土地一向本不上心……接下来是余家,余家是比我还纯粹的外来商户,选择定居于海州是贪图我崔庄人口简单,且大多数都是外来户,很少有排外的的心理。

几年的工夫,这个村落渐渐兴旺起来,而我在桃花观‘隐居’,没注意崔庄的动态,竟然使得方家坐大,到最后欺凌到了我这个原本的首户头上……唉,想当初他们欺凌别家时,多么的趾高气扬,以为这一切理所当然,谁能想到有朝一日雨打花落自飘零,一个原本该兴旺的大族,就这样无声无息了。”

街上再度响起衙役的喊叫,这是起解了,方家赵家涉事的幸存者,将被衙役押送着,流放至江南西路的南安州。

衙役的喊叫引发无数的哭喊声,哀求声,呼儿唤女声。在这样一片哀婉的气氛中,崔小清用淡淡然的语气,继续诉说着往事:“当然,崔庄真正兴旺起来,还是自你来了之后这一年。你拉扯我连续办了几座大作坊,吸纳了千余号人手,当时我瞅着,照这样下去,用不了几年,崔庄没准能成为崔镇,后人谈起来,说我一个女户竟然将此地发展成一个不小的镇子,那我也不枉此生了。

但我万万没想到啊,怎么人心苦不足,一点不能安贫乐富,一点不安生,方家赵家挣的钱也不少了,只凭田土养活家人也足够了,加上我们开办的作坊他都有股份,做吃红利也能衣食富足,怎么这样的日子,还要招引教匪来……”

时穿侧耳倾听着街上的动静,这个时候,挑着果担进出的佃农脚下轻了许多――物伤其类,其鸣也哀。昔日早晚的玩伴与邻居,陡然间落到这个地步,厚道的大宋乡农感到心里不好受。

时穿陡然提高了嗓门,说:“阿弥陀佛教,应该说是一个最具叛逆精神的神秘宗教,他们的教义就是造反。这个宗教都是由最下层百姓组成,他们的组成成分决定了,其教徒只要稍有一点点权势,立刻喜欢显摆炫耀,作威作福的,唯恐别人没注意自己拥有了欺压别人的资格。

这个宗教喜欢哄骗教徒‘无私奉献’,而后由教中掌权者‘无偿享受’。他们喜欢发动叛乱,每次当他们‘起义’时,总能一下拿出大把的钱粮、兵器,以及有组织的、训练有素的士兵。事后人们总觉得,这些突然冒出来的士兵与钱粮的很诡异,但实际上,凡事都有脉络可寻――我听说,他们教中专门设有‘十方使者’这样的职位,这些人由教中派出去,拿着教徒奉献的钱财,出去经营教中产业的。

无数教徒捐献的财产,被他们涓滴汇集在一起,然后投资、经营、生产。这些经营所得,再由巡教使者专门汇集起来,购买成武器武装教徒,聘请专门人才训练士兵,以便随时随地准备造反――官府好面子,很多事不敢说明白,实际上方举人就是阿弥陀佛教中一位‘十方使者’……”

时穿说的内容已经超出了宋代人理解的范围。在这个时代,阿弥陀佛教创立不久,创立者方氏正处于造反筹备阶段,大多数人听到教义,以为这个宗教是来拯救他们的,并不知道这个宗教的目的是:打倒暴君,自己来做暴君。虽然陆游后来曾潜入这个宗教了解它的底细,并将其神秘的面纱揭开,但陆游此时还没有出生,更况且他奏折中的内容,也没有现代的时穿说的详尽。

不过崔小清并不知道这些差异,她,以及听到时穿的话,驻足旁听的佃户,都以为时穿受命攻击方氏,上面的官员多少透露了一些内情,刚才他说的就是其中一部分内幕……国人总是喜欢谈论内幕的,佃农们此时忘了街上的喊叫,眼睛亮闪闪的,一副很狗腿的表情。

这一刻,听到的佃农已经自觉自愿的成为真相党党员。

崔小清只是出于女人常有的伤春悲秋情绪,感叹方家的衰落,但方家与赵家对她曾经的逼迫,她并没有忘却,时穿揭示真相,其实跟她的刚才唠叨目的一致,都是想缓和气氛,不想让乡人的仇恨转移到时穿身上。她叹了口气,继续说:“咱庄子上新来的流民,有多少都是被教徒害的背井离乡,如今你能用最快速度控制住叛乱,让方家没来的及呈现出兽性,对崔庄的百姓已是莫大恩惠了――若是你手脚慢一点,作为叛乱发源地的崔庄,恐怕一片瓦砾也剩不下,那个时候,村民恐怕不会可怜方氏的。”

时穿望了一眼驻足的佃农,大声笑了:“方氏有今天当然不怨我――阿弥陀佛教每次大叛乱之前,总要四处闹腾着,发动无数小叛乱来引开官府主力……哼哼,这是很自然的,叛乱前这宗教以收拢人心为主要目的,平民百姓捐出去的那点小钱,怎够他们筹备造反?所以大叛乱前,自然要发动大大小小的抢劫行动,将老百姓的钱财抢到自己手里,然后假装动乱被平息,再那这笔钱去经营,等到筹够了钱,那就是大行动了。”

说到这儿,时穿挥挥手,让佃农继续干活,而后继续说:“乱世就要来了,所以我们要把崔庄团练赶紧训练好,以迎接那个混乱的时代。”

佃农们一步一迟疑的迈开了步子,崔小清手指不觉用力,紧紧地握住了茶盅,小声问:“你是说,方举人的事虽然晚了,但……动乱还没平息,他们,还在筹备更大的叛乱。”

时穿郑重点点头:“当然,之前那些小叛乱中,死的不过是教中的傻子,是背后的大头目抛出来吸引官军注意的,真正的头目还隐藏在深深的迷雾里。

未雨绸缪,咱们不能不早作准备……我建议把崔庄学堂再扩大一点,原先赵家大院我准备给蒙县尉,但蒙县尉不敢接受,怕自己拿了便宜,知县大人、通判大人都不满意。

好吧,既然蒙县尉不敢收,赵家大院闲着也是闲着,我准备另开一个男学堂,一部分教授四书五经,一部分招收流民中的幼童学武。咱也从娃娃培养,省得他们被异端学说洗了脑。

另外,崔庄的团练也要好好甄别,今后我若不在,你也要关注这支武装,咱们需要把它牢牢地握在手里,以防出现意外。”

时穿说的这种想法,是纯正的古代豪族思想。古代政权不下乡,乡中的统治全靠乡绅豪族依据乡规民约,帮助官府行使行政职能。而古代中国每两三百年一次改朝换代,也让乡里的地主老财时刻存在一种“灾民意识”,对保护自己家族的安全警惕性非常高,而这,也是许多家族得以传承下去的诀窍。

时穿先开口说还会有动乱,最终说要把崔庄团练捏在自己手心,这一点深深符合传统地主老财的心理,地主老财天生嗅觉灵敏,心中“灾民”的那根弦一直绷着,历朝历代,每当动乱快要来临的时候,朝堂上还歌舞升平,地主老财们已经开始悄悄修建坚固的坞堡,并集结佃户与家奴,准备在乱世自保。

崔小清也是地主家庭出来的,时穿想到捏紧地主武装,她自然想到了后续――修建坞堡:“呀……咱崔庄最后遭到了一股极凶悍的匪徒,自庄后发动的袭击,真要到了乱世,庄前庄后四通八达的,可不好。郎君,要不我们召集村中大户,商议一下修建庄墙……”

崔小清眼珠一转,脸上挂上了笑容:“经过方氏那件事,恐怕这海州城,无论城里乡下都知道郎君的恶名,崔庄谁还会在这时候违逆咱?况且,自修建作坊后,村子里东一团西一团,四处乱建住宅,咱也该整理一下村子了……”

这是典型的地主与地主婆的对话,阳光底下,崔庄最有权势的豪强与崔庄最美丽的女户,私下里暧昧规划着今后自己的小家园,旁边是川流不息的佃户,院子深处是冉冉冒烟的酿酒锅炉,大墙外是曾经的敌对者的哀号……啊,好一幅田园景象

这样的田园生活过得很悠闲,时穿搂着自己的外室――哦,二奶――悠然自得的享受“私通”生活,自家的蒸酒坊酿着小酒,四乡的豪绅纷纷送来子弟,意图接受时穿的指挥――哦,是进入团练作坊学手艺,顺便训练着团练,收集四处无家可归的幼童送去海公子那里“收养”,偶尔有空,出门去白虎山,帮助族人修建葡萄园。

对于叛乱这类事情,朝廷一向动作快速。十余天的工夫,朝廷的处置出来了,知州张叔夜因功品级升了,调任青州知府,算是离京城越来越近了。知县瞿老头则受到了训斥,不过,瞿老头马上又从衙役那里获得补偿,衙役从方举人家中抄来的贼赃满足了他的愿望,于是,这位老头安生了,不再急吼吼的意图表现自己。

心情一好,有所顾忌的瞿老头不再干涉豪绅的行动,于是,参与动手的相关人员各自分到了自己那块蛋糕:施衙内兼并了方老头的盐场,拿盐场的地盘急急忙忙开办了玻璃作坊;时穿则兼并了方老头的铺子与作坊,驹山盐场消除了告密隐患;至于涟水军,他们获得方老头在东海县盐场的库存后,似乎悄无声息,再无动静。

张叔夜临走时,再度敲定与时穿的协议:时穿招收厢军修建四乡道路,这样,厢军今年的供养不再由地方政府负担,而时穿由此获得武装崔庄团练的默许……

分赃大潮中,蒙县尉也没有落下,他让出了赵家大院,换回从时穿手里低价购买三百亩土地的机会,顺势将两个儿子安置在崔庄学堂,开始筹划退休后的生活。这厮将家小搬到崔庄,算是对时穿彻底屈服,因此方老头案件中的疑点,蒙县尉自然而然的保持了沉默。

于是,一件泼天大案,随着时间的流逝,水波不兴的被人遗忘在脑后。

乡居生活日子过得快,夏天过了,秋天来了,又到了酿酒季节。这天,墨芍领着仆人匆匆走过田垄,来到自家山坡上的果园,她站在门口询问果园的园丁:“我家哥哥在什么位置?”

管事躬身回答:“墨姨娘,教头在梨园,正在监督人摘果子……哦,那位瘸腿瞎眼的李大郎又来了,正与教头说话。”

墨芍点点头,脚下并不停留,带着两名女使快速向果园深处走去。

果园深处,时穿正靠在树上啃着一只大鸭梨,他摇摇头,啐了一口吐出梨渣,这梨子品种不好,又酸又涩,压根不好吃。

旁边的海公子,现在化名李大郎的家伙,拄着拐杖,悠然的看着梨园:“这不正好吗,糖分高的果子酿出的酒发酸,唯有这种吃起来酸涩的果子,才能酿出甜美的梨酒――葡萄也一样,你尝过酿酒的葡萄吗?还不是又酸又涩。”

时穿手里抛着梨子,沉吟着说:“你说,我是不是也弄一个节庆似的活动,自来,有文化的东西传承久远,今后随着葡萄园果园的兴建,这一片地区将是大宋的主要果酒产区,咱弄个类似丰收节一样的酿酒节,把那些电视上搞得,有趣的民间比赛都折腾上去,在这个缺乏娱乐的古代,一定能一炮打响,这样的话,咱的酒就不用做广告了。”

“这倒是个好想法”,海公子拄着拐杖,淡笑着说:“可是今年不合适,今年你主要工作是:消除方举人事件后产生的仇恨情绪。等到大家都安定了,分配给团练的工具、机械都产生效益了,那时候你怎么做,乡人都会相应的。”

“这该死的古代呀”,时穿叹息:“生活节奏真是缓慢,筹办一个作坊,时间居然是以年度来计算的……哦,你在夷州情况怎样,那里的作坊筹建好了吗?。”

海公子嘴唇蠕动了一下,马上又闭起嘴来,望向果园大门方向。紧接着,墨芍急匆匆的身影从果树后露出,她先是偷偷瞥了一眼李大郎,而后文静地向时穿行礼――对于李大郎这位哥哥带回来的怪人,墨芍自然很尊敬,可对方长的实在太丑恶了,每次见了这位李大郎,墨芍总是心里不舒服。

花匠们正在蹬着梯子采摘水果,酿酒的梨子采摘起来跟平常不同,平常市面上卖的水果,采摘起来要格外小心,防止磕磕碰碰引发的表皮伤痕,但酿酒的果子需要摔打,让果子表面具备伤痕之后,产生一种天然的糊化层,然后再组织人力将果子粉碎,进行深度发酵。所以,梯子上的花匠摘下苹果来,是用摔的,他们快速的把果子摔进木桶,让果子在木桶里蹦跳,于是,这个摘果子的过程,乒乒乓乓的噪音很大。

墨芍走到时穿身边,又瞥了一眼李大郎,这才对时穿说:“哥哥,娥娘来信了,说她父亲自沭阳送来消息,打算乘重阳节官员放几天假,领着家人来咱家住段时间。”

时穿啊了一声,沉思片刻,回答:“那就让他来吧,你赶紧准备一下过节的东西。”

旁边的海公子转过脸来,冲墨芍露出一个很狰狞的微笑,带着调侃的语气问:“哈哈,大郎你总呆在乡下,娥娘这丫头在城里急了,要请出父亲做主,大郎,你决定了吗?。”

墨芍吃了一惊,结结巴巴的的继续说:“娥娘说……娥娘说,她问了林管家,林管家说,是她继母王氏打算带孩子来海州玩耍,而她父亲因为重阳节有三天假期,所以决定顺路送送她们。”

李大郎咳了一声:“女子婚嫁,当然是母亲出面,即使是继母……哦,她母亲收了你很多钱,你到不用担心她使坏,不过,她来了,你的决心也该下了,总得给人一个说法吧?。”

时穿假装没听到李大郎的话,东张西望地问:“沭阳县境内不平静吧,问问娥娘,需不需要我派人过去接一下?”

第308章地主家的私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