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兴宋 > 第356章 来的是梁山好汉

兴宋 第356章 来的是梁山好汉

作者:赤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09:48: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秒记住【供精彩。

第356章来的是梁山好汉

第356章来的是梁山好汉

贝捕头放下茶碗,喘了口气,回答:“承信郎,来的是梁山水寇,头领姓宋。听说原本他们头领姓晁,只待在淮阳军地界,潜伏于骆马湖一带打劫过往的客商,可不知道为何突然换了首领。前段时间,听说他们还到运河上探过路截过道,不知怎地,突然全伙进入海州……”

哦,喜欢对平民实施拦路抢劫的梁山好汉群,居然不声不响进入了宋江时代……哦,宣传上说,他们对平民百姓的抢劫,代表了最广大平民百姓的利益——包括那些被抢劫的平民百姓的利益。

据说,他们抢劫百姓,也是被逼的啊杀了过路百姓作投名状,那也是逼不得已的啊——你路过,那是你的“不幸”,他们的“英明”。

究竟是何时,出于何种原因,他们原先的首领王伦去世了,这一点连宋人都很少关心。据说王伦“嫉贤妒能”地在晁盖被官兵追捕,走投无路时接引晁盖上山;并在晁盖把持自家小团伙,吃着梁山的饭不听梁山调遣的时候,又“心胸狭窄”给晁盖一笔钱让他自己走路,让他有资本去开创自家局面,故此晁盖很仗义的杀了救命恩人,夺了命恩人的基业、占了恩人的房子、睡了他的婆娘,从而在江湖上赢得很高的声誉……

然而,这样一位强横的首领居然不声不响去世了,换成了在郓城包揽诉讼、组织黑社会,事发后逃亡的公务员宋江,可见黑三郎宋江,乃是比晁盖更猛的汉子,

细说起来,这群好汉虽然发源于梁山,但他们一直流窜作案,待在梁山的时间,远不如在骆马湖的时间长久。不过,古人喜欢以出身地标注自己,比如三国时的张飞,明明后来是蜀将,却喜欢自称“燕人张飞”一样。所以这伙人虽然大多数时候藏身骆马湖,依靠打劫运河边上行走的客商与路人,但人们对他们的称呼却是“梁山水寇”。

按真实的历史,这股匪寇只有三十六到三十七位头领人物,或许每位头领身边还有若干家仆家丁,使得总人数在三五百人上下。其中头领人物多是犯了渎职罪的逃亡军官与恶霸、前公务员、黑社会头目一类。打虎将武松并不在其中,这时他已经安葬在杭州。浪子燕青也不是梁山人物,现代人猜想浪子燕青其实是宋江孙子辈的人,原型可能是太行山忠义军将领梁青。而《水浒传》里的好汉,其实是把宋代民间人物集结在一起,混搭出来的。

这群“好汉”虽然只有三十六人,但是在宋代,一个县的武装力量只有十五名警察,这群手持水火棍的衙役们,遇到人数比他们多,且多由逃亡军官组成军官团的匪帮,自然是百战百败。

贝捕头喘着气叙说:当日,宋江等人突然进入沭阳,衙役们措手不及,而梁山好汉们几乎都骑着马,依仗自己的快速,接连攻破了沭阳多个村镇,并从当地挟裹了百十号人,进逼沭阳县城。如今沭阳慌作一团,命令出不了县城,而知县黄翔——也就是黄娥的父亲,并不是一个多有才能的人,面对这一突发状况,他能做的只是关起城门,一边向准女婿求救,一边行文州衙,要求获得救援。

“县尊老爷让我带来一份公文……噢,在这儿,县尊嘱咐我先来崔庄姑爷这里说一声……县尊大人说:他不敢指望朝廷马上调动禁军厢军,所以最好由姑爷领着,亲自把这份书信呈递给大尹,催促大尹向枢密院申报,速发救兵救援”,贝捕头喘匀了气,匆忙地说:“若有可能,若能调动刘太公的团练……”

黄娥听了这话儿坐不住了,情绪激动的站起身说:“哥哥,梁山水寇……他们纵横山东,各州县均不能制,如今突然来到沭阳……哥哥,父亲坐困城中,万一有何什么好歹……”

时穿将目光转向贝捕头,贝捕头咽了口吐沫,继续补充:“梁山水寇曾分出一小股人马,攻击顺路的刘家庄园,刘太公急调团练过去助阵,据说团练们释放无数掌心雷,虽然不曾伤着多少梁山水寇,但那伙水寇从此再不曾朝;刘家进逼过。”

“掌心雷……”时穿沉吟着说:“我记得沭阳团练配置的是雷火炮(燧发火枪)……”

凌飞急忙回答:“挣钱呀——师傅,刘太公富裕,咱们雷火兵训练起来麻烦,没有半年时间根本成不了队伍。年前刘太公说世道越来越乱,我乘机向他推销了一些哥哥制作的掌心雷……三贯,每个掌心雷我只买了三贯,亲戚价,师傅,绝没有多赚他钱。”

“刘太公卖了多少个?”

凌飞谄笑着回答:“不多,一千三百个”

“嗞……你居然,一笔生意挣了一万贯。花一万贯买手雷……这刘太公,很富裕嘛。”

“不多……”凌飞紧着表白:“师傅,刘太公要的是三代手雷,这种手雷用玻璃粉与铜丝作为拉弦装置,不怕风雨,丢出去就能炸……师傅,玻璃粉与铜丝,都是你才不久告诉我的秘方,原料都好贵好贵的,卖三千文,真是便宜啊。刘太公有十余座庄园,每座庄园百十个手雷守卫,真不算多啊”

“那么,听情况,刘太公并未动用雷火兵?”

凌飞马上回答:“当然了。师傅,咱们的雷火兵驻扎在云台山东麓,恰好不在挡道的地方,梁山水寇若不穿越整个沭阳,怎会与我们雷火兵遭遇。再说,徒弟也不是白吃饭的人,虽然离开了训练营,可刘家也不能随意调动咱们的雷火兵……”

时穿想了想,又问:“你觉得,咱们的雷火兵能派上用场吗?。”

凌飞想了想,他是经历过之前剿匪战斗的,自然很清楚雷火兵的长短。思索片刻后,凌飞摇摇头:“师傅,不中用的。梁山水寇以凶悍著名,纵横山东,诸县不可制。咱们的团练不过是才放下锄头的农夫,即使手上有火枪,但着急起来,恐怕只会拿火枪当作爆竹用——师傅,刘太公一个庄园有百十个掌心雷,不曾伤着多少匪类,说明那些庄户那掌心雷当做爆竹了。想必他们拿手上的火枪也一样,火枪还不如掌心雷声势唬人呢。

我猜想,大月梁山水寇也拿掌心雷当作大号爆竹了,那群水寇说是水寇,其实是一股山东马匪,各个拥有战马,只是因为行动迅速,官府才无法捉拿。他们攻击刘太公庄园时,那些庄户定是惊慌失措,见了匪徒移动快速,抢先释放爆竹给自己壮胆,结果梁山水寇被吓着了,这才……”

“不对,我听说江湖上有种枪,叫做‘暴雨梨花枪’,它是从陕西流传开的,乃是铁枪杆里面装上火药和沙子,遇敌时点燃火药,从枪头喷出铁砂,整杆枪火树梨花,很是耀眼。灼热的铁砂烫到人,让人很受伤。

梁山水寇纵横江湖,我听说他们当中,也有人擅长使用暴雨梨花枪……既然如此,他们对火药应该有一定认识——这可是大宋,身为宋代著名盗匪,怎可能不知道火药怎么回事?”

“师傅——”凌飞一声哀鸣:“《武经总要》上记载的火药配方,是军官都知道,可咱们如今使得还是‘火药’吗?明明是‘**’啊,那些药子已经不发火了,点燃就炸。梁山水寇知道火药这没错,可他们胯下的战马知道吗?**声响如雷,战马受惊后,还怎么受驱使?”

“幸好幸好大约梁山水寇……的战马,也是第一次见识**,否则,掌心雷释放完毕,他们纵马一冲,庄园里的人能否活下来还是两可”,时穿感慨着站起身来:“真是头痛啊,天呐,该怎样锻造一支强军?接下来我们的目标是女真人,他们各个都是骑兵,辽国百万大军都被这些人一万骑兵击溃,我们该训练多少团练,才能挡住这股汹涌的狂澜?”

时穿后面说的几句话,大家都听到了,但时穿没有给人回味的机会,他跳过这个话题,招手唤过报信的贝捕头:“正巧,大尹宋昭就在我玫瑰办接官宴,你随我来。”

停顿了一会儿,时穿又吩咐凌飞:“你立刻去东海县,对施衙内说‘春雷’两个字,他会把一队人手交给你——这几年流民泛滥,我招募了四百名童子放在东海县训练。你对他说‘春雷’,他会把训练好的人手交给你。”

稍停,时穿转向黄娥:“你马上让环娘给十一娘、十七娘教导使用手铳的方法,跟崔小清说一声,让她集结三百团练,包括六十名雷火兵在其中,我要亲自去沭阳送嫁。”

黄娥想了想,马上补充:“前年苏南高老爷叛乱,流民淹没了海州,如今匪乱就在海州……哥哥,要不要通知四乡团练警戒。”

“这是当然的——但这个命令应该由海州知州下达,我现在去见他,你让几位姐姐赶紧收拾嫁妆,贝捕头,走,我领你去见知州大人。”

桂花苑的主建筑是一座两层楼阁式建筑——但按照宋人的观点来说,它应该是三层建筑。在他们看来,楼顶平台上的“观景阁”也应该算作一层。

三月初一,宋朝官员又放假了——宋代,官员一年有一半左右时间是假期,真是资本主义啊。

在场的大多是海州州衙的一帮官员,他们正悠闲的在桂花苑“观景阁”上喝着小酒,感受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不在乎公事。新任知州宋昭已经喝得熏熏然,监州(通判)也晕陶陶、转运使、刑狱、盐监,以及禁军统制、厢军都指挥使,团练使……好吧,团练使是一个闲官,平常不管事,宋代这样的闲官比较多,一个州有六七个团练使,今日他们都在场。

除了这些闲官之外,新知州还邀请了白虎山时家宗子时灿,以及两三位时家长老级人物,使得这座透明观景台上零零总总有二三十名官员,而伺候这些官员的则是同等数目的官ji。这些勾栏瓦舍的行首妖娆多姿,伴随着观景台上丝竹声,起舞蹁跹。在她们妙曼的歌声中,夹杂着官员醉醺醺的劝酒声,粗声粗气的斗酒声,酸溜溜的吟诗声……让整个观景台显得非常热闹。

这座观景台其实是一座大阳光房,四周都是玻璃镶嵌的。海州濒临海边,为了防止台风危害,玻璃外面安装了木制的百叶窗,因此,平常从外面看,观景台是一个木头笼子,只有正式宴会的时候,仆人们会爬上玻璃窗外面的台架,将活动的百叶窗拆下露出整块玻璃,不能活动的百叶窗则通过调整窗叶,让阳光透过。

当活动的百叶窗全部拆下的时候,整个观景台玲珑透剔,晶莹的像一颗宝石。其中彩色的玻璃拼出无数朵桂花造型,自然的光线透过彩窗折射,将桂花花瓣映照在瓷砖地板上,简直是满室飞花。此情此景,在加上观景台本身的穹顶造型,使得来到的客人都齐声惊叹它的巧夺天工。

如今观景台内的客人已经喝得熏熏然了,但他们还没忘记写诗赞美这座观景台,位于首席的宋绍见到时穿到来,他咳嗽了几声,将几张诗签递给时穿,欣然的说:“咳咳咳……长卿,你这座园子,风景绝好……咳咳,酒也好,现在就欠几首诗词了,你来品鉴一下,这三首诗词如何?”

时穿扫了一眼负责接待的印度管家纳什,纳什悄悄比划了一个手指,示意官员们已经喝掉了九坛果酒,这些酒是时穿免费供应的。当然,官员们喝了这些酒,就得承认时穿家里酿造的酒主要用来自我消费,那么酒税上面就要给予优惠。

宋代的酒税非常沉重,所以喝掉九坛酒时穿并不肉疼,只要官员们手头松一松,在酒税上稍稍减免一下,那时家的收益可不止九百坛酒。

此时,时穿询问酒的消耗量,是想知道知州大人是否清醒着,现在是否适合谈论事情……得到纳什回答后,他打量了一眼在场的官员,发觉有的官员已经倒卧在地上沉沉入睡,而大部分官员都面红耳赤,说话打舌头,唯有转运使大人与知州宋绍还清醒着——前者的清醒似乎是因为酒量大,后者则是因为喝得少。

时穿犹豫了一下,凑近宋绍,低声说:“大尹,沭阳那里传来消息,说有一股匪寇入境了,已经攻破了几个村寨,当地县衙无力应对,请求州衙予以协助。”

知州大人能不能议事是一回事,时穿这里如果不能及时汇报,万一耽误了事,那就全是他的责任了……不过时穿说的非常轻描淡写。

宋绍咳嗽了一下,瞥了一眼在场的官员,不急不慌的回答:“咳咳咳,这消息来的不是时候啊……咳咳,你不知道眼看是三月三上巳节么,衙门这几天都封印,再大的事儿,没有印信,啥都干不成啊……咳咳。”

时穿默默点头,表情淡淡。宋绍随口问:“来了多少匪徒?”

时穿回答:“入境的时候是三十六人,是从淮阳军方向入境的,沭阳县发来的求援文书在此,据说,这伙匪徒现在已经挟裹了数百位乡农,声势愈发浩大起来。”

宋绍想了想:“咳咳,百余个跳梁小鼠,不着急,这几天功夫他们也打不下沭阳城,长卿,快来品鉴一下诸位所做诗词……咳咳,对了,听说才女褚素珍也住在玫瑰坞,可否能请她出来品鉴一下?”

时穿自动忽略了宋昭最后几句话,就手对着诗签夸奖了几句,被夸奖的诗词中有宋绍的作品,因而知州大人显得很得意,他随口嘉奖说:“听说长卿也进学了,今年秋季又该科举了,长卿要多加把力,准备应付秋闱啊。”

接下来,官员感兴趣的依旧是风花雪月,歌伎们上前接过那三首诗词,轻声漫唱起来,三位诗词的作者起身接受大家的祝贺,转运使大人则举着酒杯,嚷嚷着要行个酒令……趁这会功夫,时穿借口去厨房给大人们调制几个小菜,领着报信人贝捕头退出了玫瑰阁。

站在桂花苑观景阁外,时穿想了想,询问:“沭阳县……暂时没问题吧?。”

报信人点头:“若是说真心话,县城里是没问题,几百个匪寇想攻下沭阳县,这是不可能的?县尊老爷之所以赶着向上汇报,也是怕耽误了匪情传达,只是苦了沭阳乡下,那里可没有城墙屏护,百姓……罢了,如今节日,大尹他们在封印,其实沭阳县也封印了,这段时间里,恐怕谁都指使不动,如此,大家凑合的过吧。”

“那么,你先回去休息吧,我去找县尊大人。”

作为“三生不幸”的“附郭知县”,瞿知县领着海州县那帮官员就比较寒酸了,他本来也想在知名的桂花苑观景阁招待同僚,可是知州大人抢先一步,知县大人只好躲在一边了,更可气的是,知州大人将同级官员都邀请到了,连几个闲,譬如团练使,都能登上桂花苑,他瞿知县好歹是个实缺知县,却只能委屈的待在茴香苑。

说起来,茴香苑也不寒酸,它里面完全是明清时代的庭院风格,地面上铺着瓷砖画,四周的墙壁也贴满了风景瓷砖,让整间房子显得富丽堂皇,唯一遗憾的是茴香苑窗玻璃太小,不够气派,阁内光线不够明亮,再加上如今海州城里有点水平的歌伎、行首,都去巴结知州大人了,知县大人能邀请到的歌伎都是三流水平,这就让瞿知县郁闷极了。

因为是“附郭知县”,自己的衙门都不在城里,所以知县的行政班子也残缺不全,如今县衙那一套班子,真正的官员只有知县大人与蒙县尉,其他的不过是一些认识几个字的“吏”员。这让瞿知县觉得很不够风雅,于是,他提前邀请了本县几名进士——凑巧,罗望京也在场。

如今的罗举人穿着还算华丽,他披的是昔日时穿送的鹤氅,这匹鹤氅是时穿作坊里的第一批产品,工匠们做的很精心,两年过去了,鹤氅皮面依旧光滑,黑黝黝的泛着油光,让罗望京平添几分精神。

这件鹤氅如今在海州城售价四十贯,也就是四万钱,但如果拿到京城就能卖到一百贯左右。鹤氅的内衬是白鸭绒,因为时穿并没有开办专门的养殖场,所以白鸭绒产量并不高,进而导致鹤氅的产量也不大,每年也就是三百件上下,所以这玩意儿如今基本上有价无市,在场的官员当中,也就罗望京一人披着件鹤氅,连瞿知县都频频投来羡慕的目光。

时穿初一见罗进士披着件鹤氅,还愣了一下,琢磨了一下这厮怎么还没有把鹤氅卖掉……但转念一想,他暗自笑了:现在是什么时候,女儿节了,莳萝花已经开了,田野逐渐泛绿,天气暖和的穿不住皮裘,更别说比皮裘更保暖的鲸鱼皮面羽绒服。

哈哈,这厮大约除了鹤氅没有卖掉,其余的都卖的差不多了,没准掀开鹤氅,里面的衣服很见不得人,所以他才披着鹤氅撑门面——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时穿,真是令人偷乐不止。

时穿先跟知县打过招呼,又挨个跟在场的进士们彼此招呼一番,轮到罗望京了,他拱手问候:“罗兄,上巳节快乐,你家生意怎么样,恭喜发财啊。”

恭喜发财,这句充满现代意味的问候词让罗望京愣了一下,随即脸涨得通红,斥责说:“时长卿,你一个白丁,怎么跟进士说话呢?”

时穿懒得跟对方计较,他微微一拱手,转而跟瞿知县寒暄。

瞿知县自然不像罗望京那样莽撞,担任了一年多知县,他已经搞明白了,如今县上收益最大的三条街,全由时穿时长卿承包治安,当然,其中两条街是时穿投资重修的,没有这两条街的重建,县上也不好插手。

这些都不是关键,关键是时穿如今跟新来的大尹关系密切。新任大尹宋绍曾经是嘉兴时氏的门生,他的家眷没有安置在州衙,反而安排在白虎山庄,跟时氏族人打成一片,连孩子也上着时氏的族学……他虽然穷酸,但也知道这样的人,可不是轻易招惹的。

瞿知县一指罗望京那件鹤氅,打着圆场:“长卿,我听说这东西是你家作坊生产的,平常人轻易买不到,如今海州的冬天越来越寒冷,你替我置办一件如何?”

第356章来的是梁山好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