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兴宋 > 第364章 末日之战吗?谁的末日?

兴宋 第364章 末日之战吗?谁的末日?

作者:赤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09:48: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秒记住【供精彩。

第364章末日之战吗?谁的末日?

第364章末日之战吗?谁的末日?

“肯定瞒不住”,时穿回答:“去年年底反得方腊,可杭州一带是纳税大户,春赋每年三月上缴,等到朝廷收不到春赋,王黼(执政)肯自己掏腰包填上这个窟窿吗?杭州等地一年上缴税额大约千万贯吧,千万贯啊,十个世界首富加一起,都拿不出这么多现金来。”

“没错”,掌书记简大人慢悠悠说:“阿弥陀佛教如今已破三县,部众数十万人,执政王黼瞒是瞒不过去了,但王黼下了台,再上台的肯定还是蔡京,蔡大人嘛……唉,不提也罢。

估计,方腊的事情发作也就在这几日,等朝廷知道方腊叛乱后,兵力怎么样都得往苏杭一带倾斜,一是因为哪里是赋税大户,不容有失;另一方面,梁山贼才有多少人,连五百都算不上,这等小股匪徒,报给朝廷要求添兵征讨,恐怕朝廷会骂个狗血碰头——五百人也搞不定,添乱也不能这样,是吧?。”

时穿一阵无语……唉唉,还想从朝廷封桩库里挖一点流水呢,这下好了,这场仗,肯定要赔本了

据说,杭州、苏州一带困于朱勔花石纲之扰,导致民怨沸腾——你想,平常百姓闭门家中坐,突然间冲进几个人来,他们居然不是梁山贼,是朝廷派来的公务员,说你家那座假山官家看上了眼了,要拿进宫里赏鉴……嗯,为了方便这东西搬出去,需要暴力拆迁你家的墙壁,至于墙拆了,屋子倒不倒,那咱家不负责,咱家只管拆墙而后把那假山搬出去。

同样是打劫,当然,梁山贼打劫都是迫不得已,因此伟大光荣;而官家打劫老百姓那就是“官逼民反”,被逼的人拿起刀枪,抢劫其他老百姓,那也是伟大光荣的……在这种情况下,方腊团伙发展很快,立刻聚集数十万人。

家里有假山、花石的人,肯定不是普通人家。所以方腊不是普通人家,“青溪方家”到了清代仍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大豪强,而方腊在青溪,身份绝不是农民,是类似于刘太公在沭阳一般的“巨地主”,他一声招呼,半个青溪县的农户都站出来了……

据记载,方腊要求部从们头裹红巾,以示标志,故此官方称之为“红巾贼”。但他的队伍里依然等级森严——“自红巾而上凡六等”。其中,普通红巾是由屁民担当,屁民之上还有更高的六个等级——以便对屁民“加强管理”……而最低等红巾们是没有武器的,史载:他们“兵无弓矢、甲胄,唯以鬼神诡秘事相互煽动,不旬日聚众至数万,破杀杭州将官蔡遵于息坑”。”

这样没武器的士兵,打起仗来全靠洗脑后用人命去填,一张不要钱的人命多,方腊一举攻陷青溪县城,紧接着围攻杭州附近的三个县城。而方腊刚刚占据一座县城,就觉得自己通过打砸抢捞了不少财富,如今已经算是贵族了……哦,他们都是包红头巾的,姑且称之为“红贵族”吧。于是,方腊决定建立一个政权,自号“圣公”,建元永乐,并设置官吏将帅——俨然又是一群骑在百姓头上的新贵族。

据说,方腊的治国方略很简单,就一个字:烧

他每占领一地,必先把城中富户牵出来——不管对方是不是也被花石纲祸害,只要他有钱就是罪。先抛开肚子,挖出腹中脂油焚烧。等那些富户烧死了,留下的财宝按官员的行政级别分配,方腊当然级别最好了,拿大头,最先挑选,而后是他的丞相、太尉等各级官吏,经过层层剥皮……哪些最低等的红巾众嘛,干脆教育他们无私奉献吧。

财宝分配完毕后,人都烧完了方腊众开始烧屋、烧街、烧城、烧县……据杭州逃出来的客商介绍,新城、桐庐、富阳三县城破之后,大火烧了整整一个月,如今这三个县,连不肯从贼的猫都烧死了,留下的只能加入红巾,这些红巾众,各个打算为方腊无私奉献,死而后已。

“唉,如今苏杭一带局势如何?”时穿很无力的问。

年节过后是销售淡季,按国人的习惯,过完年总是懒洋洋,不会马上进入状态。因为是销售淡季,时家快船队往京城跑得比较多,到南方的航船极少,且船只只放柳州,赶工期急着拉回柳州的杜仲胶。没想到,苏杭一带居然天翻地覆了。

这个该死的古代,信息传播实在慢的令人发指。叛乱的消息多重要啊,可是没有广播,别人不告诉你,一百年你都不知道,

“传言——”简大人郑重强调:“只是传言。传言东南名将、两浙路第三‘正将’郭师中已经率师出征,在睦州迎战阿弥陀佛教众……唉,但愿他能取胜吧。”

连不通战事的简书记都不看好东南名将郭师中……时穿不禁想起看过的一部丧尸影片,丧尸呀,没多少攻击力,但胜在人多势众,即使你全副武装,武装到牙齿,可是见了汹涌的人潮,哪怕他们手无寸铁,依然需要回避……杀不胜杀,怎么杀?

“幸好幸好,幸好梁山众只有几百人……好吧,这时不能隐瞒了,把这消息告诉众人。告诉他们我们已没有外援里,必须靠自己了”,时穿眨眼间做了决断:“简大人,既然朝廷已经瞒不下去了,早晚大家都知道的事,何必赔上官府信用——你来宣布吧。”

简书记哼哼唧唧:“大郎,这事不该由我说啊”

“那么我来,你只要在一旁看着就成”,时穿慨然说。

话音刚落,最后一队派出去的团练回报:“教头,厚丘镇已无梁山贼,据厚丘镇的人回报说,大约就在大人路遇梁山贼之后,梁山贼全伙儿出动,镇中人不敢出门查看,如今不知梁山贼去了哪里。”

“韩山——”十一娘插话:“定然隐藏在韩山”

“韩山有茴香堡……”时穿沉吟片刻,立刻说:“明日‘三朝’已过,我进入沭阳先……十一娘,等各队团练回来后,你询问一下整件事情的过程,如果队长不得利,立即撤换,而后像我这样反复测试,直到满意为止。”

十一娘听出了时穿话里的意思,急忙打断时穿的话:“哥哥要走?哥哥,我一个人……”

“你不是一个人”,时穿马上反驳:“整个刘家是你的后盾”

刘太公立刻响应:“果然,经过崔庄女学出来的女娘,管家是一把好手,我在这里还茫然无头绪呢,媳妇已把事情经过分析得清清楚楚,没错,媳妇你放心,刘家既然娶了你做当家主妇,你的决定就是刘家的决定,刘家上上下下,谁敢不听你的,要杀要埋,由你”

“这……”十一娘沉吟起来。

“先寻找沭阳最知名的铁匠,而后收集庄户没有的铁器,熔炼成兵器”,时穿提点说:“百炼只是凑巧成钢,知道原理,一次就能成‘钢’。同样,麻钢也是如此,知道钢材为什么具备高弹性,一次就能冶炼出成品钢——我把原理告诉你,并告诉你配方,你来召集……”

刘太公截断时穿的话,笑着说:“贤侄,如今十一娘已是我刘家人了,由不得你呼来唤去”

刘太公这话,其实并不是指责时穿对十一娘过于严苛,把对方依然当小孩看待。他其实是在隐晦的提醒时穿——这年头,炼钢就如点石成金,上好的钢材价格跟金子差不多,刘家学会了这窍门,等于开炉连金子。这产业虽然是应急项目,但以后弄长久了,也是生财的大项目,不能白白便宜人。

刘太公小心眼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官府现在着急上火,海州在没有援兵的情况下,怎顾得上百姓。百姓自己不靠自己,谁会关心你。

时穿稍作停顿,刘太公不管在场的几位官绅的脸色,紧着呼喊:“叫周管家来,村中的手艺人都他负责,喊手艺最好的三十人来,马上升起炉子,开炉炼钢……”

这就是说:炼钢的事情,不能让别家插手。

简大人沉吟片刻,插话:“春时不等人,我这就回城与知县大人商量,最好能开放封桩库,而后乘这机会……”

“梁山贼几乎可以肯定是在韩山隐藏着”,时穿加了一句:“我最多在县里停留两三天,今后,沭阳县的事情还要靠沭阳百姓自己。”

“我这就走”,简大人横下心来:“大人放心,我一定让县里知晓情况的严重性……”

简书记看了一眼刘太公,补充说:“若是县里定了,刘太公此处不妨多早点兵器,我等打算借机把武库的东西全换成新的。”

说话的功夫,周总管已经带着刘家的手艺人返回,时穿拱手作别了简书记,立刻指挥木匠们,先做了一个牵引车床,而后挑选合适的桑木杆,用牵引车床制作桑木弓……安排完这头后,铁匠们已经将炉火烧红,时穿过去指导铁匠们熔炼铁锅与犁头。

遥远的西方正在做什么,他们也正在化犁为剑——农夫们将犁头融化了,变作刀剑与铠甲,而后带上一个十字架,前往东方开始抢劫。似乎,这个时代,整个世界都在“化犁为剑”。

应刘太公的要求,时穿也不急于进行技术普及了,他站在炉火前沉吟片刻,说:“这门手艺我只教三个人,剩下的人只能打下手——村里那三位手艺最好,站出来”

炼钢如同连金子,村里人都知道这次要教授的是什么,一下子全站出来了,个个认为自家手艺出众,几位作坊老板还彼此不服气,相互推搡着说:“什么叫手艺好?得看老百姓的选择,我家铁器坊开了上百年,村中谁家犁头坏了,不是上我家来修理?”

“你你你,你也就修一修犁头的手艺,我家锻造菜刀多少年了,谁家买菜刀不上我家选?”

“话可不能这么说,我家菜刀难道不好吗?凭啥你家算作村中最大铁器坊,我家铁器坊不比你小——你说说,你家雇多少人,我家雇多少?”

时穿两手交叉在胸前,咳嗽一声,自我介绍说:“我是海州时承信——还是这样说吧:海州段小飘是我徒弟。”

几位作坊主隐隐猜到了下文,停下了争执。时穿稍作停顿,接着说:“我娶得是沭阳黄知县嫡长女,所以……所以只要黄知县在,各位的铁器坊想开多大可以开多大,别管盐铁禁令。

咳咳,如今县里兵器不足,需要民间支援,我决定把段氏冶炼法传授给沭阳县,条件跟段氏铁器坊一样,我传授这项技术,而后拿三成干股。但我最多只传授两到三人,你们这么多人,即使人人愿意接受我的条件,我也只能选三人,剩下的,就来打下手吧,打下手也能学到很多东西,学多学少由你们,学成的技术与我无关,全是你们自己的——现在,谁家自认是沭阳第一铁器坊,站出来,赶紧,拜我为师。”

几位匠师还在推推搡搡,相互辩论不停,时穿不耐烦了:“茄子黄瓜都是菜,随便了——如果你们自己决定不下,那就——你,你,你,你们三个随我来。”

三位被选中的铁匠大喜过望,争先恐后的跟随时穿来到刘家客厅,在刘太公的见证下立了契约——他们还需将所得分给刘太公两成。也就是说:他们盈利所得,自己只能占一半,剩下的被时穿与刘太公瓜分。

但即便是这样,落选的铁匠依旧愤愤不平,在他们看来,这件事太便宜了——惯例,租种别人土地的佃户只能拿四成,甚至三成收入,而如今平白得一项炼钢的收益,技术上随时有时穿指点,头顶上有刘太公遮风避雨,官府都不敢随便来骚扰,这等便宜事,等同于炼金术的本事,师傅与太公只拿走一半,实在太厚道了。

不少人随后打定了偷师的主意,但这些小事时穿已没工夫理会了,他接受完三位作坊主的拜师礼,沉思着说:“其实,炼制钢铁的方法很简单,无非是弄清楚配方,而后精确称量,控制火势火候……如今是战乱,咱们应急处置,等回头战乱平息后,你们三个人该各自经营不同的项目,免得彼此恶性竞争。”

一位作坊主抢先回答:“这是当然,师傅,你不用说,如今我们几个都是师兄弟了,自然要好好计划一下,各自经营一块,免得彼此冲突伤了和气。啊,不妥,可我家主要经营的是农具,别家到常做一些菜刀呀、斧子呀……农具用的铁料不讲究,价格高了反而没人买。可我从师父这儿学了高明冶炼法后,如果还用来制作农具,那真是……亏大发了。”

时穿轻轻摇了摇头,说:“具体怎么做,你们自己商量。然而,任何一项产业,做精细了都有很多窍门,比如同样制作菜刀、斧子,凭你们有手工,无论多努力成本都比不上海州段氏……罢了,等这件事完了,你们各自带两名徒弟到崔庄,我会教给你们怎样使用各类机械,以便降低成本。到时候,你们不妨边学边想,各自确定出自家拳头产品……走吧,让我们开始”

当晚,团练们开始稀稀落落的返回,大多数团练都当自己这趟旅程是探亲访友,当晚就在亲戚家住下,唯有少数责任心较强的团练们,还记得返回报告一声。而三千名团练撒出去,返回者不急两百人,其中,前往东方——也就是韩山方向探查的,有一小队全体返回,这多亏他们小队长坚持。

这些团练当然获得了奖励——后院正在架上炉子锻造武器,赶回来的团练都得到“记名留用”的待遇,刘太公没人给他们赏赐三百文,时穿则命令铁匠们将新出炉的朴刀篆刻上名字,铸上特别的花纹,给这些团练们使用。当然,这批朴刀的产权依然属于刘太公,使用权则属于各位团练。

当夜,刘家庄的炉火烧红了半边天,沭阳县内也灯火通明的忙乱了小半夜,下半夜时分,沭阳县三位官员终于达成一致——打开封桩库,招募“勇敢”,锻造新武器,替换县武库内不能使用的东西。

得知梁山贼可能藏匿在韩山,从此梁山贼就成了“沭阳的梁山贼”,县里的富户豪绅都坐不住了,他们不等县里招呼,纷纷开始纳捐,而后连夜催促黄知县派出官员与刘太公接洽,于是,简书记只好连夜赶着马车,驮运封桩库内的铜钱,以及富绅的捐献赶往刘家庄,定制新武器。

也在这一天,赋闲在京东西路的官员侯蒙上书朝廷,希望招安梁山水寇,他的理由是:这些人原本是体制内的军官,或者底层官吏,因为一时糊涂走上了反叛道路,如果朝廷给他们机会,或许能把这支强力武装,重新变成体制内人。

宋徽宗读到侯蒙这份奏折,大喜过望,当即下令任命侯蒙为招抚使,负责出面招安梁山水寇。可惜,圣旨抵达侯蒙家的时候,侯蒙已经病逝……

第二天天亮,继续有团练零零星星返回,不过他们既没有赏钱,也没有刻录名字的刀剑。刘太公没有出面,刘旷出门来狠狠骂了他们一通——“军情紧急,大家都在等待回音,你们却自顾自寻亲戚家安置,真是不知死活。若梁山贼还在,知道你们大张旗鼓在搜寻他们,乘你们分散各家里,前来夜袭,你们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哼哼,若在军中,你们敢如此怠慢军情,敢如此散漫,脑袋都被砍机会了——简直是不值得托付。”

刘旷痛骂过后,十一娘出来做好人:“如今总算知道梁山贼不在我们附近,也算是收获——农时不等人,误了春耕可要一年吃穷。各位乡亲,赶紧回家准备播种,这几天团练还在聚集,咱赶紧把种子播下去,以后就是梁山贼再来,在至少也能有点收获。”

刘旷夫妇在庄园门口处理散漫的庄丁,时穿把昨日留下来训练的团练组织起来,重新分配武器后,再度划分巡逻区域,有庄丁询问:“大人,如今正在春耕,我们出去巡逻了,地里怎么办?”

时穿没回答,刘太公端着茶壶答话:“打击不亏待我刘某人,我刘某人决不亏待大家——今日编入团练的,今年地租减一成。此外,各位保护别人下地耕作,你们的土地自然由哪些享福的人操持。诸位放心,我组织庄丁,先把你们的土地种上,让你们好安心巡逻。”

这一次,时穿安排的巡逻区域,主要偏重于防御东部韩山山区。按照正常的历史,梁山好汉现在应该直奔海州而去,他们或许要经过韩山的茴香堡,也或许从别处山口进入山区,不过,由于茴香堡附近有修好的山路,从哪里走会格外方便——在不考虑茴香堡威胁的情况下。

如今的茴香堡,有威胁吗?他们的统领凌飞不在,时穿也不在场……看看刘太公这些家丁的素质,时穿真替茴香堡担心。

这天是三月初五,清晨,县衙终于开印了。随着各地县衙开印,驿站也送来了最新的消息:前几日,凌鹏正是带三十名花膀子抵达青州,张叔夜立刻将密州凌氏子弟献上祖传火药配方传递给朝廷,汴梁军器监试验后,发觉凌氏火药确实威力巨大——据报,“(皇)上大喜”,决定重赏凌氏。张叔夜因此被提升一品。随后,枢密院下令张叔夜为淮南东路宣慰招讨使,负责剿灭梁山水寇。

张叔夜是个急性子,得知朝廷命令后,立刻向海州行文,要求海州三县两镇共一千多名“大将”提前向州衙汇集,以百人为一队,各自选出百夫长,准备接受官府的新差事。

正午,时穿安排好刘家庄事宜后,带着二百二十名崔庄团练进入沭阳城,这个时候,沭阳县已经打开了封桩库,县主簿领着衙役上街,沿街敲着锣宣布县衙最新命令:以现金收购百姓手中的废铁废锅……

与此同时,留在城内的铁匠们都被简大人招呼到县衙,黄知县亲自带着他们引燃炼铁炉,准备熔炼兵器;而县尉大人则领着“勇敢”登城,开始四门戒备,整个县里因此显得风雨欲来。

这场战斗,大约是梁山好汉的末日之战吧……踏进城门的时候,时穿暗自琢磨:战争,会从哪里打响?

第364章末日之战吗?谁的末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