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兴宋 > 第372章 一场关于赏金的讨价还价

兴宋 第372章 一场关于赏金的讨价还价

作者:赤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09:48: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秒记住【供精彩。

第372章一场关于赏金的讨价还价

第372章一场关于赏金的讨价还价

“啊……”时穿一脸的苦笑:“招讨使大人,还早早释放呢――那些霹雳弹可是制作不易呀……”

“我知道,凌鹏早已告诉我了,他说每枚约值十五贯钱”,张叔夜截断时穿的话。

“大人……制作一枚霹雳弹,涉及多个物料的提纯。其中硫磺还好说,朝廷每年从倭国采购二十五船硫磺,这些硫磺纯度高,似乎直接可以拿来使用,但硝石――这东西要从人粪鸟粪里提炼,提炼过程既臭又脏,而且这东西很危险,制作的时候必须小心谨慎,一点怠慢不得。

我等在云台山北麓遭遇梁山贼的时候,为了让报信使者突出去,及时赶回城中报信,我命令雷火兵投出两轮、每轮十枚霹雳弹――这就是三百贯啊。

大人,一个索超能值多少钱?两百五十余贯吧。但为了擒拿他,我们除了投放霹雳弹之外,还折了七位大将,打了三轮雷火铳――这笔花销,已经远远超过索超的身价喽。所以,索超那厮不是被弓箭射倒的,明明是我拿将近四料(两吨)的铜钱砸晕的?

大人,我刚才说过,霹雳弹制作极麻烦,因此即使崔庄团练,存货数量也不多――为了对付拦截我们的梁山60人马,我已经费尽周折,若是当时‘梁山好汉全体在此’,今日我能否再见到大人,尚是未知啊。”

“十五贯?这么贵?……你你你,长卿,你知道一贯钱可以做什么吗?一贯钱可以在汴梁城买l头成年公猪,也可以买1只供当今官家食用的、御贡新上市的螃蟹;一贯钱可以在苏州买1部校勘精良的《杜甫诗集》;也可以买1顶禁军士兵的青纱帽;也可以在定州买1本晋朝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叙》石刻拓片;还可以在成都府路买1匹布;可以在杭州买一枝名贵牡丹品种――魏紫。”

张叔夜选的几个例子都属于奢侈品,其中书本尤其是最昂贵的奢侈品――那是论页卖的,每页多少铜钱,而后总成为书价。这些东西当中,除了书本在现代已经算不上昂贵物品了,但有些东西依然不是平民百姓问津的――现在一头公猪多少钱?怕也得数千元了吧?现代供领导食用的无污染“特供螃蟹”,也得数千元一只吧。

至于名贵花种……现代名贵花种,开价都在百万左右。

张叔夜这是责备时穿狮子大开口,故意夸张霹雳弹的价格以及战争中的消耗。

时穿对此哈哈一笑,答:“招讨,一贯钱在汴梁城买一头猪,那是什么时候的老黄历了?我前年解送举子上京城的时候,京城里一石米卖到七百文,我不信如今一头猪在京城值不了两石谷。”

得了吧你,拿多少年前的物价标准来唬我今天你不把我的战争耗费,按我的明码标价给支付了,那就别怨我在其后的战斗中袖手旁观了……哦,各位大将都在门外看着呐,我独自出城哨探,拼死送回消息,你不奖赏就罢了,连正常战斗消耗都不补偿,那么,接下来的战斗,你指望那位大将们会出力……什么,嫌我的花费太昂贵,既然你站一边听着都嫌贵了,那就别指责我不舍得投入,别说我在战斗中不尽力

张叔夜咳嗽了一声,换上一副笑脸,继续苦口婆心:“长卿呀,你知道十贯钱可以做什么吗?可以在开封买一套禁军豪华军装;可以在兖州买一枚名匠‘东野晖’制做的名墨(拿到现代可以买数百万元);可以在青州买一匹民用骏马(相当于奔驰车),可以在海州买一头健牛(相当于悍马车)――这些,可都是现在的物价标准吧。”

得了吧,收起你那套十五贯一颗霹雳弹的说法,十贯钱可以在你们崔庄那疙瘩买一头悍马车,我不信你随手一丢,扔出去的手雷就等同于扔出去一头牛。

吹牛,也不能这样吹啊

时穿扭了扭身子,反驳:“大人,这可是战争啊――我听说前不久结束的河煌之战,童使相共用去军费3300万贯……我还听说,不打仗期间,单是维持秦风路驻军,以及给百姓的战争补贴款,常年是2000万贯。”

好吧,既然你不提我“作战尽不尽力”的问题,那么下面的战斗想让我拼死努力……你得拿出点诚意来――这是打仗啊,打仗就是花钱的事,就要把钱当水一样,向外狠狠泼才行。

张叔夜微微一沉思,继续说:“刚才最新军报:东门码头已经失守,梁山水寇羁押海船300余艘……”

张叔夜与时穿说话时,众大将以及海州州县两级官吏都在屏息倾听――时穿把物价哄抬上去,他们也能沾光不是吗?

但老奸巨猾的张叔夜轻轻一句话,海州的涨价联盟顿时破裂。

这几年茶树冻死,海州税收收入大大缩水,海州官吏就指望海贸的船只能弥补茶叶贸易上的损失,如今这些海船被扣,海州通判首先坐不住了,坐在那里心如刀绞的嚷嚷:“三百条船啊每艘海船每年能抽税一万贯,失去三百艘船的话,海州肯定是缓不过来气的――前年天下大寒,茶树冻死,茶叶贸易缩减,导致海州茶税萎缩,如今再失去海税,那么今年的考评全完了……啊,如此一来,海州真要成一座死城了……老大人,你曾是海州大尹,海州的生死,全在老大人手中啊。”

切,通判大人懂什么,海州货船被梁山贼抢劫了,多么幸运啊。这种抢劫行为是劫富济贫,是代表了最广大被抢海商的利益……

一片叫苦连天声中,张叔夜沉思片刻,决定顺应民心,增加战争补贴……他轻松的站起身来,淡淡然地说:“海州之战,花费200万贯,如何?”

他跳开了与时穿一个铜板一个铜板的纠缠,直接定下了作战大方向――厢军禁军不算,一千多个大将每人得一千贯的话,花费不过一百万贯……余下的钱财,用于补贴船商的损失,以及调动厢军禁军,应该足够了。

听到这个赏金额,不等时穿回答,大将们齐齐站起来,响亮地回答:“敢不遵招讨号令。”

张叔夜把目光盯着时穿,时穿低下头,回避的张叔夜的视线。张叔夜见到时穿还不满意,又笑着补充说:“有功者赏,有过者罚,但有奋勇当先者,我张某人不啬重赏。”

这话的意思是说:每个人的奖赏都不一定相等,如果干得好,也许能拿别人几倍的悬赏。

其实时穿并不是为了奖金多少而犹豫,梁山水寇们虽然从不拿老百姓生命当回事,但据说他们的所作所为,带有一种暴力美学的残酷,因而深受被那些他们残害的老百姓所喜闻乐见……时穿不想在镇压梁山贼方面表现过于突出,因而被后人记恨或者谩骂,所以他与梁山泊几次遭遇,总是能避开既避开,不想正面交锋。

现在……好吧,张叔夜盯视的太久,以至于大家都将目光转向了“海州第一大将”,难堪的沉默持续了一段时间,时穿决定屈服――既然大家都群情激奋,咱也不好显得太特殊。

于是,在张叔夜灼灼目光的逼视下,时穿低头回答:“敢不遵招讨号令。”

张叔夜大喜:“好好好,鸟无头不飞,蛇无头不行,你与李彦为海州大将中的翘楚,只要你俩肯奋力向前――梁山水寇,当覆灭于此。”

稍停,张叔夜一挥手:“眼见得天将正午,我等且登上东门,细观梁山水寇的动静。”

众大将起身,围拢着张叔夜上了海州东城门。此时,矫阳如火,映得海面流光溢彩,稍远的天际线上,海鸥嘎嘎的鸣叫着飞过海面;稍近处,浪花潮起潮落,哗哗的拍打岸礁,粼粼水珠泛金破裂。天空中,云层裂开,透出万道金色霞光,那些霞光下是片片的棕帆。

不能不说,大宋人从不怕学习外来事物,试穿引进软帆之后,软帆以它无可比拟的优势,立刻在海州一地悄然普及开来。首先,软帆较轻,而硬帆帆面需要用无数横杆支撑,帆面无法折叠存放,且自身重量大,升帆降帆需要很多人手生拉硬拽,而软帆平常可以叠放在一起,降帆的时候只需解开捆束的绳索,帆自身重量就可自动完成降帆动作――唯有它的收帆,工序麻烦点,但总的说来,操纵软帆只需硬帆人手的三分之一就足够了。

此外,软帆修补容易,一旦船帆撕裂,补上一块布就了结。不像硬帆需要重新更换横杆、更换棕面,而对于大多数三角帆来说,改变帆的吃风面,只需移动三角帆下面的横桅,就可以通过改变帆的朝向,从而改变吃风面――操纵过程无需太多人手,而且简单快捷。

因此,这两个月以来,时穿的大帆船停在码头训练人手,海州渔民、水手也在眼看着水手们进行软帆操练,渐渐的,那些有资金改装船帆的人,有样学样把自家船帆悄悄换了――毕竟时穿拿出来的,都是现代经过科学简化的软帆操纵法,单桅三角帆船,甚至只需一个人就能单手操纵船帆。如此一来,便是父子两人就可以结伴出海,其中一人管操船,一人管捕捞。而家里人口多的,则可以组织更多的船出海打渔。

出海的船越多,意味着捕捞量越大,收益更大。

故此,这段时间以来,海州渔船的船帆变化很大――而且是一种加速度改变。

张叔夜才离开海州多久,等他登上东门眺望左斜街,已经变得有点不认识码头风景了――如今码头里停的船,不再是身宽体胖的笨重福船、温(州)船,而是那种身材修长,形体优美的纵帆船……当然,这些船只大多数还没有帆,属于正在等待改装软帆的船只,那些有帆的船只,多数已遵令航行到东海躲避。

因为操帆方法与硬帆截然不同,站在城上可以看出,梁山水寇们有点手忙脚乱。首先,他们显然不曾估计到软帆船的起步速度太快,导致部分船只相撞――元代初期,蒙古人进攻日本乘坐的就是这种榫卯结构的船,它一受挤压容易扭曲变形,榫卯断裂或者开裂后,船只立刻大量进水,进水后榫卯受水膨胀变形,漏水就更加堵不住了……

码头区离城门有点远,幸亏时穿整顿后的滨海大道笔直平坦,如今这条路上没有人迹,顺着宽广的大路望过去,海天之间,微微可以看到码头区一片人跳马蹦,少数尚存的硬帆船在泊位附近竭力躲避碰撞,大多数软帆船乱七八糟挤在一起,正在逐渐下沉。

凝望着码头区的混乱,张叔夜突然说:“长卿,听说你早几天下令,让那些大型海船前往东海县,统一换装鱼炮,是吧?……哦,你为什么会下达这个命令?”

时穿噎了一下,马上眼都不眨的回答:“季风将起,海船马上准备,故此我要求他们立刻加装鱼炮。”

张叔夜不为己甚,轻轻点拨说:“老夫如果现在犹说你未曾尽力,长卿,你可有辩解?”

时穿咳了一声,无话可答。

海州通判不解,插嘴问:“老大人,这话怎么说?”

张叔夜微笑着反问:“梁山水寇直扑东门,你判断他们是想攻城还是想夺船?”

海州通判眯起眼睛,打量了一下码头区,犹豫地回答:“海州是座大城,梁山水寇五百余人想要夺城,恐怕过于狂妄了点,现在看来,他们的目标似乎是码头区的渔船,而不是我海州……可是,他们夺船做什么?”

张叔夜哈哈一笑:“监州大人今天才看出来啊,可是,却有人提前数天下令大型海船出港躲避。”

时穿赶紧大声表白:“大人,我若在十天前告诉你梁山水寇冲着海船而来,你会信吗?。”

通判大人默想了一下,回答:“我不信,没准我会治你个‘妖言惑众’之罪。”

时穿马上回答:“这就是了――我虽然判断出了梁山水寇的意图,但这未免过于匪夷所思,而且得不到佐证,既然如此,为了保险起见,我只能先做了再说。”

张叔夜一声轻笑:“刚才监州大人还在问,他们夺船做什么?你怎么回答这问题?”

时穿闪烁其词的回答:“我去沭阳送嫁的时候,恰好见到登州海贼‘一丈青张横’出来哨探,他是哨队里最后一个出现的,当时那支哨队正在向海州方向‘硬探’,故而我判断,梁山水寇下一个目标很可能是海州。

诚如老大人所言,梁山水寇绝不可能攻下海州城,他们以往只是流窜而已,所以这次也不可能攻城,那么,他们千里迢迢扑来海州做什么――唯一的答案不管多么不可思议,但只能是唯一的正解:码头区。码头区的海船是他们的目标。

至于他们抢船做什么嘛――有‘一丈青’在,那还用猜吗?肯定是想抢船出海做海寇,比如对面的东海县以前是五斗米贼孙恩的据点,孙恩在晋代占据东海四处劫掠,官军想要围剿只能渡海而去,渡海的人少,那就是给海里的鱼鳖送食物,若渡海的兵多……大海茫茫,何处不可躲藏与回旋?”

时穿还没有说的是:宋代航海业发达,依宋代笔记中记录,从泉州航行到日本只需七天,梁山水寇想从海州驾船出海,若是一路逃去日本,路途也不算远,没准从此以后,人也是“宋江一郎”一个的“国际友人”了;但如果他们想学习明代的“三顺王”那样躲去辽国、金国,投奔契丹与满鞑子……大约他们也会成为宋代的“三顺王”,被勒令百姓讴歌吧。

张叔夜指一指混乱的码头,再度问:“你们觉得,他们何时能把船舶整理完毕?”

通判大人把目光转向时穿,这里的官吏当中,唯有时穿自己家有自己的海船,而且对码头区他拥有治安管辖权。

时穿眯着眼睛看了看码头区,一伸手,从怀中摸出一个筒形的小玩具,只见他将这个小金属筒一节一节的拉开,将其中稍大的那一尽数筒对准码头区,眼睛则凑到稍小的那一端,眯起眼睛来仔细打量。

码头区顿时拉进了许多,并变的历历在目,时穿一边打量梁山好汉的行动,一边推敲着他们昨夜的行进路线:

梁山泊的人主要活动区域还是在左斜街――这也是必然的,海州城码头区一南一北两条装卸码头,左斜街那是经过时穿采用现代化技术规划、建设的一条近代化码头,先不说码头区的街道笔直而视野开阔;巨大的地锚整齐的排列而便于船只停靠,最主要的是:相应的泊位上,都架设了可以人力操作的滑轮、吊塔与吊杆……

好吧,这些且不说了,梁山好汉是傍晚时分攻击海州城的,而海州城外只有两条街道,彻夜点燃明亮的路灯,以至于整条街上繁华无比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这两条街,第一条是东门外最繁华的夜市――锦绣街;另一条就是夜间仍可装卸货物的左斜街码头。

梁上泊好汉是奔着光亮而来的,恰好,左斜街停泊着许多海船,等到天亮时分,或许他们才注意到,旁边破败的那条街上也有一些船只停靠――当然,这些船只多数是因为水手已经乘夜出去玩耍,被梁山贼堵在码头外面,因而不曾即使驾船躲避。

右斜街停靠的硬帆船基本上船帆完好。相对软帆船的线条优美来说,硬帆船常常显得破旧与古老,而大多数硬帆船船头是方形的,在狭窄的码头区似乎不好调头。于是,梁山好汉们首先登上了几艘看起来很漂亮的软帆船,这些好汉当中有不少是操船的好手,但他们过去操弄的都是平底方头“江船”,会操弄“海船”的唯有头领“一丈青”张横,所以他们的行动显得很混乱,也毫无头绪。

大概,当这群梁山泊好汉笨手笨脚、摸索地解开软帆后,压根没想到这种船起步速度非常快,方向的控制也让人难以把握,最初,几艘船撞倒了前方几只硬帆船,梁山好汉们顿时觉察到这种软帆船操纵起来极不顺手,于是,转而去寻找码头上的硬帆船。可惜这时,左斜街的航道已经堵塞的七七八八了,整个海域乱成一片……

此后,梁山好汉兵分两路:一路由几位船夫、湖盗出身的好汉带领,竭力清理左斜街外围航道,并修理仅存的几艘船帆完好的硬帆船,还有一路则转向右斜街,准备从右斜街码头区驾船出航……

时穿手里拿的是单筒望远镜,这具单筒望远镜不是用玻璃做的,目前时穿与施衙内合伙的玻璃作坊还没有制作出完全澄清透明、看东西不变形的镜片玻璃。故而,这具望远镜上的镜片,采用了东海水晶做镜片――最近施衙内偷偷挖掘了东海县上的水晶矿,这副望远镜的镜片是挑选了上百副天然水晶之后,选出最澄清透明的。

正午的阳光下,望远镜的镜片呈现出一股华贵的淡紫色,配上精工雕琢的金灿灿筒身,让这副望远镜像精致的珠宝,或者一个奢华的玩具。

自从时穿拿出了这副望远镜,张叔夜与海州通判、海州团练使、海州提举刑狱都不观察码头动静了,这几名典型的宋人,根本抵挡不住精牙美物品的诱惑力,他们凝神看着时穿摆弄着手上的珍宝,只见时穿先用这副小玩具观察完左斜街,接着把镜头对向右斜街――目前,梁山好汉已经完全占领了右斜街,右斜街上的硬帆船完好无损,但是,其船上也空空荡荡。

硬帆船有一个致命的弊病,因为硬帆自身的重量沉重,所以船只停在泊位上还好,一旦要出港,舱内必须填装足够的压舱物,以降低船只的重心,才能保证升起船帆的时候,船只不会被风吹倒――在宋代,压舱物一般称“锭石”,这是一种方形,或者长条型的青石……

第372章一场关于赏金的讨价还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