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兴宋 > 第377章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兴宋 第377章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作者:赤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09:48: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秒记住【供精彩。

第377章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第377章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梁山众头领一阵沉默,稍倾,宋江当先颂曰:“存,吾顺事;殁,吾宁也。”

活着,我顺应这个时代;死亡,对我来说是一种安宁,是一种解脱。活著时对“富贵福泽”、“贫贱忧戚”均以平常心处之,充分实现人生价值;面对死亡则一派平静自然,体现出对生命完成的大欢喜。

这话不是宋江先说的,宋江说这话也不是天性凉薄——这句话是宋代“五贤”之一,关学创始人张载所说。而这种说法基本体现了宋人对待死亡的洒脱,故而成为宋人的主流观念。

张载是真正的大儒——一名由仆人自学成才而成就的大儒,所以他的儒学观念中,自然带有一种看穿世情的潇洒。

张载的父亲曾是涪州(今重庆市涪陵区)知州张迪,后来其父在涪州任上病故,十五岁的张载和五岁的张戬与母亲,护送父柩越巴山,奔汉中,出斜谷行至郿县横渠,因路资不足加之前方发生战乱,无力返回故里开封,遂将父安葬于横渠南大振谷迷狐岭上,全家也就定居于此。

按理说张载也曾是省长公子、正宗的“官二代”,可是宋代是个阶层活跃的时代,即便是省长公子,没钱了照样要去打工——张载扶灵柩一路往家赶路,不到山穷水尽的时候,不会中途停下脚步,把父亲安葬在郿县横渠。为了养活年幼的弟弟与寡母,张载便去做仆人赚钱。而宋代的仆人都是工薪阶层,没有明清时代所谓“卖身奴仆”的说法,所以张载做仆人打工挣钱,并不丢人。

仆人这一职业,张载做了二十一年,直到他三十六岁,弟弟成年了,张载才出去参加科举……其后他创立的理学分支——“关学”,号“横渠先生”。

“存,吾顺事;殁,吾宁也。”梁山头领齐声跟着宋江唱颂:“索超兄弟,一路走好”

略等了一会儿,等到大家都消化了悲哀,宋江大声下令:“出击,冲出海口。”

“冲出海口——”梁山好汉齐声呐喊,水军头领开始纷纷登船。

海川码头跟所有江河湖海的码头一样,即使外面的水域很宽括,但为了防备涨潮退潮时的水浪冲击,以及台风季节的巨*飓风,泊船区域基本修建在海湾深处,而且还要修建的长长的、深入海中的防泊提,以减缓海浪的势头。因此,此处的海港也同平常港口一样,只留下一条狭窄的通道方便船只的进出,其余的地方都有长堤围起来——这个通道口如果开的大了,海浪直接灌涌,那就起不到减弱浪击的作用。

梁山好汉们顺着狭窄的通道口,慢慢地将船驶出,并开始在泊船区前方稍空旷的水域整理队形,时穿给梁山好汉们留下的空地并不大,加上梁山好汉们为了避免再度碰撞,将船只距离拉得很开,故此,梁山好汉一次只排开了三十余艘船只——但这就够了。

梁山好汉中的水军统领混江龙李海(《水浒传》中作李俊)、浪里百跳张顺、立地太岁阮通(水浒传做阮小五)、短命二郎阮进(《水浒传》中作阮小二)、火船工张岑领着从左斜街驶出的船只,汇合一丈青张横从右斜街驶出海船后,由火船工张岑操船当先,操纵着几只堆满柴草的小船,呐喊着向港外驶去。

海湾口,时穿目光穿透了冲出来的火船,向防波堤望去,在那片长堤上的天空,海鸥不知下面即将变成火海与血泊,依旧展开白色的翅膀、无忧无虑的在水天一色的蔚蓝上,发出一声声嘎嘎的鸣叫,此时,烧了一下午的吊塔吊杆等等,发出的火焰已变得有气无力。烟雾变淡,可以望见左斜街泊位上,梁山士兵正在整队上船,依旧留在陆地上的梁山好汉们,继续隔着残火与李彦的部队对射,不过,双方的交战都是静默无声的,包括登船的士卒也在无声而有序地登船。

时穿皱着眉头下令:“装填,火炮准备射击。”

这时,火船工张岑已冲到了湾口,随着他一声令下,火船点火了,只见风助火势,大火呼呼的燃烧着顺着海流向外飘来,随后,火船上只留一位船员继续掌舵,其余的人纷纷跳海,海中浮动着百余颗脑袋,一起向友船游动。紧接着,梁山泊其余船则发出震天呐喊,仿佛在用嗓门给同伴鼓劲。

海风狂吹之下,火船移动很快,笔直地冲着时穿的四艘快帆船冲来。

时穿稍稍等了一会儿,招呼快帆船船长上指挥台,下令:“现在由你接过指挥权,按照我们预先演习过的阵容,反复巡航,我下到底舱,指挥开炮——记住,你只要按照操典严格执行航行路线就行,不要让对方打乱了阵型。”

快帆船船长挺身相应:“教头放心,我一定严格执行操典。”

时穿以拳击胸,大声说:“现在,我移交指挥权。”

船长大声回应:“现在,我接过指挥权”

双方相互敬礼之后,时穿走下指挥台,快帆船船长上位后,立刻下令:“炮窗全开,全舰进入射击位置,炮位指挥权——移交防御(使)”

时穿鞠躬接令,而后,在随船大将诧异的目光下,转身走下船舱。

这四艘快帆船是时穿亲手训练出来的……好吧,是他的一个时空分身,手把手教出来的。这几艘船是武装商船,但必要时摇身一变就能变成战船。船上的船员,一部分来自码头上雇佣的熟练水手,一部分来自花膀子的亲属,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年轻,极端的年轻。

时穿从两年前就开始训练这些人,先教授这些人掌握三角函数知识,手把手教授这些人识字,教授这些人熟悉软帆船的操作。他是按照士官生的标准教导这些人的,这一点他也反复告诉了船员,正是在“有一天我也能指挥一条船”的期望下,船员们学的很努力,以至于长久以来,在锦绣街的路灯下捧书阅读已经成了码头一景——那些贫寒学子家里点不起灯烛,干脆凑在锦绣街彻夜不息的路灯前苦读,以期尽早掌握时穿所教授的知识。

时穿一直以为:存在的东西必然有其道理。所以他没有时间自创一套航海标准,直当然,也没有时间去试验这套标准的正确与否。与此同时,他希望自己能批量化制造成熟的航海人才,而他也知道,与其期待自己手下都是天才,还不如指望自己制定一个好的制度,让庸才照本宣章也胜任工作。

于是,他干脆生搬硬套了现实世界行之有效的那一套大帆船操典,并把他们制成自己的航海操典,让船员贯彻执行——好制度,比天才更重要

两年以来,船员们一边学习新知识,一边熟悉软帆船,顺便利用快帆船的高速度做一点短途贸易——主要是维持海州与京城的航线,如今他们三角函数学得怎样还不知道,但操纵战船灵活转向,保持编队航行、以及测量自己的位置,这些都是熟练活,哪怕他们不知道其中的道理,只是练得手熟而已,也足够应付码头区的水文状况。

所以时穿现在不担心战船的操控问题,他担心的是舰载火炮能否发挥作用。

当然,两年来,快帆船炮手每天也在不断练习装填、测距等等,偶尔也开炮试验一下自己的练习效果,但真正的实战却不曾有过,毕竟这片海域以前被海公子把持着,而且这是对日贸易的繁忙航线,海商们绝不容许有人打搅这片海域的安全,所以在这条航线上,海盗的毛都找不到,怎么练习实弹炮击?

火炮这玩意不比操船帆,弄不好要死人的,时穿担心他们由于缺乏训练导致失误,所以干脆将舱面指挥适宜全交给副手,自己下到舱里亲自指挥火炮。

果然,等他进入舱中,之间舱室内一片混乱,各炮位炮手慌得不知该做什么,过度的紧张让他们肌肉僵硬,平常熟练的装填动作都出了问题,很多人死硬的搬动炮口,意图让炮口转个方向,以便适合装填……

“全体都有——立正”炮舱指挥官见到时穿到来,一声吆喝。多年以来养成的条件反射,立刻让士兵们触电般跳起,原地站的笔直。

时穿站在原地回了一个军礼,而后缓慢而坚决的喝令:“装填第一步骤——”

炮手们站在原地,身子挺得笔直,背诵:“解除炮身固定设备”

“照着做”,原来的炮舱指挥官大喊:“一边做一边大声复述步骤”

炮手们机械地喊着:“……清洗炮膛,根据射程确定装药量,填装火药,填装……”

人在恐慌时,大声把自己动作喊出来,果然能舒缓情绪。炮手们这会儿的动作虽然机械与呆板,却不再慌乱与茫然。

海上炮击跟陆地上炮战不一样,在计算机、光学测距仪出现之前,基本上不存在瞄准的需求。

大帆船时代,大多数炮位都在船腹之中,船腹内空间狭小,到处都是炮弹火药,这时候使用活动式炮架,虽然可以让炮口小幅度仰抬而延伸射程,但活动式炮架比不上固定式安全,一旦反复炮击,炮架活动部位损坏或者松脱,强大的后坐力会让炮架炮身在船腹内飞舞,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更况且,海面上波涛起伏的,浪峰与浪谷之间相差半米,已经算“平静的海面”了——而这种相差将造成炮位落差至少有半米高低,这种误差使得任何精确瞄准的努力都成了笑话,所以直到二十一世纪的海上炮战,所依靠的还是由计算机计算出来的“矩形火力方阵”来覆盖对方舰船所在区域。

知道海上舰炮的发展方向,时穿并没有在瞄准技术上多费工夫——海面上没有参照物,没有光学瞄准仪在手,大家还是朴朴实实的采用“抵近射击技术”更实用。所以时穿整顿好船腹内的秩序后,让各个炮长回到自己的战斗位置,而后透过悬窗口,观察着对面火船的距离与速度。

觉得位置恰当了,时穿大声发令:“一号炮,开火。”

一号位炮长立刻大声重复时穿的命令:“一号炮,开火”

话音刚落,他从旁边的火炉上抽出一根烧红的火签子,很很的扎在火炮的火药池上,又闪电般的松开了手。

“轰隆”一声,炮口冒出一团火光。

很好很好,能把火炮打响,这就是进步——这是火炮第一次运用到军事战场上。

紧接着,随着炮声,一团浓烈的白色硝烟喷出了炮口,强大的后坐力将炮身推离炮窗,顺着斜坡形的缓冲轨道滑动着……随即,跑组的装填手立刻拿出长柄毛刷,蘸着水伸进了炮膛,炽热的炮膛发出吱的一声,装填手快速的抽出毛刷,又蘸了点桐油,将毛刷伸进炮膛。

这次,炮膛依旧发出吱的一声,等装填手抽出毛刷后,辅助炮手立刻将棉纸包裹的整包定装火药填进炮膛,一眨眼的工夫,装填手已扔下了毛刷,跟着辅助炮手后面,将一片毛毡填进火药包后面,然后用镗棍夯实火药……接下来,辅助炮手向炮膛内填进一枚铁弹,装填手再度用毛毡塞紧炮膛固定炮弹,并夯实膛中的火药。

一号炮位忙碌这些的时候,二号三号炮位相继开火……等一号炮位重新推动火炮,让炮口再度伸出炮窗,并大声汇报“一号炮复位“后不久,二号炮、三号炮也相继喊起来“复位”声。

随即,时穿下令:“一号炮,开火。”

快帆船只安装了五门炮……当然,它最终炮位有十二座,可现在还不是全部安装火炮的好时机。

透过舷窗可以看到,这一艘战舰的炮击并不准确,但三艘战舰,总共十五门九磅火炮封锁这狭小的港湾出口,炮火连绵不断的,居然打出了弹幕效果,只见一枚炮弹落入海中,掀起一根根海水制作的水柱,往往这根水柱还没有消融,海面上另一根水柱拔地而起,此起彼伏的,一根根水柱让狭小的港湾出口变成水柱的森林。

梁山泊水军的纵火船,就在这水柱森林中艰难跋涉,他们的船只小,这时代又没有白磷作为纵火物,冲天而起的水柱,如果还没有掀翻纵火船的话,落下去的大浪会从船头粉刷到船尾,柴草等纵火物一旦被水打湿就,几乎无法被引燃。

片刻过后,港湾区内全是船底朝上,倒扣在海面上的纵火船,海面上散落的柴草、碎裂的船板,断裂的桅杆,以及冒着余烬、飘着青烟的船帆,海面上出现无数涌动的人头,他们声嘶力竭的喊叫,在霹雳般的炮声中寻找着落水同伴,寻找着残肢断臂与浮尸。

三艘战舰十五门炮依次炮击完毕,时穿的舰队像一只骄傲的公鸡一样,孤独地在港湾出海口、傲慢的扭动着庞大的身躯,缓缓离开炮击位置。码头区,宋江等梁山将领从炮击开始就目瞪口呆,一直张大着嘴一句话也说不出口,等炮击结束,军师吴加亮(水浒传做‘吴用’)仰天长叹:“咱们,冲不出去了。”

如今的十二指挥使副头领,铁鞭孙立也附和说:“唉……这已经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非鬼神之能,岂能击退他们。”

大刀关必胜(水浒传做‘关胜’)也感慨:“禁军当中也有火器,可是能把火器使得如此鬼神莫测,霹雳火真名不虚传,看来天不助我,这海州就是我等葬身之地。”

宋江沮丧的点点头,说:“我等纵横南北十多年,看来是小看了天下英雄,今日被困海州……天意啊天意”

这个时候,码头区的喊杀声再度高涨起来。

当初炮击开始的时候,李彦率领的大将也被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以及滔天的弹幕水柱掀起巨变所震惊,他们稍稍停止了攻击,但炮击停止后,他们被这场炮战激励的勇气倍增,越发狂热的攻击起来——这时候,刚好宋江担心李逵的残暴进一步惹怒大将,他将李逵调至泊位区,没有李逵存在,杨志显得三心二意,一个疏忽下,那群盗贼克星突过火墙,并在火墙另一方站住脚。

这时候,即使诸葛复生,孙武再世,也无法挽回局面了——大将们的增援源源不断,谁都看出战斗进入最后阶段,该是分糖果抢功劳的时候了,三五百名大将一起越过火墙,随后跟来的团练兵将大火扑灭,使得大将们的增援畅通无阻,梁山泊好汉的防区被步步压缩,只好退到了防波堤上。

经过刚才那轮炮击,梁山好汉出海的船都停在泊位区内,再没有一只船敢继续下水,游水过来的梁上水军头领、浪里白跳张顺、火船工张岑、短命二郎阮进(阮小二)、立地太岁阮通(阮小五)、一丈青海贼张横,浑身湿漉漉的爬上岸来,这几人发髻乱了,皮肉的伤口在海水的浸泡下,像婴儿嘴唇一般翻弄着红嫩的口子……

第377章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