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兴宋 > 第389章 爷不伺候了你能怎样?

兴宋 第389章 爷不伺候了你能怎样?

作者:赤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09:48: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秒记住【供精彩。

第389章爷不伺候了你能怎样?

第389章爷不伺候了你能怎样?

时穿稍稍犹豫了一下,问:“你不想知道罗进士最近的情况?”

这句话其实是在问:你今后有什么打算,难道就这样独自一人过下去?

褚素珍风轻云淡的打出一张马吊牌,神色很淡漠:“我前几日出去交际,那罗举人曾找上门来,他说自己悔了,当初不该默认自己母亲夺我的嫁妆,希望我能再给他个机会……”

“你怎么说?”

“我告诉他:朱买臣马前拨水,覆水难收的道理,我是懂的。当初我诉到官上,官上既然断了我的离婚官司,我褚素珍岂能走回头路?再说,哼哼,他说自己悔了,可依旧认为那些错全是别人犯下的,他只不过没有阻止而已,这也算是悔悟吗?。”

褚素珍没有正面回答时穿的问题。这个时候,墨芍顺手打出一张牌,嘴里喊着:“十万贯,我赢了。”

墨芍这是暗示时穿不要追问类似的话题。

马吊牌是一种最原始的纸牌,全副牌有40张,分为十万贯、万贯、索子、文钱4种花色。其中,万贯、索子两色是从一至九各一张;十万贯牌是从20万贯到90万贯,乃至百万贯、千万贯、万万贯各一张;文钱是从一至九,乃至半文(又叫枝花)、没文(又叫空汤)各一张。

其中,宋代的十万贯、万贯的牌面上画有古代强盗的人像,万万贯的画像是石崇,宋代以后万万贯画像派给了宋江――意即非大盗不能大富。而索子、文钱的牌面上画索、钱图形。

马吊牌由四人打,每人先取八张牌,剩余八张放在桌子中间。四人轮流出牌、取牌,出牌以大击小。打马吊牌有庄家、闲家之分。庄无定主,可轮流坐。因而三个闲家合力攻击庄家,使之下庄。

马吊牌名称的由来,历来说法不一。但根据此牌是从马子(码子)演变而来,牌面上所画又都与钱有关:文钱是钱,一贯是一千文钱,索是穿钱的绳子,即钱串;而且古时一千文钱也叫一吊钱,从中似乎可以看到“马”与“吊”的影子。若如此认识,马吊牌的名称的涵义便不言自明,翻译过来,大概是“关于钱的牌”。

宋人赌性很浓厚,连买卖东西都有“扑买”的规则,与摊主掷铜板比同色的大小来决定货物归属,这马吊也是宋人的最爱――女诗人李清照为此写了世界第一赌书,讲述打马吊的技巧,以及如何保证赢率高……

马吊的输赢计算很复杂,以一个铜板计“一番”,最终的个输赢都能到十贯左右――亦即翻了一万倍。当然,也有约定整副牌无论赢多少,都输赢一个固定数目的。但褚素珍几位显然不是采取后一种打法,墨芍吆喝完之后,她们各自从身边取了数贯铜钱,墨芍欢快的叮叮当当数了起来。

赌钱的人中没有环娘,环娘抱着膀子看着众人数钱,讥笑说:“幸好我没参加……嘻嘻,辛辛苦苦赚来的钱,装到自己兜里还没捂热就要数出去,你们不心痛吗?。”

褚素珍咯咯一笑:“你呀,真是小财迷一个。一钱进到你兜里,再不舍得取出来。你说,看戏不要花钱吗?吃东西不要花钱吗?你瞧,大家现在都很快乐,为了这个快乐,难道不值得花点小钱吗?。”

“我不要这样的快乐”,环娘转头望向时穿,伸手搂抱过去:“环娘要快乐要欢喜,哥哥自然会给环娘找的,不要环娘花一个钱。”

褚素珍笑的更开心了,答:“你又不是我,焉知我不欢喜如此?”

环娘一头扎进时穿怀里,笑的很开心,尖叫着说:“哥哥,抱我出去耍,我不要在这里看大人玩。”

时穿叹了口气――褚素珍刚才等于已经回答了时穿。

黄娥见到环娘的动作,皱了皱眉头,随即垂下眼帘,低头整理着牌局。时穿见到问不出什么,便抱着环娘走向前院,一路上环娘叽叽咕咕讲个不停,半路上撞到一个宗长,立刻板起脸来训斥:“下来,快下来,成何体统?环娘,你渐渐大了,怎么还扎在哥哥怀里,古人讲:男女七岁不同屋……”

环娘吐了吐丁香小舌,笑眯眯的跳了下来,为怕人唠叨,她扯着哥哥一路小跑,让这位宗长在他们身后跳着脚直喊。跑到无人处,环娘气喘吁吁的问:“哥哥,你快与我说说,那罗进士怎么样了?”

罗进士一个读书人,即使他是成长在宋代这个商业气氛浓郁的环境下,又怎会知道商人之间的计算。自从他的财富遭到时穿与施衙内两人的足迹,大幅缩水之后,无论在做什么都有点不顺,连投资参股店铺都遇到店铺倒闭的冤枉事,最终,所有的钱财都打了水漂……当然,这其中依然与时穿与施衙内脱不了干系。

一个进士,享有朝廷的免税待遇,想要饿死也是不可能的。但罗进士输红了眼,将屋子典了出去也没能翻本,如今无力赎回屋子,搬到了一件更小的民居,依靠教私塾以及投充户的供奉,勉强过着中产生活,这种日子虽然比大多数普通百姓强,但像过去那样花天酒地是不成了,连参加友人间的诗会文会都显得很寒酸――这是跟那些正常的举人进士相比。

于是。罗进士不免有点怀念过去――只要褚素珍能重新回到他身边,自己就不用为金钱发愁,挣钱的事情完全可以交给素珍姑娘,自己只管去勾栏瓦舍泡妞,悠悠闲闲的过进士老爷的生活。

当然,罗望京也想到过,当初褚素珍那么决裂,或许没可能破镜重圆。可是与褚素珍的破镜重圆关系到他的前程,他之所以被读书人唾弃,就是因为刻薄了这位海州第一才女,如果他们复合,那么一切议论都不成问题,他可以重新做人――去官场运作一个官衔。此后的待遇就完全不同了。

更况且,轮到赚钱的本领,海州除了时家女孩,谁能比得上褚素珍?如今褚素珍印书坊、书店开着,又增加了口红胭脂铺,不说是日进斗金,至少一月能有四五百贯的收益――这笔钱足够他泡妞了。

等到时穿中了举,即将在各种文会诗会上露面了,罗望京感觉到一股危机感,褚素珍如今还住在时穿外室的屋内,这算什么事?于是,罗望京向时穿递话,要求时穿帮他约见褚素珍――这实际上是向时穿表明:褚素珍是我的,是我罗家弃妇。我现在可怜她单身一人无依无靠,准备再度接纳她,外人休得染指,否则小心我喷你。

听清楚事件的究竟,环娘笑的很开心:“咯咯咯咯,哥哥,原来举人老爷名声虽好,可终究不自由了。过去哥哥那会在意罗进士的吠叫,现在也不得不替他传个话……咯咯……”

时穿微微一笑:“那里,其实我也想知道褚素珍的态度。如今她父母不管她,她自己老这么晃着,也不是个事。”

“素珍姐姐也就十八岁,再过十年嫁出去,依旧不晚,哥哥休管这样的闲事,走,我们去前院看歌舞”环娘笑着招呼时穿。

褚素珍是个麻烦,其实环娘也是个麻烦。

大约被拐之后心理出了点问题,环娘总是想引起别人重视和尊敬,她喜欢上街“收数”就是享受那种被尊重的感觉,可是一个小姑娘整日带着一大帮随从,前呼后拥呼啸街头,走到哪里商家都点头哈腰,整个海州无人不知,弄得现在环娘都没有同龄玩伴――谁家父母也不敢让自己的孩子跟这样的小太妹玩到一起。

即使最近,环娘被黄娥约束到女学,可是一有空她还是喜欢溜出学堂满街逛游――当然,这也是因为在学堂里无人与她玩耍的原因。

环娘心地纯洁,过往的遭遇让她有一种嫉恶如仇的偏执,所以她去逛街反而深受店主的欢迎,那些连包拯都头痛的城狐社鼠,官府不好处理,撞倒了环娘手里也是个解决办法,整个海州都知道时穿比较护短,环娘闹出事来,论私,将打架谁也扛不住时穿;论公,真闹到官面上,官上也不会袒护罪恶。所以环娘出街,反而让地痞无赖不敢停在街面上。

可是如此一来,环娘也算无人不识了,谁都知道这小妮子只有她收拾人,没有人敢惹她……谁会愿意与她长久处一下,弄清楚她是否心地善良。

所以环娘没有玩伴,她的玩伴只有时穿。

当她跟着时穿走到前院,前院里观赏歌舞的男女们,情不自禁的缩缩了身子,彼此挤成一团。而环娘漫无所觉,依旧与时穿靠在一起,咯吱咯吱笑着,谈论着舞台上的表演,这让时穿不由自主的发愁……

九月中旬,张叔夜启程前去京师汴梁,与此同时,蒙县尉正式致仕――他的活儿由时穿顶上,如今海州县县主薄主管治安,而县尉变成了空缺。

名臣张叔夜走后,给继任者留下了一笔丰厚财富――时穿扫荡沭阳河两岸,剿灭各处匪患之后,海州等于关上南面的大门,任方腊的长江之南闹的如何凶,海州单靠沭阳河防线,就阻挡了大部分流民入境。

稍后,撤回来的崔庄团练进入冬季整编,时穿开始按战时编制编录团练队伍――即将出战的团练是以海州团练的名义出战,崔团团练就必须混编一些其余县的力量,这也是让其余各县出资出人的方式之一。

随后,编录好的团练分成若干个小分队,每个小分队牵两三只猎狗进入山区剿匪――这出自于林冲的建议,通过剿匪训练各部的配合,以及磨练杀姓。如此一番动作下来,等十一月海州新任知州上任时,整个海州四县已经找不见一名愿意抢劫的人。

当然,张叔夜留下的财富还不止这些,最主要的是,他奠定了海上贸易新规则。

乘着信风刮起,海州一船一船的向外发送外贸货物――有了从南洋西洋返回的宋商指引,大宋的外贸出口不再是固定的茶叶、丝绸、瓷器老三样。商人们更愿意尝试一些新货物,比如镜子、玻璃器皿,以及葡萄酒、糖霜(蔗糖)等等。巨额的贸易输出,使得这一年海州市舶司仅仅凭借一个季节的收税,就跃为六大市舶司之冠――上缴市易税、市舶税约两千万贯。

这也意味着:按照大宋十五税一的税率核算,一个信风季节,海州的出口货物就达到了三亿贯――这个数额还不包括其中的部分小额走私贸易。

这样的交易量下,赚钱的不仅仅是时穿一人,所有参与外贸出口的商人都赚得盆满钵满,连相关产业的工匠,都获得了足够的收益。而在新贸易规则下,交趾南洋等国,也不再是单向冲大宋输出贵金属、输入货物,他们也开始有自己外贸输出――棉花、硝石、铁矿石等,从此,双方的交易变成有出有入,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新上任的知州来自河北,原先是真定府判官,姓章名昭,字重华。大约,朝廷感到海州这两年一直不安宁,如今它填补了杭州失陷后的空缺,成了税收重地,需要派一名有军事经验,且稳重的大臣前来坐镇。

张重华上任前肯定与张叔夜有过交流,接官宴之后,一上来就旧话重提――接官宴刚刚结束,其他人都告辞了,张大人独留下时穿,询问:“时大人,海州团练整编的如何?”

时穿是县级官员,这位张大人是州官,这也许就是“附郭县”的悲哀,上司可以越级指挥。

按理说时穿这位主簿应该主管县里的财政,俗称“钱粮主簿”,但时穿如今连账本啥模样都没见过,瞿植凤那老家伙把县财政把持的很紧,嘴里总唠叨着“反正你马上要出战,这一去不知道要多长时间,所以就不麻烦了”,结果,反而县里治安那块,他有麻烦就找时穿的茬。

时穿是以海州“州团练”的名义出战,名义上他还要带一名“团练使”上司出去,此前为了整装团练,他特意从沭阳县、怀仁县、东海县抽调了部分人力手,以此显示整个队伍代表海州四县……不过,现在有一点问题,队伍的开拔费找谁支付?

时穿拱手,回答章知州:“大尹,这崔庄团练并不是‘校阅团练’,大家的武器都是由乡绅赞助的,而且我们是火器部队,需要准备的物资很庞大,一旦补给不足,火器没了火药,连烧火棍都不如……所以,下官还需要一点时间,更需要老大人拨付一点钱财,用于置办火药。”

实际上,火器存在着这个弊病,正是朝廷不肯将火器大规模装备军队的原因。从《武经总要》成书之后,朝廷上下都意识到火器装备的重要性,然而提炼火药的工序麻烦,储存火药更麻烦,弄不好火药就要吸潮失效,责任谁来承担?

这个问题一时难以解决,所以一直到大宋最危机的时候,哪怕南宋灭亡关头,宋朝廷依然没有把火药大规模装备军队,并编录出一支纯火器部队。

对于崔庄团练这支队伍出战,朝廷上下是乐见其成的。可是要朝廷掏腰包,那就要三思了,道君皇帝如今主要精力是拿国库的钱修自己的形象工程――艮岳、景福宫,再没有兴致像过去的皇帝那样供养军队,所以宋末才兵变频频,而章昭作为官场老手,也秉承张淑夜的观念:这支团练怎么折腾都行,可是让朝廷出一个铜板,不行

“本官廷见完毕出京的时候,枢密院已经下达调遣海州团练的诏命,估计这会儿,诏命已经出京……长卿啊,朝廷是调拨不出来一分钱的,其实,我听说崔庄团练的装备已经不错了,哦,比许多禁军都要出色。我觉得,你们如今这样子上阵,足够了。

咳咳,本官出京的时候,童使相恰好也动身前往江宁府,他反复叮咛,一定要让你们在年前开往江宁……长卿,这事儿由你督办,你可要多操心点。”

时穿肆无忌惮的冲知州大人翻了个白眼:“大尹,装备不齐,士兵们上阵难免损伤,朝中的大人觉得我们装备已经很好了,哼哼,上阵厮杀的又不是他们,他们当然不担心了。我崔庄团练不是‘校阅团练’,守护地方有责,但如果朝廷强要我们去外地作战……”

时穿斜眼看着知州,不以为然的补充一句:“我不奉诏,又能如何?”

章昭心里直叫苦:坏了,这位时长卿的愣子脾气又上来了。早听张叔夜交代,这厮虽然披上了读书人的外衣,可骨子里依旧是桃花观里被打傻的二愣子,稍不留神,冲撞起来,让人很下不了台。

可是时穿说的有道理,大宋并不是一个对上司奴颜婢膝的满清时代,这时候朝廷是可以讲道理的,乡绅们自己组装一队团练,只用来保护家乡的,让他们跨境作战,他们不愿意,你一点没脾气。

章昭头疼的摸摸脑门,只好把张叔夜的承诺有重复一遍:“长卿放心,你走之后,你以前担任的各项职务,一切照旧,出战的团练由你做主,团练使不再派遣,那巡海水军也由你带走――本官坐在这个位子上,不过是按前人画的圈子做道场,绝不更改前人的一切。”

第389章爷不伺候了你能怎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