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兴宋 > 第450章 皇帝的眼泪

兴宋 第450章 皇帝的眼泪

作者:赤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09:48: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秒记住【供精彩。

第450章皇帝的眼泪

第450章皇帝的眼泪

说实话,时穿刚才的提议基本不靠谱――在古代皇权更替可是件了不得的大事,其中需要运作的工程量极其巨大,甚至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九品王爷赵师侠远离中枢,要想被大臣们看在眼里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皇权的神圣,随便一个普通人听到自己有可能做皇帝,心脏都要不由自主的狂跳许久,心里头的滋味,实在难以向外人表述……更何况赵师侠确实是太祖赵匡胤的嫡系,皇位自自兄传弟被太宗赵匡义拿去后,太祖一系未曾不曾想过帝位回归――这真要是回归了的话,还真跑不了是赵师侠的。

转念一想,赵师侠又觉得,如果时穿强力支持的话,这帝位多多少少有点希望,别的不说,如今大宋北方那里还有军队,若是局势有变,最大的军力就在时穿手里。

大宋朝人口分布畸形,古代中国对长江以南的开发,要直到明代才开始,宋代长江以南虽然繁荣,但总的来说人口数量并不多,而京东两路光是厢军数量就能达到千万,可以想象这里的人口资源多么恐怖。

时穿主政京东东路三年,这三年没少进行战略布局,如今五百万厢军大多数被转为民用,出去少量牢城厢军以及城防部队,剩下的百万厢军,当初时穿重新整编他们就是冲着野战目的去的……

对了,最重要的是战略布局,真实的历史上,张叔夜仅仅是青州知府,之前也未曾做过大局布置,仅仅凭着一腔热血,便以一州之力担当起北方抗金大局,而时穿主政三年,所做的很多工作明显处于战争目的。这样一来,整个山东的战争潜力更加雄厚……

跟时穿久了,他也不仅学会用时穿的思考方式看问题。想到了战略布局这个词,赵师侠不禁一点一滴回忆起这三年时穿所做的:自时穿来到京东东路之后,海州一带的产业逐渐开始北上,那些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转移到京东东路,海州逐渐转变成资本输出、技术输出基地,而后时穿通过锦绣会馆的资金控制了京东西路大小产业,进而控制了整个官场。如今只要时穿开口,哪怕是涉及到皇位的事情,京东路的官员最多也是不开口附和,想跳出来反对,那你就得考虑一下可能的后果。

可能的后果是什么――朝廷已经收了今年的免夫钱,而且收了六千两百万贯,这意味着各地官府今年别想派劳役了,老百姓已经交钱“免夫”了,因此各地官府能指挥懂得只剩下县里的十五名衙役,有什么事要办但没人手,,如果跟时穿关系好,时穿会给你调动厢军,或者拨“转运”款让你自己雇人,否则,你只好指望那十五名衙役了。

当然,这种情况下也别指望老百姓上京勤王了――老百姓交过免除劳役钱,人今年不用替官府干活了,其中也包括“勤王”。

所以,即使一两个官员想讨好当今官家,最多也就是做衙门里自己嚷嚷几句,这还要看衙役配不配合,那些衙役也要吃饭,得罪了当今京东东路最大的金主……想不想养家糊口了?

时穿的那些战略准备基本上都没瞒着赵师侠,赵师侠衡量过京东路官场之后,再度衡量时穿具备的实力:百万厢军里面至少有三十万装备了刀枪弓弩,这些厢军平常操练任务很重,现在只需把他们单独编录一下,就是一支不小的地方武装,而剩下的厢军,只要发给支付,让他们转为辅兵,那也是眨眼间的事情。

转运司衙门里,时穿曾扣下数批应当转运的粮草与钱财……对了,还有今年的朝廷春赋。所以时穿手头不缺钱财,而说到钱财,这几年海州锦绣会馆发行的金银币,基本上已经成了海州主要的流通货币,背靠这样的造币机器,时穿也不缺荣养军队的钱财。

战争中最重要的就是武器粮草供应,在金兵入侵的大前提下,各地官府可能需动员最大力量抵抗。青壮都去战斗了,耕作便会顾不上,所以抵抗的持久性在于粮食与武器的持续生产量。而时穿早早的裁剪厢军,将部分厢军移送海外,听说大琉球(夷州)那里稻谷一年三熟,所以天下各地灾荒不断的情况下,京东东路的粮价反而因为产量过大,有逐渐下滑的趋势。

如今战争爆发,拜京东东路的船运业发达所赐,海外的粮食基地几乎不受战争影响,自然也不会影响产量,所以暂时来看,京东东路的战争潜力在北方一时无两。

除此之外,京东路是最早开始战争准备的,时穿的很多布置就是冲着战争去的,遍布全路的官道网,以及官道附近的碉楼守卫群,可以为节节抵抗提供不少支点。而时穿的大兴工程,又将砖石建筑引入京东东路。战乱期间,别的地方可能忙于开始修建自家坞堡以便聚族自保,但京东东路很多大族已经完成了房屋改造,新建成的混凝土房屋不怕火不怕弓箭。大门一关就是堡垒,白天去田里做工,晚上闭门自守,所以即便战争来临,对京东东路的各行业影响也是有限。

还有,自时穿抵达京东东路,不知为什么,雷火枪一直未曾大规模亮相,只在时穿身边存在支五百人的军队,但这支军队也一直未开过荤。这次出航的时候,时穿曾说回去就大规模装备新式雷火枪,赵师侠未曾见到过雷火兵发威,可是听了不少传说,他对这支军队很期待……

如此细细一计较,赵师侠感觉到心脏狂跳:没错,有了京东路官场支持,有了强大的军队支持,至不济也能在一片纷乱中,被时穿拥戴为新皇。当然,这个新皇能不能坐稳,还要看后继努力……但无论如何,现在只要他点头,面对他的就是不一样的天地。

赵师侠在哪里盘算,时穿也在那里思索着:这是上下三千年最适合提出宪政与契约的时机,错过了这个阶段,华夏就彻底沉沦了,再过一千年都找不到相等的机会。而只要权力有边界,法律有作用,老百姓的权益就有保障,穷人就有活路,那么华夏文明再辉煌下去……如今华夏文明已经占据世界百分之七十的财富,生产百分之九十的钢材,如果这种状况再持续数百年,简直不可想象我们的民族能走向那里?

当务之急是摆开发展的绊脚石,仁宗时代范仲淹敢把口水吐到皇帝脸上,现在谁敢把口水吐到……皇帝的走狗童贯脸上?不对皇权进行制约,那么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挽回民族衰败的命运。

张横也在屏住呼吸等待赵师侠的答复,对于他这个曾经的梁山贼寇来说,皇帝谁来做无所谓,昔日在梁山的时候,梁山兄弟不止一次开玩笑说:夺了皇帝位子让自家兄弟坐。所以他不在意皇权更替,反而对民族、对家园怀有最朴素的感情,所以在真实的历史上,即使道君皇帝出面号召北地百姓投降金人,他犹在抗击……

在张横看来,时穿刚才的建议,就是将兄弟引向另一条富贵之路――这大约就是时穿刚才所说的“为何而战”吧。为了愚蠢的道君皇帝打生打死,凭什么?凭他喜欢用奸臣来压榨百姓,即使这种压榨是伟光正的,是代表最广大被压榨百姓利益的,那也不行。

但如果为了扶持一个新皇而战,成功了大家都是“定鼎”功臣,那么这份诱惑足够了,想我张衡一个昔日匪徒,若能走到封王封侯哪一步,也算对得起祖宗了……

许久,赵师侠仰起头来,两眼烁烁发光:“兄长,恐怕现在还不是好时机……”

这话等于是答应了。时穿回答:“的确不是好时机――金人的檄文你看了吗?如今河北官员纷纷打开城门,迎候金人,若想站在道义高度,还必须向老百姓以及士大夫作出承诺,让他们知道新皇与道君陛下有何不同……走,咱们回京东东路联络百官。”

张横急忙问:“大人,这里……”

时穿淡淡回应:“我让你守住的密室你盯紧了吗?”

张横重重点头。

时穿接着说:“建筑这座城堡的时候,我在地下埋设了数十吨经过硝酸处理的脂油,我将其称之为**,这些**都用硅藻土处理过,可以不怕海水腐蚀。若郭药师敢引金人入城堡,那你就命手下点燃密室里的导火索,立刻坐船逃命。而在此之前,你要利用收买的常胜军士卒在燕京各处埋设地雷,让金人在燕京寸步难行,同时将金人的目光引到郭药师身上。

金人睚眦必报,若郭药师引起了金人的仇恨,那双方就是一个不死不休的局面,郭药师只能依靠塘沽城坚持下去……几天后塘沽城就断粮了,郭药师要你运粮,你就明白地告诉他:你不信任他。除非他敢袭击金人。你才不担心不出卖,否则,没有一颗粮食运进塘沽,你要封锁海岸,确保任何物质不能运进塘沽。”

“明白,就是‘逼虎上树’……”张横看了看赵师侠,赵师侠正在低头沉思,时穿感觉到张横期盼的目光,他想提醒赵师侠给张横一个鼓励,但马上放弃了――这个时候,要让张横知道,他的富贵是依靠自己才能得到的。

这个时候,童贯已经回到京师,正给给道君皇帝看金人的檄文。

童贯回京也意味着纸包不住火了。枢密使不得不向皇帝汇报金人已渡黄河的消息,道君皇帝脑海里一片茫然,反复问:“真的吗?这是在梦里吗?怎么会这样?”

童贯硬着头皮,指了指道君皇帝手中的金国讨伐诏书和檄文。

诏书说的相对笼统,只是谴责以赵佶为首的宋国背信弃义,招降纳叛,勾结辽国反动势力,阴谋颠覆大金的**政权。所以大金国替天行道,要给昏君个教训。

檄文写的比较详细,揭发赵佶昏庸荒yin,重用奸臣,陷害忠良,压榨人民等种种罪行,还乌龙爆料地揭示道君皇帝是个大种马,阴谋奸yin寡嫂崇恩太后,没得逞,所以暗害了太后。

自来这样的桃色谣言最为津津乐道,杀伤力堪比原子弹。道君皇帝自觉的,若是自己真做了这事,简直都没面目面对满朝文武了。

檄文看罢,道君又羞又怒又上火,泪流满面,嘴里喃喃的说:“休,休,休(完了完了完了)”

这时候经抚房已经不敢露头了,枢密院枢密使紧着催问:“陛下,金人已渡黄河,该当如何应付?”

道君皇帝想了半晌,决定采取鸵鸟政策应对,答:“卿等晚些时候来议(你们晚些时候来商议吧)。”

枢密使跺脚:“军情如火呀”

童贯在一旁小声提醒:“那里还有军队呀?”

显臣重臣们沉默无语,倒是这时候,一旁记录皇帝言行的翰林院承旨、小人物李若水昂然上前,呵斥说:“陛下误国,如今国事到了这个地步,陛下当先降罪己诏,诏书切词必须深刻,或可挽回部分的民心,再号召各地军民奋起抵抗,诏谕四方团练、勇敢勤王保驾。”

道君这时候只要能保住皇位,让他干什么都行,他立刻响应:“国事如此,朕之过也,宣保和殿大学士字文虚中书写《罪己求直言诏》……”

皇帝都干了哪些坏事,宇文虚中早就心中有数,他一挥而就,诏曰:我有幸靠着身世,当了20多年的皇帝。虽然一直想干一番事业,但越是努力越是做了很多坏事,什么坏事呀,天下人都知道。比如不听忠良之言,喜欢马屁精,让小人得志掌权,贪污腐化。良臣受到迫害,没人给我卖命。搜刮民财,整天想着打仗,奢侈腐化,挥霍的没钱了。对军队管理混乱,有战功的得不到提拔,没有战功的凭空享受富贵……

如今到了这份上了,我决心多听取百姓的话,录用政治坚定、才能突出的人才。各路军队,快来救驾,中央一定大幅度地奖励,哪怕是山野村夫,也会得到重用。我对这天地发誓,一定把以前的错误全部改掉,保证说了算话。这个决定马上就办,立刻生效。

赵佶看完,心如刀绞,伏在案上,嚎啕大哭――当初咱不是这个样子的啊,俺想成就不朽之业,光宗耀祖。怎么越努力做的坏事越多,这都怎么了?

宇文虚中不管道君皇帝嚎啕,继续书写下一封诏书《罢花石纲等苛政诏》,书写完毕道君皇帝不敢阅读,只好命宇文虚中大声诵读。宇文虚中悲痛读道:“盖闻立国之本,惟于亿万之民。朕任用非人,听信邪言,大兴土木,耗竭邦财。有司借享上之名,满足营私之欲,巧取豪夺,无所不至。朕念百姓,日夜痛哭……”

赵佶再次掩面痛哭……

诏书后半部分是宇文虚中拟就的改革措施:撤销两浙、江南路的花石纲;王黼执掌的应奉司,苏、杭造作局;各路的花木局;陕西、河东路的伐木司;各路岁贡御用物品所;西城括田所;京城内外修造局;京城营缮局;京城养种园,御前船舶所;行幸局;采石所;大晟乐府;教乐所;教坊……削减宫廷用度以及多余的侍从官,停止都城内外的道观、宫观等大型土木工程,把侵占的农民土地物归原主,等等。

道君听到这儿,大惊失色,讶然问:“天啊原来我做了这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难怪国家衰亡……卿等为何不早日谏言?诸卿误我,误我”。.。

更多到,地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