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兴宋 > 第454章 绝无妥协

兴宋 第454章 绝无妥协

作者:赤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09:48: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454章

绝无妥协

钦宗气得直哆嗦,想说句什么,突然眼珠一转,起身下令:“退朝,众卿且退,容我考虑考虑。”

不等众臣们说话劝阻,钦宗急急往后宫走。

后宫中一片慌乱,宫女嫔妃都在如丧考妣的哭喊,见到钦宗活像见到救命稻草一般,拉着钦宗袍角不放,直说让钦宗想个办法,钦宗正心烦意乱,内宦突然来报:“陛下,童太师带领最后的三千胜捷军离开宫闱,说是前去护送太上皇,太尉高俅也正在召集侍卫亲军,也说要南下护送太上皇。蔡攸大人刚才喊开南城门,已经出城而去……”

钦宗怒气冲冲甩开袍角,转身对自己的亲信,给事中李邺说:“你刚才在殿中听到了吧?……都不尊……

你刚才在殿中听到了吧?都不尊重我这个新皇,都不听我的。”

李邺默然不语,钦宗脱口而出:“爱卿,你去出使京营一趟,告诉他们以前那些作孽事情是我父皇于的,与我无关,让金人别难为我了,要多少钱只管开口,拿了钱赶紧撤军。”李邺依然默默无语,钦宗以为李邺不愿意,叹了口气,注释:“金人只需我的钱,其他人却要我的命。只需金人拿了钱撤军,我还是皇帝,坐在这个位子上,我看那个逆臣敢于弑君。所以,无论金人要多少钱,你只管答应下来,那些乱臣贼乎,等金人退兵后,看我怎么收拾他。”

李邺依旧沉默,钦宗还想再度注释,忽觉地上湿润一片,仔细一查看,温润的来源发自李邺裤腿――著名才子、大宋锦绣文章的李邺,尿了!

钦宗好言安慰:“卿家,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你去金营出使,金人定会放你报答寡人快去快回,不得耽搁。”三日后,李邺归来,金人二太子宗望怎么说的,他没记住,但他用气势如虹的修辞手法描述金营所见,用了六个比喻称赞金兵,“人如虎,马如龙,上山如猿,入水如獭,其势如泰山,中国如累卵”。

宋钦宗赵桓无奈,召集群臣到福宁殿商议如何应对当前危局。宰相白时中、李邦彦建议西巡襄阳避敌。宋嵌宗点头称赞,兵部侍郎李纲立刻表示异议,奏道:“道君皇帝将江山社稷托付给陛下,现在弃京城而去,如何对得起太上皇和黎民苍生?”

赵桓吞吞吐吐回答:“上皇如今也南巡了。”

赵恒是逼宫产物,逼宫的急先锋是李纲,道君当初只想让钦宗监国,是李纲刺血于臂,书写了血书,才逼令道君退位,但此时此刻,李纲深深后悔钦宗的软弱,这个君主真是一鸡不如一鸡。

罢了,想到刚刚接到的时穿奏章,李纲本想压制这份奏章的,但现在这份奏章,对钦宗皇帝未尝不是也个刺激李纲从怀中取出奏章,平静的说:“刚刚接到京东东路防御使、转运使时穿时长卿奏章,奏燕王赵师侠捐出所有财产装备勤王军队,并号召天下百姓共御国难。时长卿奏请朝廷表彰燕王,并恳请朝廷任命燕王为京东勤王军监军。”

殿中鸦雀无声。

大家都是老官僚了,时穿这举动意味着什么大家都清楚。原本收到时穿几天前的奏章,大家还以为时穿并未接到钦宗继位的消息――这时候天下一片混乱,驿路传送全无头绪,各地官员都顾虑于此争相“明发奏章”。朝廷奏章传送有个时间差,时穿接不到新皇登位的消息,也是能够原谅的,所以大家把他那几封奏章当作炮轰道君的逼宫行动之一,想着等他接到新皇登位消息,估计也就消停了。

但这份奏章表明:时穿的逼宫行为不是为了钦宗,他心中有自己的皇帝标准,他现在正为自己的妹夫造势。

大臣们正在琢磨如何应对,李纲叹了口气,继续说:“这份奏章传送到兵部,是因为奏章中说,京东东路勤王军队已经出兵了,时长卿在奏章中说:燕王正在随大军行动,但燕王为人敦厚,从不干涉将领们指挥。他担心燕王资军之功不显,以至于无人效仿,导致天下勤王军队兵甲不全,所以才恳请朝廷表彰。”

顿了顿,李纲继续说:“陛下,时长卿声言他带了三十万大军,将于京东西路汇合张叔夜,再继续北陛下,燕王毁家御国难,如今金人兵临城下,燕王向北陛下欲向西南,这事如何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老宰相白时中轻声责问:“区区汴梁不可抵挡胡人铁骑,哪里能守得住?如今金人兵马尚未全倒,南门还可自由开放,等金人兵马到全了城风雨不透,那时,想走都走不成

了。”

李纲大声反驳说:“陛下,天下的城池还有比东京更坚固的吗?你看,汴梁雉垛严整,楼槽高耸,城墙厚实,即便没有兵马不多,召集百姓上城也可固守。且汴梁南门通运河,如今虽然运河冻结,但马上就要春暖花开了,运河一旦化冻,我皇宋水军能够直通南门,金人怎么封锁得住?

这样的地势,有利于防守,不利于攻城。况且历代祖先的宗庙都在这里.还有百万居民丢下不管?皇上您只需激励将士,抚慰民心,大家齐心协力,京城固若金汤!而且勤王大军很快就杀来了,那时大反攻的机会就来了。”

一席话说的赵桓稍稍有点信心――最主要的是:只需他离开汴梁,万一时穿指挥大军照顾燕王乘虚而入,那么皇位就不是他的了。

钦宗连连夸奖李纲言之有理,又问接下来的国事由谁掌管――这话其实就是一种倾向:时穿接连几封奏章振聋发胰,但因为影响到大家的利益,实在不好回答,干脆装没听见,能拖延就拖延。等到金兵退走,皇帝还是皇帝,臣子还是臣子,那时候看时穿怎么跳腾。

钦宗的问题一出,大殿里的气氛愈加沉闷,臣子们尽量缩起了身子,将身形隐藏于廊柱或者同僚身后,一时之间,大殿内一根针掉到地上也能听见。

李纲决心进修时穿,继续逼将,他出列奏道:“平时大臣们享受朝廷的厚禄,危难时候必须显身手。今白、李两位相公虽是书生,不懂军事,但借他们的巨大名气能够激励将士,战果必定灿烂!”

白时中、李邦彦勃然大怒,厉声问李纲说:“你身为兵部侍郎,何不领兵作战?”

李纲要的就是这句话,毅然决然地回答:“臣不是软弱平庸之辈,但是人微言轻,如果能授予权力治兵

保证胜任,而且以命相报陛下。”

钦宗被逼无奈,转问两位宰相,还有什么高官职务空缺?宰相答:尚书右丞一职尚空闲。

于是,钦宗任命李纲为尚书右丞,

东京留守,以同知枢密院李兑为副手,聂山为随军转运使,协助李纲至于时穿的奏章,咳咳,时长卿有奏章呀!都说的什么?呀呀,国事危难不是对付金人的奏章

那就等金人退走后再读给我听。

这时候,时穿的前锋已抵齐州这时候继续向北便会进入黄河南支流,顺流而下至安利军,进而攻击金兵后路,而向南则进入京东西路汇合张叔夜大军究竟选那条路走,时穿没有明示,于是前军驻留齐州休整,等待后续部队跟上。

正午,时穿与赵师侠骑马入城。两人神态悠闲,赵师侠随口问了一句:“第几封奏章了?”

时穿回答:“估计这时候,第四封奏章抵达东京了。”赵师侠利益攸关,难免沉不住气,问:“就是一块石头扔进枯井里,也能听到动静吧。连续四封奏章,竟然一点点动静都听不到,朝廷真是古井不波。”

“死水没有微澜,说明刺激还不够――明日让林冲南下,汇合张叔夜。”时穿咧嘴一笑:“看来朝廷里面我本以为朝廷会对我进行分化瓦解,比如任命另一位京东路勤王指挥,剥夺我的职务将我闹置起来。”

赵师侠讶然问:“当初我也这样想,我总担心兄长过于激进但为什么朝廷迟迟没有决断呢?”

“秦桧!”时穿回答:“朝廷内如今高官显贵都是懦夫,唯恐触怒我。但李纲不是,他是个有魄力有决断的人,幸亏秦桧是兵部下属职方司的人,而秦桧是个非常擅于借势以及揣测人心的家伙,如果李纲想动我,秦桧一定会告诉他:京东路最有战斗力的三万雷火兵脱胎于海州,是海州三千雷火兵锻炼出来的,而那三千雷火兵都是士官,只听我的命令。至于军中大将,又都是当初梁山好汉,被我一手提投,根本拉拢不动。所以,即便他任命外人来分化架空我,也只会激怒我,军队却带不走一兵一卒。”

“张叔夜”赵师侠沉吟着说。

“张叔夜现在担心的是我。”时穿笑着回答:“他虽然与我平级,手头也有军队,但他先前与我约定共同上书,如今我连续发炮他保持沉默,大约他知道我已经没有退路只能向前冲了。这时候他最担心我进入京东西路,挟大军解除他的武装已壮大自己,而这也正是我的担心。

我担心我离开京东东路,!若是朝廷有意对我下手,会要求张叔夜进入京东东路,接管我的地盘。你知道的,在政教合一体制下,官大一级压死人,我走后京东东路没有抗衡张叔夜的人,也许官员们会乖乖听从张叔夜的指挥。张叔夜是个愚忠之人,朝廷命令他切断我的粮草供应,他会做的,而后我军会因无粮断送在金人手中。

所以,我让林冲明日南下,挟裹张叔夜共同上京,如果他不动,那我就武力解除他手下军队”

停了停,时穿叹了口气,说:“你觉这叫什么事?我们想挽回国难,我们最大的敌人竟然是我们的皇帝与同僚。”

时穿说完这句话,特地停顿了一下,赵师侠马上回答:“你跟我说的君臣宪章我都记住了,权力有边际,君主守君主之道,臣子守臣子之道,每个人都要守住自己的边际,不要无限扩张自己的权力我觉得这主张很好

兄长什么时候公布?”

时穿淡然一笑,答:“田忌赛马的故事听说过吗?上马跟上马赛跑.中马跟但田忌利用这些既定规则,乘机从中占了便宜,而千百年来人们都以田忌为睿智,所以

自上古开始,破坏规则的被认为聪明人,遵守规则都被认为傻子。所以君臣宪章公布不公布毫无意义――你家太祖说过“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不是照样有人破坏。

可见,摆在那里的规则都是死的,权力架构不打破,再好的规则也会被破坏。所以我不着急公布规则,我会让人人都清楚破坏规则对他们的侵害,让天下百姓都来参与限权所以对我来说谁当那个皇帝都无所谓,今后那个皇帝位子,也就是一个享清福的人形图章,事情不多麻烦不少。因为你是我妹夫,这位子就便宜你了哈哈,

你放心,我是不会跟你抢的。”

赵师侠尴尬的一笑,心中既管点轻松,又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烦躁。

时穿所说的“君臣宪章”,属于第五封奏章,这封奏章里时穿打着恢复仁宗时代政治风气的表面,明确要求严惩朝廷中的奸臣,更上本溯源要求剥夺王安石封号,惩治蔡京、梁师成、李邦彦、王黼、朱面力等奸臣说到惩治奸臣之后,时穿话题延长要求设立一种机制,防止皇帝对奸臣信任与重用――由此顺理成章提出了君臣“各守其道”的条约式约束。

这封奏章依旧采用明发的方式投递,奏章一出天下震动。张叔夜离齐州最近,接到奏章叹了口气,对左古说:“当年我提拔时长卿,但因其性格莽撞,只想让他担任一城捕盗足矣!可惜童贯那厮”

张叔夜的意见并不与他的幕僚一致,其掌书记接头说:“大人,其实我觉得时长卿说话句句在理,当今之祸,罪不在金人而在官家。官家罪己诏上已经承认这点,可惜官家向来是‘诚恳认错,绝不改悔’――伐辽之后,若官家稍有改悔,怎会有燕云之难?燕云之后若官家改悔,哪会有今日金人兵临城下?

这次,时长卿一句切中时弊。指望官家改悔是指望不上了,如此一来,即便我们这趟打退金人,照官家这样折腾下去,金人还会再来,那时候我们怎么办?”

张叔夜用的幕僚都不简单!前一任幕僚是名臣李若水,这一任幕僚看问题也很深刻――他说的基本上是真实的历史现实,向金人投降后的道君父子又觉得群臣的鄙视令他们耻辱,于是又去招惹金人,终究把这个国家与民族折腾灭亡了。

基本上,当时大多数宋人都看清了这点,但自小受政教合一的教育,皇帝是天之子,是神灵,是龙,所以他们不敢去想弹劾皇帝,或者想到之后不敢说出来,唯有时穿无所顾忌,他把大家想说的话都说出来了。自然,所有读到明发奏章的官员士绅,都心有戚戚焉。

自来,跟风者好找,而陈胜吴广辈难寻。时穿打响第一炮之后,这段日子朝廷虽然装聋作哑,但官员们巳开始蠢蠢欲动,只是大多数官员只知道提出问题与责难,却不知处理的办法。时穿所提的“君臣制约”仿佛捅穿一层窗户纸,众人眼前豁然开朗――没错,今后耶使不更换皇帝,也要限制皇帝任用奸臣祸国

幕僚的说法,张叔夜也是心中赞同的。但有些话幕僚能够说,他不能说。叹了一口气了张叔夜转移话题,说:“昨日时长卿传来消息,说他的大军要入境,将通过恽州梁山泊一带前往濮州。看来他的目标是大名府的濮阳――这厮真是胆大如斗!”

幕僚赞赏:“大名府已经失陷,周围数十万金兵,时长卿敢直取濮阳真是无所畏惧呀!”

张叔夜叹气连连,说:“时长卿连续几封奏章,都是上报朝廷,却只字不提新皇,看来他是不打算承认新皇的。朝廷至今装聋作哑,恐怕是因为与金人议和没有进展,等到与金人议和了,那就是朝廷下手收拾时长卿的时辰了――你们说,这时辰,我们该帮肋新皇,还是协助嗯?”

幕僚深吸一口气,厉声说:“大人,若是朝廷议和,汴梁城的百姓都为猪狗,如此一来,大宋虽存而民心尽丧,虽存犹亡。到时候野心者群起遂鹿,国家四分五裂,金人终究还是得了这个江山。但若此次助了时长卿――那时长卿虽然言词悖逆,或有不臣之说,但终究是尊皇的,只不过要求换一个皇帝而已。且此举没准是一时赌气,若新皇答应要求,千古之后,他却脱不了一个存国之功。存国、存天下,便在这一念之间。”

张叔夜哑然一笑:“你们却忘了,太宗子孙最忌讳说起太祖后裔,这次时长卿悍然触及,他已经没有退路了,太宗子孙.绝不会跟他妥协。且时长卿军队入境哼哼,我猜他对我并不放心。没准那位领军将领已收秘嘱,欲夺占我京东西路。所以我在考虑,是不是阻止他入境?或者――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