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窃明 > 第十一节

窃明 第十一节

作者:大爆炸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09:51:1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明朝理论编制:一个千户所应该拥有一千零一十二户军户。足够为一个千总队提供三百到五百名士兵,并配上足额的武器、装备,还能承担这些士兵的粮饷。

而千户和百户这些世职军户脱离生产,子弟的任务就是锻炼作战技巧,学习兵法。这样国家一旦有事,世袭的军职家庭可以提供出优秀的子弟来充当千总、把总等职务。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千户、百户等世袭军职人家越来越向地主靠拢,一个个吃得脑满肠肥,算帐、收租、开酒楼、做生意样样精通,但是领兵作战却完全不能胜任了。

而普通军户不能摆脱军籍,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土地也不属于个人所有,收入也是卫所的,明朝的士兵是一群彻底被绑在土地上的奴隶,地位大概相当于俄国的农奴。

到了晚明,除了军户间的通婚以外,就是娼妓也不愿意嫁入军户家,至少农民的子孙还有个盼头――勤俭有可能上升为富农地主,聪明的农家子弟可以做个小吏,甚至考上秀才从而免去赋税。

几百年来,残酷和完全没有盼头的生活让军户子弟不断逃亡,年轻人想尽办法改姓自卖为将领的家奴以便脱离军籍。虽然国家不断把犯人充入军户,但是几十年前,卫所的军户数量就凋零到完全无法提供兵员和装备了。

所以从名将戚继光开始,募来的士兵成为了大明军队战斗力的基础。可惜几十年下来募兵制也开始败坏,地方官员和将领从军户中招募士兵,从而同时双重贪污国家募兵费用和卫所出产。就黄石所知,采用募兵制的广宁野战军,一个千总队大约有一百名少量持有武器的士兵,而广宁地方部队还采用卫所制,一个千总队平均只有五十名士兵。

“本将先给你一千两白银的士兵安家费。以后每月会拨给你三百两银,。但是不要大肆声张,因为一般的千总队每月只能得到一百五十两到二百两。”在这个关头,孙得功显然对蝇头小利没有什么兴趣了,加上孙得功是王化贞直属部下。没有太多的人需要孝敬。

“是。我广宁军军饷是每兵每月一两八钱。属下会足数招募二百名士兵的。”黄石当然更没有在这个时候喝兵血的打算。

“完全可以招募三百人,一个兵你一个月给一两他们就千恩万谢了。根本不用给足。”孙得功不满地说。

“大人高见,属下担心的是士兵会心有怨言,紧急的时候还要他们出力啊。”

“嗯,如果不是怕太过张扬,你收一部分人做家丁是比较稳妥的办法。”孙得功想了想,也同意了黄石的说法。

“家丁?大人,属下愚昧。”

“是,就是让他们改姓黄,这样朝廷给半份军饷,剩下的你给,一般来说,家丁肯定拿的比普通士兵多,而且从此以后你无论调防何处,任何职,家丁都是跟着你走的,他们会死心塌地跟你干。”

这番话说得黄石目瞪口呆,“大人,这也行么?把朝廷的士兵变成家奴?”

“怎么不行?”对于黄石这个军盲,孙得功也只能耐住性子解释了一下:“我给你仔细讲讲吧。”

出于节约开销、增加兵员的目的,朝廷鼓励带兵的将领把私人家奴贡献出来,计口付给提供家奴当兵的将领一半的军饷。到了黄石这个时代,明军士兵的种类早已从原始的骑兵、步兵两大类变成了骑兵、步兵、家丁三大类,这种分类办法已经出现在朝廷正式的文件上有几十年之久了。

这个政策出台后不久,高级将领就开始克扣军饷,然后威逼利诱,把大量普通士兵收买为家丁。很多普通士兵为了得到足额军饷就选择变成家奴,成为将领的私人武力,利用国家财富把国家军队变成家奴,这么便宜的买卖当然高级将领一个个都趋之若鹜,武库领取的装备更是往往用来优先装备他们的家丁。

“不过你不行,一个小小的千总,几年前还是要饭的。怎么可能有钱收买家奴。算了,你还是招募二百士兵吧。”孙得功作为辽东几世的豪门,已经拥有不少田产,但是黄石一开始就收买家丁还是太招摇了。而且他眼下的职务也还是太低了,游击以下的军官还无权享用这些游戏规则。

“是,属下明白。”

目前黄石可以说得上一个半吊子军人,因为没有部下,所以出操、训练基本与他无关,自然更不需要考虑粮饷等千总军官必须考虑得问题。等他花了几天时间熟悉了亲兵后,就带领他们开始了兴冲冲的挑选士兵的工作。

几个狗仗人势的亲兵陪着黄石连续巡视了一批卫所的军营,但是黄石很遗憾地发现,卫所的士兵身体状况比黄石见过的大部分乞丐更差。军户们早上出操,被军官奴役,下午为自己的生活挣扎,艰苦的生活压弯了大部分士兵的腰。

很多名册上所谓的壮年士兵,黄石叫来一看后发现早都是面黄肌瘦,满脸皱纹的小老头了。跑了两天,黄石才找了不到二十个满意的士兵。

“贴榜,募兵,无论是不是军籍都可以,标准是能连续拉开强弓二十次,半个时辰负重行军五里。”失去耐心的黄石对亲兵下令:“安家费十两,月钱一两八钱,立刻去吧。”

亲兵们对视了几眼,其中一个胆大的叫杨炉火的亲兵对黄石说:“大人,属下以为这些军户士兵,只要每个月发七、八钱就会满意,安家费不给都可以,随便给几两更好。可是哪些招募的恐怕真都是冲着十两安家费来的,月钱再少也要给一两,已经招到的这些士兵恐怕也要水涨船高,请大人明察。”

黄石微笑着听完了这段话,无论如何亲兵永远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的:“这样很好,以后你们有意见要立刻提出来。”

“大人这么说真叫属下惶恐。”

“不过我不打算克扣军饷,我要一批真能打仗的壮士,这也是孙大人交待的任务。”

“是,大人,属下立刻去办。”杨炉火更不多话,鞠了一个躬就要大步退下。

“杨炉火。”黄石觉得这亲兵肯定是算过命,五行缺火缺得厉害才起这么一个名字。

“大人还有什么吩咐?”

“我需要一个亲兵队长,找来的那些士兵也需要一个代理把总,你愿意做什么?”

“全凭大人吩咐。”

“那就亲兵队长。”

“谢大人提拔,为大人粉身碎骨,在所不辞!”

就在黄石开始打造自己嫡系部队的时候,镇江战役的消息已经传到广宁,毛文龙复土数百里,安抚辽民几万,整个辽东震动。王化贞命黄石趁机去辽阳,明为投书努尔哈赤,暗带密信给李永芳,顺便侦查一下后金领地的民心士气,看看是不是有机可乘。

(第十一节完)

(本章完)

外传

《国史记太祖实录》

天启元年,明御建虏于广宁,王化贞巡抚辽东。明军屡战屡败,官兵心胆俱裂,视辽域为死地。化贞重金募壮士,欲窥虏辽阳虚实,无有敢应者矣。

太祖慨然领命,时有人说太祖,往辽阳徒死无益,太祖不听。

既入虏境,太祖智计百出,入死地而后还,尽得虏之虚实,

史氏敬曰:夫勇者,义之所在,虽险无惧。智者,言必有中,庙算无漏。遥想太祖当年,微躯仗剑,笑论风云。自古智勇者多矣,无过于国朝太祖也。

夫兵者,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明廷既晓虏之虚实,胜负之数本不足问。不意孙贼倡乱,节外生枝,未竟全功,惜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